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于世何求

《红尘医道》连载

  [复制链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5-8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7章 量子纠缠
   
    “正是因为有很多法则科学家不了解,才让我们有这么多未解之谜。为什么有人能够进行预测?而且是提前许多年进行的预测?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已经提示了我们背后可能存在的真相,能不能承认它,能不能完完全全地接受它,就看我们人类有没有足够的智慧。只有勇于面对这些事实,不断探索我们还不知道的领域,人类才能继续前进。生命的进化,社会的发展,莫不如此。”
    郭星问到:
    “如果宇宙的发展不是我们以为的按随机、无序的方式在进行,而是遵循某些我们还不知道的法则在运转,那么只要掌握了这些法则,就可以提前准确预测了。那这些法则是什么?那造成测不准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那些科学家还没有发现的宇宙法则,我们只能继续研究,一步一步地证实,急不来。有一些法则科学家已经看到了,有没有勇气承认,是另一个问题。举一个例子,因果法则,发生在物质层面的,科学家承认它是对的,比如一个人拿着刀,杀了另一个人,导致了一起刑事案,起因和结果都看得见,大家都承认其中的因果,并根据这个因果对杀人者判刑。而这个事件中看不见的因果,就是佛教讲的业力法则,科学家需要进一步研究,才有可能承认。因为科学家看不见这两人在非物质界的关联,没有仪器可以测量,拿不出依据来,说服不了他人。所以关键还是在于地球的科学太落后了,一旦科学家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量子的运行轨迹,明明白白展现量子纠缠发生的过程,业力法则就会得到承认。”
    “这与量子纠缠还有关系?”
    “把还字去掉,在人类目前科学界可以理解的层面来看,量子纠缠才是一切物质相互关系中的核心。”
    在量子力学里,当几个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后,由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已综合成为整体性质,无法单独描述各个粒子的性质,只能描述整体系统的性质,则称这个现象为量子缠结或量子纠缠。
    简而言之,这种现象是说两个亚原子粒子相互之间可以具有某种神秘的“联系”,这种联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935年,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爱因斯坦、博士后罗森、研究员波多尔斯基合作完成论文《能认为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全的吗?》,发表于5月份的《物理评论》。
    这是最早探讨量子力学理论对于强关联系统所做的反直觉预测的一篇论文。
    在这篇论文里,他们详细表述EPR佯谬(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鲍里斯·波多尔斯基和纳森·罗森三人名字的缩写),试图借着一个思想实验来论述量子力学的不完备性质。
    他们并没有更进一步研究量子纠缠的特性。
    薛定谔看完EPR论文之后,写了一封信给爱因斯坦,在这封信里,他最先使用了术语“纠缠”,这是为了要形容在EPR思想实验里,两个暂时耦合的粒子,不再耦合之后彼此之间仍旧维持的关联。
    不久之后,薛定谔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对于“量子纠缠”这术语给予定义,并且研究探索相关概念。他表明,量子纠缠不只是量子力学的某个很有意思的性质,而是量子力学的特征性质;量子纠缠在量子力学与经典物理之间做了一个完全切割。
    如同爱因斯坦一样,薛定谔对于量子纠缠的概念并不满意,因为量子纠缠似乎违反在相对论中对于信息传递所设定的速度极限。后来,爱因斯坦更讥讽量子纠缠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
    EPR论文很显然地引起了众多物理学者的兴趣,启发他们探讨量子力学的基础理论。
    1964年,约翰·贝尔提出论文表明,对于EPR思想实验,量子力学的预测明显地不同于定域性隐变量理论。概略而言,假若测量两个粒子分别沿着不同轴向的自旋,则量子力学得到的统计关联性结果比定域性隐变量理论要强很多,贝尔不等式定性地给出这差别,做实验应该可以测定出这差别。
    因此,物理学者做了很多检测贝尔不等式的实验。
    1972年,约翰·克劳泽与史达特·弗利曼首先完成这种检测实验。
    1982年,阿兰·阿斯佩的博士论文以这种检测实验为题目。他们得到的实验结果符合量子力学的预测,不符合定域性隐变量理论的预测,因此证实定域性隐变量理论不成立。
    但是,由于相关实验都存在漏洞,实验的正确性遭到质疑。
    2015年,英国《自然》杂志刊发了一篇论文,一个研究小组宣布当年贝尔实验中的两个最重要的漏洞已经得到了修补。
    一个荷兰研究组将一组纠缠电子对分别囚禁于代尔夫特大学校园两端(相距1.3公里)的两个势阱中,通过精密的实验设计,研究组确保这两个粒子之间没有机会建立起“秘密”的联系,证实了幽灵般的远程效应的确存在。
    从上面贝尔检测背后的逻辑,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检测不带有任何预设前提,也不带有任何物理量的选择,只是观察物质运动的情况,因而它超越了现有的物理规律,是绝对公正的。
    只要这个实验没有漏洞,那么,物质联系的客观实在性就被判死刑。进一步可以引申为,客观实在并不存在。
    这就是贝尔不等式检测,比电子双缝干涉实验更恐怖的地方。
    这项实验具有潜在的巨大实用价值,展示了利用量子纠缠技术实现绝对安全加密通讯技术的可行性。
    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首次成功实现量子纠缠态纯化以及量子中继器的实验;首次成功地实现了自由量子态隐形传输。
    2014年,潘建伟团队建成了“济南量子通信试验网”。
    2016年8月16日中国发射了全球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2017年“京沪干线”量子保密通信网与“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对接,构建了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已经不间断运行两年多,相关成果登上了《自然》杂志。
    “与量子测不准原理有关吗?”郭星以前看过一些相关的文章,了解一点基本的知识。
    “从微观上讲有关,从宏观上讲,与相关联、相纠缠的事物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结果不同有关。你前面举过一个例子,火车以每小时100公里匀速运行,我们可以预报1个小时后、10个小时后,24小时后火车会到达哪里。但是,如果火车在10小时后提速了,每小时达到了110公里,之前预报的24小时后会到达哪里还准确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5-10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8章 修身修心
   
    “您是说,由于某些情况发生了变化,引起连锁反应,所以之前的部分预测不再准确了?”
    “一部分原因确实如此,一些事情发生了预期之外的变化,是对中国更有利的改变,所以出现了以前做的推断与实际情况不准的现象。知道了这个道理,以后就不要用机械的、死板的理论去推测人与世界的变化结果,要考虑到其中有许多变量,只要任何一个变量发生了变化,相应的结果就会与预测不会完全一样。”
    “为什么很多人用生辰八字算命还是那么准呢?”
    “你应该反过来想,八字算命准确说明了这个人一直在按照既定的轨道在前进,没有任何打破常规的行动,所以他的每一件大事都可以清楚地预告出来。如果某一天这个人打破了自己过去的习惯,改变了生活方式,那么以前用八字推算出来的结果就不再准确了。你看过《了凡四训》这本书吗?”
