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变命运最好的方式:心智觉醒
你是否对人生产生过无力感?
工作多年,身边的人纷纷升职加薪,自己却还在底层干着最琐碎的工作;
偶尔也会下定决心改变,兴致勃勃地买书、报课,可坚持不了几天就又丢在一边;
结果状态越低迷,越不愿意跟人接触,一天到晚待在家里打游戏、刷视频……
你不甘堕落却又无能为力,焦虑恐慌却又不知所措,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滑向泥潭。
《心智觉醒》一书中,作者艾菲指出:人生中的大多数问题,来源于不成熟的心智模式。
她在书中解释:心智模式就像是我们内在的“信息处理器”,会解读我们从外界接收到的信息,也会决定我们对外的一切行为。
心智上不觉醒,我们便会任由外界牵着鼻子走,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未来。
只有重建心智模式,我们才能打破旧的思维限制,实现命运的逆袭。
01、感到痛苦时,提升心境高度。
书中,作者谈及咨询者晓勉的故事。
他初入社会就因轻信别人,被诈骗了十几万。
这段糟糕的经历,成了他怎么也跨不过去的一道坎。
起初,他假装这件事没发生过,并试图用忙碌麻痹大脑,工作之余就去健身、写日记。
然而他一停下来,往事依旧历历在目,懊悔与痛苦也再次来袭。
他迫切地想要逃避,便辞掉工作,断掉社交,每天关在家里打游戏。
但他越是不敢面对真实世界里的一切,内心的痛苦感就越强烈。
对此,作者指出:他的痛苦,主要源于心智模式的层级较低。
心智低的人,往往想法单一,目光局限,只能看到眼前的苟且。
偶尔被命运锤入谷底,就认定再也翻不了身,困在泥泞中走不出来。
可他只要抬起头,便会看到低谷往往连接着高峰,处处都是上坡路。
犯了错还有机会改正,钱没了也还能再赚回来,何必苦苦折磨自己?
在作者的鼓励下,晓勉不再回避被骗的事实,鼓起勇气告诉了身边的人。
当他从谷底站起身,俯视这段过往,发现这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
自责与怨恨烟消云散,他的生活也回归了正轨。
其实,人生很多痛苦之所以解决不了,就是因为你的心智水平不够高。
面对困难时,想不开,也悟不透,只会在仓皇逃避中,陷进更深的沼泽。
人若站在低处,看到的全是问题,是解不开的困局,是甩不掉的糟心事。
但如果站在高处,看到的则全是风景,往何处走都能找到出口。
作者在书中强调,做到以下2点,心智层次自会提升一个台阶。
1. 学会不介意,允许一切发生
书中指出,所谓的痛苦,其实是一种因抗拒而愈发深重的力量。
它遵循的规律是:愈抗拒,愈痛苦;愈接纳,愈轻松。
当你被苦痛折磨时,试着看轻看淡,接纳生命的全部。
放平心态,允许一切发生,再大的风浪都击不垮你。
2. 试着不回避,将苦难转化成礼物
哲学家泰戈尔说:“光明就在我们的面前,只要你能捱住痛苦,走过重重黑暗。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
痛苦,是人意识觉醒的契机,也是成长路上的“礼物”。
所有你吃过的苦,受过的罪,反过来也会成为指引你人生方向的路标。
咬紧牙关超越它们,你就超越了过去的自己,锻造出更高阶的心智。
02、感到迷茫时,拓宽思维广度。
作家周岭提出过人生的三大困惑:对自己不了解,生活目标极其模糊,完全想不清要什么。
《心智觉醒》中,年轻人Mark便是如此。
从小到大,父母和老师都对他反复强调:“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所以,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他都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他一路考重点学校、找高薪工作,在同龄人中最早买房买车。
可他体会不到成就感,内心被空虚和迷茫所占据。
因为他一直在追逐世俗意义上的“最好”,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作者引导他,多去观察一些“没那么好”的人。
