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7|回复: 0

一个人最顶级的能力,是及时苏醒

[复制链接]

3673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065
发表于 2024-7-8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阳明:一个人最顶级的能力,是及时苏醒

华夏五千年,诞生过太多风流人物,但是被冠以“圣贤”名号的,仅有两人。

一位是孔子,另一位就是王阳明。

曾国藩评价他:
“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在曾国藩眼中,王阳明是足以媲美大禹这般拯救苍生的神人。

因为他所创的心学,为彼时乃至后世,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救赎之道。

王阳明用一生的时间,去探索生命的意义和真谛。

直至历经沧桑,他才终于明白:

世事易变,如梦幻泡影,人只有及时苏醒,才能迎来真正的光明。

困于内心牢笼,人生处处是磨难

王阳明说:
“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

徒放心耳。”

过去的事情,未来的事情,去想它有什么益处呢?

只是白白耗心费力罢了,不如把心放安逸。

其实,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如何反馈于你。

越执着于某人某事,对方就越像枷锁一般,让你虽有自由之身,却在精神上无处可逃。

1499年,唐伯虎怀着连中三元的志向踏入考场,却意外陷入科考舞弊案,结果被终身禁考,再也没有机会做官。

生性高傲的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索性就破罐子破摔,拒不接受朝廷发配,赋闲在家,仅靠饮酒赋诗和作画来维持生计。

每每卖完字画,他就会纵情享乐,一醉方休,只为排遣心中愤懑。

而常年沉溺于声色犬马的结果,是后半生穷困潦倒,无人问津。

最终在凄凉的桃花庵里,他结束了自己潦倒落魄的一生。

唐伯虎天资聪颖,才气逼人,不仅诗画堪称一绝,更是在初次参加乡试时便拔得头筹,人送外号“唐解元”。

不过面对命运的波折,他的表现实在乏善可陈,结果让人生沦为彻底的悲剧。

丰子恺说: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如此,安好。”

人生在世,往往一开始满怀期待,结果却希望落空;

或天有不测风云,一不留神便遭了厄运。

倘若任何不快、不舍都记挂于心,那么纵使天下之大,也处处是牢笼,处处举步维艰。

放弃“挣扎”,注视当下,才能在时间的夹缝中,找到自由的余地。

书法家张文举,年少时梦想成为作家,为此数十年如一日练习写作,但结果并不喜人。

凡是他投出的稿件,都石沉大海,没有半点回应。

张文举没有气馁,反而斗志昂扬。

为了一篇文章,他反复斟酌词句,直到通篇没有瑕疵才肯罢休。

然而,他的努力终究是错付了。

29岁那年,编辑的一封信点醒了张文举。

原来经历的欠缺,让他的文章虽然华美,却无实质内容,无论如何都不能打动读者。

不过编辑提到,张文举的钢笔字倒是写得越来越好了。

从此张文举放下执念,改练硬笔书法,在新领域中自由发挥,终成一代名家。

正如余华所说:
“大多数时候,是你的情绪进入了死胡同,而不是人生进入了死胡同。”

其实,不少所谓的走投无路,本质上是受困于心。

太执着的人,看不见当下的退路,也看不见退一步背后的海阔天空。

所以,放下执念,给灵魂以喘息之机,才能让自我重获生的喜悦。

当一个人的心不受拘束,就算他身陷囹圄,也能让命运的寒冬焕发蓬勃生机。

冲破本性桎梏,目光所至皆坦途

在《泛海》一诗中,王阳明写道: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这首诗看似平凡,却是王阳明历经千难万险才悟出的心血。

普通人总是因其脆弱,敏感的心而一触即溃。

可对王阳明来说,一切艰难险阻,都只是浮云罢了。

只要冲破本性桎梏,不使内心蒙尘,使其光辉得以显现,那么再多苦难都将烟消云散。

晚清名臣左宗棠,自幼家贫,八口之家全靠父亲一人养活。

所幸左宗棠没有认命,他抓住一切机会,发奋苦读,最终在科举上取得一番成就。

功成名就之后,每次回到乡里,左宗棠都会大摆筵席,款待乡邻,甚至无偿筹建学堂,供晚辈读书。

别人问他:
“为什么善待曾经对自己不好的人。”