    “没有。”
    “以后看到了这本书可以好好读一读。”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袁黄(1533年-1606年)明朝进士,后改名为了凡,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了凡四训》,流传后世。
    这个人出生的时候就有人给他算了命,把他的一生都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结果发现,50岁之前他的一切重要事情真的都与算出来的完全相符。
    不过,50岁以后就变了,预测不会有的好事不断出现,因为从50岁那一年开始,他改变了自己原来的习惯,不再只为自己着想,要求自己每日行一善事。由于自己行为的改变,导致预定的命运也出现了改变。
    “听您这么说,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就是如此!在生命中的每个重要时刻,自己做出的那个选择,就决定了自己今后的主要走向,这是不同命运的分水岭。所以,我们每一次遇到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刻,都是非常重要的关口,一定要想清楚了再做决定。比如说,这个选择是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他人,还是损人利己?你要记住这句话:损害他人利益的事,一定会损害自己的利益;有利他人的事情,也一定对自己有利。不要管这个益处是看得见还是看不见,都会有对应的后果,实际上,看不到的益处往往比看得见的更难得,更重要,只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太少了。”
    “修行是改变命运的方法吗?”
    “当然是啊,修行者为什么可以比常人活得更久?就是因为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打破了既定的轨道,把一切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其中就包括了肉体存活的时间。按正确的方式修行以后,人的心态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这种心理上的改变,会极大的改善肉体的健康,身体以前出现的疾病会逐步开始好转,有的可以完全自愈;如果没有疾病,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越来越强,不论是内源性的,还是外源性的致病因素,都很难让再这个人生病;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会越来越顺,可以做到心想事成。你想一下,或者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人,处于种样状态的人是不是会比常人活得会更久一些?不过我得再提醒一次:修行一定要把修心放在首位,最起码要把修心与修身放在同等的位置,绝对不能只重视肉体、神通的修炼而不关心修心。现在的修行界存在很多偏差,内心不纯的人很容易走火入魔,误入歧途。”
    这次的新冠病毒疫情中,英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试验,把稀释的病毒溶液直接滴入36个自愿者的鼻腔,发现有一半的自愿者,不会出现感染的症状,体内也测不出病毒。这个结论提示,有些人因为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很强,确实不会被新冠病毒感染。
    “您前面说过,修身包含了修心。”
    “不少修道之人,只理解了字面的意思,认为修身就是修炼肉体,出现了神通才是修行有成,常常会忘了初心。确实啊,使用魔法多吸引人啊,不仅可以扬名,还可以带来财富,心志不坚定的人想不迷失都难啊。你知道《崂山道士》这个典故吗?”
     《崂山道士》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个故事,话说淄川县有个姓王的读书人,排行第七,是一个世代做官的后代。他从小就喜爱学习道术。听人说崂山有许多仙人,他就背着书箱前往游历。
    有一天,他登上一座山顶,看见一座道观非常幽静。有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上,虽白发垂肩,却神态自若,气度不凡。王七立即上前行礼并与这位道士攀谈起来。道士对道术谈得极为精深玄妙,王七心悦诚服,便请求拜道士为师。
    道士说:“你娇生惯养的,恐怕吃不了苦。”
    王七回答说:“我能。”
    这个道士的徒弟很多,傍晚都到齐了,王七向他们一一行过见面礼,便留在观中学道。
    第二天凌晨,道士把王七叫去,给他一把斧子,叫他随徒弟们一道进山砍柴。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除了砍柴,道士没有传授给他任何法术。
    又过了一个月,除了砍柴,道士依旧没有教任何法术。
    王七再也不愿等待了,便向师父辞别,他说:“弟子走了好几百里路,来找仙师求教,纵然不能求得长生不老之术,就是传给我一点小小的法术,也可安慰我这颗求教的心。现在已过去两三个月,每天早出晚归,不过是上山砍柴。弟子在家时,还真的没有吃过这种苦。”
    道士笑着说:“我早就说你吃不得这个苦,现在果然如此。明天早上你就动身回家吧。”
    王七说:“弟子在这里也劳动几个月了,请师父传授点小技给我,也不负此行了。”
    道士问:“你想学点什么法术?”
    王七说:“我常见师父行走时,坚硬的墙壁也不能阻隔你,只要学到这一法术我就满足了。”
    道士笑着答应了他的要求,把穿墙的口诀传授给了他,让他自己念咒语,念完,道士喊了声“过去!”但是王七面对墙壁不敢进去。
    道士又说:“你试着往里去。”
    得到道士的指点,王七心里有了一些底气,便往墙那走去。等他走到墙根边却又止步不进,心中依旧害怕,担心撞了墙受伤。
    道士说:“你要低着头猛然朝里进,不要犹豫!”
    王七不得已只能按照师父的话做,在离墙几步时,猛咬着牙不要命地向墙壁冲去。
    到了墙边,就像什么东西也没有似的。待他回头一看,自己已站在墙外了。他心中大喜,进去拜谢师父。
    道士说:“回去以后,应去掉私心杂念,否则不灵验。”说完给了路费让他回去了。
    王七回到家中,逢人便自吹遇上了神仙,学到了法术,就是坚硬的墙壁也不能阻挡他。
    他的妻子不信,王七便模仿在崂山的作法,嘴里念了一遍咒语,在离墙几尺远处,猛地一下往里冲,结果一头撞到墙壁上,跌倒在地。
    妻子扶起他一看,额头上起一个大包,像个鸡蛋似的,妻子不由得开起他的玩笑。
    王七又愧又恨,只是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一个劲地骂老道士没有教他真正的法术,完全忘记了道士最后嘱咐他的那句话。
    那句话,才是点睛之语。
    “您是说,这个故事就是用来告诫修行之人的?”郭星读过《聊斋志异》,对这个故事有印象。
    “是啊,不知道看懂的有几人。私心杂念是所有修行者需要消除的主要障碍,这就是修心的一个重要内容。”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郭星有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5-10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9章 特殊病人
        
     陈宝莲今天下夜班休息,见到诊室没有病人,呆在这同郭星聊天。
    “你去过海南岛吗?”
    “没有。”
    “五指山,万泉河,亚龙湾,多美啊,还有椰林,《红色娘子军》的背景就是那里。”陈宝莲眼里冒着小星星。
    “我以前看过画报,三亚确实很漂亮,一望无际的蓝色海水,又白又细的沙滩,要是在那度假,绝对不比桂林差。”郭星也很憧憬何时能看看天涯海角。
    “要不我们一起去旅游吧,我最喜欢游山玩水了,比天天闷在这里强。”只要能和郭星在一起,去哪里她都不会有意见。
    “请假出去玩?你觉得可能吗?不论是你还是我,走一个人这班就不好排了,平时没有抢救病人,晚上没有多少急症还看不出来,有一个这样的病号,大家就都要加班了。你觉得徐所长会批准我们两人请假?”
    情况确实如此,就这么几个人,门诊、急症、出诊都要管,还要安排巡回下乡,如果不是郭星和陈宝莲这两个单身住在院内,几乎是二十四小时随叫随到,真不知道院长该如何摆平。
    两人累积的加班时间不知道多少了,开始郭星还记录一下,后来实在是太多了,根本不可能补假,记了也是白搭,郭星干脆不再管了,年轻人精力旺盛,多干点还可以长见识,也懒得找所长计较。
    不过陈宝莲的假期可以回县城看父母,还是有些用处。
    陈宝莲失望的叹息了一声,有些垂头丧气,不过生性活泼的她,思绪又转到了别的地方。
    “听你说话的口气,以前是不是去桂林玩过?”
    “中学的时候,父母带我去旅游,七星岩、芦笛岩里面的景色千奇百怪,漓江山清水秀,相应成趣;还有阳朔,人文风景,源远流长,有机会去看看一定不虚此行。”
    “那个象鼻山的样子,真是好可爱。”陈宝莲看过一些桂林的风景图片,记得一些著名的景点。
    “说起来我们这里的风景也不差,与桂林也有得一比。你看啊,我们这里有山,有河,还有湖,山峰虽然与桂林的不一样,不过人文故事,还是很多的,只要用心去挖掘一下,还不是满山的景点?”
