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过王阳明,才知道高手做事有多绝
作者 :儒风君
明朝正德年间,江西土匪四起。
朝廷多次围剿,依然不见成效。
王阳明临危受命江西巡抚,仅仅一年多时间,用几千人平复朝廷十年匪患。
很多人称赞王阳明的成就。
王阳明却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剿贼这种事其实很容易,难的是破心中之贼。
坐中静,破焦虑之贼;舍中得,破欲望之贼;事上练,破犹豫之贼。
三贼皆破,万事皆成。
1 坐中静,破焦虑之贼
王阳明说:“心不安定,则一事无成”。
一个人若是心静不下来,那么这辈子什么也做不成。
在鄱阳湖大战的时候,外面喊杀震天,火光四起,王阳明却充耳不闻。
旁若无人地给弟子讲书。
《年谱》记载,当时战事不利,部队畏敌怯战。
手下来报战报,王阳明平静地下达指令,处死指挥官,然后又回到座位上。
众人惊骇,王阳明却说:这样的措施也是兵家常事,何足介意?
当得知宁王朱宸濠被擒获之后,众人面露喜色。
王阳明却依然镇定自若说:听说朱宸濠已经被擒罢了。这个消息应该不会有假。据闻叛军也死伤惨重。
说完继续讲学。
面对生死大战,王阳明似乎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得失输赢,毫不萦怀。
这是王阳明修心的功夫。
人心如水,一点有所波动,就很难正确映照万物。
认识错了,判断和决策也就乱了。
心灵被外物扰乱,事情也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所以古人讲:每临大事有静气。
越是面临人生大事,越要保持内心的镇静。
宋朝大将宗泽,每次出兵都要一个人安静地观察地形、思考决策。
所以每次打仗都能运筹帷幄。
他说: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戒生定,定生慧。
一个人保持内心的宁静,才能克服焦虑,生出智慧,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2 舍中得,破欲望之贼
王阳明曾说:人人皆可为圣。
只是有些人内心欲望太多,遮蔽了良知,以至于走了歪路、邪路。
要破除内心的欲望,一个人的内心才能重现光明。
秦二世三年冬,秦相李斯被腰斩于咸阳街头。
临刑前,李斯对一同受刑的儿子喟叹道:“我想同你再次牵着黄狗在上蔡东门追捕野兔,还可能吗?”
闻者无不动容。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有的财富名位都是云烟过眼。
李斯想起来的,是和家人一起的平凡幸福。
人这一生面临着无数的选择。
有舍必然有得。
有得必然有失。
很多人一路走来,选择的都是欲望,都是财位。
以为无上荣耀。
可是到头来才发现,两手空空,竟是一片苍白。
不仅什么也没有得到,反而丢掉了自己的尊严和良心。
为了保住官位,李斯构陷同学韩非,妒杀了潜在对手;
为了保住官位,他篡改诏书,骗杀太子扶苏;
为了保住官位,他曲意奉承胡亥,加速了秦国灭亡。
帝国的丞相,就这样被欲望左右,最终走向灭亡。
王阳明认为:欲望是遮蔽。
它把良知包裹起来,让人变得不像人。
它吞噬一个人的志向,吞噬一个人的生活,甚至吞噬一个人正常的温情。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唯有克服欲望的诱惑,一个人才能重新回到自己,重新向着未来出发。
3 事上练,破犹豫之贼
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
很多人做事总是犹犹豫豫。
今天觉得天气不好,明天觉得身体不佳,后天觉得没有买泳衣。
反正有各种理由推脱,反正就是不肯下水。
人生有多少岁月可以蹉跎。
犹豫着犹豫着,时光就这样一去不返,徒留悔恨。
王阳明曾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一个人若是光学,但是却不行,那一辈子也没有什么长进。
玉不琢,不成器。
人只有在逆境的磨炼中才能有所成就。
如果不肯躬身实践,人生就没有任何进步可言。
从前,有兄弟俩去山上打猎。
一只大雁飞了过来,兄弟二人同时准备拉弓搭箭,将它射下来。
哥哥边拉弓,边自言自语道:“射下来就煮着吃。”
在旁边的弟弟听见急忙纠正:“烤着吃才好吃。
兄弟俩争论不休,为了如何吃雁讨论起来,最终大雁飞走了。
犹豫就会败北。
事情准备到三四成的时候,就可以行动起来了。
为了怎么吃雁,而放弃打雁,才是人生最大的愚蠢。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创业的时候,就在为分润而争论了。
事情不要想太远,先做起来再说。
铁匠没样,边打边像。
很多时候,在事情做起来之后,我们才能逐渐看清未来的路。
儒风君说:
保持内心的安静,破除焦虑,人生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保持内心的清明,破除欲望,人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保持足够的行动力,破除犹豫,人生才能真正做出一些事情。
这是王阳明成事的法则,也是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