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0|回复: 0

抑郁症的解药是爱自己

[复制链接]

3459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295
发表于 2024-6-7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抑郁症的解药是爱自已

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抑郁症患者如此之多,几乎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个抑郁症患者。因此抑郁症又被称为“心灵感冒”,也就是说就算是“正常人”,在生命中的某些阶段,也难免会有抑郁的感受。

抑郁症的典型症状是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注意力难以集中、睡眠障碍等等。

就像感冒一样,有了抑郁症状,需要及时治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的药物治疗,通过治疗后抑郁症状往往能够得到很好的缓解。

另外大家也可以自我调整。

抑郁症患者的高敏感性来自于童年的创伤,为了更好的生存下来,我们发展出高度的直觉,一种超越年龄的智慧,更容易觉察父母的情绪和痛苦,可以在很深的层面上理解父母,成为父母的父母,并在自己能力许可范围之内“牺牲自己”帮助父母承担,似乎这样就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

帮助者的角色让我们承接了太多的负担,承担了太多的责任。

有的孩子会变成小丑来取悦父母,日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女主松子,就是这样一位缺爱症候群患者。松子缺少父爱,她自卑、内心极度缺爱,因为一次无意的鬼脸换来父亲难得一笑,所以她这辈子一激动,就会条件反射做鬼脸。因此对于别人多么无理的要求,她都会出于讨好而无底线答应。

她这一生,都是在讨好、在无底线付出和被利用,最后被吃干抹净后还是凄惨的死于非命。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你的不幸,皆因自己的选择。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才会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

所以我们在这里并不是要讨伐原生家庭之罪,没有人可以完好无损的长大,也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和完美的父母。

剖析童年人格模式的养成是为了更好的活好现在,毕竟我们没办法拔着自己的头发拔离地面。

讨好的背后是认为自己毫无价值。

当一个孩子被忽视被冷落、被从精神上遗弃,他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为了交换活下去的资源,他会发展出各种对方需要的特质,譬如情绪价值、劳动价值、有的甚至是性价值。但唯独没有发展出看到自己和爱自己。

爱自己是看到自己的价值

没有人告诉我们,其实我们这一生是有价值的,我们的存在影响着周围所有的生命,我们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变化。

就像一位多年抑郁的女性朋友,她始终看不到自己有多么优秀,看不到她作为一个女儿、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对这个世界的付出,她在她的工作上兢兢业业、在她的生活里努力微笑,她像阳光一样明朗灿烂。她却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她在家族的性别期待里来到这个世界,她的出生并不受欢迎,她经常听她母亲讲她父亲看着她发烧的小脸说希望她死去,那么他们就可以再生个男孩了。

这句话就像个诅咒,把她划在自己的牢里走不出来,犯人是她、看守是她、牢房也是她。

她却忘记了父亲还是抱起奄奄一息的她走向医院,她还是物质不缺的慢慢的长大,那样困难的岁月里,她受到很好的教育,有了很好的工作和婚姻。

即使我们没有很好的原生家庭、没有很好的工作、没有很好的婚姻,即使没有孩子,我们也仍然是有价值的。

就像地球母亲“盖娅”滋养所有生长于其上的万物一样,没有亲疏远近也没有好坏多寡,大地都是同样的接纳和支持。

我们的存在就是有价值的。

爱自己是不评判自己

九型人格里的1号人格又称完美型,你很容易发现此类人,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焦虑和指责,对于这个世界他们有太多的不满意。这源于他们的道德标准太高了,远远超出一般的标准。

他们用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搞的自己精疲力竭,也用超高的标准要求别人,搞的自己焦虑抑郁。

对于他人的批判来自于对自己的不满意,白天指责世界,夜晚批判自己。它们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面向。

他们在父母的指责和批评的声音里长大,他们一直是不够好的小孩,似乎他们应该为父母不够好的婚姻和生活负起责任。

他们在长大成人后远远的离开了父母,但却把父母的声音内化为自己的声音,不停的评判着自己、评判着这个世界。

或者他是我们的同事,或者他就是我们的伴侣,这提醒我们,对自己对这个世界,我们的确是有很多很多的评判。

这是我们抑郁的根源,是时候需要停下来了。

评判来自于对完美的期待。

但是众所周知,哪里会有完美?这个世界上有80亿人口,就有80亿条不同的道路,每个人的道路都是自己独一无二的正确的道路。所谓完美,就是你拿你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也就是说你戴了红色的眼镜看到了红色的世界,别人戴了绿色眼镜看到的是绿色的世界,根本没有对错,只有感受不同。

所以,当我们升起评判之心时,譬如有的车开的飞快,抢我们的道,我们就想:可能他真的很急,家里也许有急事吧!有时候我们也会开快车啊!