    陈宝莲听得连连点头,她也爬过这里的山,见过很多奇异的景色,身处其中,让人流连忘返,只不过大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少有心情停下来品尝,加之缺乏名人的推波助澜,一直藏在深闺无人识。
    “再说水吧,没有山洪的时候,桃河水清澈见底,像漓江一样,可以观赏河里的游鱼;而且桃河落差比较大,水流很急,河两边的山崖类似三峡,这种景色桂林也没有,要是坐竹排由上而下,一定很刺激。”
    旅游这个时代还没有普及,只有少数人偶尔为之,一般人既没有经济实力,也没有空闲时间;漂流是后世兴起的旅游项目,很受大家的欢迎,桃河沿着桃花山流淌而下,有一定的落差,但危险性不大,应该比较受年轻人的欢迎。
    “你坐过?”
    “没有,我有时候看到山里的人放竹排和木排下来,也很想学《闪闪的红星》里面的小冬子那样,感受一番别样的风情。”
    “还有上次去过的地下溶洞,要是开发出来,一定很好玩,不会比桂林差吧?”
    “地下溶洞我们只是看了一部分,到底有多长,多深,多少条分枝,都是未知数,要是开发出来,我想不会差到哪里,至少周围的人不用去桂林就可以看到类似的风景。”
    这个时候,三个人走进了诊室,打断了两人的谈话。走在前面的两位都五十多岁了,看上去像夫妻,男的头发白了大半,穿着一套洗得发白的中山服,言行举止很像坐机关的人,他小心翼翼的搀扶着女的坐在凳子上;后面跟着的男人三十来岁,穿着一套没有领章的军服,沉着脸,一言不发的站在那。
    “这是我老伴,这两天有些发烧,腿有些肿,有些痛,走路不方便,麻烦你给处理一下。”
    郭星接过门诊病历,女的叫陈清芸,五十二岁,以前因为糖尿病来本院看过病,缪医生首诊,按照以前上级医院的的处方取药继续治疗,这里条件有限,做不了血糖检测。
    病历记载和询问得知,患者七年前在县医院确诊为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一直服药治疗,多次化验检查,血糖控制较好,有时超过正常值比较高,一般很快降为正常,近几年有些反复。
    两天前患者左脚出现肿痛,很快蔓延到小腿,伴有低烧,今天症状进一步加重,检测体温三十八度二,中度发热;体格检查,左脚和小腿均红、肿、热,皮肤表面有多个红色线条,开始向大腿蔓延,左腹股沟淋巴结亦有数个肿大。
    “她现在患的是左下肢淋巴管炎,伴有局部淋巴结炎,通俗一点说,人们常把它叫做丹毒。现在有抗菌素,口服或者肌肉注射都有效。不过,她的情况有些特殊,糖尿病合并感染,治疗起来比较麻烦,为了尽快的消除症状,我建议先输液三天,加大抗菌素剂量,越早控制炎症越好。”
    这种病一般由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通过皮肤伤口感染所引起,较为常见,在一些特殊的部位,比较麻烦,在历史的记录中,曾经是让人谈虎色变的难治之症。
    对于大多数病人,郭星不需要详细解释治疗方案,解释了很多人也不明白,只是这两人看上去有些不同,应该受过良好教育,属于白领阶层的人,解释一下,有助于配合治疗。
    “今天输液没有问题,不过她行走很不方便,来一次要走一个小时,后面能不能改为口服?”丈夫明显担心走路会加重妻子的痛苦,希望采取一个比较方便的治疗手段。
    “我担心的是如果不能尽快的控制感染,炎症很快就会蔓延到大腿,甚至出现败血症,到那个时候,治疗起来就会很棘手。你们可能不知道,有糖尿病的人,抗菌素的效果会降低很多,任何炎症都会带来比较大的风险。要不先住院几天?”郭星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
    “现在不能住院。”站在边上一直没有吭声的男人很生硬的说了一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5-10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0章 县委书记
   
     听到这句话,夫妻两人都沉默了,没有再言语,郭星很是诧异,不知道这人什么身份,能够替他们做主,想想没有更好的主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你们住在哪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坐在郭星对面的陈宝莲开口问了一句。
    “住在镇外,从南巷出去不是很远。”妻子礼貌性的回答。
    在郭星的记忆中,南巷出去就是上山的路,那里没有村庄啊。要是住在山里,翻山以后才有村庄,路就很远了。
    “我见过山脚下有一间独立的房子,是那里吗?”陈宝莲说这句话的时候,郭星有些惊讶,他进山很多次了,一直没有注意到山脚下有孤立的房屋,看起来还是女人心细,对细节的观察力比男的强。
    “对,周围没有其他的邻居。”妻子证实了陈宝莲的猜测。
    “这样吧,后面两天的吊针,我下班以后去给你打,你们就不用来回跑了。”
    “她是我们这里的护士,叫陈宝莲。”今天休息,陈宝莲没有穿工作服,郭星赶紧介绍了一下,免得患者疑惑。
    丈夫非常意外,没想到这个时候还有人愿意帮他们,不由得心中感激,如果妻子的事情有其他办法解决,他绝不愿意麻烦别人,以免带去无妄之灾。
    见到身后的男人没有反对,客气的说了一句:
    “让你休息的时候跑这么远的路,会不会太麻烦了?”
