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当别人的情绪“充电宝”
先加满自己的电量,再共享别人的悲欢。
心理导师威克斯·金讲过一个故事。
一次,他去看望一位失恋的大学同学。
对方状况很糟,蜷成一团,泪流满面,手腕上还有割伤的痕迹。
为帮助同学早日振作,威克斯·金耐心倾听对方的抱怨诉苦,不厌其烦地做心理疏导。
可是没多久,一种被掏空的无力感蔓延了威克斯·金的全身。
他变得烦躁委屈,做事提不起精神,别说安慰朋友,就连自己都照顾不好。
威克斯·金不得已之下,赶紧与同学减少接触,这才慢慢恢复正常状态。
他由此发出感叹,“尽管我很想帮他,可也得先保护好自己的能量。如果自己都空了,又拿什么给别人?”
哈佛大学教授霍布福尔说:情绪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限宝贵的资源能量。
它就好比充电宝里的电量,只要使用就会减少,而且一定会有用光的时候。
如果过度供给别人,只会被极速消耗。
守好自己的能量,不强行为他人充电,是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01
给别人充电,污染自己的情绪。
《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因家庭变故早早踏入社会。
孤苦无依时,米考伯先生一家给了他安身之所。
因而,大卫对这家人深怀感恩。
每当米考伯太太哭诉生活艰辛,女佣不听话时,大卫总是耐心倾听,用心开解。
每当米考伯先生因欠债被法庭传唤,被债主纠缠时,大卫总是守在旁边,不断安慰。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辛苦工作一周的大卫终于可以喘口气。
结果,米考伯太太又哭丧着脸出现了。
她对着大卫诉说起重复了几百次的丧气话:“我不拿你当外人,所以不瞒你说,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已经到了最危急关头。”
大卫心头沉甸甸的。
他强压下不适,继续不厌其烦地开解着对方。
但事后,大卫郁闷地发现,米考伯太太的坏情绪不知不觉间侵扰了自己。
一向乐观的他,一回想起自己这些年的可怜处境,变得郁郁寡欢。
不仅对未来丧失信心,更是对生活感到迷茫,甚至绝望。
或许在某个时刻,我们都曾是热心肠的大卫。
看不得别人受苦,看不得别人遭难,像个充电宝一样,为别人充能,为别人续航。
可是,超负荷的输出,会造成严重的自我损耗。
稍有不慎,还会把你卷入负能量漩涡,污染自己的情绪。
毕淑敏说:“如果我们始终不拒绝,可能不会伤害别人,但是我们伤害了一个跟自己最亲密的人,那就是我们自己。”
赤诚待人是好事,但也要警惕“二手情绪”的污染,拒绝超出尺度的付出。
到了一定年纪,比起盲目为人保驾护航,更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的心力,在飘摇的人世间换得一份妥帖周全。
02
给别人充电,耗尽自己的能量。
《英雄无泪》中说: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别人,可是为了别人折磨自己,就不对了。
一个人电量满格时,向外输出一二,并无不可。
当自己已然告急,还要硬着头皮给别人续航,结果只会折磨了他人,更耗竭了自己。
潜能开发师高原讲过学员梅丽莎的故事。
梅丽莎是个对朋友特别仗义的人。 朋友为鸡毛蒜皮的小事烦恼,她赶紧冲上去开解,苦口婆心劝对方想开。
朋友有情绪了,她不是陪着哭红双眼,就是同仇敌忾,比人家还要愤慨。
可关照朋友久了,梅丽莎发现自己的状态越来越不对劲。
时间被大量占用,精力也开始不济。
工作上,她脑子转不过弯,反应变得迟钝。
领导交代的任务,也开始频繁出错。
和家人相处时,丈夫的一个眼神,孩子的一句无心话,都激得她大发脾气,耐心也开始变差。
听过一个说法:“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每个人的电量都是有限额的,当把心力通通倾注给别人,自然没有余力再去经营自己。
帮人需有度,过量则成灾。
任何时候,保护好自己的电量,是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03
适度充电是善良,过度透支是负担。
青年时代的梵高,尝试过很多工作,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1880年,一事无成的他,垂头丧气回到家中。
父母无法忍受,一致认为应该送他去精神病院。
但梵高的弟弟提奥不赞同。
他自掏腰包资助梵高去巴黎学画,还搬去与之同住。
可没过多久,提奥就选择和梵高分开了。
原来,梵高当时被精神疾病的折磨,性格十分古怪。
提奥不仅在经济上供养梵高,更要在精神上给予无尽的安抚与鼓励。
和梵高一起生活,既是对提奥忍耐力的挑战,更是对自身能量的极大消耗。
幸好提奥没有继续透支自己,他及时叫停,拉开了两人距离。
而后的日子里,兄弟二人天各一方,通过书信建立联系。
这样既可以帮助梵高,也不至于把自己拖入深渊。
直到梵高生命的最后,提奥一直对梵高的保持关怀与资助,为他在艺术史上留名做出了巨大的帮助。
马丁·塞利格曼说的:
“面对周遭那些容易带给别人负能量的人,如果你不是一个心理医生,不能有强大的心智去消化别人的负能量。那么默默远离和屏蔽,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这一生,我们无法决定遇到谁,却可以决定为谁充电,跟谁撇清关系。
适度帮扶,是生而为人的善意,不过度透支,则是对自己的负责。
04
先加满自己的电量,再共享别人的悲欢。
有一年,作家蒋勋要办画展,向另一位许久不见的朋友寻求帮助。
谁知电话刚接通,朋友无助颤抖的声音便传了过来。
朋友悲泣说,自己刚被医生宣布患上眼疾,濒临失明。
蒋勋的心情瞬间跌落谷底。
他握紧电话张口就想劝慰朋友,但很快,又收了声。
一方面,他意识到开解的语言往往匮乏空洞,实难抚平朋友惶恐的内心。
另一方面,他又发觉,年近古稀的自己在过度共情中,心绪早已凌乱成麻,能量严重不济。
随后几天,蒋勋没有急着安抚朋友,而是照旧晨起诵经,先抚平自己被搅动的心神。
平心静气后,他想到一个既不用空讲道理,又能有效抚慰对方的好办法。
把自己诵经的声音录下来送给朋友,哪怕她将来看不到,还可以听。
一段时间后,蒋勋的原声带寄到了朋友手中。
对方感激不尽,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她在经历过一场危险系数极高的手术后,眼睛居然奇迹般地好了。
蒋勋顿感神奇。
看到这里想起《莫失莫忘》中的一句话:
人一辈子,最不可辜负的,就是自己,只是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不辜负自己,什么是自私。
太多时候,我们关心别人,却忘记自己的困难,透支能量,却忽略自己更需要被滋养。
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共享他人的悲欢之前,先把自己的电量加满。
如此,既不耗竭自己,又能关照好别人,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最好善待。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一次演讲中指出:
“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先照顾好自己。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好像走过万水千山,才能充分意识到。”
人到中年,兵荒马乱。
总是为别人充电,自己的生活只能雪上加霜。
尊重别人的因果,不要无底线牺牲自身。
少操别人的心,多做滋养自己的事。
收起助人情结,恪守彼此界限,才能安顿好自己的人生。
往后余生,爱人之前先学会爱己。
作者:洞见·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