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8|回复: 0

一切都是来度你的,你就是“关系”本身

[复制链接]

4124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708
发表于 2024-12-12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切都是来度你的,你就是“关系”本身

今天我要想谈一个主题“一切都是来度你的,外面发生的其实是在你里面,你就是“关系”本身”。

我们都曾经历过很多体验,有悲伤,有快乐,有痛苦,有落寞,这些经历好似是外面的某些人带给我的感受事实上,“在你身上发生的事情以及人际关系的互动,并不是真的在你的外面,而是你内在实相的延伸。”

注意,我并不是在谈论人生的一些处世法则,而是背后的“运行机制”。明白这个,你就会欣喜地发现,一切关系都是来度你的,一切的发生都有一个服务你的正面理由,让你回归真我,包括你认为的糟糕经历。

我们先来看一段原文:

你在物质实相中经历的一切,都是你正在创造的实际互动,它们反映着你当下的意念,你在物质实相中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实际发生在你里面的过程和互动的“象征性延伸”,它们并不是真的在你的外面,而是在你的里面。你就是那个实际的互动关系,那个实际的过程,你就是自己正在经历的经验。--Bashar

天天:那么,我每天互动的人,包括我的朋友,亲人,同事,他们都是在我内在发生的吗?

多多:我记得我曾讲过“外面没有所谓的别人,一切都是你”,外面不管你和谁互动,不管是你和你的朋友互动,和一只小猫互动,和一只小狗互动,还是和一朵花互动,这个互动关系就是你本身你就是‘互动关系本身’。外面看似的朋友,家人,同事,甚至是一只小猫,小花,任何你所想象正和他们互动的一切人事物,都是你的创造,你创造了属于“你的版本”的其他人,他们因你的意识频率而来,打个简单的比喻,他们都是你的创造,如果你没有创造出属于“你的版本”的其他人,你就无法觉知道他们,因为你无法觉知到“你所不是”的事物,你是你世界的创造者。

我们来看一段原文:

你们知道宇宙的每个事物在物理学上而言都是‘振动的物质’,你无法觉知到“你所不是”的事物,你自己的振动创造了你感知到的实相.....你感知到的每件事情,这个房间内的每一个人,都是你的创造,你必须创造出属于‘你自己版本’的其他人,你才能够感知到他们,明白了吗?

你就是你实际经历的互动本身,你就是你实际经历的过程,任何你正在经历的体验,并不是指“你与其他意识的互动”,任何你想象的与之互动的人(你在物质实相中所看到的一切互动关系),他们是你创造的属于“你的版本”(自创版本)的互动对象,你正在以自己特定的态度来创造了这个互动关系,通过这个互动关系,你正在处理自己意识的不同层面,你能通过别人看到你想看到的,那些反映你自己的事情。---Bashar

我来解释一下,你就是‘互动关系的创造者’,你就是关系本身,通过创造一段关系,你能够从别人身上发现你自己的内在状态,渴望和特质。

你,便是那戏中的主角,亦是那戏台的搭建者。
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实则是你与自己关系的延伸。
你创造了关系,便能在关系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认识自性。
关系没有所谓的好坏,
一切都是来度你的

Amanda:为什么在亲密关系中,我总感觉对方不在乎我,我为什么会投射这段糟糕的关系?

多多:一切的关系都是来度你的,无论是你称为的“善缘”还是“恶缘”,在你与他人的关系互动中,你其实是在与自己内心的状态和需求进行互动。这种互动,往往通过我们对他人的反应、期待和情绪来体现。

当你和自己的伴侣交流的时候,你发现自己特别在意别人是否尊重你的意见,或者是否能理解你的感受。这种在意,可能源于你内心深处对于爱,尊重和理解的强烈渴望。你可能在成长记忆中,有过被忽视或不被理解的经历,导致你的内心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缺口,这个缺口就是对于“被爱”,‘被尊重’和‘被理解’的深深渴望

