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于世何求

《红尘医道》连载

  [复制链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4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7章 人之常情
   
    郭星有些不知所措,在这样一位平时只能仰望的首长面前,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
    对于病人的感谢,郭星已经习以为常了,几乎每天都有,他都是一笑带过,有的病人还送来礼物表示心意,郭星一般都不接收,因为这里的病人,多数家里都不富裕,郭星与他们相比,几乎可以称为富豪了。
    再说那些礼物郭星收了也是送给别人,还不如留给病人为好,只有极少数情况例外,比如郭星收了一套军服。
    “我对你很有点好奇,徐所长介绍过你的经历,只是有些问题我还没有想明白,能不能说说你自己的情况?”
    “我啊?真没什么好说的,六五年考上北平医学院,接着这场运动就开始了,后面三年都是在医院实习,一些临床书都是自学的,有问题就问带教老师。我爸爸、妈妈都是搞学术研究的,不知道为什么就被送进了学习班,先后都自杀了,不过组织上并没有给过什么不好的结论,我毕业后就分配来了这里。”
    郭星的声音越说越小,每一次提起那些伤心的事心里都充满了悲哀。只是对于董副主任这样位高权重的人,想查自己这样的小人物,绝对不费吹灰之力,所以不敢有任何隐瞒,其实也没有什么可以隐瞒的,实话实说就好,不怕找后账。
    “对于你父母的事,我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不过既然没有结论,就说明没有确切的证据,你就不要背什么包袱,以后总会搞清楚的。至于你呢,这几年干的非常不错,你的很多诊断和处理让周围的同事都很吃惊,这几天只要同他们谈起你,都是发自内心的佩服,大家觉得你与他们不是一类的人,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我不知道的内情?”
    郭星以前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个问题,董副主任这么一提,再把自己与周围的人进行比较,马上意识到,自己在别人眼里,确实有些特立独行。
    人来阳世间走一遭,到底图的是什么?放眼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从古到今,九成九的人求的就是吃、喝、玩、乐四字。
    升斗小民,求的是温饱,只要吃穿无忧,极少会去违法乱纪;小康之家,能够平平安安的享受已有的生活就是福分;官宦之人,一部分人求的是升官封爵,一部分人向往的是如何更好的吃喝玩乐;帝王将相,吃喝不愁,有志向的求得是青史留名,没志向的应该就是守成吧。
    至于像陈景润这样对物质生活要求极低的科学家,或者有崇高理想的老一辈革命家,仅仅在思想境界上,就极少有人可以超越,他们才是人类这座金字塔上最顶尖的人物。
    郭星追求的是什么?
    吃吗?他的工资比身边的人多很多,但是几乎没有为了什么特别的嗜好去花过钱,鸡鸭鱼肉也好,青菜萝卜也罢,有什么就吃什么,从不挑三拣四。
    喝吗?一不喝酒,二不喝茶,三不抽烟,平日享受的饮料就是白开水,咖啡倒是不错,特别是母亲做的最好喝,现在再也喝不到了,至于可乐只在电影里看到过。
    玩吗?足球算一个,但是在这山区里是不用想了,其它的娱乐比如扑克、象棋、围棋都是马马虎虎,比入门水平高不了多少;
    乐吗?读书是最大的快乐,治愈稀奇古怪的病人也乐趣无穷;至于其他的?没试过,看样子这一辈子应该都不会去尝试;
    情吗?到现在还是处男,暂时还不想谈女朋友,至于以后会如何,到时候再说吧,走一步算一步。
    常人嗜好、追求的东西,对郭星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在周围人的眼里,不是怪人是什么?郑医生几次在聊天的时候取笑郭星,这样活着到底有什么意思?郭星也为此迷茫过。
    “其实我和大家一样啊,只是我没有任何家庭负担,时间也很多,没事的时候只能看书打发时间,对中草药比较感兴趣,就跟着邢医生学了中医,有时候喜欢瞎琢磨,觉得有些病书上说的也不一定完全对,也许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办法,所以有时候不按常理出牌,让他们觉得有些不一样吧?只是我觉得人活着就应该有所追求,有所作为才对。”郭星越说越顺溜,说完全身一阵轻松。
    “喜欢看书是好事,喜欢琢磨,有所创新更是应该鼓励,我很喜欢你这样的年轻人。农主任对你的评价非常高,我想你要是在大医院工作,进步应该更快,水平应该更高。”
    如果在大医院工作,有很多有利的条件,比如,有水平搞的上级医生,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更多的临床知识;比如有更多、更好的医疗设备,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不需要像这里只能靠猜,靠试才能确诊;比如有更多的医学杂志和书籍,遇到疑难杂症,可以找到更多的参考资料。
    “大医院啊?可能吧,如果从专业的角度考虑,我想应该可以达到他们的水平,花几年时间,至少不会比多数人差。”
    郭星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动手能力,应该超过了平均水平,可能达到了较高的层次。这些能力才是真正属于自己个人的,不论外部条件如何改变,都不会受到影响。
    一个人无论想做成一件什么事,内因才是决定性的因素,只要明白这一点,坚持依靠自己,迟早都会达成自己的目的。
    “有没有想过调到更好的医院去?”
    作为一个有理想的人,希望成为医术高超的人,怎么会不想去大医院工作?
    “当然想啊,只是我的情况您知道,调动的话,对我来说基本没有可能性,父母亲的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应该没有单位会要我吧。”
    董副主任明天就要离开卫生所了,以后应该很难再与郭星有什么交集,对于这位挽救了自己生命的人,他很难做到就这么一走了之,这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形成的一个传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这是救命之恩?
