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别人不抱期待,心才能变自由
对别人有所期待,就会陷入“现实”与“期待”的落差,受焦躁不安的情绪所苦;而且不管哪一种情绪,都只会消耗你的能量。
期待别人的目光,怕被讨厌
明明自己的工作已经堆积如山,却没办法拒绝别人的请托,只好照单全收。尽管自己的工作量已经不胜负荷,仍然拉不下脸拒绝。结果,与其说是生对方的气,倒不如说:“为什么倒霉的都是我!”落入自我厌恶与疲劳的双重压力中。
这种类型的人希望自己是万人迷,大家都爱他。尽管总是带着微笑讨好大家,内心深处却有种遭到掏空的感觉。为了配合身边的人,压抑自我。这一点在不知不觉中变成沉重的负担,于是他开始觉得“大家都不了解我”,甚至感到自己毫无价值。
“对不起,今天不行。”为什么我们连这么简单的话都说不出口……?因为我们舍弃不掉“做个好人”、“做个温柔的人”这种包袱。
“人家都特地来拜托我了”、“对方也很惨呢”、“假如我拒绝,那人一定会很失望吧”,总之把对方摆在比自己优先的位置。
然后,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在周围的人心目中是个“好人”。其实,你内心深处害怕的并非“是不是好人”,而是“不想让别人讨厌”。
仔细想一想,你或许并非抱持“为别人着想”那么单纯的念头;而是“害怕万一拒绝,就会遭人讨厌,只好忍耐接受对方请托”的心情,选择了“自我牺牲”吧。
你想要讨好的不是别人,是你自己。能够拒绝与无法拒绝,也都是一种选择。
想着“不希望遭人讨厌”而采取行动,与“万一别人讨厌我怎么办”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关系。如果拒绝就遭到讨厌,那是对方的问题,你也没辙。倘使不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只会让周围的人更焦虑罢了。
作为诚实的一个基础,如果你在跟你面前这个人说话沟通来自于不真诚的时候,那其实一个道理,你对于你自己,你自己的能量你的思想也是不诚实的。
与跟身边的人建立更真诚的关系,当你要拒绝时,请以“事实上……”、“真的……”做开场白吧,这样会让对方打开心胸,理解你拒绝的缘由。
期待值越高,就会越容易陷入落差
有一次到餐厅吃饭,服务生先是送错了菜然后又说我们换的菜卖光了,一来二去问后厨,耽误了不少时间。同行的朋友焦躁起来,“去把你们店长叫来!,你们送错了菜,难道连最基本的道歉都没有?没有的东西就不要放在菜单上啊!还要我们再等那么久!”狠狠发了一顿牢骚。相比之下,我一点也不会感觉失望或焦躁。
为什么?因为这种情形在国外的餐厅层出不穷,经常经历这样的事,所以我原本就不抱任何期待;反倒是如果店长请喝饮料的话,还会感动个老半天呢。
朋友以自己的经验为服务质量的基准,因此期待值很高。
在日本,公交车若迟到五分钟,你就会觉得“好慢”!可是在国外就算迟到十几、二十分钟,你也认为“这很正常”。这是期待值不同的缘故。
我们经常有过生气焦躁的体验:
在工作上,对属下大发脾气:“怎么连这么一点小事都做不好!”
对公司则气恼:“为什么不重视员工?”
就连跟男朋友也常说:“为什么不能为我着想?”
那是因为有“想要……”的期望,就会产生“为什么不能给我……”的愤怒。可是强行把别人套入自己的价值观框架,稍不如意,立刻勃然大怒,这种做法一点也不成熟。
只要对别人有所期待,你就会陷入“现实”与“期待”的落差,受焦躁不安的情绪所苦。自己的“期待”,要从“现实面”加以考虑,才是真的期待。不要企图改变别人,而是改变自己。
也就是说,对别人不抱任何期待,而是期待自己的心变柔软。
作者:迈克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