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觉察每个当下
01 什么是真正的知行合一,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大家知道知行合一,是由明朝思想家王阳明先生提出来的哲学理论,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
知行合一,致良知,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有人把知行分作两截,认为必是先有知而后才能行,王阳明先生认为,这样永远都不会去实行,“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
溪缘最近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修行为什么很难做到知行合一?
很多开始修行的小伙伴发现,无论学了多少的智慧知见,在到了事儿上练的时候,与人和事产生纠缠的时候,很难让自己的行做到和这些智慧知见相统一。事后再回想起来,还会起自我责备的心,觉得还是自己知见学得不好,修得不好,所以做不到知行合一。
其实这里有个点,大部分的小伙伴可能都误解了。那就是知行合一的这个“知”,我们很多小伙伴都以为是指的我们的知见,思想或是念头。而其实,这个“知”,指的是我们内在的思想模版,用大家都明白的话来说,那就是心理学里面常提到的潜意识。这个“知”就是那个冰山在海面以下的那部分。
小伙伴们,你们想,合一是一种什么状态,是没有时间差的状态。也就是说,你在作出一个行为的时候,和你的内在的思想是统一的,是没有时间差的。当我们只是单纯学习并理解了一个知见,我们在遇到事要去“行”的时候,还会有个时间差,还得去思考一下,对吗?这当然就是无法做到知行合一的。
打个比方,新手司机,刚刚上路,迎面只要有一辆车开过来,就会非常紧张,也不敢随便换道,开得及其小心谨慎,这是因为知和行还没有完全合一,它们之间还有一段空间。新手司机遇到状况时,还会在头脑里有个思考的过程,什么时候加速踩油门,什么时候踩刹车,什么时候打转向灯,看到这个停车场路口这么窄,还得思考一下要怎么开不会蹭到。就因为有这个思考的过程,因此知和行不是合一的。
那老司机呢,开着车,非常轻松。还能有闲情逸致听听音乐,发生一些路况时,需要踩油门换道还是紧急刹车,那都是下意识行为,开到一个巷口,对面有车过来狭路相逢,老司机凭直觉就能知道是否能开过去。大家看到老司机,在知和行之间,几乎是没有空档的,这里知和行才是合一的状态。
再举个例子,我们通过学习明白了地球游戏法则有四大法则,其中有因果法则和阴阳法则。我们知道了事物发展皆有其因果关系,皆有其阴阳两面,生与死、聚与散、喜与悲、爱与恨;既然是法则,那就代表我们作为游戏角色在游戏里,只能去顺应而无法改变;可为什么当我们面临这些聚散离合的时候,仍然无法放下执着。那就是因为这个知和行之间,有着相当的距离。即便我们表意识明白了这些道理和法则,其内在的思想模版,还是以前的那个运行方式,显现在外在的行自然就无法能与我们期待的知来合一了。
这就是为什么知行无法合一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知行合一下生活的,只不过这里的“知”不是我们期待的那个向觉悟者、向圣人、向至人靠拢的“知”,而是停留在业力系统里,因无明,只能被命运推着往前走的“知”。
那我们有没有办法改变这个“知”,向觉悟者、至人、圣人的“知”靠拢呢?
有的,虽然并不容易。最基本需要做的,就是觉察每个当下。我们需要知道每个当下,我们的念是什么,因为这个念和我们后台那个思想模版息息相关。
想要改变我们的思想模版,我们就需要先看到,在当下思想模版里的这个“知”,其背后代表的限制性信念是什么?然后再根据这个限制性信念来按照步骤做“知”也就是思想模版的调整和更新。具体详细的操作步骤,会在破幻之旅的课程中为有缘的小伙伴详细分享。
祝福大家,知美知善,知行合一。
转自:梦空细雨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