    怎么帮他呢?郭星父母的事他也无能为力,但是,让郭星去条件更好一点的单位,倒是有很大的可能,前面问郭星的话,就是在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这是否是他的心愿,如果不是,换了单位,也许是帮了倒忙,那就事与愿违了。
    这几天来,郭星从来没有找他谈过自己的事,没有开口求他帮任何忙,心里已经明白,郭星自尊心很强,脸皮也薄,是不会主动开口求他的,多数知识分子好像都是如此吧?那么只能他来主动说,来想办法。
     董副主任进入地方工作时间很短,对省城的情况相对来说不是很熟悉,建立的人脉关系有限,如果想马上让郭星进入省城的医院,难度有点大,如果缓一段时间,还是有可能的。
    如果是去县里的医院,难度相对就小了很多,他有许多老战友在地方工作,作为自己的老家,当然有转业的老友,还不止一个,可行性很高。
    不过,到底那个合适,还得看郭星自己的意愿,自己不能越俎代庖。
    “我想了解一下,如果你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去省里的医院,但是时间不确定,一个是调到县里的医院,比较快就能落实,你会怎么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4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8章 回报家乡
   
    对于董副主任的问题,对郭星来说不是难题,几乎没有思考,就给出了答案:
    “对我来说,县里医院、省里的医院没有太大的差别,无论去了哪里都得从头学起。我在这里的几年只是打了一个基础,以后想往上盖房子,得一砖一瓦地去添加,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是不行的。不过我对自己有信心,只要有机会,不论去任何地方,我都会迎头赶上,不会比别人差。五年后,十年后,我的医疗水平一定会比现在强很多。”
    郭星觉得以自己现在的医疗水平,不论是去县医院还是省里的医院,只具有承担一个住院医生职责的能力,要说这些医院迫切需要自己,就是一种大言不惭、言过其实的自大。
    当然,只要能进县以上的医院,一年之内,绝对可以胜任自己的工作,这点自信心,郭星还是有的。如果在大医院呆上十年、二十年,郭星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医疗水平非常不错的好医生,郭星从来不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上进心,特别是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感,非常强烈,这是推动自己不断提高的原动力。
    自己的动手能力不差,基础还算扎实,如果进入手术科室,应该很快就可以追上同龄人,甚至超越他们。
    自从分配来这里以后,基本上就是在按照自己的本心在生活,这里的人对自己不排斥,那么就好好地为大家服务,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医术,帮助更多的人脱离疾苦,过上好日子。真要是环境太过恶劣,自己难以施展,那就穷则独善其身吧。
    郭星的信心来自于自己内在的动力,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一定会像父母一样,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环境的限制就是一块磨刀石,有些人被磨废了,问题不在环境,而是这个人内心没有目标,意志太过软弱。郭星用五年做到了卫生所西医的医术顶点,就是最好的证明。
    至于十年后,二十年会如何,郭星暂时不去想它,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现在自己还是太差了,尽快变强才是首要任务,不然就是遇到了机会,也会白白浪费掉。
    “对于你的医术我是相信的,你的领导和同事都很佩服你,只用五年时间,就超越其他医生十年、二十年的水平,很不容易。对于你的人品,我更是认可,这不仅仅是因为你救了我才这样说,这些天我听到亲戚、朋友对你的评价,都是交口称赞,没有一个人说你不好,他们不只是说你的医术好,更多的是感觉你对病人是真心的,这才是最难得的一点。我来之前你并不认识他们,想作假也办不到。再说了,五年如一日,几个人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听到董副主任的夸奖,郭星有些不好意思:
    “那都是我应该做的,医生的职业是救死扶伤,不然自己这一关就过不去。”
    “你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年轻人,如果有了更大的舞台,我相信你一定会让我们刮目相看。从现在起你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后如果去省城,记得到我家去做客,让我有机会来感谢你。”
    首长觉得像郭星这样的人才,留在卫生院太委屈了,没有足够的条件来施展才华,他已经问过农主任,县人民医院确实需要像郭星这样勤奋好学、努力上进的年轻医生,郭星自己也不挑剔,缺的只是自己的一点助力而已。
    “您太客气了,以后要是有机会,一定去拜访您。”这些客套话,郭星自然知道如何说。
    “你们卫生所有什么我可以帮上忙的地方吗?”董副主任换了一个问题,希望为家乡做一点实事。
    听到这句话,郭星忽然想到一件事,说到:
    “我们这里医疗设备非常缺乏,如果大医院有淘汰的手术器械,或者一些我们可以用的检查设备,可不可以送给我们卫生所?”
    “这事好办,部队医院经常定期更新医疗设备一类的东西,等我回去后给他们打声招呼,如果有换下来的就先由你们挑选。”
    “太好了,我代表大家谢谢您,您不知道,没有相应的设备,很多事想做也做不了,山里的路不好走,去一趟县里太麻烦了。”
    说到这,郭星忽然想起了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道路啊,不修路,就是送了好设备,也运不进来。
    问题是修路可是大事,需要很多的钱,以及相应的人力物力,原来的县委书记想了很多办法,多年来也没有做到每个公社都通公路,看起来一时半会很难实现。
    不过问问倒是可以的,这里那么多老革命,政策上倾斜一点,应该是可以的吧?
    “我刚才想起一件事,就是我们这里没有公路,进出太麻烦了,要不然您也不会在我们这里开刀,而是去了县医院。我们这个公社就有很多老红军,老八路,他们回家应该像您一样很不方便吧?不知道在政策上有没有可能照顾一下?我知道修路是大事,只是问一问。”
    “是应该修一条路才好。”
    首长沉思了一会,郭星提的倒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在上面通过的可能性很大,只是时间上会有些不确定,考虑了一下,说道:
    “很多老红军、老八路确实是从这里出去的,为革命做了很多贡献,现在为他们的家乡谋点福利也是应该的。再说,修一条简易公路也不需要多少钱,实在不行,让驻扎在附近的工程兵来修,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嗯,这事我回去找几个人谈谈,应该问题不大。”
    首长考虑的角度与郭星不同,首先是可行性,在大方向上要说得过去,别人无法从大道理上找到反对的理由,事情就容易办成。
    革命老区对建立新中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不仅仅是输送了许多闹革命的人才,更是在历次的斗争中死了很多人,人命、财物的损失难以估计。解放以后这么多年,许多老根据地依旧过着贫苦的生活,确实有些说不过去,现在为老区做点事,从政治上讲没有任何风险。
    从感情上讲,现在的地方大员多数是从农村出来的,很多人都会遇到家乡需要帮助的问题,反对这类提议的可能性比较小,只要时机恰当,找对人,说起来真不是难事。
    从行政管理上讲,修路是民生工程,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为人民服务是应尽的义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5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9章 头版新闻
   
    就因为这番话,一年后范关镇有了第一条出山的公路,大大缩短了进出范关镇的时间,不仅方便了百姓出行,也让山里的物质可以非常迅速地运出来,极大地促进了农副业的生产,生活需要的物质也容易运进去,几年的时间,就让整个范关镇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
    不过大家只记得落实此事的董副主任,没人知道提出这个建议的郭星。
    这条路能够如此快的开始修建,其实还与董副主任的遭遇让大家同情有很大的关系,那些身在高位的领导人也有老家,很多都在穷乡僻壤,如果自己遇到董副主任一样的问题,难道就因为没有通车的路,只能等死?
    不是人人都有董副主任这样的运气,走到哪都能遇到可以救命的医生。
    次日上午,首长要离开卫生院了,首长的家人、省革委会、部队领导三方送来了三面锦旗,并且在亲属和乡邻的强烈要求下,放了一大串鞭炮,因为老人们私下说这样可以去除霉运,董副主任为了让家人安心,只能允许。
    鞭炮声将周围的人都吸引了过来,围观的群众将整个街道都堵塞了,首长、公社左主任和徐所长都发表了简短的讲话,这件事终于圆满的落下了帷幕。
    其实这件事的余波并没有结束,不久,左主任调县里高升为革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这比原来所说的副局长还好一些,徐所长要上调区医院之事也不再是传闻,而郭星也在不久之后迎来了人生一次重大转变。
    这天下午,是卫生所每周固定的政治学习日,卫生所所有的人,不论是夜班的,休息的,还是当班的都要参加,这是当时各级单位都要执行的一个规定,停止一切日常工作,进行政治学习和讨论。卫生所则是停止正常的门诊,只有急诊除外。
    对于现在的青年人来说,那个时期的许多事也许就是天方夜谭,比如有的地方要求所有人必须每天要作早请示,晚汇报,每天要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
    有的地方要求每人跳‘忠’字·舞,对于年轻人来说,跳舞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些农村的老人家来说,就有些勉为其难了,一辈子种地,老胳膊老腿的,哪里懂得跳舞?动作很难做到位,别别扭扭的,常常会引人发笑,可不像现在,广场舞大妈那叫一个精神抖擞,舞步轻盈,乐此不彼,享誉全球。
    有的要求每天拿着喇叭去挨家挨户、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喊口号,宣传最新指示。
    那时候,只要能想出新点子,引起关注,马上就能扬名立万,得到众人的追捧。不对啊,现在也是如此,流量为王,很多明星不就是这样红的吗?