    “没事的,我过去不用二十分钟,你们就给我一个机会吧,让我也学学雷锋做点好人好事。”陈宝莲用开玩笑的口吻打消两人的顾虑。
    陈宝莲活泼好动,说话率直,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同大多数女孩一样,富有同情心,由于没有受过大的挫折,对人的防范心理不是太重,见到这两位与自己父母年纪差不多的老人,不由动了恻隐之心。郭星对她这个提议,一点不觉得意外。
    郭星开好处方,又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
    “回去以后,尽量不要走路,少站着,休息的时候把脚抬高,这样下肢血液回流好,容易消炎消肿。你有糖尿病,我输的液体都是盐水,没有什么影响。饮食方面我建议你们多吃点苦瓜和南瓜,可能对糖尿病有些好处。”
    郭星说完之后,两人起身,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没有出去,而是互相交换了座位,丈夫也递了一本门诊病历过来。
    男的叫万山,五十六岁,病历上记载有高血压和慢性胃炎病史。
    郭星先测量了一下血压,高压接近一百六十,低压九十,按照当时的标准,高压比较高,低压刚好在正常范围的上限,需要服药控制。
    “你现在有什么不舒服的?”郭星一遍搭脉,一边问。
    “这段时间胃一直不太好,隐隐作痛,打嗝多,经常吐酸水,饿的时候不舒服,吃了也不舒服,吃了生冷的东西症状就会加重,时常感到头晕、头痛,吃了开的药,没有明显效果。”
    “有没有呕吐过?”郭星想知道有无幽门梗阻的现象。
    “有几次想吐,没有吐出来。”
    “有没有拉过黑色的大便?”一般来说上消化道出血大便就会变黑。
    “没太注意,应该没有吧。”万山想了一下才回答。
    “有半夜睡着之后痛醒过来的事情吗?”了解有没有十二指肠溃疡的表现。
    “现在没有,去年有过一次,当时痛的很厉害,过了几天才慢慢好。”万山想了一会,说出了这个很重要的病史。
    “以前做过什么详细的检查吗?比如钡餐、拍片之类的。”
    “胃病虽然很多年了,以前都很轻,吃点药就好了,就没有去做检查,这几年越来越重,中药西药都吃过,时好时坏,只是觉得是老毛病,没有想到做什么特别的检查。”
    “根据你的病史和现在的症状,我觉得你的胃病并不是单纯的慢性胃炎,很可能有胃溃疡,甚至可能还有十二指肠溃疡。我建议你去县里做个钡餐看看,可能的话最好直接做胃镜确诊,排除一下别的问题。”
    郭星认为首先要确诊是否是消化性溃疡,其次要排除胃癌的可能,患者血压本来就高,担心说出癌症会加重他的思想负担,增高血压,就没有直说。
    郭星写下自己的诊断和处理意见,开了治疗胃病和降血压的药,然后交代注意事项:
    “你血压比较高,要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降压的药一定要坚持吃,如果现在服的药效果不好,我给你换别的药。胃病方面,首先要注意饮食,生的、冷的尽量不要吃,酒最好不喝,辣椒等刺激强烈的也不要吃;既不能饿着自己,一次也不能吃太饱;胃部一定注意保暖,大部分胃病都与受凉有关,不舒服的时候,用热水袋敷一下应该会有效果。”
    胃病只要时间长了,很少只是单一的问题,这是郭星几年的临床得出的经验,用单一的方法治疗,往往很难奏效。特别是情绪,对胃病影响极大,很多时候,仅仅情绪变得平稳,胃病就会明显好转,所以郭星交待病情的时候,说的多一些。
    两人谢过郭星,去药房拿了药,万山陪着妻子在输液室打吊针,直到中午才一起回去。
    临走之前,按照陈宝莲的提意,把输液单交给了她,这样可以事先在医院配药,去到家里之后直接输液就好,不用来回跑两趟。
    病人走了以后,李会计非常神秘的小声问郭星:
    “你知道刚才的病人是谁吗?”
    郭星摇了摇头,陈宝莲好奇的问道:
    “难道是什么大人物不成?”
    “你还真猜对了,同我们比,他以前就是大人物。”
    “真的啊?快说快说,是什么大人物?”陈宝莲的八卦之火熊熊燃烧起来。
    “他是我们县以前的县委书记,这个运动开始后不久就被打倒了。”
    难怪郭星来了五年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被打倒的人,旁人一般不会自找麻烦的去提及他的真实姓名,多以职务代替。
    “他住在我们这里?为什么以前没有听人说过?”陈宝莲有些奇怪,将破沙锅问到底的属性发扬光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5-11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1章 一些政绩
     
    “他以前在别的地方监督劳动,前不久才转到我们镇的。”
    “监督劳动?边上那个男的就是监督他的?”难怪那个三十多岁的男人一直跟着他们,还有权做主不准住院。
    “他人不坏吧?我还要去他们家帮他们打针呢。”陈宝莲终于有了害怕的样子。
    “这个不用担心吧?怎么说人家以前也是县委书记,难道会像大灰狼一样吃了你?何况边上还有人。”郭星根据自己的经历,觉得被打倒的并不一定是坏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帮点小忙是否会受到牵连?可能性应该不大,毕竟医护人员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
    “他是部队转业干部,在我们县当了很多年的领导,以前还来过我们镇,做过调查研究,这里现在应该还有很多人记得他。”李会计这么说应该也是以前见过他的人,这些年物是人非,变幻莫测,令人感叹。
    现在没有病人,邢医生出来溜达,看到这边聊天,走了过来,知道了前因后果,又摆起了龙门阵:
    “他来我们县以后,想做一番事业,希望把这里建设的好一些,依然保持着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做事一向大刀阔斧,不拘小节,由此得罪了很多人,运动开始后就靠边站了,不断地被批来斗去,曾经多次挨打,据说骨头都断了几根,后来有人动员他爱人与他离婚,他爱人坚决不干,也被拉去陪斗了好几次。”
    患难见真情啊,难怪看病的时候对他妻子如此呵护。
    “说起来,他们两人之间,还流传着一段很浪漫的故事。”听到这,陈宝莲瞪大了眼睛,聚精会神的盯着邢医生。
    “他爱人是解放前的大学生,不仅很有才华,长得也非常漂亮,在大学里有不少的追求者。那个时候万书记二十多岁,已经当了团长,有一天领导安排万书记去大学给学生作报告,讲自己的革命经历,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刚一认识,万书记就被迷倒了,从那以后,几乎每天都要写一封信过去表达爱意,一有空就去学校找她,不是请吃饭,就是看电影,弄得全校都知道了,后来还被作为一段佳话登上了报纸。”
    邢医生故意停了一会,看着陈宝莲急的直瞪眼睛,连连催促,才慢悠悠的接着往下讲。
    “真所谓好事多磨啊,在万书记打了结婚报告之后,部队派人调查了一下,发现女方家庭成分有些问题,于是不同意他们两人结婚。万书记坚持不松口,一直找领导软磨硬泡,差点就吵翻了,最后领导也发了狠话,要结婚也可以,那就降职去地方工作。哪想到万书记二话没说,带着爱人就离开了部队,转业南下。你们想想,如果不是因为这事,以万书记的资历,又没有犯错误,解放后那么多年了,怎么才只做了一个县委书记?”