譬如早上上班,有的同事阴沉着脸没有搭理我们,我们就想:他也许在想不开心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跟他打招呼,而不是故意不理。

不评判自己的标准就是对这个世界放下了批评,升起慈悲之心,随顺万物,跟随生活的流动,不抱怨不抗拒。

爱自己是允许自己犯错

每天允许自己犯3个错误。

错误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工具,就算是犯错了,也是我们在尝试创造幸福或者消除痛苦和绝望而做出的选择。

这一刻我们要以自己为荣,慷慨地接纳自己的错误,我们不需要完美,生活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我们就这样经验着,从经验里学习、从经验里汲取智慧、然后继续选择。生命就是持续不断的行动、成长、发现,创造空间去走自己的道路。

没有失败,也没有犯错,所有的经历都是走向成功的一部分。


爱自己是取悦自己

每天问问自己:我今天感觉怎样?有没有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获得了哪些经验?

把自己不舍得用的东西送给别人不是爱自己;朋友爱吃烤鱼我想吃汉堡于是我选择陪他吃烤鱼,这不是爱自己;只有100块却舍得花90块钱给伴侣买礼物,也不是爱自己;每天琢磨自己哪句话是不是得罪人了,纠结别人是不是不喜欢自己,都不是爱自己。

爱自己是他人皆是身外之物,别人不喜欢我是他的事情,跟我没有关系,我喜欢我自己就可以了。无论发生什么,我都吃得好精神好,这是我最宝贵的特质。

爱自己是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我不开花也不要紧,因为我是一棵树。

爱自己是清晰的知道,我在努力成为自己,我比以前的自己有所不同了。

爱自己是跟随自己的内心,静静的陪伴着自己,倾听自己真实的声音。

爱自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以愉悦自己而非取悦他人的方式享受自己的生活。


爱自己是真实表达

抑郁症患者因为童年的经历,大多已经失去自己的声音,很多的愤怒、恐惧、被遗弃的感觉无法表达出来。

所以表达自身需求、讲明自己的接受限度,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会有很大的挑战性。

放下羞耻心,为自身的意愿和渴望挺身而出

“你说那句话让我很不舒服”、“今晚我想要自己一个人待着,独处会让我更有力量”、“你回来的时候帮我拿下快递吧”。。。

即使是伴侣之间,也会让我们很不愿意开口求助,提出自己的要求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情。

但是人生本来就是没有安全感的,我们试着把安全感这个事情忘掉,要勇于提出自己的真实需求,让自己活在没有安全感中,让自己走出自己的牢笼,与世界产生更真实的互动。

爱自己是肯定自己

每天肯定自己10次。

譬如“头发很长很黑”、“跟同事笑的很甜美”、“买的绿色的小雏菊很有审美”、“好棒,今天拖了地板”、“勤快人儿!今天收拾了房间”、“好厉害!静坐冥想了20分钟”、“哇塞!竟然练了30分钟瑜伽”、“工作的真认真”、“电动车骑的很稳”、“用洗澡来提升能量还真是智慧”。。。

不吝惜的肯定自己吧!

如果我们找到了生命的方向,开始在物质世界中表达我们创造性的灵性能量,我们就会生机勃勃,很多人会被我们的深邃智慧、理想抱负、温柔的特性、以及与人相处的非竞争性感动。

最后,这婆娑世间,又称“堪忍”。我们以为生活的风雨只朝向自己倾斜,但其实,芸芸众生,没有谁比谁更轻松。烦恼即是菩提,困境中蕴含着生活的智慧。

但无论如何,通往成长的路就是爱自己,关注自己,重新获取天与地之间的平衡,以及给予和接受的平衡。

如果你能够在所有层面上接受、珍视且滋养自己,你就完成了使命。
转自:开启高维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6-18 19:13 , Processed in 0.03820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