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助梦境,认识真实的自己
梦,是一个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
它就如同人本身一样丰富多彩,有许多个层面,如同一层层的洋葱。
因此,人们关于梦的认识也千奇百怪——
古有“日有所想,夜有所梦”,广为人知;或认为梦境能够通过一些象征性的隐喻而预示未来(周公解梦)。
弗洛伊德认为:
“梦是有意义的精神活动,它其实是内心某种愿望的达成”。
而荣格则进一步诠释:
“梦是大脑的纯粹表达,梦境简化事物,并且为清醒时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有科学家认为,梦只不过是大脑在睡眠期间仍旧尝试理解神经活动的产物,并没有太多神秘可言。
与之相反的少数人则认为:梦有着不为人知的潜在功能——有某种方法能够进入梦的更深层面,并保持知梦的清醒意识。借此,做梦者甚至可以连接不同时空、平行宇宙乃至高维世界,接受来自宇宙和高维的信息与能量。
01、梦境,意识提升的途径?
在这里,我们关切的问题是:梦境可否成为一种提升意识的方法?
做梦在许多时候的确显得杂乱无章,似乎并没有太大意义。然而几乎每个人都能直观地体认到:梦境中的自己,比平日里更自由、更少约束、行为和表达都更简单直接。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梦境是一个人潜意识的真实写照。”
换句话说,做梦不完全是虚幻,它最起码真实地显露出潜意识中的许多信息。这些信息在平日里经常被压抑或忽视。
而提升意识的基础,就是对自己的潜意识进行全面而仔细的梳理,从而理解一个真实的自己。
这就如同建筑高楼之前扎下的地基,必须深入挖掘(深入透彻的看见),夯实基础(去伪存真的澄清),方为意识提升的可靠保障。
02、借助梦境,认识真实的自己
一、梦境揭露亲密关系的真相
亲密关系是每个人天生的课题,也几乎是所有人起修(开始意识提升之旅)之后,迎来的第一道考验。
比如说,你对父母的负面情绪和感受是否还积蓄在心?日常生活里,我们或许可以借助一些“相处模式”,通过默契地避免一些敏感的话题而显得“相处融洽”。
但若是不愿意掀开并化解被掩盖的问题,面对并真正学习到其中的课题。这些深藏彼此心底的纠葛,还是瞒不过梦境中的考验——“我又梦见跟父母大吵了一架”、“我梦见父亲又在斥责我,我很伤心”...
二、梦境展现真实的感受
因为卸下了许多显意识层面的约束,我们对梦境中出现的事物表达出更直接而强烈的情感反应。
你会不会在醒来的那一刻, 惊讶于自己在梦境中的表现——
“工作似乎还不错,但是我为什么梦见自己会毫不犹豫地辞职?”
“我以为自己放下了他,可昨晚梦见他,我竟对他歇斯底里地吼叫”
“我梦见我在画画,如此入迷和开心,可我不会画画,也没想过要去作画”
虽然可以给出千万种解释,但是梦中的那份感受是自然而真切的,这骗不了别人。梦境中的自己,像是一个被压抑了的“孩子”,他是真实的,需要感受他、与之沟通,而非再次忽略。
三、伤痕的再现与疗愈
“在小学被同学欺辱的经历,至今还时常出现在梦中,每次我都奋起反击,恼怒不已。这是为什么?”
“前几年发生的事情,至今还如同梦魇般折磨着我...何时才能放我消停?”
其实,每一次创伤情境的再现,也都是一次心灵进行自我痊愈的努力——通过再次经历类似的情况,你有机会可以选择不同的应对态度,直到有一天,面对这个情景,你轻松地微微一笑。那么这个梦境就再也不会出现了。
借助梦境的提醒,我们可以有机会有意识地做一些工作——
比如深入复原并沉思伤痕事件的种种面向,从多个角度重新认识,转变自己的固有看法;
(推荐阅读:一念之转丨当思想改变时,问题就消失了)
与事件相关的人沟通,了解起因结果,达成彼此的谅解,重建关系;
或者通过一些心灵疗愈、忏悔、观想等方式来协助自己坦然面对这些伤痕。
四、灵感与创造力的涌现
在卸下大脑思维这个迟钝的外壳之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原来如此“创意无穷”——无数的艺术家、文学家、设计师的灵感来自于梦境。
(推荐阅读:创造五要素:天才如何将思想落实为显化?)
巧妙的故事情节、宛如天籁的音乐旋律,怪异却不失美感的美术元素、甚至是心目中完美的家装风格...
当我们目睹了来自于潜意识的无限创造力,就更容易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只需要让心灵表层的坚硬外壳褪去,创造力会逐渐开始流经每个人。
这是梦境给有心人的启发——让心如水一般,即可映照万千,这是心灵的更本质层面。
五、来自高维的指引
“高维的指引”似乎遥不可及,其实,它眷顾着每个人。
睡前的祈祷、有意识的发问,或者仅仅是一种放飞自我的畅享,都有可能让你在梦中接受到“指引”——
它看似来自外在的意识,因为这答案常常让自己觉得妙不可言,茅塞顿开,深感“决不可能是自己所为”;
从另一面看,可以认为那个给出答案的,是最具创造力与智慧的“自己”(高我),祂始终存在于每个人的核心。也正是在心灵的最深处,我们与宇宙的万物相连。(推荐阅读:读懂梦中的高维信息,找到灵魂的指引)
有问必有答——一个好的问题,胜过千百个答案。
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才是一个好问题?
首先的品质是真实。一个并非真心实意想要知道的问题,是没有“能量”的。猎奇式、浮于心智表面的提问,可能只会带来更多的失望。
其次是问题的频率。当一个问题更具有精神与永恒的品质,得到的答案往往更具启示。而个人性、功利性的问题,大概只能收获如同前文所说“改善亲密关系”那样,关于个人成长的提醒。
实践:梦境记录
在深入理解自己梦境的过程中,记录梦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随着记梦的进行,梦境会变得越来越“透明“——更能回忆出细节,也更能在做梦时保持一定的觉知。
连续的记梦行为还可以呈现出一种“可观测的变化”,透过对一段时期梦境变化的理解,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掌握梦境与意识进展之间的关联,从而能够更好地解读和理解自己的梦境,理解真实的自己。
转自网络,感谢不知名的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