    没想到万书记是如此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有点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味道,正应了英雄难过美人关的古话。
    “他以前被关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转到我们镇来?”陈宝莲就爱刨根问题,听了他们的爱情故事,八卦之火就就熊熊燃烧了起来。
    “我听说那个地方的人觉得这么好的县委书记,又没有犯错,关起来没有道理,很多人自发地去看望他,还送吃的去,次数多了,就与监管人员发生了冲突,后来矛盾越来越大,据说还打架了,有人受了伤,最后上面没有办法,就转到了我们这里,特别选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房子给他住,防止再发生之前的事。”
    李会计这里是大家聊天的好地方,有凳子坐,还凉快,外面的熟人没事经常进来闲聊吹牛,算是卫生所信息最灵通的地方,所以李会计知道的比大家多。
    “万山书记有这么高的威望啊?”陈宝莲感觉有点像电影里的故事,不由得惊叹。
    “万书记刚来我们县的时候,这里真的是一穷二白,想修路,没钱;想建学校,没钱;想修水利,没钱。万书记保持着脚踏实地的作风,不搞虚头巴脑的事,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到处搞调查,找问题,找办法,找能人,没想到真的找到一些门路。他白手起家建起了一个工厂,让县里赚到了第一桶金。”邢医生对这个书记的事看起来非常的熟悉,说起来如数家珍。
    “你说的是我们县的瓷器厂吗?”李会计也有印象,追问了一句。
    “是啊,他发现了一个水平很高的烧瓷器的师傅,因为身体有病离开了景德镇,这个师傅发现桃花山里有一个地方高岭土的质量很好,就建议万书记办一个瓷器厂。高岭土不需要花钱,烧窑的木材到处都是,唯一缺的就是技术人员,所以万书记说动这个老师傅出山,给了高薪,只做指导,不用干体力活,又找了当地没活干的农民,在老师傅的指挥下就开工了。 只花了三个月,就烧出了很漂亮的瓷器。”
    “我们家的碗、碟都是县瓷器厂出的,确实很好看。”陈宝莲赞同邢医生的意见。
    “好的你没有见过,以前都是作为出口用的,这件事让我们县在省里都出了名,成了创汇大户。”
    “现在听说不行了。”李会计叹了一口气。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现在谁还有心思管生产啊。不过万书记办的第二个工厂化肥厂还是一直在坚持生产,据说产量每年都有提高,不然肥料不够,农业亩产也上不去。”
    农业一直是国家重点抓的部分,没有粮食,国家一定会出大问题,所以,就算是这个特殊期间,农民一直都在安心种地,很少有人出去参与外面的运动。农民不能搞副业,也只有种粮食一条路。
    “第三个是县中药厂吧?”李会计有些不确定。
    “第三个是县机械厂,主要生产农业机械。说实话,这个厂对全县的农民帮助太大了,不说常用的犁之类的工具,抽水机、发电机、脱粒机、碾米机这些哪个大队不用?要不是我们这里都是山,都可以实现农业机械化了。你说的中药厂,是万书记为了帮助农民搞副业提高收入才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5-11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2章  中药产销
   
    桃花山里有很多天然药材,以前都是农民个人在农闲的时候上山采集一些值钱的,卖给供销社赚点零花钱。万山书记在调查中听说山里有些地方特别适合种某些药材,就建议当地的公社、大队利用荒山种植,然后办了中药厂,收购这些药材,按方剂制成中成药,在县里及外地销售。
    农民收入增加了,县里财政也增长了,还创造了就业机会,一举多得。
    “我还去中药厂加工过我们的烧伤粉,只是看起来很不景气啊,都处于半停工状态。”
    郭星因为研究治疗烧伤的配方,去过县里的中药厂,对他们的现状有一点了解,虽然只是一个街道办的企业,占地还是蛮大的,有好几间大仓库,应该就是收购药材用的。
    “不准农民搞副业了,中药厂收不到低价药材,只能停产。要是去外地收购,成本就会高很多,中成药提了价,就很难卖了,生产出来只会造成库存与积压,能怎么办?这产供销一条链上,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行。”
    邢医生说的头头是道,让郭星涨了知识,不由得问道:
    “师傅还懂药材和生产?”
    “中医老先生谁没有一点拿手的绝活?以前中医坐堂,除了去药铺抓的草药,现成的比如药丸、药膏、粉剂、水剂,相当一部分都是自己做的。”
    “师傅也做过?”
    “当然做过,我做的都不对外卖,只给自己的病人用,效果比外面卖的好得多,很俏的,好多人想买都买不到。”邢医生说起自己得意的地方,眉飞色舞,意满志得,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邢医生的一番话,让郭星有了一些想法,现在吃香的是西医,大家去看病,首选的都是西医西药;中医在农村相对好一些,价钱便宜,接受度较高。
    但是中成药就一般般了,除了伤湿止痛膏,风油精,云南白药,牛黄解毒丸等有数的几种,其他根本无法与西药相比,很多时候,根本不是药效的问题,是没有相关的成药卖,当然了,卖的太贵,农民也用不起。
    从郭星自己的临床经历来看,中药还是很有市场的,只要去除让人烦恼的煎煮过程,像西药一样可以立即口服,中成药应该有很多人愿意用。  
    “据说,万书记最初就是被关在种了很多药材的那个镇,本意是让农民批判万书记搞个人发家致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没想到那里的人根本不买账。在万书记还在位的时候,那个镇的人因为种药材已经富了起来,很多人家盖了砖房,比我们这里富裕好多。运动开始以后,药材不能种了,大部分收入都没有了,那里的人一肚子怨气,只希望万书记再回去做县委书记,怎么可能去批判他?这些年上面派了几波人去蹲点做思想工作,还是没有效果。”
    李会计把自己知道的信息都说了出来,大家知道了前因后果。
    “要是万书记还在,我们镇也会很富裕的。万书记来我们镇调查的时候,尝到了小板栗的味道,赞不绝口,让镇里推广,大量种植,几年以后,小板栗在省城都卖的飞起,供不应求,让大家高兴了好一阵子。可惜啊,现在不能运出去卖了。”舒义重也出来听大家讲古,这时候插了一句。
    “说起来我们镇的中学就是那几年建起来的,镇里的和周围一些生产队的孩子都不用走十几里到区里中学去读书,省了好多麻烦。”
    “还有水利工程,挖了那些河道以后,就很少再听到哪里淹水了。”
    桃花山所在的桃源县,北边是长江,东面是洞庭湖,种庄稼从来不缺水,但是水太多也受不了啊,时不时的山洪暴发,以前每年都有地方被淹,一直是当地人头痛的问题。
    万山书记请了水利专家做了勘测,利用冬季农闲时节在不少地方开挖河道,一时间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场面。
    水利工程完成之前,很多时候当年看不到成效,所以有人说这是好大喜功,劳民伤财,议论纷纷,还有人给上面写信,希望终止这样的工程。
    但是几年以后,县内水患基本绝迹,许多人享受到了由此带来的好处,议论才逐渐停息。
    “他在县里建立的搬运站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区、公社都有搬运队,既帮助了很多人就业,也解决了许多人、许多单位的烦恼。不论是我们需要的设备、器械、药品搬进来,还是镇里的山货搬出去,都是搬运站的功劳,不然我们卫生所就有苦头吃了。”舒义重很是感叹。
    “可惜啊,万书记的修路计划没有全部完成,不然今天我们这里都有公路了,不用每次出门都得爬山。”邢医生年纪大了,爬山比较吃力,进一次城很不容易,一直挂记着修公路的事。
    “都说好人有好报,万书记给我们做了这么多好事,应该有好报吧。”
    “肯定有,听说他的孩子读书非常好,是县中的学霸,如果还是考试的话,一定会去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读书。” 李会计说道。
    “万书记有几个孩子?”陈宝莲很好奇。
    “有听说有两个儿子,一个参了军,一个作为知识青年下方到了农村,都不在身边。”
    第二天下班之后,郭星为了安全,陪着陈宝莲一起去了万山书记住的地方。
    那是一间破旧的房子,由石块、土坯筑垒而成,缝隙里填塞着黄泥,屋顶盖着茅草,堂屋很小,两侧的厢房分别住着万山夫妻和监管人员。
    见到郭星两人,万山夫妇非常的感激,谦让一番之后,陈宝莲给陈清芸输上液体,郭星检查了一下病情。
    陈清芸的体温降到了三十七度八,还有些低烧,左下肢的情况没有明显的好转,但是也没有继续向大腿扩展,随意的聊了几句病情,因为负责监管的人一直在边上,大家都不太好多说话,这种尴尬的气氛一直持续到输液结束。
    输了三天液,病情虽然明显好转,体温恢复了正常,但是腿上的红肿依旧存在,只是较前明显减轻,为了巩固效果,郭星加多了两天的抗菌素输液,防止病情反复。
    后两次的输液陈宝莲都是一个人去的,一天是轮休,一天是下夜班,白天非常安全,郭星因为有事,没有再陪她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5-11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3章  农药中毒
   
    郭星正在诊室看书,一阵哭喊声从大门传来:
    “救命啊,我媳妇喝农药了!”
