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理想状态:让现实自动 “坍缩” 成你想要的模样
多多: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为生活设定条件——"等我退休了,才能好好享受生活"、"等我赚够了钱,才能开心"、"等我实现这个目标,焦虑就会消失".......这些预设条件如同隐形的枷锁,将我们困在 "未完成" 的心理牢笼里,仿佛要想幸福需要先满足一系列苛刻的条件,我们把自己理想的存在状态推迟到某个未来节点,这种思维模式忽略了“当下创造”的法则--当下即是威力之点’。
这种匮乏的情感基调就像一面滤镜,让每一个当下都蒙上"还不够好"的阴影,使人永远活在等待幸福的状态中。
Amanda:那...如何能突破这种思维局限呢?
多多:按照'理想中的你'的状态去生活,去行动,去成为那个频率,宇宙就会匹配一切的事物,来反映你的版本。Bashar的智慧告诉我们,‘不是先拥有才能成为理想的自己,恰恰相反,是先成为那个理想的状态,才能吸引与之匹配的一切到来。’
Amanda:可是,我总觉得这样是在'假装',而不是真正有那个底气。我是说,不能心安理得。
多多:我们常常陷入一个认知误区:认为现在这个"不够好"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而那个“理想中的版本”是虚幻的假象。但事实恰恰相反,那个被你称为"理想"的状态,恰恰是你的灵魂最本真的渴望。——当你尝试以‘理想中的自己’去生活时,你不是在伪装,而是在链接内在那个最真实、最喜乐的‘本我’。
Amanda:也就是说,活出理想状态,就是在回归真实的自我?
多多:是的,做理想中的自己,本质上就是在做‘真实的自己’。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真我"——那是剥除所有外界期待、他人眼光、自我怀疑后,你最本真纯粹的模样。这个"真我" 知道你的热爱所在,你的激情何在,明白什么能真正让你心动。当你描述"理想中的自己"时,你其实是在描绘这个"真我"的样貌。
我们为何总是难以心安理得地活出理想的状态(频率)?因为耳边总有太多的杂音:"别做梦了,你现在还没有那个条件"、"现实点".......从小接受的教育让我们深信 ' 达成......目标才能改变状态 ' 的逻辑:"等你考上好大学就轻松了", "等你买了房就安稳了",“等你功成名就,你就幸福了。”
真正的自由始于明白:所有"条件"都是我们自己设定的。当你停止用"等我...就..."的思维模式,理想中的自己,此刻就能鲜活地存在于当下。
Amanda:我懂你的意思了!去年读张德芬老师的书时,里面就有类似的观点。书中说,如果你因为没钱而感到痛苦,你可以改变你的心态,或者享受当下的小乐趣,当你活在没有钱也能开心的状态,你的内在力量会变强,这种内在力量的提升反而会吸引外在财富的自然流动。但是,如果你为自己设定条件,认为自己要有钱才能快乐,那么,即便你有了钱以后,你又会有新的烦恼,因为你的情感基调是匮乏的,你仍会有新的借口让自己不快乐。
多多:是的,现在就心安理得地成为理想自己,不必等到某个条件达成才开始,当你发自内心地坚信 ' 我当下就配得上一切的美好 ',宇宙的能量便会随之流动,一切人事物都会自发重组,来呼应你的信念。
现在,我们来逐句解析Bashar的精华内容:
以你理想中的自我版本(理想的自己)应该有的态度、能量和身体语言去行动,去应对挑战,当你愈发接近那个版本时,你的现实将展现出更大的弹性和适应性,逐渐接近你心中的那个实相。那么你将创造出如激光般的特定频率,最终,你的实相会向该频率‘坍缩’,直至你的整个实相的所有振动完全同步于这一频率。从此以后,与该频率不匹配的事情将不会发生,不会有什么‘软焦点’,从某种意义而言,其他选项或频率也不会有机会出现(进入)。----Bashar
这背后的核心逻辑在于:我们的意识频率决定着我们体验的现实。首先,"以你理想中的自我版本应有的态度、能量和身体语言去行动" ,简单来说就是‘像那个“理想中的自己”一样去思考、感受和行动’,逐渐让这种状态成为你的自然反应,这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存在状态,成为那个理想自己的频率。
