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世间磨难,皆是对自我的修炼
500多年前,一艘小船停靠在江西南安的小湖上。
船中载的正是“千古第一等人”王阳明。
彼时,他已走到生命的尽头,病榻之上,他轻声向弟子周积道:“我要走了”。
周积躬身忍泣问:“恩师,您有何遗言?”
王阳明平静地道: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500多年后,王阳明心学成为众多仁人志士经世致用的智慧之源。
晚明文人张岱形容「阳明先生创立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但当研读王阳明的一生方知:
心学理论之大成皆源于他生命里百死千难的锤炼。
01 荒野之地,修炼心态
王阳明曾在一诗中写道: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人生之路,稳定的心态是定盘针。
无论身处何地,稳住了惶惶之心,眼前的困境便能迎刃而解。
正德元年,王阳明因为上书得罪了太监刘瑾,遭受廷杖之刑,被贬谪为龙场驿丞。
彼时王阳明有过隐遁不仕的打算,但担心连累家人,便去了龙场赴任。
抵达后发现,驿丞其实是隐于万山荆棘中的一片残垣断壁,且瘴气弥漫,实难忍耐。
更为糟糕的是,他没有安身之所,充饥之食,于是不得不亲手搭建窝棚,开荒种地,土中刨食。
在这样艰苦的境遇下,他没有自怨自艾,更没有意志消沉。
随从的几个仆人一一病倒,他就为他们熬药,洗衣,直到他们痊愈。
当他们对当地闭塞的环境叫苦连天,他就充当一名诙谐的说书人,活跃气氛,给予开导。
他甚至还给搭建的窝棚命名为 “何陋轩”和 “玩易窝”,以此作乐。
苦不入心,心便不苦。
不曾想,龙场这个穷途之地,竟成了王阳明静心开悟的圣地。
可见,一个人只要够强大,就能超越他的环境,以内心的光亮去照亮生活的路。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饱受贬谪之苦,但他并未陷入失意伤怀。
谪居黄州时,他住在寺院,与僧人为伴,太守热诚相待,他也不负盛情。
黄州多雨,每逢天色阴沉之时,他也会懒起迟,漫度消闲日月。
他常竹杖芒鞋,外出游玩,一叶小舟,与渔樵为伍,被醉汉东推西搡,他不生气,还“自喜渐不为人识”。
朋友见他越发穷困,就帮他在城东搞了数十亩地。他于是在坡上盖房耕种,自称东坡居士。
种子种下去了,村野孩子跑来告诉他长出来绿苗时,他高兴得像孩子一样跳起来。
耕作之隙,他便到城里去喝酒。酒醉晚归,城门关了,他就翻墙回家。
到家后发现家仆都已睡下,他便伴着醉意写下: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我们看到,彼时的苏轼心境越发平和自洽。
贬谪之旅本是苦的,可他总能在蛮荒之境让生活开出花来。
人生的智慧大抵如此,当命运把我们逼到了绝境之地,我们也可以在绝境之中重新生长。
02 棘手之事,修炼能力
丘吉尔有这样一句话:能克服困难的人,可使困难化为良机。
诚然,如果不躬身入局亲历逆事,遇到困难就放弃,便会错失练就独挡一面的机会。
正德五年,王阳明结束龙场贬谪,调任到庐陵县就职。
刚一到任,县衙里就涌进无数民众,他们要求减免赋税。
王阳明细查得知,庐陵赋税本就很重,朝廷仍要求上贡本地并不出产的葛布,百姓着实为难。
分析利弊后,他当即宣布不必上交新增葛布钱,同时往年赋税也一并减免。
一件烦事刚刚清掉,另一件公案又起。
原来,这个山中小县民风虽然淳朴,却也极为强悍,邻里之间稍有点冲突,便要到官府诉讼。
这样一来,县衙每天要处理大小案件近百例。
其实这一难题,此前很多任职的县令都没能解决。
当这块难啃的骨头落到王阳明手里,他就拟了一则告示来规范诉讼状纸。
除此之外,他还选聘相关负责人对居民进行情感疏导。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如此,原本堆积如山的案卷逐渐减少,庐陵民风也为之一变。