    见到人到齐了,徐所长咳嗽一声,等大家安静下来,才说道:
    “今天省报在头版刊登了一篇文章,是讲述我们卫生所抢救董副主任的事,我让邢英在大门口等着,一旦报纸送到了,马上拿过来,我们今天要学习讨论的就是这篇文章。”
    徐所长很少见的一脸兴奋,迫不及待的宣布了这个特大消息。
    那个时期,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各科室,基层的生产大队、党支部,都会订阅两报一刊,两报指《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一刊指《红旗》杂志,这是中央一级的核心新闻单位,所有国家重大新闻全部首先刊登在上面,在这个非常时期,任何领导不从中及时了解政治动向,很难保证在路线上不出问题。
    除了单位之外,很多党员干部个人也会订阅,这些都是自觉自愿的,没有任何人强迫要求。   
    此外,本地省级党报也是各单位必须订阅的,省内的重要新闻也是必不可少需要及时了解的信息,每周的政治学习日,常常就是集体读报日。
    对卫生所来说,想登上县里的报纸、地区的报纸都很难,省报就更难了,上头版?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头版都是用来刊登重要新闻的,一个基层卫生所想上,除非是放了什么特大卫星。
    “真的上了头条?你听谁说的?”
    “县里办公室的左副主任今天给我打了电话,他已经看到报纸了,不会有错。”徐所长非常肯定的说出了消息来源。
    “要说抢救董副主任,郭医生功劳最大,报纸要表扬,你肯定是头一个,今天你要请客啊。”
    郑医生头一个开始起哄,遇到这样极为难得的喜事,以他的性格,多半会带头敲一下当事人的“竹杠”,没人会扫兴,自然不会引起任何矛盾。
    “就是啊,没有郭医生主刀,我们卫生院所哪有这份功劳啊。”陈宝莲也非常骄傲的为郭星表功,那得意的神情,好像是她主刀一样。
    “这下我们卫生所要出名了,徐所长领导有方,也该表扬一下才是。”知道一些内情的李会计也插了一句话。
    “这次抢救董副主任,是全所的功劳,虽然做手术的只有邓医生、左大姐和我三人,但是因为有了在座各位的大力支持,才会有这样圆满的效果,所以要表扬也该是表扬我们全体人员。既然郑医生提了这个建议,今天晚上我请客,大家不醉不归。”
    这是一件让所有人开心的事情,郭星大方地应承下来,借这个机会热闹一下,也是感谢一下大家对他的帮助和支持,很自然卫生所的众人听了都喜笑颜开。
    徐所长一直没有插话,众人的议论都听到了,他非常满意,也非常认同大家的观点,正因为有了这些人,才会取得这样的成绩,他作为所长,自然脸上有光。
    不一会,邢英拿着一叠报纸进来,报纸从县里送到这里,需要半天时间,正好可以赶上政治学习。
    徐所长找到其中的省报,看了一眼,那篇文章确实上了头版,但不是头条,虽然有些遗憾,但是回想一下,在自己的印象中,县这些年里的新闻似乎就没有上过头版的。之前的县委书记做了那么多的事,没有上过头版;说不定这篇文章打破了县里的头版荒呢,应该高兴才对。于是拿着报纸笑着问大家:
    “谁来念一念这篇文章?”
    “我来念。”陈宝莲兴奋地抢先说道,马上接过报纸,看着第一版,大声的念起来了标题:
    “6·26指示结硕果,山乡诊所敢开颅!”
    “小标题是:范关镇卫生所抢救省革委会董副主任纪实。”陈宝莲继续大声的念着报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5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10章 张冠李戴
   
    报道的内容是从董副主任受伤开始的,逐步记录了后面的所有过程,卫生所的人都知道这些,所以没有什么惊奇的。只是陈宝莲才念了一会,声音就小了下来,随后就停了,大家也觉得越听越不对味。
    “这都是谁写的?什么时候郭医生胆小怕事,不敢开刀了?什么时候郭医生往外推病人了?”陈宝莲气的满脸通红,在那大声的指责报道里的描叙。
    缪医生接过报纸,看了几段,也用怀疑的口气说道:
    “左主任什么时候坚持要在这里手术治疗了?这个抢救过程什么时候变成是由他指挥的了?你们知道这事吗?”
    术前在会议室讨论的时候,参加的有好几个人,郭星出来以后并没有主动向任何人说过会议室里发生的事,不过在回答家属和警卫员的询问时曾经说过自己的意见,认为马上在这里开刀才是救命的最好办法,越快越好,多耽误一分钟都有可能影响预后,转院的话凶多吉少。
    但是,是不是在这里开刀,转不转院,决定权不在郭星这里,还得看领导开会讨论的结果,所以郭星的态度大家都知道。
    至于左主任坚持要送走病人的事在手术成功之后不知道被谁传了出来,弄得卫生所人尽皆知,郭星因为坚持要留下病人开刀,顶撞了左主任,当时就被训了一顿,事后大家都为郭星担心,不知道会不会秋后算账,被穿小鞋?
    这件事除了当事人之外,所里已经众所周知,所外也有不少人听说过,采访的人会毫不知情?采访了那么多人,多少会听到一些风声吧?只要知道了真相,就算不好把真相写出来,也不能全反过来写吧?
    邓医生接过报纸,看了一会,念出一段来:
    “左主任亲自来到手术室做郭医生的思想工作,让他放下包袱,解放思想,好好学习、认真领会6.26指示的光辉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要瞻前顾后,努力做好这个开颅手术。”
    听完这段话,大家都面面相觑,一时无语。
    有一点大家很奇怪,不知道左主任是怎么想的,他接到电话来到卫生所以后,至始至终,都呆在会议室里,术前一次都没有去手术室看过病人。真正首次亲眼见到病人是在术后,县里来的农主任他们第一次查房的时候,陪同过去的。
    也就是说,在县里来人之前,无论是术前准备时,还是手术中,或者术后送回了病房,左主任都没有单独看望过病人,真的让人有些不可思议。
    现在看了这篇报道,大家心里的反差之大,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了。
    在会议室里讨论病情的时候,郭星不是讲过转移病人的风险吗?哪里来的推诿病人?提出在这里手术的第一人不是郭星吗?瞻前顾后、胆小不敢承担手术的风险和责任从何说起?难道还有其他人要求主刀这个手术?之前卫生所许多第一次开展的手术不都是郭星主刀的? 左主任什么时候来做过郭星的思想工作?在梦里?
    郑医生拿过报纸,又念了一段:
    “卫生所徐所长见郭医生有畏难情绪,也过去鼓励他,要他向工农兵学习,敢于破旧立新,为革命勇挑重担,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山乡卫生所的工作开创一个新局面。”
    “这段还算不错,没什么问题。”
    徐所长是个好领导,大家不想让他难堪,就没有说出不适当的话来。
    “大家安静一下。”一直没有发言的徐所长终于忍不住了,打断了大家议论,脸色阴沉的开始了讲话。
    “我和大家一样,都是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如果事先知道的话,我一定会反对他们这样描写、这样报道、这样对待郭医生。在座的人大多数都参加了当天的抢救工作,谁在里面起了什么作用,大家都一清二楚,所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论文章里面怎么写,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看到众人的情绪有些缓和,徐所长继续安抚大家:
    “郭医生在这里工作了五年,难道我还不清楚他是什么人吗?对工作,他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我们卫生所开展的新手术,哪个不是他主刀的?什么时候见他推卸过责任?他根本不需要我去做思想工作,报道上写的不是我说的内容。”
    徐所长得知报纸的内容,才明白为什么刚刚提拔的左主任那么兴高采烈,主动给他打电话说这篇文章的事,感情他那些不光彩的表现完全被颠倒着写了,这篇文章宣传的重点根本不是郭医生,也不是卫生所,完全是他左主任,这都什么事啊。
   文章对徐所长的描述完全是正面的,虽然有些过头了,不过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不知道是不是左主任想借此掩饰自己之前的行为?多一个了解内情的同盟军总是好事,剩下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郭星,能翻起什么浪花来?