真正的奥秘在于:这种践行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是"忆起本然的自己"。每一次带着觉知的选择和行动,都是在释放集体意识植入的负面限制性信念。它意味着你不再用条件来交换幸福,停止用"未来完成时"来推迟自己的圆满性,而是勇敢地活出灵魂本来的样子。记住:狮子从不练习成为狮子,它只是停止相信自己是羔羊。
接下来的一句:“当你愈发接近那个理想版本时,你的现实将展现出更大的弹性和适应性,逐渐接近你心中的那个实相。” 这句话告诉我们,随着我们持续按照“理想自己”的状态去生活时,一个奇妙的变化开始发生:现实本身会展现出更大的弹性和适应性。这里的"弹性"、“适应性”指的是现实对我们新频率的响应能力,当你的存在频率与真我(本源)对齐时,物质现实会像量子场域般开始重组。——就像一面能弯曲的镜子,我们愈是接近理想自我的状态,现实就越能‘弯曲变形’来匹配这个新频率。
我接着解析这句话:“最终,你的实相会向该频率‘坍缩’,直至你的整个实相的所有振动完全同步于这一频率。”这句话的核心要义在于,当你的思想、情感、行为完全契合‘理想自我’的频率时,就像给宇宙发送了一个明确的定位信号,所有与你同频的人、事、物、会自然聚集,你的实相也会随之调整,逐步与你的内在频率达成完美同步,打个比方,意识就像是收音机的调频按钮,"坍缩"就是当你精准地调到某个频率时,杂音消失,突然清晰收听到某个电台节目。
“与该频率不匹配的事情将不会发生,不会有什么‘软焦点’,从某种意义而言,其他选项或频率也不会有机会出现(进入)。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你稳定在某个特定频率时,与这个频率不匹配的现实对你而言将是不可见的,这不是说它们从宇宙中消失了,而是你的能量场已经不再为它们提供"入口"——就像5G手机自动过滤掉2G信号,那些不符合你新频率的事件将不会进入你的觉察范围。
在这段话中,“不会有软焦点” 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意思是你的实相会变得清晰、明确,不会再有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状态。当你的思想、情感、行为与 “理想自我” 的频率完全同步后,你的实相就会像聚焦后的图像一样,所有细节都非常清晰,那些与你的频率不相关、不一致的因素也不会有机会出现,一切都围绕着与你同频的事物展开。
(注:在对齐理想频率的进程中,即使那些低频的人事物仍存在于你的视野中,却渐渐不能影响你的能量场。你会发现自己对负面体验产生了一种奇妙的"通透感和免疫性":你能感知其存在,却不会被其影响分毫。)
我们不是命运的被动接受者,而是通过每个当下选择"成为什么",持续参与着现实的构建。当你全然活出“理想版本的自己”的存在状态时,不是你在适应世界,而是世界开始重组来反映你最真实的模样——这才是意识创造现实最深刻的奥秘。
Amanda:里面提到的“坍缩”究竟是什么意思?不是很理解这个概念。
多多:“坍缩”这个概念,最初源自量子物理学中的“波函数坍缩”,指的是量子系统在未被观测时处于多种可能性的叠加态,而一旦对它进行观测,所有可能性瞬间消失,系统就会 ' 坍缩 ' 成一个确定的状态。
其实我们的现实世界也类似,它本质上是无数可能性的叠加体 ——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可能遇到贵人,也可能碰到阻碍........当你处于犹豫、自卑、迷茫或自我否定的状态时,你的生活可能是混沌的,各种麻烦和混乱的事情也会接连出现。但当你坚定地以理想版本的频率去生活(包括思维、情绪、行动),就相当于在“观测”现实,让它从模糊的概率波中“坍缩”成与你的频率相匹配的体验,让日子朝着你期待的模样发展。
所以Bashar劝勉我们,要全心全意活出你的理想状态,按照“理想自己”一样去行动,当你的频率与那个‘理想版本’完全一致时,你就能产生"激光效应"---自动过滤与你的理想频率不一致的事情,其他可能性不会消失,但对你的主观经验而言,它们将愈加变得不可见。 打个比方,当你持续稳定在平安喜乐的真我频率,那些恐怖混乱的事件就不太可能会发生在你的体验中。
我们来看这一段话:
当你清晰认知自我,你的意图就会更加清晰,你的振动频率也会变得更加精准,于是你的现实便会逐渐与你的意图频率同步,并向这个频率“坍缩”。在这种状态下,其他频率将无法以任何形式或方式显现出来。---Bashar
Amanda:里面提到的“激光”又是什么意思?
