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51|回复: 0

【胡因梦】女性在家修持与自我成长(I)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810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6523
发表于 2019-8-29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胡因梦】女性在家修持与自我成长(I)

女性的惯性

目前,包括中国、印度、日本在内的许多传统国家都有禅修训练。但现代在家众的修炼方式,与过往的出家修行却有很大的不同。过往的出家修行人,他们的禅修、禅定都是很专业的,必须住在寺庙或茅蓬里,在一个离群索居的地方进行专业修炼,希望能在高层意识上有更多的拓展。他们已经把生活中的一切欲求都放下了,包括两性关系、金钱往来、工作等等。

事实上,修行就是要把自我意识和自恋倾向降低,从幼稚的、自恋的、自我中心的状态,进入到对自己和外境的客观觉知状态。同时要把外缘和欲望逐渐放下,在生活里跟自己,跟周遭的人及事物进行深刻的交流互动,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并深入理解自己。

这样,我们的心性和人格就会产生蜕变。而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关系亲密的人之间,他们的相互成长、学习和改善,才是最艰难的道场,也是最彻底的历练方式。

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二三十分钟的打坐,或许可以进入专注、清安、没有挂碍的状态。但是当我们和身边的重要关系人进行很密切的深层互动时,就会发现考验并不是那么简单。

每个人都有惯性,男人的惯性和女人的惯性区别很大。男人不大会在内心状态里探索自己的真相,而女人对这件事的兴趣却很高。当女人对男人进行深层剖析的时候,男人多会把它当成一种威胁,去批判它。

其实女性探索内在,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拉近和男性的距离。女性往往会遇到诸如丈夫有外遇,自己有外遇,或者情感互动不通畅之类的两性问题。她们很想通过自身的成长,让这些不如人意的关系有些改善。

如果是怀着这个目的去探究自己,我们内在的知识就会越来越有进展。但如果把自己在这方面的斩获去跟伴侣分享,他的自卑感可能会提高,防卫机制也会加强,甚至会有一种受威胁的感觉。这个时候,我们的成长在对方看来不见得是好事,因为他搞不清楚你发生了什么变化,甚至会产生一些怀疑。如果双方的距离因此越来越遥远,便违背了我们的初衷。

这时候,我们就要去寻找关系互动中的症结点,发现对方防御性里的脆弱点,然后去理解它,再用一种令对方不感到威胁的方式去帮助他。突破这个脆弱点要下很深的功夫。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会渴望关系快速联接,不要拖得太长,而这当然是无法快速达成的。这时我们的内心就会产生急迫感,继而失去耐性。这代表我们还要磨炼自己的心性。其实,磨炼耐心的过程,也是在磨炼情感层面的独立性及自主力。

有一些带有阴性气质的男性反应可能恰恰相反,他们很希望伴侣能快速成长,早点理解两个人的问题。但因为护卫性的存在,还是会有阻抗。他们是渴望联接的,但达不成真正的目的。因为男性更渴望有心智交流的对象,希望有一个和自己匹配的头脑,一起探索高深的知识。

如果达不成的话,也会有失落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稍安毋躁,学习在情绪和心智层面的自给自足,同时要问,自己的内心究竟发生了什么?要问自己目前的急迫感、不耐烦、焦躁是源于什么样的需求,什么样的匮乏感?

如果一份关系已经拖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真正的突破,两个人之间在身心灵各个层面的成长速度非常缓慢,那我们也要问自己,这份关系是不是真正属于我,是不是可以使我成长?如果不是,我们也要有勇气跨出脚步,去面对一片更开阔的空间。

自我了解和揭露

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了解和揭露还是会面临许多挑战的。这个挑战在生命周期循环过程里,会有很多的关要度过。有时候,我们要面对内在的情绪和情感的反应模式;有时候,我们要思考内在的真相该怎样揭露;有时候,我们要观察意志力、行动力以及欲望的达成过程里,使用的手段是不是得当;还有的时候,我们要揭露自己性关系里面的障碍点。

如何与重要关系人畅然无阻地交流,如何毫无恐惧,毫无挂碍地给予对方能量,这些都是现代化禅修的重要环节。禅修不只是静坐,不只是进入到无念状态。

对于在家众的修持来说,这种课题要困难许多。出家人的干扰比较少,他们没有亲子关系,没有两性关系,没有工作的挑战,也没有金钱的挑战。他们只需独自观照内在发生了什么,所以相对会简单些,我称之为“易行道”。

在日常生活中去进一步认识自己,则是一条“难行道”,因为这必须突破许多沟通和因果业力的困境。各种关系和事件的形成,是多生多世累积的因果业力的捆绑障碍,我们很难摆脱掉。明明跟某个人相处非常困难,但因果业力就是要把两个人绑在一起做功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忍耐,硬着头皮咬着牙去度过这些相处中的困难。

选择出家修行有可能是真正想往高层意识走,但也有可能是世间法根本没完成,而选择逃避,去过清修的生活。能将外缘放下的出家众,是令人敬佩,令人向往的。但这也不是说我们都得去出家,我们也可以选择在家修行。在家修行的价值在于,它会有非常多的镜子,远多过于清修者或者出家众。

我们有亲子关系的镜子,有两性关系的镜子,有工作伙伴的镜子,每天遇见的人都是我们的镜子。这么多参照点和客观的映照机会,能让我们从各个方面来了解自己,帮助我们更深地揭露内在的问题,因此是很有价值的事。