    接着一群人抬着一个竹床,冲进了卫生所。郭星赶紧出来,发现竹床上躺着一位三十左右的妇女,神智不清,口吐白沫,床上、衣服上到处是呕吐物,一股刺鼻的类似大蒜的农药味弥漫过来。
    农药中毒是农村的常见病,种类主要有: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氨、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含氟化合物、除草剂、杀鼠药剂。
    少部分病人由于在喷洒农药的时候不小心吸入过多而中毒,多数病人则是服毒自杀。
    因为这样的事情发生率太高了,当地每一个村几乎都发生过,村里差不多人人都见过,也知道医生的要求,所以在送病人来的同时,家人把那个农药瓶也带来了,方便医生确认,避免误诊耽误抢救时机。
    中国的自杀研究起步较晚,大约在80年代之后才开始逐渐展开。在过去近40年的理论与实践中,已发现西方的各种理论模型都不能充分解释中国人的自杀行为和中国的自杀率。
    国家卫生部从1987年开始每年提供卫生相关资料(包括自杀)给世界卫生组织(WHO),从那些资料研究的结果,发现中国的自杀有几个特点:
    在自杀人口中,女性高于男性,与当时世界的现象相反;农村人口自杀的数目高于城市人口,又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另外中国自杀率呈现双峰模式,第一个高峰年纪在15-24岁间,尤其是发生在农村女性;相较之下,世界其他地区的自杀高峰发生在25-34岁的群组。
    在分布区域上,长江流域高过国内其他地区。
    根据统计资料,在1990年前后,中国的自杀率位居世界前茅。
    20年之后,到2011年,中国成为全球自杀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根据WHO的数据,截至2016年,中国的自杀率为每10万人有9.7人,相较之下,同年美国的自杀率为每10万人有15.3人。
    总体而言,中国经济状态改善以后,自杀率低于邻国日本和韩国。
    我们再来看看具体的数据:
    根据中国国家疾控中心于2000年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自杀率为每十万人中有22.23人,中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
    自杀已经成为中国人中的第五大死因,也是15岁到34岁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2019年,全球有70多万人死于自杀,即每100例死亡中有1例是自杀,自杀仍然是全世界的主要死因之一。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超过死于艾滋病毒、疟疾、乳腺癌、甚至战争和凶杀的人数。
    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20》统计,2019年中国城市自杀率为4.16/10万,农村自杀率为7.04/10万,在世界范围内已处于较低水平,相比20年前数据已经大幅下降。
    清华大学的研究曾指出,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有二:一是农村自杀率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全国自杀率的下降,二是农村自杀率的下降受到农村女性自杀率下降所左右。
   针对农村女性自杀率下降的原因,表面原因与国内社会结构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有关,即我国境内大批农民离开乡土到城市打工。
    再往深一层去看,与国内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与个人特别是女性在家庭的经济地位密切相关。
    我国农民的打工潮男性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广大的青年女性也参与其中。
    到最近这些年,女性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打工的人数每年有4000万之多。农村女性的大规模迁移规避了三种既往的自杀风险,即农村女性从属地位、家庭纠纷、自杀工具。
    自杀工具中农药是最方便、最常见的一种。所以,农村女性的变化是分析中国自杀率下降的关键之一,而长江流域女性自杀率占了其中最重的比例。
    “快送到抢救室去,谁给我讲讲经过?”
    陈宝莲带着他们把病人送进去了,患者的丈夫留了下来:
    “今天早上为了一点小事她和我母亲争了几句,这样的事以前也发生过,所以大家都没有在意。下地以后没有看到她,以为她吃饭耽误了,会晚点来,可是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我觉得有些不对劲,就回家去看看,才发现她一口气就把半瓶农药喝下去了。”说着递过来一个五百毫升的敌敌畏瓶子。
    “几点钟吵架的?”
    “应该是七点多钟,一家人刚刚吃过早饭,她因为孩子的事还没有来得及吃,我妈妈说了她几句,两人就吵起来了。”
    郭星一边走,一边听他讲述经过,基本清楚了来龙去脉。
    检查发现,患者心率缓慢,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口吐白色唾沫,眼角流泪,全身皮肤大汗,四肢横纹肌纤维震颤不明显,综合其他的体征,符合中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以M样状态为主。
    有机磷农药中毒主要有三种表现:
    一种以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增加为主,这个病人就是如此;
    一种以全身横纹肌纤维震颤为主,甚至出现全身肌肉强直、痉挛,严重的出现呼吸肌麻痹引起周围性呼吸衰竭;
    第三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头晕,头痛,共济失调,烦躁,谵妄,抽搐,甚至昏迷。
    治疗原则简练明了:早期、足量、联合、重复用药。
    早期、足量、重复用药这里都可以做到,郭星以前的抢救就是按照这个原则进行的,都取得了成功。
    只是其中的联合用药,在卫生所很难实现,以这个病人来说,阿托品是最简单、有效、经济实惠的主药,而胆碱酯酶复活剂既贵又少,这个地方根本不可能长期大量储备,想要联合使用这些药物,有些不现实,所以郭星能选择的只有阿托品。
    实际上,只要有足够的阿托品,就完全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5-12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4章  阿托品化
   
    “彭琳琳,给我拿一盒阿托品过来,陈宝莲,赶紧准备洗胃的东西,舒桂兰,给病人导尿。病人家属都到外面去等着,别影响我们抢救。”郭星指挥周围的几个医护人员做相关的准备,他拿着一根胃管准备插管洗胃。
    郭星通过几年的临床经验知道,在长江流域江汉平原、洞庭湖一带,这个时期农村青年妇女自杀率很高,虽然不知道具体的统计数据,但是根据自己的观察以及一些可以看到的资料,应该是男性的好几倍。
    分析起来原因可以找到很多,不过有一点是无可否认的,农村的生活实在太苦了,女性尤其苦。妇女除了像男人一样下地干活挣工分,回家还要洗衣、做饭、喂猪,伺候了老的还要伺候小的,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一直忙到半夜才睡,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常常感觉踹不过气来。
    如果公公婆婆通情达理,苦一点累一点还可以忍受,一旦婆媳不和,或者遇到其它不顺心的事,心中凄苦无法排解,人一旦对未来失去了期望,自杀就成了最简单的解脱办法。
