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9|回复: 0

远离情绪黑洞最好的方式

[复制链接]

4127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717
发表于 2024-2-3 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远离情绪黑洞最好的方式

有人说:
“选择本身无关对错,只与情绪相关。”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诸多选择,而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情绪的推动。

科学表明,积极情绪指标高的人,具有更高的韧性水平,更容易促使他们在诸多选择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而消极情绪指标高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更容易夸大挫折,屈服于困境,最终在情绪失控中一步步走向沉沦。

这些负面情绪具有超强的传染性,它们会逐渐汇聚,进而形成巨大的情绪黑洞。

情绪黑洞会吞噬我们的心智,让我们逐渐否定自己,继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那么,如何防止自己被负面情绪占领,让人生一直处于沉稳可控之中呢?

做到下面三点,至关重要。

少念,专注务事

美国皇后大学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得出了一个数据:

每个人每天脑海中至少有6200个念头一闪而过。

念头的繁杂与闪现,会为我们提供重要的灵感,同时亦会让我们的思绪变得凌乱。

正如《养生要集》里所说:
“多思则神怠,多念则志散。”

人一旦念头多了,就会内耗过多的精神燃料,从而导致心神分散。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小和尚,一心求佛,苦修参禅多年,却一直没有进步。

于是,小和尚决定去拜访深山中的一位得道高僧,向其悉心求教。

见到高僧后,小和尚问道:
“请问师父,你得道之前在做些什么呢?”

高僧回答:
“砍柴担水做饭。”

小和尚继续问:
“那你得道之后又做什么?”

高僧回答:
“还是砍柴担水做饭。”

得到答案的小和尚很是不解,一脸疑惑道:
“那何谓得道?”

高僧微笑着说:
“我得道之前,砍柴的时候惦念着挑水,挑水的时候惦念着做饭,做饭的时候又想着砍柴;

得道之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这就是得道。”

小和尚恍然大悟,高僧看似轻描淡写的回应,却说出了参禅的奥秘,那就是:

专注于一件事,从不分心。

我们就如同故事中的小和尚一样,时常处于忙碌的生活之中。

外有事物侵扰,内有精神损耗,很难做到一直专注。

但聪明人往往会选择“事在念先”,主动把自己调为静音模式,使自己沉浸于当前的事务中。

著名编剧周梅森在创作之初,常常因稿件被退而被工友嘲笑。

可周梅森竟丝毫未被影响,他始终信奉“一本书主义”。

相信只要自己专注地写,一辈子总能写出一本好书。

为此,他白天在矿井劳动,夜晚在宿舍写作。

那时的他,不刻意迎合报社,不为退件而焦虑,只专心于书写优质的内容。

四年后,他终于成功在《新华日报》发表了处女作,正式踏上了作家之路。

古训说:
“心不专一,不能专诚。”

的确如此,如果一颗心总是处于躁动之中,常常受到干扰,做事则不易专注,自然不会有好的收成。

因为当专注力变得薄弱时,人可能会陷入战术勤奋、战略懒惰的困局。

因此,在面对滋扰时,唯有时时修筑高墙,常常精神内守,才是成就专注务事最大的利器。

与其日日被种种思量分神,以致身心俱疲,不如早日开启筑墙计划。

心无旁骛地去汇聚繁星,遇见更好的自己。

少烦,适时停下

在《我们仨》中,杨绛写到:
“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杨绛先生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生活本就是幸福掺杂着悲苦,快乐交织着哀怒。

面对这样那样的糟心事,若是持续纠缠,它便会扰乱你的心绪,搅浑你的生活;

倒不如适时停下,先放一放,等到调整状态后再出发。

旅行综艺《花儿与少年丝路季》中,曾发生了这样一个小插曲。

正在尽情享受旅行的秦岚,突然接到导游亮哥的信息:

第二天来接她们离开的车,其中一辆出了纰漏。

现在只能临时调车,但需要额外加钱。

高价的确能解决眼下租车的问题,但也意味着她必须要在后面其他项目上有所取舍。

秦岚为此十分焦急,一时没了主意的她,不间断地发语音讯息,询问亮哥最新租车进展。

同行的热巴劝她不要着急,可此刻的秦岚根本听不进去。

热巴想要将秦岚从负面情绪里拉出来,便想了一个主意。

她将手机举起,向秦岚说道:
“不管了,咱们先来个自拍吧,反正来都来了。”