一个出家众如果没有揭露自己内在的问题,以后挑战来的时候,这些问题还是会暴露出来。所以,我们在家众的修行仍然是有价值的。

在关系互动过程中发现潜意识里的纠扰,是在家修持和禅修中要探索和揭露的问题,而且绝不是简单的事。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内心活动一无所知,完全没有心理学基础或意识研究的认识,那就完全不知道潜意识里的惯性活动是什么,也不知道显意识之间没办法统合的障碍要怎么去克服。所以,我们才会发展出现代化的“身心灵整体探究”的途径。

此外,一个人先天带来的生理体质,包括脾胃功能、心肺功能、肾气等等这些先天条件,与人格、性格都是有关系的。这些先天的生理制约或优势,会让我们在关系的互动之中形成相对应的障碍或优势,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认识的。

一个先天肾气不足的人,他的血清素传导速度比较慢,内分泌不足,便可能带有先天的抑郁倾向。这样的人与他人互动的时候呈现出的人格特质,与一个先天肾上腺素非常饱足的人表现出来的状态,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要在这个环节上有所认识。每个人觉知的敏锐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觉性高,速度快,深刻度够,完整性也够;有的人则大而化之,不去关注细节,也不太在意每个当下的意识活动是什么。跟第二种人相处,通常是我们在一个层次上讲,对方在另外一个层次上听,于是沟通交流就有落差。

这个时候,就要让比较细的人培养耐性,让比较粗的人更谦卑地学习。禅修、灵修的课程给予我们的建议,事实上都是概略性、普世性的,而且不是量身订做的。就我们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课程还不足以解决我们面临的困境。

因此,我们必须有符合个人特质的身心灵治疗方法。个人的问题是必须下工夫去认识的。人与人之间的确有很大的差距,但每个人也都有一个空寂的本体,这个本体带来了一种无条件、无属性的圆满性。

这份圆满性人人俱足,而且是众生平等。在这个本体的基础上,我们要寻找最根本的生命价值、目的和意义。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奠定雄厚的根基,再就个人性的问题进行认识和探索。这样,我们的根基就会比较稳固。

本体的揭露和发现其实很简单。我们讲述的“全观”概念,就是要在日常生活里,时时刻刻都维持一种全向的观察。在每个当下,我们都要进行内在和外在的观察,随时随刻去观察我们内心世界发生了什么。

除了对我们的呼吸、对身体从头到脚产生的觉受反应,还要对周遭环境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如实的观察。同时,我们也要对每时每刻的起心动念、情绪反应、潜意识里面的活动,它们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惯性模式,不间断地加以留意。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在日常生活里不断地深化自我了解、自我认识。

缩小焦点的专注就是轮回

这种全观的认识,就是要我们试着不要缩小焦点。克里希那穆提曾说,缩小焦点的专注就是轮回,没有焦点的全观则是解脱。缩小焦点就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带有强烈的执著倾向。

比如说,我特别关注金钱、身体、工作成就,或者我特别关注两性关系里面爱的成分,那么我执就会开始产生作用。我执变得很强,就带来了自我紧缩倾向,同时也带来了排斥其他面向的一种阻抗力。

我们试着把这些阻抗力放松,维持在一个没有焦点但又能全观的状态,这份观照力就会让我们安静下来,进入比较不执著的状态。当我们专注在一个点上缩小范围的时候,我们的智慧是不容易流露出来的。所以智者不断提醒我们,要在生活中做到一种细微深刻和全面性的观照。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了解自己,透过了解自己,慢慢地把自己的烦恼降低,获得一种终极解脱,这样才没有白来这个世界。其实,来这个世界不是来拥有什么,而是来发现和揭露。要揭露的多半是我们内在最深层的真相,以及跟我们有缘的重要伴侣之间的一些真相,并借此更进一步地认识自己。

出轨是源于自由度不够,源于对束缚的抵御。因为我们的内在有很多匮乏感,我们自己又没办法面对和转化,所以就靠着其他人来获得不同形式的满足。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内在仍然是在寻找更好的爸爸妈妈。

在两性关系里,我们其实是把对方投射成父母了。这个重大的发现在精神分析和心理分析学方面,绝对有它的价值。男人在女人身上投射了妈妈,女人在男人身上投射了爸爸。我们早期跟父母互动的状态,一定会延续到后期。如果我们搞不清这一点的话,就没办法了解我们目前两性关系里面的症结点。

比如,小时候父母在我们心里是有权威形象的,他们不准许我们自由表达,我们没有所谓的自主权。所以当我们成人之后进入到亲密关系时,就会带着很深的恐惧和对方相处。可能对方并没有早期父母的那种特质,但是我们会把与父母互动的恐惧投射到对方身上。

这个世界的安排有时真的很奇妙,我们碰到的成年对象,一定有某些气质和早期的父母相似。虽然他们之间还是有不同之处,但我们一定会把与父母的互动经验,投射到那个有类似气质的人身上,然后形成一种障碍。而这种障碍背后的目的,其实就是不断让我们看到在沟通时的恐惧。

我们会害怕犯错,我们会怕自己的表现受到对方的谴责,从而不断形成自我制约。这种自我制约会使得自己不能说错话,或者不能造成两人关系的纠葛,所以必须谨慎小心。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我封闭倾向,继而使双方无法畅然无阻地交流,甚至形成更进一步的问题。这么一来对方一定痛苦,而对方的痛苦也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挑战。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挑战达到一定程度,便可能因承受不了而爆发出强烈的情绪,如此便揭露了早期的问题。

透过这种爆发,我们可能就有一种突破,因为封闭性的打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问题爆发的时候,我们要有耐心去面对,不要害怕,然后就会进一步地揭露问题。

本文源自:胡因梦北京时尚廊书店读者见面会演讲实录


【觉醒家园】 www.awaker.inf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11-22 21:37 , Processed in 0.06955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