他笑着说:
“冤冤相报何时了,还不如广施恩惠,好让邻里和睦相处。”

因为克己慎行,宽宏大度,左宗棠无论走到哪,都能得众人相助,从而左右逢源,屡创功绩。

荀子说: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抱怨别人,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不抱怨苍天;

抱怨别人则穷途而不得志,抱怨上天就不会立志进取。

同样是面对人生绝境,弱者在痛苦中沉沦。

而弱者咬定青山不放松,于是破除万难,如愿抵达希望的彼岸。

抗战时期,张大千携家人上山避难,那是他一生中的至暗时光。

彼时战火纷飞,无人买画,于是张大千失去收入,导致一家人经常挨饿。

可就算如此,他也没有放下手中画笔。

面对家人不解,他说:
“现在不练习,等将来世道太平,手艺废了,还怎么卖画。”

多年后,张大千单眼失明,看不清线条,创作时几经崩溃,却还是咬牙坚持,另辟蹊径,最终找到了新方向。

就这样,他的名声越来越响,直到走出国门,响彻全世界。

王阳明说:
“人间道场,淤泥生莲,世间磨难,皆是砥砺切磋我也。”

人生的意义,就藏在人生的坎坷之中。

遇到磨难便缴械投降,那么一起止步的,是前途,更是生命。

一朝拨云见日,往后余生无憾事

1508年的雨夜,身在龙场的王阳明悟道了。

他惊叹道: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从此他的人生变了,不仅一路畅通无阻,更是立下丰功伟绩无数。

可以说,那一夜的经历,让他获得颠覆人生的力量。

其实,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生而不凡与命中注定。

那些厉害的人,不过是意识到“命由己造”因而开辟出灿烂的第二人生。

在古书《了凡四训》中,明代的袁了凡就向世人揭示了一个道理: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袁了凡自幼立志做官,但家境贫寒,没钱上学,便只好学医谋生。

后来他遇到一位姓孔的算命先生,对方将袁的一生运势都算出来。

并告诉他:
“学医没有前途,做官才是正道。”

接下来的二十年里,孔先生的预言确实一一应验了。

袁了凡深感有一双无形大手在控制自己。

于是陷入空前绝望,整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

直到某天,他结识了云谷禅师,对方得知袁了凡的经历后,便哈哈大笑起来。

他说:
“轻信造化二字,实属可笑。”

诚然天命难违,但若能积善行德,必能打破桎梏,从此脱胎换骨。

云谷禅师的一番话,让袁了凡恍然大悟。

他这些年只顾相信宿命,从未想过积极改变,更没想过奉献。

从那以后,袁了凡坚持日行一善,为民造福,数年内从未中断。

几年后,他如愿改头换面,不仅成功打破预言,更是收获了意外福祉。

王阳明说:
“心外无物。”

其实,我们对一切事物的认知,本质上是客观世界在心中的主观反映。

一旦脱离心的感知,世界于我们的意义便不复存在。

因此,世界并非一成不变,命运也是如此。

只要我们能驾驭自己的心,人生便没有无法跨越的天堑。

因为此心不动,可以勘破万千思绪编织成的幻象,于迷雾中寻得通往真理的航道。

因为此心光明,方知人活着并非只能认命,而是可以逆流而上,做生命掌舵者。

人这一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依靠也是自己。

王阳明说:
“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是心的力量,让每一个平凡的人,都足以成为圣贤。

所以,平凡的你我,何须认命,只要坚持用心,便可以成就理想。

谁悟到这一点,谁就可以得到用之不竭的生命能量。

相信“心”的力量,便能在反复无常的命运中,创造无限新的希望。

文 | 有书白桃乌龙茶 ·
主播 | 阿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8-22 13:40 , Processed in 0.05545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