秦岚听后,顿时大笑了起来:
“好,先来一个自拍,来都来了。”

随即接过热巴的手机,两人当场快乐地自拍起来。

后来再面对租车问题时,秦岚已是心态平和,没了当时那种心烦意乱的情绪。

最后经过多方努力,在合理的价格内,租到了合适的车。

在日常生活中,如秦岚租车般的困扰,比比皆是。

在面临这些烦忧时,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

越是为此思虑,越会心浮气躁;

可在短暂休息后,反而有了清晰的思路。

正如心理学家卡巴金曾说:
“繁杂的生活就像一杯浑水,放在桌子上一段时间,泥沙沉淀下来,水就变清了。”

这句话,道出了大多数人忽视的现实:

当面临各种生活的烦忧时,要懂得适时停下。

“风雨”来临之际,学会适时地停下脚步。

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伸伸懒腰,打个呵欠,让心归于平静。

唯有此,才能及时清空灵魂的疲惫,以更轻盈的姿态,踏遍人生的旷野。

少怨,反求诸己

人生如爬坡,处处藏艰辛,步步皆曲折。

遭遇挫折时,若总是抱怨,只会让人生停滞不前。

倘能学会先从自身找原因,才能变得愈发强大。

江梦南自小双耳失聪,却靠着学习唇语,逆袭为清华博士。

并在2021年成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她的故事让我受益良多。

江梦南半岁时,因疾病导致重度神经性耳聋。

外面的世界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而她就这样地被隔绝在喧闹之外,周围只剩下一片寂静。

后来,即使她已成功克服发音障碍,能熟练地读懂她人口型;

但在生活、求学的道路上,依然每一步都是“困难模式”。

每当这时,她都会想起父母曾经的话语:
“既然已经是既定的事实,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想方设法去克服。”

在父母的言语中,梦南深刻地体会到:

困难并不会因抱怨而得到缓解,现状也不会因抱怨而得以改善。

人只有从自己本身出发,才能改变命运的风向。

于是,她下定决心从自身出发,剖析问题原因,积极寻找解决策略。

在往后的学习中:

整体知识构架太困难,她就一字一句地理解;

一次记不住,就重复、重复、再重复;

课堂时间不够,她就比别人早起,拉长学习时间;

听不到闹铃声,她就把手机调为震动模式,在睡觉时牢牢将手机攥在手里……

学习的过程虽然艰难,但也让她的基础知识变得尤为扎实。

因此,她总能在学习阶段的关键时刻爆发出惊人的“内力”,取得优异成绩。

正因为江梦南凡事从内省出发,才使她即便身处逆境,依然一路凯歌长鸣。

最终从无声的世界里成功突围,让人生有了无限可能。

而这世上还有一种人,遇到一点挫折,就不停地抱怨:

抱怨上天不公、抱怨社会不好、抱怨家境贫寒。

他们总是把问题都归结为外因,却唯独没有想过把审视的目光投向自己。

正所谓:
“自省者明,自胜者强。”

遭遇困境时,不妨试着揽镜自照:

若是自己的原因,坦然面对,及时修正;

若是外部的问题,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凡事多向内归因,少找外界因素,如此才能不因小事而愤懑,不因大事而抱怨。

余华说:
“不要觉得好像已经走投无路,其实你可能只是一种情绪进入了死胡同,而不是人生进入了死胡同。”

产生情绪是人的本能,但只要你不在情绪的漩涡里停留,情绪便无法将你淹没。

尝试竖立心墙,拒绝杂念的入侵;

懂得适时停下,驱散琐事的烦郁;

学会反求诸己,解锁人生更多的可能。

余生,唯有少念、少烦、少怨,方能远离情绪黑洞,逆流而上,赢得时光的嘉奖。

文 | 有书时慕
主播 | 安东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5-1-23 03:53 , Processed in 0.04926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