    有机磷农药是农村最常见的,敌敌畏中毒郭星已经成功抢救过好几例,全是青年女性,于是按照既往的经验,有条不紊的指挥者大家各司其职。
    郭星快速插好胃管,注射器抽出少许胃液和农药的混合物,确认插入部位正确,然后灌入五百毫升盐水洗胃,稀释并抽出残留在胃内的农药,反复多次,直到抽出的胃液变为清亮,不再有农药味为止。
    在陈宝莲打好静脉输液通路后,吩咐立即静脉推注十毫克阿托品,并详细记录有关的治疗抢救内容。
    阿托品在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用法非常有特点,第一次给予大剂量冲击,以后,每半小时静脉给药1-2毫克,一直持续,直到阿托品化为止。
    然后开始根据病情逐步减少计量,这个过程通常都要超过一天,一般都在三天左右,医护人员需要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监护。
    所谓的阿托品化,指的是患者瞳孔较前大,口干,皮肤干燥,面色潮红,肺湿罗音消失,以及心率加快。
    如果此时不减少计量,患者出现瞳孔散大,神志模糊,烦躁不安,抽搐,昏迷和尿潴留,则提示阿托品中毒,就是阿托品过量了,过犹不及。这就是需要医护人员随时监护的原因。
    舒桂兰是郑繁医生的妻子,工作能力不错,很快插好导尿管,给患者脱去脏衣服,盖上干净床单,然后护送病人进入留观病房。
    烫伤患儿前一天刚刚痊愈出院,房间已经用紫外线消过毒,正好用做抢救监护病房。将农药中毒患者移到病床上,迅速搬入抢救用品,安排好监护人员,郭星才松了口气。
    郭星刚刚走出病房,迎面遇到正在找他的彭琳琳。
    “阿托品总共只有五盒了。”彭琳琳心很细,看到不远处有患者家属在,就压低声音,在郭星耳边小声说道,避免家属知道而担心。
    阿托品是抢救有机磷中毒的主药,要定时定量推注,直到症状完全缓解。如果中途断药,有可能引起反弹,对抢救病人极为不利,甚至导致死亡。
    郭星预估了一下,这五盒药可能只够今天用的,所以必须要赶紧去县里买药。
    正在这时,看到闻讯赶来的徐所长,郭星立即汇报了此事,几人来到西药房,一起商量办法。
    “我去县医药公司跑一趟吧,还有其他的药也要进货了,我争取尽快回来。”男药师高成很有风度,没有让彭琳琳去办这件事。
    “叫一个稳重一点的家属跟你一块去,阿托品让他先拿回来,其他的药你随后带回来吧,重的让搬运站送。”徐所长想的比较周全,补充了一句。
    郭星叫过患者亲属中一位二十来岁的小伙子,陪着高成一起走了。
    去县里的路几乎都是山路,就是一切顺利这段路再快也要花近三个小时,最后一段才是公路,可以搭过路车进县城,来回一趟,最快也差不多六小时。
    “这个病人这几天需要二十四小时监护,要定期静脉推注阿托品,所以值班的医生、护士还要徐所长安排一下。”这些事需要院长决定,郭星怕误事,先说了出来。
    “你就负责抢救这个病人,门诊由左医生替你,护士先由陈宝莲、舒桂兰、左幼枝三个八小时轮班,明天我再换人。”徐院长做事果断,不拖泥带水。
    开完医嘱,写好病历,看看病人还算平稳,嘱咐了陈宝莲几句,郭星回到西医诊室。
    “今天我替你门诊,以后你可要替我半天。”
    说话的是左瑾章医生,今天下午应该休息,因为出现了这个需要监护的病人,被徐所长留了下来。
    以前郭星帮他顶过很多次班,也没有见他帮郭星顶过,当然了,郭星极少有事需要他人顶班,左医生应该是没有这个机会。这次抢救病人,需要二十四小时监护,全院的人几乎都要加班,院长安排他看门诊,还找郭星要补偿,斤斤计较,有点过分。
    郭星明白院长是不放心左医生,才没有安排“好好先生”去抢救室,如果院长安排他去监护病人,难道还好意思找院长要那半天休息时间?
    郭星也懒得去计较,反正上班与休息对他来说没什么区别,有急救都是随叫随到,单身一人,有的是时间和精力,忙点累点没什么关系。
    其他人都是拖家带口的,事情比郭星多,帮他们替班都成了家常便饭,真要说起来,这些年郭星每天平均加班的时间与正常的八小时工作时间相比也差不了多少吧。
    “你们左家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郭星本来不是一个八卦的人,只是昨天左月英急急忙忙的请假回去,让郭星觉得有些奇怪,有些担心,所以问问同村的左医生。
    左月英沉默寡言,有些事问了她也不会说,左医生与大家的关系都一般般,通常不会有人找他打听这事,郭星今天见了他,也就是随口一问。
    “是有点事,不过不是我们左家的,是左月英婆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5-12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世何求 于 2022-5-13 12:15 编辑

第65章  月英父亲
        
    对于左家村,郭星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左家村几乎就是范关公社最大的村子,或者准确的说,是最有权势的村子。仅仅左家村就出了一位将军,几个校官,算起来,从第一次授勋到现在,如果再次授勋的话,这几位校官也该有人够资格升将军了。
    此外不论是县里、区里、还是公社都有左家的人在做领导,所以想不出名都难。
    “左月英的父亲就是我们左家的将军,也是我的叔叔。”
    这点倒是出乎郭星的意料,没想到左月英的家世这么显赫,只是对左医生的叔叔一说完全不意外。
    左家村就是由一个家庭发展起来的,住在村里的都是宗亲,不论远近,都带有血缘关系,村里的人只准娶进来,或者嫁出去,决不允许村内通婚。
    左医生与这个叔叔,血缘到底有多近郭星不知道,不过是宗亲则是没有疑问的。一般人都希望与名人有点关系,能沾点光,左医生这样强调,情有可原。
    宗族的力量非常强大,也极为团结,这是中国农村的一大特点,许多基层政府的决定要是没有族里的同意,很难在村里实行。
    运动早期,曾有外地的红卫兵到另一个将军的村里调查收集他的“反革命”罪行,村里人知道后,拿起扁担、锄头就追打他们,打伤了好几个人,要不是后来有人拦着,真有可能会出人命。
    从那以后,再没有外来的红卫兵敢来村里了。
    “我叔叔很早就参加革命了,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员,是周总理,聂元帅他们的学生。”
    没错,所有黄埔军校的学员都是他们的学生,不论后来参加的共产党,还是其他党,不过左医生绝不会说他叔叔与某些人是同学,提的话就太不合时宜了。
    “后来叔叔参加了叶挺独立团,因为作战勇敢,负了几次伤。在秋收起义之后,叔叔就投奔了毛主席,成了红军里少有的几个正规军校毕业的领导。”
    早期红军里懂军事的人真不多,经过正规学校培训的人,都是难得的领军人物。一些红军的知名将领,也是毕业于黄埔军校。
    “叔叔后来长征去了陕西,后来成了八路军的一位旅长,不过在前线又负了几次伤,所以后来解放战争的时候只能留在指挥部里,再没有上过第一线。”
    如果这话估计属实,八路军旅长的级别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是极高的,按照这个资历,至少应该是中将军衔,上将的可能性最大,如果参加了解放战争,作为正职,大将都不为过。
    那时候不论是八路军还是新四军,不敢冲锋在前的人绝对成不了一把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由此共产党成了青年人崇拜的偶像,延安成了有志青年投奔的地方。
    “解放后叔叔一直生病,几乎没上过什么班,授勋后不久就去世了。”
    难怪左家村一直没有受到过任何运动的冲击,原来将军很早就离开了尘世,杜绝了一切犯错误的可能。
    “左月英一直住在北京,很少回来,他公公也是部队的高级军官,一直在总后工作,不过后来被免职了,这次好像是她婆家又出了什么事。”
    如果是这样的事,这里的任何人都无能为力,那个层级的事情,普通人够不着。唯一可以做的,大概就是口头上安慰一下她,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是按照她的性格,接受他人帮助的可能性很小。
    “左月英以前在哪里工作?”