所以,当你遇到那个似乎总能触动你这一敏感脆弱点的人时,你应当照见你的内心状态——新时代称为“内心小孩”:那个渴望被尊重和理解的小孩“见相见心”,外面的相,外面的故事,都是让你回归内心真实状态的机会,它们都是来度你的,那个漠视你的人,其实是你的投射,让你回到你的内在,你应当把一切看作回归自性源头的机会,

怀着深深的爱,对自己的内在小孩说,
我终于看到你了,
对不起,我爱你
谢谢你。

Amanda:听你这么说,我很感动。

多多:见相见心,见相见心,一切唯心所现,一切的经历都是来度你的。

那些看似对方不在乎你、漠视你的瞬间,其实是你的内心那份未被满足的爱的呼唤,在寻找一个出口。

当你感到被忽视或不被理解时,不用急着向伴侣索取安慰,试着闭上眼睛,深呼吸,让自己沉静下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灰暗的、不被人注意的空间里,那里有一个小小的你,正蜷缩在角落,眼神中带着渴望。那就是你的内心小孩,那个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未能得到足够关注和爱护的小孩。

现在,慢慢地走近他,用你最温柔的声音对他说:“我终于看到你了。这么多年来,你一直在寻找那份被爱和尊重的感觉,原来你一直在这里,默默地等待着我。对不起,我曾经忽略了你,没有给你足够的关注和呵护。但请相信,我永远与你同在,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我爱你,谢谢你!”

你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你有能力治愈自己内心的创伤,找到那份真正的幸福和自由。当你愿意面对并接纳自己的内在需求时,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会以更加温柔的方式回应你。

Amanda:谢谢,很感恩。

天天:你说,“当我们和别人进行交流互动时,其实是在与自己内心的状态和需求进行互动。”我还是不是太理解,能解释一下吗?

多多:让我再换一个角度,更详细地为你阐述这个观点。

在你与他人的每一次互动中,其实都隐藏着你与自己内在状态和需求之间的互动。想象一下,当你感到孤独时,你倾向于寻找朋友或伴侣来填补这份空缺。这种寻找,本质上是你内心需求和渴望的一种外在投射。你希望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来满足自己对于爱、理解或认同的渴望。而这段外在关系,恰恰是你内心状态的一种反映。

如果你看不到这些都是你内心的投射(见相见心,一切唯心所现),你就会单单依靠外在事物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就是经典上说的“着相”,如果你过度依赖他人来满足自己的内在需求,就可能如同庄子所描述的那样,陷入一种相互依赖的困境。在这种困境中,你会发现,无论怎么抓取和攀援外在的事物,内心的空洞似乎总是难以填满。因为外在的人事物,终究只是你内心需求的“镜像”,它们只是“镜像”,无法替代你内心的真正富足。 当你过于关注外在的满足时,就容易迷失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中。记住,外面没有终极的满足,真正的满足与幸福,源自于内心的平和与富足。

我们来看《庄子·大宗师》中的这句话,我特别喜欢这段话:

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这句话告诉我们,与其在匮乏中互相依赖,不如在广阔的湖海间自由自在。这同样适用于内心的匮乏。与源头(高我)失联的状态,当我们陷入匮乏感中时,往往会过度依赖外在的人事物来填补内心的空洞。然而,这种做法只会让我们更加疲惫不堪,没有任何人能完全满足内心的空洞,一颗匮乏的心只会投射匮乏的相,只有回归“自性”(丰盛源头),回归大道,信任自己本自具足,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不用在外面寻求爱,你就是你世界的创造者,
如果你感觉你是匮乏的,缺爱的,
只会投射一段关系,来反映你的匮乏,
但如果你相信你是丰盛的,圆满的,
就只会吸引一段关系,来印证你的圆满。

天天:哦,这样解释我就明白多了。我们往往会向外寻找满足,但这样做其实只是在填补一个无法真正被填满的空洞,对吧?