他发现,周围有人没考上好学校,有人找不到体面工作,却照样都过得很开心。
原来,一个人不追求最好,也能过得很好。
他打破束缚自己的思维框架,允许自己积极尝试、大胆犯错。
最终,他找到了更理想的职业,整个人的状态也变得松弛起来。
书中有句话说:我们看似自由,实际却毫无自由可言。
外界的评判,如同沉重的枷锁,将每个人框定在狭窄的空间里。
一旦选择了盲目顺从,你便会如傀儡一般,稀里糊涂地来回打转。
久而久之,你就看不到其他可能性,丧失旺盛的生命力。
想要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活法,你必须得走出思维的牢笼,拓宽心智的广度。
书中,作者推荐了2种方法:
1. 打破路径依赖,延展思维边界
《心智觉醒》中指出:每个人的认知思维,取决于身边人的影响,以及社会主流价值观。
唯一唤醒内心声音的方式,就是从既定框架中跳出来,以不同的视角看待生活。
像人类观察蚂蚁一样,全面审视周遭的一切,你的人生或许就再也没有边界。
2. 摆脱二元对立,寻找更多选择
书中说,我们的迷茫和内耗,都与“二元对立”的心智模式息息相关。
在二元对立的人眼中,任何人和事都是非此即彼,没有中间地带。
心智宽广的人,则会赋予人生更多可能性,甚至将好与坏相互转化。
打破二元对立的局限,你的心态有多开放,看到的世界就有多广阔。
03、感到焦虑时,延伸时间长度。
《心智觉醒》中,有个来访者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来访者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定下很高的财务目标。
她时而觉得可以实现财务目标,非常拼命地工作,甚至累倒;
时而又陷入“我不行”的无力和绝望,精神萎靡好几天才恢复。
结果,收入增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喷涌而出的焦虑,她的身心也疲惫不堪。
其实,像她这样的情况,生活中并不少见。
有人希望学完一门课就进步神速;有人幻想看完一本书就马上顿悟;也有人恨不得工作一年就升职,1年内完成5年的事。
作者认为,一个人越是急功近利、缺乏耐心,情绪就越是焦躁不安,最后反而常常事与愿违。
她还用一个“增强回路”来解释:因为太过急于求成,沉不下心来做事,所以拿不到想要的成果,然后陷入死循环中无限轮回……
董卿在《朗读者》中说:“等待是我们和时间之间的一场博弈,我们凭借着智慧和耐力,与未来做一个交换。”
先有量变,再有质变,做人得有不急不躁的耐性,处事也要遵照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人生的道路上,拥有长线心智的人,未必能走得快,但往往走得更稳,更远。
那么,我们该如何延伸心智的长度呢?
在《心智觉醒》中,作者给出了以下2个建议:
1. 沉下心耕耘,坚持长期主义
生活中的大多数焦虑,来自于付出后马上就要看到结果,投入后立刻就要得到回报。
可是人生很长,路应该一步一步走,饭也要一口一口地吃。
豁得出时间和耐心的人,才能够得着命运最高的奖赏。
2. 转换参照系,拉长时间线
书里指出:一粒米,对蚂蚁来说大到跨不过,在大象眼中却小到看不见。
只要转换参照系去看,任何压力与烦恼都会变得渺小,甚至一下子消失。
当你为眼下的琐事发愁时,试着拉长时间线,放到更久远的空间中重新衡量。
那些焦躁、忧虑与迫切,就成了微不足道的尘埃,你也不会再因此惴惴不安。
▽
书中,作者用一张图说明:心智升维,是提高人生层次的关键。
头脑混沌的人,如同笼中之鸟,再怎么使劲,也飞不出圈住自己的条条框框;
而人一旦开了窍,觉醒了心智,思维不断进化,这世间就没有能困住他的局。
爱因斯坦说过: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在另一个层次,只有当你的心智提升后才能解决。
限制我们的,从来不是外界的挫折,而是自身的局限、狭隘与短视。
永远记住,挡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
当你的心智强大了,任何阻碍都不堪一击。
作者:许朝暮
来源:每晚一卷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