    只是徐所长有些不明白,左主任之前还没有上调到县里,就是在县里,也没可能影响省级报纸啊?难道是省里的意思?对,只有省里与左主任一个派系的人才有这么大的能量,让记者如此改写。
    想通这点,徐所长也无话可说了,估计提拔徐所长也有安抚他的意思吧。
    实际上这件事的原委大致可以推测出来,对于抢救董副主任这个功劳,省里的人想捞也捞不着,只能给下面的自己人;给县革委会吗?不行啊,事情发生在山里,只要去采访报道,真相如何大家都可以想象出来,无论如何无法自圆其说,所以县里的领导也都是明白人,没有一个人敢明目张胆抢功。
    最后的好处只能落在范关公社,因为手术在这里做的,也在这里治愈出院的,这一点没有办法改变。但是,事在人为,事情的经过不能变,承受好处的人还是可以变的。
    正好,公社主要领导是准备上调的左主任;
    正好,左主任参加了术前的会议;
    正好,左主任是这个会议的主导者;
    正好,这个会议最后的决定是不转院,就在当地开刀;
    正好,手术者是有问题在身的人,恰好可以用作反衬的对象,突出左主任,也间接说明县里领导慧眼识珠,越级提拔名正言顺。
    这么多的理由在这里,这份功劳,除了左主任,还能给谁?
    徐所长不是他们的人,不可能白得这份功劳,得了也没有太大的作用,区医院就到头了,无法起大的作用。
    给郭星?除非上面的头儿脑子搭错了线,吃错了药,给一个完全用不上的人,白白浪费这个大好机会。
    这个本该开开心心、皆大欢喜的政治学习就在大家的议论声中不欢而散,草草结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7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11章  参观学习
   
    “郭医生,恭喜啊,你上了省报的头版了。”
    “大学生,你该请客了,这么大的好事,是不是该庆祝一下?”
    “郭老弟,这次立了这么大的功劳,马上该飞黄腾达了吧?救了这么大的人物,随随便便提拔提拔你,还不是一句话的事?以后发达了,可要记得我们这些老朋友。”
    凡是认识郭星的,只要见面了,都要同郭星提起报纸上的那篇文章,弄得郭星哭笑不得,应承吧感觉别扭,不应承吧也不好,人家都是一番好意,当面扫大家的兴面子上过不去,只好含含糊糊礼节性的应付一下。
    郭星以前是有名,但是这个名声仅仅局限在病人和家属之间,充其量最多在范关公社以及周边范围,但是,经过省报的宣传之后,郭星不仅立刻成了全公社的名人,也成了全县的名人,毕竟桃源县能上省报头版的事情,这么多年来头一份;就是省里其他的地方,也有不少人记住了这个名字。
    每当外地的亲戚、朋友、或者熟人提到郭星,范镇的人总会情不自禁的感到自豪,如数家珍的讲述他们知道的与郭星有关的事情,分享这份快乐。
    特别是接受过郭星治疗的病人,有意无意的对他进行了神化,许多真实的医案、半真半假的奇闻趣事迅速的流传了出来,使郭星的形象更加丰满。
    连很多道听途说的故事,人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加以改变,传的人说的有鼻子有眼,听的人津津有味,根本不会花心思去辨认真假。
    这是人之常情啊,大家见面一起摆龙门阵,自己总得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话题,才觉得有面子,不然怎么引起他人的另眼相看?作为本地新的名人,郭星真有其人,不是虚构人物,故事也是真有其事,作一些艺术加工不为过吧?大家图的就是开心,又不是考古,有必要事事较真吗?
    最搞笑的是有人为了增加喜剧效果,有鼻子有眼地传说董副主任把自己的闺女许配给了郭星,以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这种捕风捉影的事竟然很多人趋之若鹜,津津乐道。更令人惊异的是,有些人信以为真,还专程来卫生所求证。
    不巧的是,求证的对象竟然是陈宝莲,这个平时总是巧笑嫣然的小姑娘,立即柳眉倒竖,大发雌威,弄得求证的人莫名其妙,最后只得落荒而逃。
    郭星莫名其妙地躺枪,享受了几天陈宝莲的冷脸。
    虽然那篇文章把郭星当作一个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可以改造好的落后人物来写的,一些地方与事实相反,一些地方与真相有出入,还有一些完全属于艺术想象,不过总的说来还是产生了很多正面的作用。
    那篇报道发表不到一个星期,就有其他卫生院、卫生所的人来这里参观,这是那个时期的一种风尚,各个行业为了比、学、赶、帮、超,都会去相应的典型单位取经,比如农业多数去大·zai参观学习,工业则去大庆。不过卫生系统还没有这样独一无二的全国性先进单位,所以一旦报纸宣传了某个医院,其他的同行往往会蜂拥而至,形成一股热潮。
    平心而论,及时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是提高本单位水平最快的途径,比如某医院开展了新的手术,派相应的医生去学习培训一段时间,回来就能开展工作;某些新的设备、技术也是如此,直到现在,大部分下级医院仍然遵循这个途径,来培训专业人员,更新技术,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
    只是任何东西在国人的手里都有可能玩出花活来,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奇奇怪怪的事情,用意外这个词也许是不恰当的,每次都出现意外,就是规律了,所以用必然也许更合适一些。
    比如男子足球,“志行风格”尚在时,战绩相当不俗;等到经济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好以后,他们的状态反而每况愈下,只要是重大的国际比赛,凡是有可能出现坏的结果,特别是在决定命运的时刻,不论可能性多小,比如以前没有输过的越南,也一定会出现让你目瞪口呆的结果;在全国百姓欢天喜地的大年初一,为了让自己的名声更响亮一些,通过躲球给了大家一个意外的惊吓,成为墨菲定律最经典的例子。
    女足正好相反,落后的时候,可以反败为胜,众人不看好的时候,可以抢到冠军,带给国人的总是惊喜,妇女能顶半边天,果真没有辜负伟人的名言。我们作为另外半边天其中的一员,留下的是满脸羞愧。
    参观取经也是如此,有些单位把这当做了福利来贯彻落实,能不能取到真经,对一部分人来说,是无须在意的事情。
    各地来范关参观的基本都是卫生院所的头头脑脑,当他们了解到这里已经开展了很多种类的手术的时候,都非常吃惊,因为报纸上根本没提这个事。
    事实上,任何的奇迹都有它产生的基础,平白无故地天上会掉馅饼?要是卫生所之前没有开展这些手术打底,郭星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敢说自己可以做这个手术吗?徐所长会信吗?左主任会信吗?农主任会信吗?其中任何一个人不相信,这个奇迹就不会出现,毕竟风险太大了,这里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承担得起。
    作为各方面条件差不多的同级医院,他们当然知道开展这些手术的难度,首要的是必须要有能开刀的医生,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
    一些出名的医院,正是因为有了学术带头人,成了同行的龙头老大,能人所不能,才能得到同行的肯定。比如心脏外科,实际上能做,与理论上能做,中间有巨大的差距。有些意外,不是出现在术者身上,而是出在护士、麻醉身上,任何一个小问题,都有可能铸成大错。
    如果范镇卫生所是请上级医院的医生来这里开刀,大家都很容易接受,本院医生只是做助手,他们的医院也可以做到。但是这里完全依靠的是自己的医生,这比做助手的要求就要高很多,就像开车,理论上知道怎么开,与实际上路开车,完全不是一回事.