刀须在石上磨方锋利,人须在事中练方精干。
王阳明在庐陵为政七个多月,也是他仕途生涯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事中练”。
如他自己所言:人须在事上磨,做功夫,乃有益。
很多时候,只有把自己放在棘手之事上去历练,才会锤炼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03 困顿之境,修炼思维
年少之时,王阳明写过一首《蔽月山房》,诗文如下: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一首小诗,可见一位少年思考看待事物的视角转换。
而他成年以后,面对仕途之路的逼仄困境,所想到的解决之道,也不同于常人的思维路径。
正德十一年间,朝政纷乱,各地匪患频出,已到了要动摇明朝根基的严重程度。
当时位于四省交界处的南赣之地,同样存在着众多土匪武装。
这成了朝廷的心腹之患,虽然多次派兵征剿,但收效甚微。
这块烫手的山芋,最后落到了王阳明手里。
到达南赣后,除了常规的军事部署外,王阳明还通过走访查出到一些隐情。
他了解到,土匪虽然恶戾,但本为良民,只因沉重的赋税让他们迫于生计,做了盗贼。
基于此,善教化的王阳明决定从思想上去教育民众,他还推心置腹地写下劝降书。
就这样,在不到二年的时间内,王阳明彻底根除了四省边界地区的匪患。
在普通官员的认知里,剿匪必得刀兵相见,逼其降服;而王阳明则是攻心为上,以理服人。
你看,同一件事,思维模式不同的人,看到的东西不同,采取的行动也会截然不同。
也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认知方式决定行为模式。
也如王阳明那句: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04 恶戾之人,修炼襟度
在何权峰《格局》一书里,看过他写过这样一段经历:
一次,他和朋友在公园散步,遇到一只疯狗对他们狂吠。
朋友很是生气,抄起一根木棍就打算与它打斗。
这时,何权峰伸手就拉着他,远离了那条疯狗。
移步换景,走出几百米,他们就看到了公园盛开的花朵,心情瞬间大好。
何权峰感慨道:“要跟那条疯狗纠缠,说不定就被它咬了,哪能欣赏如此美景?”
在生活这艘大船上,难免会遇到很多人和事,就如同那条疯狗一样。
若是心胸狭窄,锱铢必较,就很容易麻烦缠身;但若胸襟宽广,不囿于鸡零狗碎,看到的自然是星辰大海。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在濠州谋反。
彼时,王阳明正奉命前往福建平乱。
听闻朱宸濠叛乱,他立刻潜返并呼吁各地起兵抗击宁王。
只用了短短43天,王阳明就平定了叛乱,并且生擒了朱宸濠。
然而,朝廷并没认可他立下的大功。
因为太监张勇要占功,便怂恿皇帝朱厚照,先把宁王放出去,再让皇帝亲自平叛。
又担心王阳明阻拦,太监就捏造罪名陷害他,说他勾结宁王,见事不成,才平叛以求自保。
面对荒诞的政局和奸恶小人,王阳明决定急流勇退。
他把平叛的功劳拱手相送,自己则称病不出,住进寺庙。
很多人为王阳明鸣不平,他却不以为意。
让出功劳,换来自在与平安,这是王阳明的格局和气度。
也因此一让,王阳明才得以有一段赋闲时光,重回结庐之地,专注讲学,名震古今。
尼采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一个格局远大的人,往往不会与奸佞小人过多纠缠,他们会坦然接纳生命的不同际遇,以恰如其分的方式,应对荒诞的时运。
王阳明说:人间道场,淤泥生莲,世间磨难,皆是砥砺切磋我也。
人生是道场,苦难是修炼。
一个人的经验是要在逆事中得到的,也只有经过岁月的磨炼才能够使它成熟。
因此,要想获取生存上的本事,需要修心态,练能力,拓思维,升格局。
也唯有此,才能挖掘出自身的潜力,也才能在迸发潜能的时候,真正发挥出自身的真实水平。
转自:方小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