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7|回复: 0

觉知内观

[复制链接]

3940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034
发表于 2023-11-27 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少林寺的夜色中,一个神秘疯子传我觉知内观的秘法,颠覆我旧有的修行观念

我对少林功夫非常有兴趣,小时候很喜欢跟着李连杰那电影瞎练,长大后对少林寺充满好奇和向往。有一年,去少林寺旅游,上去游玩,终于得偿心愿。

我在少林寺游玩完了,就出来在嵩山上住了一晚,当时我记得我住在一个客栈,晚上月色朗朗,一切都在皎洁的月光下显得光影清晰,崇山树木,都一时清晰了起来,景色十分迷人。

就在此时,我忽然听到有人唱歌,那歌曲是《少林寺》主题曲《牧羊曲》。我最爱王立平老师作曲的这首歌,每次听都十分感动,那个歌声虽然并不婉转,但是却有一种特别的力量,我听了情不自禁也应和着唱了起来: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

我的歌声浑厚有张力,在夜色里十分有穿透力,我唱一句,那人也接着唱一句。一会我们合唱完了这首歌。我循声看去,就在一个石头上,躺着一个和尚,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和尚,头发很长好像济公,戴着一串念珠,身穿一件破烂到不能再破烂的单衣。

当时是深秋了,嵩山上必须得穿棉袄了。可是他还穿着一件到处破洞的单衣。

我问:这位法师,你不冷啊。

他笑着说:不要叫我法师,我不是僧人,你的歌唱的倒是蛮好啊。

我说:咳,还不是因为你在唱,勾起我的唱歌瘾来。

他说:这是缘粪啊,唱得好唱得好,我很久没听过人唱的这么好。

我请他下来去我房间坐一坐喝口热水。

他也没有推辞,一翻身跳下来石头,一看非常轻盈有功夫。我心想,这轻功,看着应该是个高人啊。

于是他随我进了客栈,客栈老板把我悄悄拉到一边说:这是我们这的疯和尚,不知道哪里来的,来了几年了,一直不住寺庙,他其实不是和尚所以寺庙也住不了,他常年在石头上睡觉,平时喜欢唱歌,坐在松树上打坐。常与野猴子山狐狸为伍,你把他拉来干嘛,脏得要死。

我说:无妨无妨,这样的人,都是高人。

我请他进了房间,他也不客气,居然往我房里的小沙发上一躺,一边喊道:倒一口热茶来。

我赶紧把茶给他泡上。他喝了一口,说道:阿弥陀佛,几年没有喝过热水了。

我说:法师你这么惨,为什么不找个地方去住着呢?

他摇摇头:我喜欢一个人住在山里,古人说梅妻鹤子、我虽然不是出家人,但是也喜欢清静。在山里和猴子玩耍一会,神清气爽,和梅花鹿赛赛跑,活动筋骨。到哪里去找这一个家把自己困在房子里。

我笑着说:和你一比,我们真乃俗物。

他说:话也不是这样说,你住房子我住山,不过是你的选择我的嗜好。你非要我去住房子我也能住,有一年我在一个青年旅社十几个人的房间里住了半年也挺好。

住山的人如果可以没事去住房子也适应,说明他没有被山困住。但住房子的就不一定都能住山了。

我问:住山还能困住人。

他说:是啊,住山逍遥惯了,难以管束自己,就把自己困住了。住在山野,心能如一,才叫住山不住山。

我说:住山不住山,这句话倒是有意思。你是特别讨厌人吗?

他说:我不讨厌人,也不喜欢人。你只要看清了人,就不讨厌也不喜欢了。

我问:那怎么看清一个人呢?

他说:看清别人之前,先看清自己。看清了自己,就看清了别人。

我问:那怎么看清自己呢?

他说:看清自己,需要有几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起知觉意识。

我问:怎么叫做起知觉意识?

他说:就是你要开始别让自己迷乱在攀援妄识指挥下我们平时过日子基本没有什么正念,这个没有正念不是说不善良,而是说我们由着性子过活,随着头脑妄识在过活。

外国人说的清爽: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这话说的多好啊。我们平时二十四个小时,都是靠大脑在这里思绪不断地活着。所以上帝笑话我们。这怪不得上帝。

我们看见好吃的,口水能掉一地,看见漂亮的异性,心里面乌七八糟想歪的很严重,我们看见钞票啊,那更加小鹿乱撞,不不不,是大象乱冲。

我们一听见别人说我们的坏话,马上心里长出长矛和枪刺来,恨不得要去杀人。

总之,人家是仗势欺人,我们是仗六根欺自己,为啥,因为我们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作用下,天天攀扯外缘编织妄识、活在这个网里头。那个感觉我形容给你啊。

就好像是那只跑步机上的仓鼠,哎呀,可怜啊,可是他自己跑起来挺开心不觉得自己可怜。

所以啊,第一步,你要有反思反省,你得搞清楚自己在妄识里跑步,不停地在跑。你要学会觉知这些妄识反应。

这是第一步,觉知的意识要先立起来。

不建立这个知觉,等于永远还在那里头转悠。

我问:这个建立觉知的意识,是不是等于学佛的人发心。

他说:差不多,也有区别,要建立,是一种发心,但发心的概念更广更直接,比如一个心愿发出来,它当下的力量就已经很大了。我说的建立知觉意识,只是个操作的步骤,就是说,要有个开始,你可以暗暗告诉自己,我要开始知觉自己的一切了。类似于发心,但还是有区别。

我问:很多修行人,一开始觉得,一定要出离这个六道轮回,要离开这个娑婆世界,这是和你说的建立觉知意识心一样吗?