    举一个例子来说,主刀医生心理素质要过关,在没有上级医生撑腰的时候,所有的问题必须自己解决,特别是一旦出现意外,必须要有正确应对的能力,如果惊慌失措,极有可能出现更大的纰漏。
    郭星能做这么多手术,让这些头头脑脑有些摩拳擦掌,高高举起了手中的锄头,对准了墙角,跃跃欲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7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12章 职务晋升
     
    很多医院不愿意开展危险性大、风险性高的手术,也不愿意做创新手术,担心的就是出现意外之后的不良后果。如果家属理性,事情可以善终;如果家属不接受现实,一旦闹起来,主刀医生、所在的医院都要受到影响,甚至吃上官司,不仅经济上蒙受损失,名声更是受到巨大的打击。这对医生和医院来说,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不做这些手术,医生和医院没什么影响,损失的只有病人。
    现在这个社会上,除了卫生系统的同行,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知道能有几个?
    有了能开刀的医生,还必须要有配套的人员,比如麻醉师,手术护士,都要专门培训;当然还要有相应的手术器械、设备等等。
    作为同行,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关键问题,这里能开展这些手术,就是因为有了郭星,如果没有他,范关卫生所与其他的卫生院、卫生所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别。
    既然知道了关键,他们对郭星的兴趣比对范镇卫生所就要大的多的多。
    每次来参观的人,都要郭星介绍经验,弄得郭星非常的为难。郭星不是很喜欢演讲,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才是郭星最担心的问题。自己这样没有任何靠山的人,还是低调做人比较好。
    不少卫生院来参观学习的就是院长,当他们得知郭星现在还只是一个普通医生,没有任何一官半职,立即就有了挖墙脚的冲动。
    好几个院长先后单独请郭星吃饭,私下里表示,希望郭星去他们卫生院,承诺调过去以后就让他当业务副院长。有几个年纪大的,过几年就会退休,他们答应一旦离开,就让郭星转正接班。
    这里面最麻烦的是调动手续,大概是有底气吧,他们拍胸脯保证,相关手续由他们负责解决,郭星不需要操心这些事,只要签字同意就好。
    为了增加吸引力,在知道郭星是单身以后,有的院长甚至提议给他介绍女朋友,保证漂亮,让他满意。这个提议让郭星哭笑不得,无言以对。
    面对这些人的善意,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的郭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直接回绝吧?人家都是好心,这样扫了他们的面子,于心不忍;答应吧?过不了自己心里的关,对一直帮助他的徐所长不好交代。
    对郭星来说,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环境,领导不来找他麻烦,同事相处融洽,没有勾心斗角,可以安心业务。目前来说,范关卫生所就是如此,换一个地方不可能更好,所以一动不如一静,郭星没有换地方的意愿。
    想来想去,找不出什么好的推脱理由,只能实话实说,自己做不了主,请他们找徐所长商量,才把皮球踢了出去。
    郭星很清楚,徐所长是不会放自己走的,无论是从业务上考虑,还是两人的友谊,都不会同意郭星平级调动。如果是往上级医院调动,徐所长应该不会阻拦。
    这种参观学习的活动开始只局限在范关周围的地方,后来逐步扩展到全县,甚至有不少外县的医院也来了,这让一向平静的范镇又热闹了起来,平时门可罗雀的旅店和餐馆再次人满为患,大大的赚了一笔,有人甚至提议应该给郭星送一面锦旗,感谢他为范镇的繁荣做了贡献。
    这样的参观学习活动持续了大约一个月,来的人才慢慢减少,卫生所的生活也逐步恢复往日的平静。
    这一天,徐所长把郭星叫到了所长办公室,给郭星倒了一杯茶,才笑眯眯的说:
    “你知道舒主任吧?”
    “您说的是公社新的革委会主任?”郭星听说左主任上调后,舒主任由副转正了。
    “对啊。”
    “我知道,但是不认识。”
    “你认识,上次他和左主任一起来的,三个人在会议室见过你。”
    郭星这才想起在董副主任开刀之前,左主任等三人让郭星去汇报过病情,其中就有舒主任,当时还是副主任,那个时候大家都很着急,在他们的眼中郭星就是一个普通医生,根本没人想到给他做一个介绍。
    “你知道,我们卫生所一直没有副所长,前几天我去公社,找舒主任谈这件事,他对你非常欣赏,完全赞成让你来做业务副所长。”
    “我做业务副所长?这个不行吧?我在几个医生中是最年轻的,他们都比我合适吧。”
    郭星对做官兴趣不大,因为他很不善于处理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尤其难得的是对这点很有自知之明。
    与徐所长的关系比较好,原因在徐所长身上,因为徐所长很看重郭星,对他的业务能力评价很高,在处理日常事务的时候,一直非常关照他,几乎没有做过让郭星不开心的事情,关系自然融洽。
    “你是比较年轻,生活经验确实不如他们多,但是你业务能力最强,特别是外科,所有新手术都是你主刀开展的,其他人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胆量,也没有这个意愿。这次我们卫生所能获得这么好的声誉,都是你带来的,让你做副所长,是实至名归。”
    当徐所长知道别的卫生所想挖郭星的时候,真有点着急了,如果郭星走了,这个卫生所就会像以前一样变得平庸无奇。再说,自己不久就要上调到区医院,如果现在不帮帮郭星,一旦调来的新所长处理不好与郭星的关系,郭星走人的可能性极大,对卫生所来说会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徐所长已经找了公社领导好几次了,最近才将此事确定了下来,今天来找郭星,就是先给他提前打个招呼,等公社领导找他谈话的时候不致出什么纰漏。
    郭星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自己的能力终于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多年的付出算是有了一点回报,虽然自己对行政职务不在意,有人愿意提拔你,总是让人高兴的事,谁都有一些虚荣心,郭星自然也不例外。
    “谢谢您,我知道这事肯定是您一手促成的,让您费心了。”郭星觉得能遇到这样的领导真是一件幸运的事,由衷的表达了自己心中的谢意。
    “不用谢我,这些都是你自己努力来的,只是这事在没有公布之前,还存在着变数。我希望,如果公社领导找你谈话,你一定要让他们相信,你有这个能力,把卫生所的业务搞的更好,让他们坚定对你的信心。”
    不知道这个变数到底有多大?会不会又像报道中的那样再次出现张冠李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6-30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13章  新官上任
   
    徐所长这样嘱咐是有原因的,郭星平时说话都很谦虚,不会去吹嘘自己,这本来是一种美德,特别是年轻人,虚心使人进步么,大家都知道的。但是现在领导觉得郭星太年轻了,本来就信心不足,如果郭星还去强调自己的弱点,就会影响领导的判断,说不定最后放弃任命的决定。
    加上还有左医生等人在暗中运作,关系都比郭星硬,原来的左主任已经高升,无论提拔谁做副所长或所长,都不会受到负面的影响,真要是不顾民意,左医生成为所长那是分分钟的事,徐所长的担心并非多余。实际上要不是徐所长之前的反对,左医生早就成为副所长了。
    这次谈话后不久,公社领导果真召见了郭星。
    公社舒主任最近一直春风得意,特别是左主任离开之后,他由副转正,终成正果,不由心满意足。
    他是舒村人,与左家村、邓家湾这些大村、大宗族相比,差了一个档次,加上没有多少背景,这次提升正主任本以为没有什么希望的,但是左主任最后却选定他来接班,让他喜出望外。