多多:因为激光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光束,具有单一频率和特定的方向性。能够精确地指向和聚焦在一点上。当你持续活出理想版本的自己时,你的意识就像激光一样——不再分散在自我怀疑、恐惧或矛盾的想法中,而是高度聚焦于那个最真实的理想状态(理想版本的频率)。这种专注会产生强大的能量频率,让现实必须回应你的振动。
这就是为什么当你稳定在平安喜乐的真我频率时,那些混乱恐怖的事件很难进入你的生活——因为你的频率无法与它们共振,它们已不在你的接收范围内。如果你的注意力、能量和意图都聚焦在‘爱与平安’上,宇宙也只能回馈给你相同频率的现实。就像‘激光’一样,直达目标,你的清晰频率能直接吸引与你匹配的体验。而那些不符合你频率的事物,它们依然存在,但已不在你的振频之内,自然就不会进入你的现实体验中。
所以,如果你问"如何避免不好的事情发生时",真正的答案不在防御,而是回归内在的生命状态(being)。你不需要与负面体验对抗,就像阳光不需要与黑暗搏斗,回到内在,保持内在觉知的清晰,平安与稳定,当你安住于内在的平安与力量,外在的现实必会重新校准,以匹配你全新的存在状态。
在每个当下,全心全意跟随你的喜悦,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你的频率会主动匹配属于你的美好实相版本。
我们来整体回顾一下,这样就更清晰了:
以你的每一个意念、每一句话语、每一个行为,致力于成为“那一个你“(理想的你),不论置身于何种情境和环境,都坚持成为“那个你”。以你的全心全意去决定,你要像那个‘理想的你’一样去行动,这样,你便能真正成为那个理想版本的你了。
因为存在着无穷无尽的平行地球实相,无限的,因此,这也意味着存在着无限的你的版本。每个版本的你都拥有其独特的振动频率,遵循着特定的运行规则,并经历着一系列与自身频率紧密相连的独特体验。
你要去成为你内心倾向的那个自我(理想自我),坚守在你所渴望的频率之上,维持与那份渴望的链接,拒绝被任何其他选项所牵引。向自己许下承诺:活出真实的自己,无论这意味着什么,无论何时,都要允许自己改变,因为变化是永恒的,但务必确保你的变化方向是你所偏好的,以保持那份对真实自我的坚守。-----bashar
持续像理想中的自己那样去行动
晓梅:我一直不太自信,总是在意别人的看法,如何能活出理想的自己呢?