多多:是的,“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在匮乏中互相依赖,不如各自在广阔的湖海间自由自在。每个人都是圆满自足的。“相忘于江湖”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它并不是说要我们忘记彼此,而是各自活在自性的圆满中,当我们各自不再执着于从对方身上获取什么,来让自己圆满时,我们才能真正自由地去爱,快乐地生活。

赋予意义就是创造

多多:现在我要谈一个主题“赋予意义就是创造”,因为一切都是中性(空性)的,创造就是“赋予意义”。

我们来看一段原文:

所有状况都是中性的,你所相信的意义(关于生命的意义),或关于你人生的意义决定了你经历的体验,而这些体验也会强化并反映了你赋予的意义。

赋予意义就是创造的实际行动,将意义赋予某些事物,就是在你的经验中将它创造为某种存在。--Bashar

天天:怎么理解,能举一个例子吗?

多多:可以的,比如你赋予了关于自己的想法和想象:“你相信你总是被宇宙支持和护持的,你的生活是轻松不费力的,美好的事情总会临到你,.......”当你有这样的想法和想象时,你就是在创造,你创造了你想成为的“理想自己”。

我想用一个简单的话来表述就是:“即想即所是”。

拥有一个想法 (赋予意义)→ 感受它 → 成为它 =创造体验

我们来看看原文吧:

让我来强调一下那个重要观念:你们具备无限的力量,可以创造你在生命中想要经历的任何事情,而不必为此伤害自己或任何人,相信你自己的无限创造大能吧, 一切你所思想的,你所想象的,你所描述的,成为它吧(注:即想即所是),如果你喜欢自己的想象,那就是那你体验的实相。

如果你愿意像你想象的那个人(理想的自己)一样去行动,你的实相就会百分之百反映你构想的那个“理想的自己”,而且只会反映你对自己的想法(信念)。

可以让你在你的世界中看到改变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改变你关于“你是谁”的想法,当你重新定义“你是谁”,你就会自然知道自己需要知道的事情。

你要相信,成为你想要成为的生命,并且按照你想象的那个人(理想的自己)去行动。 --Bashar

天天:我有一个想法,“我想象自己是一个丰盛的人,我的生活是轻松不费力的”,这就是我对自己生命赋予的意义但是我的头脑却在反驳我说,你是异想天开,白日做梦,你不付出艰辛的努力,怎么可能成为那样的人。这让我真的很郁闷。

多多:这就是小我的信念,认为要努力做什么(doing)才能“成为”(being),但是Bashar的逻辑却是:先‘成为’(being)并相信自己‘即是’,然后在“自己所是”(being)的基础上,根据内心的喜悦和感动去行动(doing),看到差别了吧?

你看到没有,一个是以“行为”为本,一个是以“信心”为本。

经典上说,以“信心”为本的人有福了,因为当他相信自己即是(being)自己喜悦成为的人时,一切都是不费力的,因为他成为真实的自己,所以一切都是不费力且轻松的,上天会调动一切的资源以成全他的“是”(being)。打个比方,你不用教一只猴子去爬树一样,“爬树”是猴子的天性,对于他是毫不费力的,但是如果你让一只狗去爬树,对于它来说,就是无比的痛苦,因为他在违背自己真实的本性。

当你成为你真正所是的自己(真我),一切都是毫不费力的,因为你在“做自己”,就像猴子天生就喜欢爬树,它爬树爬的很快,因为它在“做自己”。很多的艰难和费力,都是我们在抵抗真我的感动,在做非你所是的人,“逆流而行”。但高我很爱我们吗,他不想要我们去受苦。

我们来看原文:

你认为自己单单拥有某个想法(概念)是不够的,你仍然需要努力做一些事情才能让你的想法成真,但是事实上,想象它即是成为它,相信即可改变。

外在世界仅仅是内在觉知的一种映射,当你在内心创造出一种振动,宣示着“这就是我的样子”,接着你的外在实相会把它向你显示出来。--Bashar

天天:那么我想要成为一个丰盛的人,喜悦的人,我的生活是轻松不费力的,我真的能够成为我构想的人吗?