    舒主任的领导风格与左主任完全不同,一脸微笑,和蔼可亲,很少独断专行,当然,左主任在的时候,他也没有机会乾纲独断,不过与大家的关系相处的倒是非常融洽。
    舒主任明白,左主任之所以选中他而没有选另外两个有强势家族的人,就是因为他没有背景,容易控制。
    当徐所长第一次找他的时候,他并没有答应,他还记得那天郭星顶撞左主任的事,担心左主任余怒未消,后来见到左主任的时候,他非常小心的提到此事,不知道是左主任当日心情好,还是大人不记小人过,或者心里有一份愧疚,总之,并没有反对。
    想想也是,也就是个公社卫生所的副所长,屁大的一个小官,就算在公社,连末尾都排不上,能有多大影响力?与一个有实权的县革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相比,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不过说心里话,舒主任还是很欣赏郭星的,年纪轻轻,才来几年,业务能力受到了大家一致的肯定,把小小的卫生所搞的风生水起,鹤立鸡群,着实令人赞叹,他周围的乡亲、朋友也多次称赞过郭星,如果这样的人才在他的任上调去了其他的公社,其他的医院,别人也会质疑他的领导能力。
    特别是这次抢救董副主任,让范关公社一下子名声大噪,那篇省报的头版报道,让全省人都知道了范关公社这个名字,他在县里开会的时候,不少人恭贺他,说他的地盘藏龙卧虎,不可小视,让他在同级面前,出尽了风头,好好的满足了一把虚荣心。
    这次找郭星谈话,主要目的是想建立两人之间的友谊,有一个医生做朋友,特别是医术不错,潜力无限的医生,许多事情就方便很多,说不定会像董副主任一样,在关键时刻可以帮上自己的大忙。
    舒主任很客气,亲自给郭星倒了茶,让郭星受宠若惊,然后和蔼可亲的询问郭星的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包括个人问题,当知道他还没有结婚的时候,还差点去当媒婆,给郭星介绍女朋友,吓得郭星急忙找理由推脱,好在舒主任是临时起意,没有过分坚持,郭星背心的冷汗才慢慢消退。
    当郭星按照徐所长的吩咐,表示自己一定不会辜负领导的期望和栽培,今后会竭尽全力抓好卫生所的业务工作,为公社领导建立功勋之后,舒主任才满意的拍了拍郭星的肩膀,送他离开了办公室。
    在接下来的政治学习日,舒主任亲自来到卫生所,宣布了任命郭星为副所长的决定,当卫生所的人意识到这个传了一段时间的小道消息变成了事实的时候,每个人的表情各有不同,有人开心,有人羡慕,有人嫉妒,有人对此波澜不惊。
    有没有人恨还真不好说,虽然平时郭星的人缘不错,至今还没有得罪过谁,只是人心隔肚皮,是最难以猜透的东西。
    当天郭星请全所的人在餐馆里吃了一顿晚餐,既是庆贺,也是感谢大家对他的关照,同时希望各位以后继续支持他的工作,不管私下里一些人心里有何种的算计,表面上都吃的高高兴兴。
    郭星当了副所长之后,日常的门诊工作照旧,不过多了一些行政事务,主要是业务管理。
    在这里工作了几年,所里有什么问题心里一清二楚,郭星觉得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防止和减少医疗差错和纠纷,也减少内部的混乱。这个想法得到了徐所长的大力支持,为了树立郭星的威信,徐所长几乎把所里所有的行政工作,都交给了他,包块协调周围与上级各部门的关系,希望他尽快积累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建立人脉,力争在自己上调区医院后,郭星能够扶正。
    在随后的几周,郭星撰写了许多的诊疗常规和规章制度,有诊疗室的,有注射室的,有抢救室的,有手术室的,有留观病房的,当然也有西药房、中药房等各辅助部门的,明确了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能,对有关操作常规提出了规范化要求。
    这些东西,都是郭星参照文·革前大医院的规定来制定的,当然,每一个规章制度都征询了相关人员的意见,对不合理的作了删除,对不完善的做了补充,对不易执行的做了调整,避免引起大家的反感,使之容易推行。
    大家说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烧的每个人都动了起来,不论大家对这些规定的意见如何,其中的一些内容确实有利于每一个人。
    比如说,卫生所经常有突发的需要抢救的病人,由于人员有限,往往需要大家加班加点,那个时候还没有加班补贴一说,都是强制性的无私奉献,而规定里就建立了奖惩制度,对于加班加点的都登记在案,作为年终评选先进的一项客观指标,避免了过去完全凭个人好恶选人的弊病,不会出现只要人缘好,不论工作好坏,年年都是先进的怪事。
    这些规定,也会触犯一部分人的利益,是否会引起反弹还真不好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6-30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14章 病种调查
   
    加班登记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一旦个人有事需要请假,就可以从加班中扣除,只要不影响所里的正常工作,连着休息三至五天都没问题,极大的方便了院里的工作人员,也增加了大家加班的积极性。
    对开展新业务也作了规定,每开展一项新业务,都按难易程度给予打分,换算成对卫生院的贡献度,作为年终评奖的另一项硬性指标,这对扩大医院的业务,增加医院的影响力有很大的关系,也可以促进医生自学,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处罚也是有的,不过郭星没有把它作为重点,惩罚也很轻微,基本都是象征性的。比如服务态度不好,与患者吵架,出现了医疗小差错,等等,根据具体的情况,给予一定的批评,记录过失分数等,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能参与评选先进。
    倒不是郭星胆小,不敢处理犯错的人,真的犯了大错,有国家法律去处理,不需要郭星费心。真正需要管理的,就是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小毛病。
    由于前一段时间报纸的宣传,加上这些规定增加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卫生所的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很多。以前一天平均看门诊的人数不到二十人,现在则超过了三十,其中不少病人是从别的公社慕名而来的。
    一些病人强烈要求卫生所开展择期手术,开始的时候,门诊医生解释说,这里的条件不够,担心影响手术的质量,病人反问道,省级领导都敢留在你们这里开刀,为什么我们不可以?难道你们只为大老爷服务?
    这些话确实够分量,让大家压力很大,加上郭星之前就想开展类似的手术,于是与徐所长商量了一下,觉得病人提出这样的要求合情合理,卫生所目前也有这个能力,确实可以推行。
    郭星以前多次考虑过这个问题,自己要想成为名医,首要条件就是过硬的医术,对于外科来说,手术的好坏是最主要的衡量标准。手术精湛,还能开创先河,才会得到同行的认可,全国著名的外科医生、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就是后世的院士)、开创了很多被称作“裘派”手术方法的裘法祖教授就是如此。
    要想提高手术能力,光靠外伤清创缝合、急症手术肯定是不够的,多进行择期手术才是正途。以前郭星就想过在卫生所选择性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择期手术,但是自己年资最浅,人微言轻,加上相关的配套人员和设施都不齐全,在当时的形势下,通常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会给自己增加麻烦?
    虽然在桃源县绝大部分卫生所没有住院病房,没人开展择期手术,但是这几年来,经过郭星的努力,范镇卫生所的手术设备基本配齐了,手术人员也基本够用,关键是郭星现在担任业务副院长,有能力推动此事,以前就同徐所长沟通过,他没有反对,加上省报的宣传,让卫生所名声在外,周围的病人应该愿意来这里手术。
    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已经有病人提出了这个要求,不是正好可以借用这个力量吗?
