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允许一切发生,你将无所畏惧。 生活无非就是见招拆招,你害怕的事如果发生, 那也是一种解脱,你会如释重负”
《庄子·达生》中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叫孙休的人,整天怨天怨地,慨叹命运不公。
他去找老师扁庆子诉苦:
“我从来不去招惹是非,却总是灾难缠身。我种田遇不到好年景,做官不被国君重用,乡里人排斥我,地方官也欺负我。我究竟做错了什么,要遭受这样的厄运?”
扁庆子听完,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至人的行为吗?他们忘掉了自己的肝胆,忘掉了自己的耳目,从容地在尘世之外逍遥,在无所事事中有所成就。而你却为俗世之事烦忧,整天劳费精神,当然只能疲于奔命了。”
生活中,我们很多人也像孙休一样,遇到一点挫折就怨天尤人。
殊不知,人生无常,本就是生命的常态。
允许一切发生,才能遇事不急,遇事不怨,活得从容。
允许无常,减少内耗
庄子说:“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知道某些事情无可奈何,就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这是德行修养的体现。
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感到焦虑:
工作突然被辞退,身体突然被查出疾病,家人突然遭遇变故......
面对这些无常,与其抱怨、抗拒,不如学会接纳。
允许无常的发生,才能挣脱情绪的束缚,腾出精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作家史铁生二十多岁时,双腿突然瘫痪。
他也曾一度抗拒现实,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经常把家里的东西摔得粉碎。
后来他终于明白,既然已成事实,徒然抗拒只是自我折磨。
于是他开始尝试接纳,把精力放在写作上。
最终他不仅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还活得比大多数人都要通透。
生活总是苦乐参半,我们无法掌控世事的变化,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
正如有位作家所说: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允许无常的发生,接纳命运的馈赠,才能减少内耗,过好当下。
允许遗憾,收获成长
庄子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上,靠互相吐泡泡来维持生命。
与其这样,不如各自游入江河湖海,即使相忘,也好过一起等死。
人生也是如此,有些遗憾注定无法弥补,与其苦苦纠缠,不如学会放手。
允许遗憾的发生,才能卸下包袱,轻装前行。
苏轼年少时意气风发,却在中年时接连遭遇贬谪。
面对仕途的失意,他没有沉溺于痛苦,而是选择接纳现实。
被贬黄州,他写下“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被贬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被贬儋州,他依然能发现“海南万里真吾乡”的豁达。
最终,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领域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林语堂评价他: “苏轼最大的魅力,不是让内心被环境吞噬,而是超出环境,以内心的光亮去照亮生活的色调。”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遗憾才是常态。
允许遗憾的发生,才能在失去中有所收获,在缺憾中收获成长。
允许平凡,享受生活
庄子说: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小鸟在深林里筑巢,所占的不过是一根树枝;鼹鼠到河边饮水,也不过喝饱肚子。
人也是如此,纵有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七尺;纵有良田万顷,日食不过三餐。
允许自己平凡,才能摆脱欲望的枷锁,活得自在逍遥。
陶渊明在官场浮沉多年后,辞官归隐,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虽然物质条件大不如前,但他却获得了内心的宁静。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平凡不是失败,而是与自己的和解。
“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
允许自己平凡,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享受生命本身的馈赠。
转自: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