他说:不一样,这是出离心,是一种愿望,是诸佛菩萨引导人进入的一种巧妙手段,让你先生个厌离心,自然会去一心修行了。

我说的这个知觉意识,不需要你去厌离什么,它只是要你简单先支棱起来,把这个事张罗起来。马上就开始。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勤而行之就是,即刻马上,事不宜迟,马上做起来,且一直做下去。

我问:那么,做好这一个步骤,有什么好处?

他说:有了这个开始,你就会下意识的开始觉知自己。一开始你不知道觉知点什么,可以从贪嗔痴开始觉知。

比如你看到一个项目一个利益很贪心,那个贪心一起来,很可怕,你这个时候要是有觉知,就不错了,这就是上路了。你先不要管贪心会不会被你控制,也不要去控制它。你就是记得,贪婪发生的时候,贪婪的念头在你心里一起来的时候,你自己是知道的。这个很重要,最麻烦的是你自己不知道,这就是不觉,你知道了,就好。

当你发脾气,以前一般是发泄完伤害完别人,发脾气发到自己心口发胀,停下来的时候,或者过了好几天,好几个月好几年,你忽然想起来这个脾气不应该发。
这是后知后觉,也不坏,起码不是不觉,觉得发脾气伤害人和自己很正常,他可以一辈子这样搞下去直到死都不会觉知。

有了觉知,就是好事。你甭管它是什么时候觉知的。但最好是,你开始下决心要觉知自己了,那就好好地及时觉知,脾气来的时候,就觉知。哪怕你控制不住不要紧,一边发脾气一边试着保持一下那个觉知。

痴恋一个人一个物品的时候,哎哎呀我好爱他啊,没有她我活不了啊,她为什么又离开我了啊,为何我对他这么好他就是要对我这样差啊,这些心思一起来,马上觉知起来。控制不住没有关系也不要去控制。就是觉知。

这是第一个步骤。就是,开始做一个有觉知的人。

第二个步骤,是自然保持觉知,使得它越来越完整,越来越延绵

我问:觉知还可以完整延绵吗?啥意思?

他说:一开始的觉知,肯定是不完整的,散乱的,一下子有一下子没有,比如你对大脾气大贪婪都能觉知到那么几秒钟,但马上你就丢失了,不管了,一头扎进去不管觉知了,可能过一会又有一念觉知出来了。这就是零零散散的不完整。不要怕。我们慢慢地,自然而然的,继续延长它。

这个自然而然,就是不要刻意去搞这个觉知,稍微提醒自己一下就好,默默内心提醒一下,或者用个什么方法比如轻轻咳嗽一下,手里有个下意识的动作提醒自己也好。总之,就是自然一点。

不要去干涉自己的心思,不要去判断好坏是非,不要去妄图控制压抑。

我说:这个听起来就很难。

他说:是很难,难在我们已经有了固定的模式,我们干什么事都是有目的的,要去控制,那种去控制一件事驾驭一件事的欲望太大了。好像男人喜欢开车开摩托,那个驾驭的快感,这是习性,很难消除。

觉知也一样,假如你发心要搞,就会忍不住当成一个项目来做,你很难不设立目标,不检验成果,你还是会习惯用一个世俗的头脑来做这个事。

但是,也不用害怕,慢慢来。你只要保持这个念头在不忘记,就会慢慢好起来。

当觉知慢慢延长延绵了,断的时候本来很长,慢慢地断的时间比连续的时间要短了。可能十年,可能五年,总之,你保持这个习惯一些时间后,你偶然发现,断的时候,是一点点了。其他时候都能连着一片了。这时候可以叫做,有点功夫了。

其实这就是观照。也可以叫内观。要认清自己,这是一个必然的方法。

我问:为什么呢?