    病人愿意在卫生所做手术,是有客观原因的,并不仅仅因为报纸的宣传,毕竟谁也不愿意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没有任何好处愿意做医学白老鼠的人几乎没有。
    一些小的、简单的疾病,如果病人去区或者县医院手术,不仅要排队,等床位的时间长,手术费用高,病人家属的吃住开销很大,照顾病人也极不方便,这些问题不仅是病人的负担加重这一个方面,病人太多令各级医院非常头痛,床位紧张一直很难解决。
    分析了卫生所的条件,郭星决定先选择几个风险小、难度不高的手术,等积累一些经验之后,再逐步扩大病种范围,同时医院也需要补充一些手术器材,来满足手术的需要。
    郭星知道范关公社有许多患者在等待择期手术,只是之前并没有登记患者的姓名、地址、病种,一时之间难以收集这些资料,单靠个人,或者卫生所的力量,所花费的时间必定很长。
    想来想去,最快的办法就是由公社发通知给各个生产大队,让当地村里的医生逐户进行统计,这样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办好这件事,获得病人的关键信息。在统计的同时,增加一个选项,了解一下病人的态度,是否愿意在卫生所手术?
    有了这些资料,就很容易选择病人与病种,方便安排择期手术。
    郭星给徐所长说了一下自己的设想,徐所长非常赞同,立即给公社的舒主任打电话汇报了卫生院的计划。
    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所长,知道如何才能促成此事,为了增加领导的关注与兴趣,特别是强调了它的意义,开展了这些手术之后,既可以增加下面生产队的劳动力,更可以为公社挣得很大的荣誉。
    听完徐所长的长篇大论,舒主任感觉这是一个对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当即点头答应,让卫生所尽快把调查表送去,公社以文件的形式下发。
    郭星很快就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表格,村里医生只需要按表填写即可,然后请书法高手缪医生复写了三十多张,足够全公社使用,之后立马就送到公社。由于省报宣传卫生所的事迹给公社带了极大的名声和好处,这次公社从领导到各位办事人员都极给面子,迅速办好了相关事宜,第二天就下发到各个大队。
    一周之后,全公社各大队的表格都如数送回到卫生所,郭星统计了一下,需要择期手术的病人近两百人,不过适合卫生院所的病种只有一百多人,其中腹股沟斜疝就有近三十例,皮肤脂肪腺瘤三十余例,单纯甲状腺囊肿二十多例,大隐静脉曲张近二十例,睾丸鞘膜囊肿、乳房纤维囊肿、包皮过长等都有十例左右,足够郭星忙乎的了,现在要担心的是这个冬季和来年的春季做不做的完这些手术。
    让郭星意外的是,自从卫生所公开预约手术之后,亲自上门来登记手术的人很多,这些人不仅仅局限在范关公社,还包括不少周围几个公社的人,都是亲朋好友介绍之后,慕名而来的,郭星担心这个手术季节做不了这么多手术,只好先做登记,以后根据情况再做安排。
    没想到第一个住进新病房的人让郭星非常的意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7-1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15章 再见老师
   
    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和质量,卫生所分别送左幼枝和舒桂兰分别去县人民医院进行了短期学习,了解如何监测、护理术中和术后的病人。至于麻醉,暂时无人可派出去学习,只好由郭星、邓医生兼职,两人一起讨论了与麻醉有关的问题,制定了一些操作规程。同时还组织全体医生一起讨论了术中病人的监测、紧急情况的处理等,这样,当郭星和邓医生都在手术的时候,其他医生可以很好的完成监护病人的工作,遇到紧急情况,也能及时处理。
    所里对手术室也进行了改装,手术室扩大了一些,许多必须的设备也安装好了,其中不少是上面特批经费新买的,这也是那个新闻报道带来的好处之一;隔壁改建了洗手室和器械准备室;手术室外则安装了一道大门,有了一点大医院手术室的味道。
    为了适应新的需要,住院病房由原来的留观室扩大了,有了三个房间,可以一次收治六个病人,病房也安装了一道大门,对探视病人做了一些规定,以保证病人的休息。
    经过短短的一段时间,范镇卫生所的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外墙进行了修整、粉刷,还加建了几间房子,以满足业务扩大之后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人们的精神面貌有了一些改变,特别是服务态度的改善,得到了病人的交口称赞。
    当卫生所一切准备就绪,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很快就要来临,预约的择期手术病人会按照安排的顺序住进病房,一个繁忙的季节就要开始了。
    卫生所病房装修好后,第一个住进来的不是择期手术病人,而是一个意外的人。
    郭星像往常一样,坐在医生诊室处理门诊病人,现在虽然成了副所长,但是工作依旧,这里的医生一个萝卜一个坑,少一个就玩不转,三个医生是很难排班的,闲下来郭星也会觉得无聊,还是当医生自在。
    在郭星看书的时候,感觉进来了一个人,抬头一看,正是盼了很久的李老师,喜出望外的郭星赶紧让李老师坐下,准备去倒茶水时,被李老师拦住了。
    “你别忙了,先听我说。今天我是送姑姑来你们这看病,希望在这里住三天,你看行不行?”
    听李老师说完,郭星赶紧问道:
    “您姑姑人呢?哪里不舒服?”
    “她走不了路,家里几个人抬过来的,放在大厅里。九十几岁的人了,这些天状态一直不是太好,这两天饭也吃不下,精神越来越差,我想在这里拖几天,等亲戚晚辈都来了,再回家去处理后事,不为难吧?”
    “没事没事,反正病房空着,住几天完全没有问题。”说完郭星就与李老师一同出门,去查看病人。
    原来这就是李老师说的两人很快会再见面的原因,看起来当时他就预计到了这种情况,有了相应的安排,郭星很开心有充足的时间向李老师请教了。
    大厅里多了一张竹床,就是农家常见的乘凉用的那种,家属用它抬着老人家来的。考虑到等会就要住院,郭星没有让护士和家属给病人换上推车,反正来的家人多,一会抬过去换到病床上很容易,搬动过多对老人家不好。
    老人家闭着眼睛,久经风霜的脸上,有着老人特有的那种慈祥,神志有些淡漠,问答倒是正常,没有说哪里不舒服。全身检查下来,最大的特点就是消瘦,郭星估计体重不一定有70斤,诊断营养不良是毫无疑问的。双眼有轻度白内障,其他没有发现明显的病症。
    郭星推测可能有电解质异常,这可能是神志淡漠的直接原因,只是这里做不了检测,无法确诊。
    郭星以“营养不良,电解质代谢紊乱?”的诊断收了老人家住院,长期医嘱全部是支持疗法,以葡萄糖、平衡液为主,加了一些维生素,应该可以让老人家感觉好一些吧。
    一些贵重的药没用,这与钱无关,白蛋白、血浆之类的这里没有,让家属去县城买暂时没有必要,先观察一两天天再说,一旦需要买,再同家属商量。
    叮嘱家属每天把粥煮的久一点,稠一点,新鲜蔬菜切得细一点,让老人家容易咀嚼和消化,每天做一个鸡蛋汤,慢慢喂老人家喝,补充一点蛋白质。
    郭星把一个病房都给了他们,空床让陪人使用,让家人轮流派两个人看护。
    李老师打算住旅社,方便每天陪姑姑,郭星建议不如住他的宿舍,房里的那张空床一直没人住,这样的话两人聊天就非常方便了。
    李老师担心这样会引起所里同事议论,郭星想了一下,还是先同徐所长打个招呼比较好,这里的人都很喜欢同李老师聊天,想来应该不会反对。
    下班的时候,郭星请李老师去餐馆吃饭,想好好聊一聊,李老师没有推辞。来到老地方,还是像上次一样,点了三个素菜,要了一壶当地酿的碧潭酒,没有其他人在里面吃饭,非常方便聊天。
    “我看到刚才是您去交的住院费?”郭星有些好奇地问。
    “嗯,我每月都有退休金,为姑姑尽点心是应该的,加上是我提议来医院住的,让他们出钱说不过去。”
    “老人家有些营养不良,这是怎么回事?”如果面对的是病人的直系亲属,郭星绝对不会问这个问题,那是直接打脸啊,李老师是亲戚,就没有这样的顾虑了,他应该了解一些内情。
    “孩子们对姑姑都非常好,绝对不会虐待她,你放心吧,姑姑这么瘦另有原因。姑姑平时吃的一直很少,几十年来就没有胖过,最近这些年吃的更少了,虽然不用干活,但是体重也难以增加。吃素几十年了,家人想做点鱼肉给她吃,也不行。这两年吃的就越发少了,体力跟不上,成天躺在床上,肌肉萎缩越来越明显。前段时间她对孩子们说自己的阳寿到了,不愿意多吃,如果稍微吃多一点,就会拉肚子,家人不敢勉强,只能随她。这次我过来走亲戚,就是因为姑姑的状态不好,尽一点自己的心意。她现在的身体,确实是油尽灯枯,生命力耗尽,再拖延就是受苦了。”
    “生命力耗尽?什么是生命力?您怎么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7-1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16章 人体气场
     
    “生命力耗尽?这个您是怎么看出来的?”郭星以为李老师也是观察体型得出的结论,但是生命力这个词很少有人用,有些疑惑,就问了出来。
    “如果你有那种可以拍摄气场的照相机,就可以观直接看到一个人的生命状态。”
    “什么是气场?”
