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回复: 0

王阳明:彻底杀死焦虑、内心强大的一个顶级思维

[复制链接]

4418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796
发表于 2025-5-9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阳明:彻底杀死焦虑、内心强大的一个顶级思维

王阳明似乎是个从不焦虑的人,面对极端挑战,他内心强大而从容:

谪途死里逃生,他吟诵“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面对前途的不确定,他放歌“道在险夷随地乐,心忘鱼鸟自流形”;

平宁王叛乱后皇帝猜疑奸臣诽谤,他仍写下“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王阳明不焦虑、内心强大的关键,那就是“化”字。

01  破“焦虑”须破僵固思维

焦虑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情绪,表现为对未来过度担忧,同时出现“身心唤醒”(如手心出汗、心跳加速等)。焦虑者往往高估风险而低估自身能力,并试图通过反复思考或反刍以获得掌控感。

僵固思维是焦虑的“元凶”之一,它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只有“好”与“不好”,“成功”与“失败”的二元对立,缺乏对动态、渐进性、多元特性的认同。

僵固思维把“任务表现”与“自我价值”直接挂钩,“成功”“顺利”则等于“我很有价值”,“失败”或“不顺利”就等于“我没价值”,特别害怕不确定性、面对挑战时容易退缩,常因为内耗接近崩溃。

02  变化气质,改变自己

古代字形的“化”,是头朝上的人和头朝下的人组成,含义为变化,也指通过教育使风俗、人心发生变化,也指自然界从无到有、创造化育万物。

《道德经》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中庸》则指出: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这样的思维方式超越了二元对立,为认识世界和自我修养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宋明时期,儒家学者将“变化气质”作为修身的基本方法,王阳明“省察克治”的修心方法正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地发挥。

王阳明认为,人的“小毛病”像野草根藏在内心深处,不断滋长,平时就要通过反观自省,将那些“小毛病”搜寻出来,像农夫除杂草、猫捉老鼠一样清除干净,持续用功,德行修养就会长进,人也在发生变化

王阳明也并非主张只盯着过失与不足,他提倡用孟子的“集义”方式修心做事,任何一件事都遵道而行,自然日积月累、笃实光辉。这也是一个持续渐进的变化过程

王阳明心学的修身方式,在“平凡人”与“圣贤”之间搭起了桥梁。

“如果还不是圣贤,就是走在学做圣贤的路上”,若能这样知行合一,还需要焦虑么?

03  春风化雨,改变环境

如果认为人只能屈从于环境,那么不仅会焦虑,还会陷入彻底的无力感。

然而王阳明心学认为,人是与环境互动的,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改变环境。

龙场,王阳明以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自勉,与当地人或为友人互相帮助,或以圣贤之学相教化,开出新局面;

庐陵,王阳明深入调研,发布十几道文告,整顿秩序,移风易俗,将一个全国落后的贫困县治理成为繁荣安定的样板;

南赣处理民变,王阳明不像前任那样纯粹军事镇压,而是以“化”变被动为主动:

既然原有军队不敌凶悍的“匪”兵,那么在当地招募训练,“化”民为“精兵”也同样可能,王阳明组建两千“特种兵”,以此为先锋出击,势如摧枯拉朽;

既然当地“匪”多数是由“民”变而生,那么招抚得当就可以“化”匪为民,剿抚并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既然以往“匪患”经如野草复生,那么解决问题就需要从根本上教化民众、改善民生,王阳明提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推行了一系列地方治理和教育的举措;

这一系列行动,将朝廷数十年未解决的难题彻底扫除廓清。

04  良知清澈,万化在心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王阳明以自己一生践履为心学作注,鼓励世人:人人皆有良知,良知包含了上天赋予的作为人的美好特质,去不断弘扬扩充即可。只要立志前行,无须畏惧艰难险阻,也不必担心寂寞无助,须知万化在心、良知清澈、吾性具足。

转自: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5-5-9 22:35 , Processed in 0.09696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