多多:你可以从现在就开始练习"像理想中的自己那样去行动",从小细节开始,想象一下,如果此刻你就是那个自信洒脱的理想版本,她会以怎样的姿态站立?怎么微笑?怎么与人交谈?就从这些最细微的地方开始尝试。
记住一个美丽的悖论:“不是先成为再行动,而是在行动中成为”。就像跳舞,你不需要先成为舞者才能起舞,而是在舞蹈中成为舞者。从大脑可塑性的角度来看,每一次行动都在物理层面重塑着我们的大脑神经网络。当你按照‘理想自我’的样子去行动,去生活时,都在生理层面上重构着你的存在状态(频率)。 久而久之,大脑的机制会将这些新行为纳入自我认同的范畴,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来强化这种身份认同----这就是现在的我。
晓梅:刚开始这么做真的不适应,感觉有点困难。
多多:改变确实需要一个过程。毕竟几十年来形成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改变的。所以对自己无限的耐心,这个过程不需要完美,重要的是持续。
晓梅:你是说要持续做下去,是吗?
多多:记得我刚才提到的激光的比喻,高度聚焦于那个理想的状态上,全心全意按照‘理想的你’一样去行动,去感受,去生活,那个‘理想的你’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其实它就是藏在你的内在,等待被你的行动唤醒的真实本我。
不妨把这个过程想象成学习骑自行车:刚开始你得死死盯着路面,两只手紧紧握住车把,稍微不注意就摇摇晃晃。但随着持续的练习,某天你会突然发现,平衡是你的本能,你已经唤醒了这项本能,你不用刻意去想,身体自己就知道怎么保持平衡了。所以,当你持续选择以理想版本去感受和生活,总有一天,这些行动就会从刻意变为自然,成为你的自然状态,因为你已经唤醒了你的真我潜能。
整个过程是“从刻意练习到本能觉醒的蜕变”,当你跨越某个临界点后,就会到达“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那些曾经需要意志力维持的状态,会变得像呼吸一样毫不费力。
告诉你一个最精妙的悖论:当你停止"努力成为",反而真正成为了——就像孩子忘记自己在骑车时,才真正掌握了骑行,明白吗?这就是悖论。
晓梅:谢谢,太有启发性了,感觉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现在有信心活出我想要的样子。
多多:当你真正活出自信的自己时,整个世界都会变得不一样。最明显的变化是:你不再整天担心"别人会怎么看我",而是把心思放在"我想表达什么"上。那些"我这样说合适吗"、"别人会不会觉得我奇怪"的纠结念头,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你会发现,自己不再过度解读别人的微表情和话语,也不会因为一句随口的评价就胡思乱想。内心会生出一股平安的力量,让你能够从容地做自己。最神奇的是,宇宙会开始重新调配你的人际关系。那些习惯否定你的人会不知不觉淡出你的生活,而更多欣赏你的人会自然聚集。这是能量共振的结果,你不再需要费力维持某些关系,因为同频的人自然会被你散发的能量自然吸引。
我们来看最后一句话:
在这一过程中,不必强求任何特定事件必须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展现。向你的高我敞开,允许它引领你遇见意外的礼物与惊喜。如此,你的生活将不断沉浸在狂喜的爆发与意外的同步性事件之中。--bashar
巴夏这段话传递了一个深刻的灵性智慧:当我们放下对具体结果的执着,向更高的可能性敞开时,生命会以最完美的方式展开。我们常常陷入一种线性思维,认定幸福必须通过特定的人、事、物来实现,比如"只有得到这份工作才能成功" 或 "必须和这个人在一起才会幸福",这种对形式的执着反而会限制宇宙为我们运作的无限可能性。
‘大我’——那个超越时空的存在——能够看见所有的可能性,当我们停止强求事情必须按自己设想的方式发生,反而会发现自己总是被带到最适合的地方,遇见最需要遇见的人,收获超乎预期的礼物。这种状态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放下控制,让更高的智慧通过你来运作,最终你会发现,那些最美好的事物从来都不是苦苦追求来的,而是当你准备好时自然显现的。
当我们跟随内在的最高喜悦,按照‘理想版本’去感受、去生活和行动时,正如Bashar所说,“你们的生活将不断沉浸在狂喜的爆发与意外的同步性事件之中。”
摘自《闲聊悟语》 整理:木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