    “气功知道吧?”点郭星点头,李老师接着说:“道教在国内源远流长,气这个词中医也经常使用,大家都知道,与修行有关,气功就是一个简化的说法,借用了气的含义。气场也是如此,气代表了人体生命的现象。气场在不同的门派有不同的说法,现在有人称它为光晕,有人称为金场,有人称为能量场,说的都是同样的东西。”
    在古印度,《吠陀经》里描述的非常清楚,作者认为我们人体是一个特殊的发光能量场。
    练气功有成的人可以看到我们的身体在发光,因为我们天生就是一种散发光芒的能量场,在身体非常健康的时候,会感觉到身体有用不完的力气,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倒自己。
    见郭星一边听,一边在思考,李老师继续往下讲:
    “每个人生下来就有自己的生命场,也就是气场,有些人天生就可以看到这个场,比如一个人生气的时候,气场就会变红,犹如火焰一样;如果一个人非常健康,生命场就像白炽灯一样,放出耀眼的白光;如果身体某个地方生病了,比如肝炎,肝所在的区域颜色就会变得暗淡;如果一个人的某个地方坏死了,比如小腿有一段死骨,这个地方就会变成黑色。当一个人的气场整个变得灰暗的时候,表明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姑姑现在就是这个样子。”
    “气场可以拍下来?为什么我们拍的照片看不到?”
    “普通的相机是拍不出来的,气场的振动频率超过了人的眼睛的可视范围,需要经过特殊改装的相机才行。”
    1930年,前苏联科学家Semyon Davidovich Kirlian在给高电压机器拍照时,无意之中拍摄到了用肉眼无法看到的能量场,并以不同颜色反映在成相过程中。他对此非常感兴趣,就改进了相机配件,由此可以拍摄许多无形的能量场,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相机用他的名字命名,称为卡尔良相机。
    人们同这种相机拍到了很多奇妙的现象,比如拍摄一片被切除掉三分之一的树叶,却可以在照片中依旧显示出树叶的完整影像。有人解释说树叶虽然被切掉了一部分,但是能量场依然没有被破坏,所以还是可以完整地展示出来。
    有人用这种相机拍摄人体的照片,发现人体的气场会有很多不同的变化,通过许多张人体光晕图片对比发现,不同的人,光晕颜色和分布是不同的。
    那么同一个人,人体光晕是否有变化呢?
    科学家们在室内,用光晕视频设备记录了人在开心、忧虑、与人打招呼时的情景下,光晕会发生哪些变化,从中找到了一些规律。研究还发现,不同性格特点的人,所发射出的人体光晕不同,也就是说,人的意识决定自身能量场的状态。
    在室外也是如此,在一条清澈的小溪边,旅人用河水洗了脸后,浑身会发射出强烈、神圣的光芒,与洗脸之前完全不同。
    母亲抱着孩子的时候,母子之间的爱使得他们的气场变成粉红色,而粉红色就是爱的颜色。
    科学家经过大量试验,得出了《人类意识能级分布图》,这幅图清晰地展现了人体能量层级,其中不同颜色代表了不同情绪以及意识能量水平。
    想了解这个能级分布图的人,可以在网上查到到相应的图片。
    每个人的人体气场,完全由这个人的意识状态决定,越有正能量的人,对待事情越有正面力量,生活中会越容易实现自己的愿望,人也越能感受更多的爱和喜悦!
    由此可见,卡尔良相机不仅在生物学、仿生学、基因学、航空航天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修行与灵性研究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修行以后可以看到气场吗?”
    “当然可以,修行到一定层次后,自己的气场达到较高的程度,就可以感知他人的气场。对于普通人来说,每个人的基础气场直径在8米左右,修为越高的人,气场扩张的越大,能扩张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自己,没有极限。”
    “那您赶快教我修行吧,我都迫不及待了。”
    “晚上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我再仔细给你讲。”
    “对了,我已经同徐所长说了,他同意您住在我的房间里。”
    “好。不过我先提醒你一下,我要讲的修行,与你想的修行,或者说大多数人认为的修行,是不同的,要有心理准备。”
    “您放心,我会不带自己的观点洗耳恭听。对了,您刚才说气场没有极限,是什么意思?”
    “就是字面的意思。”
    “可以扩大到一百米?”见李老师点头,郭星继续增加数字:
    “一公里?”李老师继续点头;
    “十公里?”李老师还是点头;
    “一百公里?”李老师依然点头;
    “一千公里?”说话的郭星自己都有些怀疑了,见到李老师仍然淡定地点头,忍不住嘟囔了一句:
    “有这么夸张吗?”
    “超出你的想象了?”李老师抿了一口酒。
    “完全出乎意料。”
    “从今天开始,出乎你意料的事会越来越多。我后面会讲到的内容,都是你现在无法想象的。你需要敞开心怀,不要抵触那些意料之外的知识、现象、事物和存在。世界之大,目前科学家了解的连亿分之一都不到,千万不要坐井观天,用现有的知识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气场这么大有什么用呢?”
    “你会觉得医学知识学多了无用吗?”
    “当然不会,懂得的越多,诊断疾病,治疗病人就会越快、越好。”
    “如果你不仅可以做小手术,还可做大手术,甚至难度极高的手术,你会觉得不好吗?”
    “怎么可能?这正是我努力的目标。”
    “你觉得自己能力强了好不好?千里眼有用吗?顺风耳有用吗?他心通有用吗?”
    这根本不用回答,得知林馨有心灵感应的能力,郭星不知道多羡慕,只是不好意思表露出来而已,郭星急切地希望开始修行,一个原因就是希望早日获得这样的能力。
    “气场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这个人能力的强弱。当你学会了如何运用能量以后,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功能,有些就是你看过的科幻片、或者小说中的能力。当然了,我说的是一种可能性,虽然每个人都具有这样的潜能,能不能开发出来,因人而异。这些能力只是一些辅助工具,就像你听诊器、手术刀一样,是中性的,如何去使用它们,才是关键所在。真正的得道之人,绝不会利用这种能力肆意妄为,无法无天。一旦这个人做了违背天理的事情,随之而来的反噬很有可能会让他灰飞烟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11-21 17:18 , Processed in 0.04158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