多多:记住Bashar的话,“想象它即是成为它,相信即可改变。”

天天:但是太难了,我怎么能够成为我构想的人呢?

多多:你是在怀疑,你认为自己的美好想法(概念)不能成为现实,你并不能成为你所构想的,但是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意念)呢?

天天:我还是听不懂,能再解释一下吗?

多多:我们继续来看原文吧。

你在假设,仅仅拥有某个美好的想法,并不能使你成为自己所构想的,但事实上,当你拥有某个美好的想法时,就代表你处于已那个振动频率上,否则你就不会有那个想法,打个比方,就像你听收音机,你必须把频率对准那个频道,你才能够在收音机上听到那个频道的节目,因此,当你构想出某个好的想法时,你就已经在那个频率上了,否则你也不会产生那个意念。--Bashar

所以,你认为自己不能成为自己构想的“理想的自己”,只是你的信念,并不是真实的,正如bashar所说,如果你不是那个振动,没有处于那个频率,你就不会产生那个想法,“即想即所是”正如Bashar所说,当你当下构想的那一刻,一个“全新的你”就诞生了,你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样子。

当你心中构想出一个美好的自己,比如想要成为一个丰盛自由的人,这个构想的产生本身就意味着你的心灵已经与那个更高频的自我产生了共鸣。你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你的内在已经开始向那个方向振动了。就像收音机需要调整到正确的频率才能接收到信号一样,你的心灵也需要调整到那个正面的、积极的频率,才能吸引并创造出与之相匹配的外在实相

因此,当你心中浮现出这样的美好构想时,不妨将其视为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你已经在那个真我的频率对应上了,接下来,只需持续保持这份振动,满怀喜悦地依据“理想中的自己”去生活、去实践。你就能体验到这个美好的实相,记住,虽然你的‘高我’为你显化的具体情境或许与你最初的设想不尽相同,但它必定是符合你最高利益与最理想状态的完美展现。

你可以把实相创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你要相信自己有能力这么做,这完全看你,完全掌握在你的手中。--Bashar

古语有云:“心之所向,无远弗届;志之所趋,无坚不入。”这意味着,当我们内心深处构想出一个更加美好的自我形象,并且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能够抵达那个境界之时,我们的“心之所向”便能成就我们所构想的状态,“想象它即是成为它,相信即可改变”。

你为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你通过信念和态度,创造了一定的振动,唤起了属于该振动的频率,并且让自己亲身去经历属于那个频率的实相,所以,在某个意义上说,不是你的经验产生了意义,而是你赋予的意义产生了你的经验。--Bashar

天天:谢谢你的分享,收益颇丰。

你即是因,也是果

多多: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求喜乐,我们都认同一个逻辑:我要拥有某个东西(可能是一段美好的关系,财富,职位.....),我才能喜乐,喜乐需要一个原因,但事实上,我们是自己实相的创造者,我们即是因,也是果,我们不需要在外面找一个原因,一个快乐的理由,才能让自己快乐,我们就是喜乐本身,当我们成为喜乐的“果”,我们的生命中就会自动吸引所有支持这份喜乐的“因”。

Bashar曾温柔地指出,如果你正在经历负面的事件,心中满是沮丧时,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够好,很糟糕,或一无是处,都不是,那仅仅表明你目前仍坚守着一种与你真实频率不相符的信念,这些信念像是一道道枷锁,束缚着你,让你无法展现真我。找到这些信念,释放它们,让它们像风一样吹过无痕,你不需要改变任何事件,你只需要释放,释放不属于你的信念,释放那些不属于你的沉重包袱

当你这样做时,你会自然而然地回归到真实的自我,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而你真实的频率,本质上是一种无条件的爱与欢乐的振动,这才是你最本真、最自然的状态。记住,生命是容易的、自发的,就像一棵草,它不需要用力去生长,只需向着阳光,自然地生长就好。

摘自《闲聊悟语》            
整理:木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5-1-23 01:04 , Processed in 0.05015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