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自己,成全自己
《左传》中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璧有微瑕,人无完人,难免会犯错。
犯错后能够静心反思,自我更新,这正是一个人了不起的地方。
古往今来,圣贤之所以成为圣贤,不是因为他们从不犯错,而是因为他们懂得自省,懂得在岁月的起伏里,成全最好的自己。
认识自己
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活一世,最难得的不是认识别人,而是认识自己。
看清自己,扬长避短,走向成功指日可待;
反之,妄自菲薄,或者盲目自信,最终会与梦想失之交臂。
从前,有一只灵猫,常年守护在像旁,防止闯入的老鼠亵渎神灵。
一日,一只老鼠趁灵猫不在,溜进寺庙,躲在佛案一角。
此时,它发现人们非但没有驱赶它,还虔诚地向自己跪拜,就堂而皇之地跑上佛龛,心安理得地享受供奉。
没多久,灵猫回到寺庙,它一见到老鼠便扑了上去,老鼠却叫嚣着:“你应该向我跪拜,我可是佛!”
灵猫不屑地说:“人们向你跪拜,是因为你站在了像前,你以为你是谁?”
说罢,便将老鼠吞入了腹中。
尘世中最可悲的,莫过于错看了自己,站在了不属于自己的位置;
而最幸运的,莫过于认清了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享知足笃定的幸福。
曾经,有位登山运动员,一心想登上珠穆朗玛峰。
一次,在他奋力攀登到6400米高度时,因体力不支,毅然选择了止步。
朋友们都替他惋惜,若是再坚持一下,心愿定能达成。
可他平静地说:“我很清楚,6400米已经是个奇迹。”
古语云:“人贵有自知之明。”
一个人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这本身就是种了不起的能力。
我们的一生,有如西天取经,会遇见各式各样的困难,也会遇上各种各样的挑战。
是迎难而上,还是避其锋芒,取决于我们对自己的认识。
若凭着一腔孤勇,去做力不能及的事情,或是不辩方向,四处乱撞,到头来只会竹篮打水,白费力气。
真正聪明的人,不是心较比干多一窍,而是愿意摈去嘈杂,剖析自己,在知己知彼的较量中,寻得水到渠成的圆满。
反省自己
清代学者申居郧曾说:“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愚蠢的人,喜欢谈论他人的是非,回避自己的过错。
而一个明智的人,则会乐于审视自己。
宋朝时,益州有位叫张咏的人,学识渊博,才智过人。
有一回,宰相寇准专程设宴款待他,希望能给自己一些建议。
张咏知寇准不喜读书,学识一般,就委婉地说:“《霍光传》,不可不读。”
寇准听后,不解其意,待回到相府,翻出《汉书·霍光传》。
猛然看到“不学无术”四个字时,才幡然醒悟:这些年来,他一直忙于政务,疏于读书。
于是,他给自己立下规矩,勤加念书。
也正因为寇准的自省,使得他在朝堂之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赞许。
国学大师曾仕强曾说:“随时检讨自己的人,才会不断提高。”
诚然如是。
再娇艳的花朵,若不定期浇水施肥,修整杂草,也会有暗淡的一天。
人同样如此,只有时常反省,修葺旁枝末叶,保持生气,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真正优秀的人,不会躺在过往的成就里沾沾自喜,也不会陷在一时的失败里自暴自弃。
而是擅于在经验与失误面前,找寻进步的空间。
成全自己
王阳明说:“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人需拥有一颗反思自己的心,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
也只有懂得约束自己,才能成全自己。
被称作“中国谍战小说之父”的麦家,曾花了11年的时间,创作了《解密》。
当他有了名气之后,面对书迷的追捧和编辑的催稿,逐渐失去了当初的坚守和耐心。
以至于后来,他只花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便写出了30万字的长篇小说《刀尖》。
令他没想到的是,这部匆忙间完成的小说,错漏百出,招来了读者的质疑。
这时,麦家才醒悟过来,自己在创作上轻率的态度,是对自己和读者的一种侮辱。
此后,他为了敦促自己改正错误,甚至在荧屏前公开向读者致歉。
经过自省,麦家找回了写作的初心,他又用时八年,潜心创作了新书《人生海海》,斩获了诸多奖项。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人生须臾,转瞬即逝,每个人都渴望在有生之年,成全自己。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人生路上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难以发现自身的弱点,总是太过自以为是,又习惯指摘旁人。
其实,唯有懂得审视自己,遇事从自身找原因,才能真正地觉悟,最终成全自己。
真正厉害的人,时常揽镜自照。
他们将反思,视作成全自己的必经之途,一边发现不足,一边突破自我,最后在越走越宽的路上,成全自己的人生。
杨绛先生曾说:“人虽然渺小,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的确如此。
人生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它并非一成不变,即使你平凡得如一粒微尘,也能通过不断地精进,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你只需一颗平常的心来认识自己,一颗冷静的心来反省自己,一颗喜悦的心来成全自己。
人生海海,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只要你愿意与自己对话,总能过上梦想中的日子!
作者:蓁蓁 来源:国学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