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训:顺境修力,逆境修心
作者:梅心如樾
来源:京博国学
《菜根谭》有言:“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遭遇困境的人,应回忆自己的初心和抱负,振奋精神,继续前行;对于事业成功、万事如意的人,则要留意他是否能够坚持,考虑其结局如何。
人生路长,有高光时刻,也必会有低谷迷茫。能在低潮时强健心力,顺平时勤练技能,就掌握了终极智慧。
01 顺境时,修炼技能
毕淑敏说过:“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这是一个真理。”
的确如此。
蚕宝宝长到一定的时间,就会开始吐丝。
它专注地吐,幻想着经过二十多天的努力,就可以为自己建造一个美丽的宫殿。它一丝不苟地努力着,编织着一个它想象中的美好世界……
不到一个月,蚕宝宝就用自己辛苦吐的丝,结成一个白胖的茧,把自己严密地包裹。以为自己终于有了一个完美的华厦,从此可以安享余生……
然而,接下来的命运,却是被养蚕人连蚕带茧,一起丢到开水锅里,活活煮死。不仅劳动成果成了别人的织物,同时赔上的还有性命。
蚕满心欢喜,日夜奔忙,不可谓不尽心、不努力。然而,却在无知无觉的状态下,走向灭亡。
这就如顺境中的人们。如果不带着觉知,不能及时发现前路的隐患,及时提高自己、调整方向,很容易就会如那只被自己裹死的蚕一样。
顺境也并非是安乐土,一样暗流汹涌、暗礁密布。同样需要我们时刻警惕、蓄力赋能。在平顺中提高技能,在固有的基础上寻求突破。
《左传》中讲:“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这正是提醒我们,身处顺境时,也要怀有忧患意识,不忘“修力”。
功夫做在日常,时时保有进取之心,不断学习、终身成长。如此,才能顺时不败,逆时不倒。
02 逆境时,修炼心性
苏轼在《定风波》中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每一次读来,都觉无限感动。
我们若真能做到,不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那么必也能有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况味。
公元821年冬,朔风凛冽。刘禹锡再次被贬后,辗转到和州做刺史。地方官员欺他是贬官,百般刁难。
一开始,知县把他安排在城南江边,荒僻少人。刘禹锡二话不说,欣然住下。
早起看朝霞从江上升起,黄昏看千帆从眼前飘过。除了体味天远地阔,还有对生命的哲思。由此写下:“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诗文让知县又妒又恨,指使手下,强行帮他搬家到城北,远离大江,住房也由原来的三间,缩减到一间半。
刘禹锡住进新居,地方虽小,却发现门口河岸边绿柳成荫,袅袅依依。心中一动,遂又成诗:“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两次刁难,不仅没让刘禹锡难过,反而诗名更盛。知县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他的“家”再次强迁。
这一次,是远离江边与河岸,在县城中间,给了一间破屋。小到仅能放一床、一桌、一椅……
然而,让知县始料未及的是,正是这间小屋,催生了流传千古的《陋室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斗室简陋,磨折困厄的不过是身体。而刘禹锡的灵魂,却自由而富足。正是源于他有一颗自由而强大的心,经得住生活的刀枪剑戟。在近半生的贬谪生涯里,还能创作出数百首诗词、名文。
人生路途遥遥,险而多艰。如不能守住一颗心,只能是无根浮萍、随风飘摇。没有一盏心灯,又如何走过漫漫长夜?
逆境常有,逆境中学会修心,才是自己的绝渡舟。心定,身即能安;身安,则事能成。
逆境修心,修的是意志;磨砺的是心性;提升的,是人生制胜的法宝,是生命的智慧所得。
03 顺境逆境,皆需修行
看过《菜根谭》里一句话:“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身处逆境时,就如同全身扎着针、涂着药,会不自觉地磨练意志和品行;处在平顺优渥的环境中,其实就如被各种兵器所包围,会在不知不觉间,耗损身体、消磨意志。
细想还真是如此。
逆境,相对于顺境来说,往往更容易奋发图强。因为周围的困顿,就好像是荆棘丛,让身在其中的人,无时无刻都想着逃离与解脱。由此,必会设法转圜,以求脱困。
而顺境,则如云锦被、温柔乡,最易让人醺醺然,忘记了潜在风险;乐陶陶,丧失斗志。
其实,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需要保持清醒,修行不止。
在顺境中主动磨砺,修炼自己的傍身技能,正是一种必要的修行。而逆境不妥协、客观冷静,也是对心志的坚守和提升。
人生是一场旅行。有笑有泪,有悲有喜。是一场生命的体验,也是一个修行的过程。
就如同一片茶,不光是有生长、采摘,还有炒制和晾晒;更要经过沸水的冲泡,个中滋味,才能丝丝弥漫,沁香满口。
生命又何尝不是如此。
经历过磨砺和拣选,才能剥落粗粝,留下细致和精华;不断主动修行,才能去伪存真、日臻圆满。
04 写在最后
《西游记》里有一句话:“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是啊,人生路远,太多变数和可能。记得无论何时、何境,都不要不自我放纵,更不能自我放弃。
因为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山高上有路,水深处有船。
转过曲径通幽,便有柳暗花明;守过风雨如晦,必有云开雾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