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的第一反应,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菜根谭》有言:“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人生如逆水行舟,遇事时是手忙脚乱地翻船,还是气定神闲地掌舵,全在一念之间。
处理问题的方式,暴露了认知的深浅;
面对变故的态度,决定了结局的悲欢。
生活从不预告风雨,但智慧的人总能在慌乱中稳住脚步,在绝境中找到生机。
修炼遇事的第一反应,便是修炼人生的高度。
遇急事,要"稳"
《格言联璧》有云:“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生活中多少困境,都坏在一个"急"字。
这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只有稳不住的人心。
所谓强者,不是天生神力,而是能在慌乱中给自己搭一把梯子。
民国初年的北平胡同里,梅兰芳的戏台正演到《贵妃醉酒》。
忽然后台走水,火舌舔着幕布直窜台前。
台下观众惊叫着推搡逃散,唯有梅先生水袖轻扬,踩着鼓点继续唱完最后一句。
那个年代园子多是竹木结构,梅兰芳深知仓皇逃窜只会引发踩踏。
他顶着浓烟唱完戏,待观众有序离场后,才带着戏班从侧门撤出。
事后他淡然地说:"戏比天大,角儿在台上慌了,台下就要出人命。"
三天后,他在原址搭起新台,座中老票友含泪喝彩。
从此"梅老板稳如泰山"传为梨园佳话。
曾国藩曾说过:"每临大事有静气。"
那些在疾风骤雨中仍能稳住心神的人,往往不是天生冷静,而是早早悟透了“静能生慧”的道理。
心若急,满盘皆乱;心若稳,万事皆安。
弱者遇事捶胸顿足,强者临危静若深潭。
稳得住情绪的人,才能接得住命运泼过来的滚水。
遇难事,要"变"
《盐铁论》有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死磕的人撞得满脸血,转弯的人脚下自有路。
所谓绝境,不过是逼你换赛道的提醒。
作家史铁生21岁那年,一场高烧让他再也站不起来。
清华附中的天之骄子,成了终日蜷在轮椅上的“废人”。
他曾在日记本上写满“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直到有一天,母亲推着他来到地坛。
看蚂蚁搬家看了整整三个月,他突然拍着轮椅大笑:
“它们抬着米粒翻土坡,多像我们捧着痛苦翻不过去的坎!”
27岁那年,他摇着轮椅来到作家协会。
《我与地坛》的手稿被退回来十九次,第二十次投稿时,编辑拍案叫绝:“这哪是文章?这是轮椅轧出的生路!”
命运给他焊死一扇门,他就用笔尖在墙上凿开一扇窗。
常言道:“直道可跑马,曲径能通幽。”
生活从不会把路堵死,除非你自己画地为牢。
山不转水转,人不转心转。
遇事死磕是本能,拐弯才是智慧。
弯下腰不是认输,是为了把路走得更远。
遇烂事,要"离"
古语有言:“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烂事如野草,你越在意它长得越疯。
与破人破事较劲,赢了满身泥,输了更晦气。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柏林医院,张幼仪刚生下二胎,就收到徐志摩的离婚协议书。
她果断在产床上签了字。
公婆断了她的生活费,她带着婴儿睡过教堂长椅,吃过发霉面包。
但最狠的一刀,是徐志摩那句“你懂什么是人生?你懂什么是爱情?”
她抹干眼泪,不再为过去的烂事所累。
白天在德国学幼儿教育,晚上对着镜子练德语。
六年后学成归国,她任上海女子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店开遍租界。
徐志摩飞机失事,她冷静处理后事;徐家二老晚年,她每月寄去生活费。
后来在回忆录里写:“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没法找到自己。”
《增广贤文》中讲:“闹市赚钱,静处安身,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与烂事较劲,消耗的是自己的福报;
和烂人死磕,磨损的是自己的寿命。
真正的止损,不是输赢的较量,而是转身的魄力。
离开一步腾出的空地,足够好运转身。
遇烦事,要"放"
古语有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心里揣着什么,眼里就看见什么。
揣着玻璃碴,看哪里都是一地碎片。
所谓放下,不是对命运的原谅,而是放过自己。
明朝年间,袁了凡年轻时算命,被告知活不过53岁,命中无子嗣,考不上进士。
此后二十年,他天天蹲在院子里数落叶,愁得头发全白。
直到他遇见云谷大师,当头棒喝:
“整天盯着死期,不如多修堤坝救几户百姓!”
他猛然惊醒,带人三年修成二十里防洪堤。
后来他活到74岁,儿孙满堂,所著《了凡四训》成了千古奇书。
庄子云:“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意思是说:清空杂念的房间会透入光明,放下烦恼才能让美好自然显现。
心里揣着秤砣的人,走不了远路;
脑子里塞满琐碎的人,看不清方向。
放开攥紧的手,才能接住生活馈赠的礼物。
《小窗幽记》有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生活抛给每个人的考题大致相同,但有人答得狼狈,有人解得漂亮。
人生下半场,最高级的活法不过是:急事不慌,烂事不缠,烦事不想,难事不怕。
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
愿你我修得这四般本事,在无常世事中,走出自己的海阔天空。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作者:舟橡 来源:老子道德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