    同她一起做过一些手术,总觉得她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不仅气质高洁,谈吐文雅,而且非常精通业务,如果没有严格的专业训练,绝不可能做到。
    三年前徐院长领着左月英来的时候,只说了一句是上级调来的,没再多做解释,也不回答别人的问题,左月英在大家心中一直非常神秘。
    “据说在部队总医院上班,好像也做过高级首长的保健工作,她没细说过,我也不好意思打听,不是太清楚。”
    左医生与郭星的关系还算不错,也许是因为郭星经常帮他心中有愧吧,所以今天没有保留的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
    左月英的父亲年轻的时候就出去参加革命了,在左家村本来是没有独立的房子的,解放后他成了村里地位最高的人,于是族里决定把他以前住过的老屋空了出来,一直为他留着,左月英现在就住在那里。
    左医生说这些的时候,口气一直很羡慕,毕竟那是家族里最大的骄傲,就是百年之后他的故事还会继续流传下去。
    回到监护病房,患者病情还算平稳,但是离阿托品化还早的很,只是药不是很多了,郭星估计了一下,应该能用到买药回来。
    晚上7点多,患者的亲属背着一箱阿托品回来了,郭星终于安下心来,9点多钟,高成也安全的返回,带回了一些其他的急需药品,对治疗农药中毒有一些帮助,于是郭星又修改了一下医嘱。
    卫生院的医生、护士本来就不多,为了抢救这个病人,除了正在下乡的邓医生,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要加班,连药房也要值夜班,以防抢救的时候找不到药耽误治疗。
    第二天,左月英回来上班了,不过郭星发现她的情绪非常低落,精神萎靡,眼圈是黑的,眼睛里布满血丝,眼神似乎不聚焦,走路都有点发飘,看起来完全不在状态。
    在抢救室值班的时候,郭星关切的说:
    “现在病情平稳,你去睡会吧,我在这值班,不会有事的。”
    月英摇摇头没有答应。
    “如果说出来会好些的话,你别闷在心里。”
    “别担心,我没事,说出来也是徒增你的烦恼,于事无补。”左月英呆呆的望着窗外,好一会才出声。
    这之后的一段时间,左月英都是失魂落魄的样子,更加的寡言少语,做事虽然没有出现大的差错,但是与之前相比,质量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有人私下猜测一定是她家里出了大变故,只是没人了解她的家庭,也没人见过她的孩子,无从劝解。
    郭星真希望自己能为左月英做点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5-12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6章  林馨求教
   
    经过一段时间的抢救,病人终于达到了阿托品化,病情平稳下来,工作量也减少了很多,不用再提心吊胆了,郭星查完房走出抢救室,深深地透了一口气,这段时间的抢救终于见到了一些成果,心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就在这时,一个漂亮的女孩走进大门,郭星有些意外的发现来的竟然是林馨。
    自从拿到录取通知书,林馨有些天没来找郭星了,应该是在准备上学的事吧,她的伤口已经拆线了,没事来卫生院干吗?
    林馨是来找郭星的,找他的原因即在郭星的预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你能不能教教我,医学应该怎样学?”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细谈,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不过对于还没有开始学医的人来说,倒是没有那么复杂。
    找了一个没人的房间坐了下来,郭星理了一下头绪,问林馨:
    “你的目标是什么?”
    “做一个像你一样的好医生。”
    这个答案完全出乎郭星的意料,一位美女这么直白的赞美,让郭星都脸红了。
    根据这几年的所作所为,自己能算是个好医生吗?郭星也不确定。从态度上来说,是在一心一意地为人民服务,主观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好医生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要有高明的医术。
    与所里的其他医生相比,可以说是一位好医生,但是与县里、省里的医生相比,自己的医术离高明差太远了,不仅仅是诊疗水平不够,手术水平差的更远,郭星有自知之明,这是今后努力的主要方向。
    这个时期宣传的典型,要么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爬雪山,过草地,扛过枪,过过江,吃过苦,受过伤;要么是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人;要么是金训华那样舍己救人的知识青年;要么是王铁人那样在艰苦条件下搞建设的工人;要么是为国争光的体育明星;不过也有交白卷的“英雄”。
    像郭星这样的人,在他人眼中算得上是个好人,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医术比同事要高,对病人非常负责,既不贪财,也不贪色,与同事的关系都很好,品德上没有什么明显的坏毛病,多次被评上单位的先进,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不过这个时候,政治是最重要的考量,郭星父母亲的问题,就是过不去的坎,不符合现在的标准。
    “你想做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
    郭星有意的转换了概念,见林馨没有反对,就接着说:
    “首先要有理想,只有目标明确,学习起来才有动力,让你一生都充满了热情,遇到任何的挫折,都不会后悔。毕竟医学涉及的范围很广,要读的书很多,基础的,临床的,教科书就有二、三十种,需要读的参考书就更多了,没有坚强的毅力,很难坚持下来。如果只求六十分毕业,那么以后也只能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人。”
    说这话的时候,郭星自己也在叹息,自己的理想是做一个医学科学家,像父母亲那样在医学上为人类做点贡献,当后人说起来的时候,知道郭星这个名字,知道他做过一些对人类有益的事。
    好在医生这个职业与自己的理想还有关系,所以他一直在不断努力,总希望多帮一点人,多救一点人,更希望在某些疾病的诊治上做点贡献。如果不是这一个目标支撑着郭星,他完全不会是现在这种状态,可能会和别人一样,随波逐流,破罐子破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林馨也懂得这个道理。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根本不需要别人监督,就会主动的去学,去研究,主动与被动的学习态度,其结果天差地别。没有一个学霸是被逼迫学出来的,在他人的压力下,也许短时间内可以坚持,但是,时间长了,就会原形毕露,有些人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导致一辈子碌碌无为。
    “有了明确的目标,还要有吃苦的决心,要耐得住寂寞。”在目的明确的时候,付出一份汗水,就有一份收获,成功者莫不如此。郭星知道林馨是一个能吃苦的孩子,在这方面就没有多说什么。
    “耐得住寂寞是什么意思?”林馨问道。
    “不论是在学校读书的过程,还是毕业后的临床工作,都是积累经验的时期,没有十年八年的用心工作,不可能成为一个医术高超的医生。厚积才能薄发,临床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别人的经验只有在实践中运用以后才会变成自己的。所以需要自己潜心学习,心无旁骛,甘于做默默无闻的人。”
    “好,我会按你说的去做。”林馨非常肯定地回答,看不出有丝毫的勉强。
    “学医有它的特点,但是打好基础永远是正确的。基础不牢靠,能建起高楼大厦来吗?”郭星觉得还是举实际的例子比较有说服力。
    “你看,我们这有一个抢救的病人,是农药中毒。假如你在外面遇到了一个农民,一个人倒在地上,没有任何人给你介绍情况,那么,你如何来诊断,如何来抢救哪?”
    身边的例子永远比枯燥的说教有效,看林馨聚精会神的听着,郭星继续往下说。
    “这么热的天,倒在太阳底下,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中暑,如果症状体征符合,那么就要赶紧按中暑来抢救。”
    “可是如果出现的是瞳孔变小,心跳变慢这样的体征,那我应该考虑别的了。这种表现涉及到的是胆碱能神经,这就是生理基础知识,根据这些很早就学到的生理、病理基础理论,我可以判断出他是农村常见的农药中毒,就是没人告诉我是哪种具体的农药,也可以根据临床表现推断出是有机磷这一类。”
    看到林馨兴趣盎然的样子,郭星心中很是欣慰:
    “临床诊断就像福尔摩斯探案一样,首先要尽可能地掌握所有的线索,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已有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特征,分析、归纳、排除、总结,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再根据其他的生理病理反应,来分析中毒的程度。”
     现在的医生,过度依赖高精尖的检查设备,许多人完全没有了自己独立的分析判断能力,被辅助科室的意见牵着鼻子走,出现很多误诊、漏诊等问题。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充分利用最初学到的医学基础知识,或者说有些医生把自己的脑袋,交给了没有智能的机器。
    所以,先进仪器有利有弊,问题在于,作为医生,自己应该任何在利用仪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优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12-4 16:28 , Processed in 0.33154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