他说:西方人了解人体的结构,需要依靠解剖,打开各种地方研究一通,这其实也是一种观,是直接看,看清楚每一根血管、脏器的运作。

而我说的观照内观,则更多是一种照看,你看过农村里妇女带孩子没有。孩子不是抱在怀里,是放在院子里随他去耍,爬啊跑啊,抓泥巴啊,妈妈在一旁干活,但是心思和眼神一时一刻都不会离开孩子。

孩子到了危险关头,她一定及时出手纠正一下。这就是照看。

禅宗的祖师很喜欢用放牛来形容观照。这种放牛的感觉也是一样,一开始要牵绳子,慢慢地自然了,变成照看了,牛在十几米外吃草,人在那看着,不做任何多余的动作,牛也不会离你而去。

照看式的观照内观,只需要照看,其他什么都不必做,你不必给你的念头去分类去定性,你不必去压抑你认为不好的思想,你也不必热衷在头脑里纠结分析,你就是该干嘛干嘛,但是那个觉知观照的心,一直都在那,不远不近,不大不小,一直照看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好。

我问:那这个步骤做得好,有什么好处?

他笑着说:你怎么什么都要问个好处?

这个步骤做的好,你会进一步了解和认清楚你自己。

你会观照到你自己的情绪是如何发生变化的,是什么原因引发了你的情绪的变化,这个变化维持了多久,有没有产生其他情绪的牵连。

你会观照到你的贪心欲望是如何随着眼观耳听身体接触等功能而生发,你会搞清楚,它们是从哪里来的,会怎么样指挥你影响你去做某些事。

你会观照到你面对任何一件事一个人,跳出的那些念头,它们虽然多,但是每一次出来,你都知道地一清二楚,你好像那个埋伏在野地的狙击手,望远镜框里出现的所有你都清清楚楚。

你会观照到自己放不下的事情,是什么原因放不下,自己烦恼的事情,又是什么原因这么烦。为什么你会痛苦,为什么你会纠结。

等你花费了很多时间把自己观照地清楚明白一览无余的时候,你可以说,对自己有个基本的认知了。你也会豁然发现,烦恼纠结越来越少了,很多事以前会影响心情现在也不会对你有影响了。

你会发现自己自在了很多。许多的事情变化,都像看一场游戏一样看过去了。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来临了。你发现,自己的心性变化了。你变得理智了、沉着了、安静了、不迷乱了。并且智慧了。

我问:为什么烦恼纠结和痛苦会因为观照而变少了。

他说:因为观照会让你看清楚他们的真面目,你会藉由观照,觉知它们其实本来没有啥,都是你自己在执着而产生的。

比如没有钱,烦,那就去赚钱嘛,赚不到,烦,那就想办法改善方法努力,还是赚不到,那就只能接受穷点的生活了,总之,你有许多的选择,唯一没有必要选择的就是在心里去烦这件事。烦恼是自己制造的。

我问:那第三个步骤是什么?

他说:在喝一杯热茶再说。

我给他又添了一大杯热茶。他喝完,眯着眼睛享受了一下。继续说:

第三个步骤,就是:任来去、自起自灭之妙要。

我说:这是啥意思?

他说:观照功夫日久,还是很难消除人的执着习性,有念头来了,还是喜欢跟着跑,有境界来了,外面的里面的,都喜欢跟着跑,一跑,定力就靠不住了。

所以啊,第三步就是要懂得这个任其来去,自起自灭的妙要。

念头啊,境界啊、变化啊,都是常态,这就是落叶,落叶你能止得住吗?你除非把树拔了烧了。但是烧了拔了生命也不在了死了。既然是生命,就会有生命的本来的功能,比如念头,比如境界,比如反应,这都是正常的,但一个觉者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绝对不跟着这些跑,一分一毫都不跟随跑。

任其自起自灭,生灭嘛,你管他干嘛,好像马路上的车流,你在街上逛街走路,不至于要去把每一辆车拦住吧。你走你的路,他开他的车,任其来去嘛,你就自在了。

生活中的事情其实也是一样,任其来去。你做你该做的,比如你在切萝卜,你想切出一碟子非常漂亮的萝卜,那就练习刀法认真切嘛,切的好开心一下,切不好不要懊恼,自然而然。如果你一边切一边恨自己切不好,那一分神,刀就切手了,或者你自己就给自己一刀了,把萝卜砸地下发泄。

大事小事,都是这样,任其来去,自起自灭,心念绝对不跟着跑,这就是定力。也是观照可以真正达到的妙用。用释迦牟尼的话叫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是应该,也是应对,应对所有的境界变化,无所攀住而生其心,不是不生心,是随缘任运来生心,只是无所住而已。

所以这才勉强说是认清了自己,人也就活得很自在了,活的很逍遥了,这也勉强才叫真正的自由。

我听完,半天说不出话,虽然我理解不了,但是我感觉三观都颠覆了,以前认为的很多修行的道理,都消失崩塌了。他看我发呆,起身告辞,我留他再说一会话。他说:没时间了,野猴子饿了,我去喂喂他们,你有没有水果之类的送给我点,我去喂喂猴子。

我给了他一袋子水果,他只拿了三个。转身走出门去,我送出客栈,月色依然皎洁,他走在夜色里,向山林里走去,一阵歌声传来,还是那首《牧羊曲》。

转自:心灯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11-22 05:31 , Processed in 0.06029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