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41|回复: 5

<发现夏朝>夏文明与古埃及文明同出一源

[复制链接]

277

主题

934

回帖

381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810
发表于 2019-1-18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得透特说过,当翡翠石板修复之日,就是人类被扭曲的历史重新被导正之时,这本书是2017年出的,但是我却在2018年才知道,而且正好是从埃及回来之后。不过透特说过人类所有被隐藏的真相都会水落石出,大白天下。
来源:网络

《鹰蛇之夏 · 发现夏朝》出版
十年心血,一早付梓。
在各位朋友大力支持下,《鹰蛇之夏 · 发现夏朝》(精华本)终于在国家中央级出版社正式出版。作者认为本书真正解决了几个大问题:
  • 汉字如何起源和汉字象形原型的问题
  • 夏朝是否存在和夏朝历史问题
  • 华夏文明起源在世界定位问题

无论你有怎样的怀疑,考古和典籍记载二重证据都已写到书里。。。

利用互联网公开的埃及考古资料发现,进行“文字对比考古”,基于约300多个汉字的古埃及原型考证,证明甲骨文与埃及早期象形文字仅存在一步演化距离,甲骨文象形原型源头找到出处,从而解读出中国古籍记载的上古和夏朝国王世系人名可以准确对应上古埃及法老的名字,相关人物关系、夏朝都城变迁和历史事件也极为一致吻合,形成历史、人名、王表、地名多重证据验证链条。基于丰富的考古证据,根据文字对比和典籍记载对比的二重验证法,以及完全科学归纳法证明原理,可以排除属于巧合的可能,从而能够详细展示和证明中国记载的上古和夏朝历史就是发生在古埃及第十九王朝之前的历史,此即为“埃夏一体论”。在迁徙问题上,本书也给出了作者的一些推论或猜想,提出商、周、秦、楚、齐、越等华夏诸侯国王族均起源于古埃及华夏族人的迁徙,切实证明中国华夏文明是属于从古埃及夏朝继承下来的唯一延续不断的独立起源原创文明。相信这个证明能对大家理解华夏文明起源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也有助于人们重新看待汉字的国际地位,重新看待中国华夏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地位。本书图文并茂,提供有作者精心制作的大量文字演变图表,有大量的古埃及文物精美图片和介绍,能够让读者深刻感受华夏祖先遗留给后世的文字和文化宝贵遗产,是值得珍藏的佳作,同时也可以作为广大炎黄子孙到埃及华夏寻根的旅游参考指南。
本书既可以供学术界专业人士阅读参考,也可以供广大文化爱好者寻根遐思。。。




部分专家和读者评论:




  • 黄文政,人口学者,博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与董事总经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

古埃及与华夏在图腾崇拜、生死观、造字传说以及政治传统上的诸多相似性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而《发现夏朝》一书所揭示的两者在历史序列和文字谱系上的契合更是对华夏上古时代的诸多疑问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探究中华文明的源头,涉及到历史中国的自我定义,并将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中华文明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发现夏朝》的问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刘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传播学教授

在西方,先哲对人类文化起源的追溯,提出了泛埃及主义的论说,即所谓的埃及文化中心论。自泰勒的《原始文化》成为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里程碑,对于原始文化的共性问题,由于当时史料和知识视野的局限,难以解释远古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于是出现了心性一致论和文化传播论两种主要学说,埃夏文明同源说无疑超越了传统人类学理论的羁绊,基于作者对史料的梳理和考证,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学说,赋予了人类文明起源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 杨浪,著名媒体人,历史地理学者

埃夏同源是关乎中国上古文明起源的一套完整和奇异的学说,而且大致补齐了上三代中与夏有关的文献衔接和文物缺环。这项研究竟然是一个学物理的人搞出来的,于是就更富传奇色彩。无论如何,这个学说自成逻辑,你无法回避。在上古文明的研究中新学科和想象力的互动是很值得关注的。

  • 王文,北京视觉左岸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

古代世界人类迁徙和文明传播并非想象的那么难,刘光保先生经过多年深入地研究,对华夏文明起源与古埃及关系做出了客观并且符合逻辑的考证,为还原上古文明历史进行了一次不带偏见地大胆探索。

  • 宋海鹏,博士,深圳市鳄鱼平衡车有限公司董事长

充满想象又有严密推理。漂亮、颠覆印象、无与伦比的历史论证——夏朝就在古埃及!

  • 罗灵杰,《跨越三千年的因缘》作者

夏朝埃及说自出现以来,从受到很多人无端指责到被很多学者赞许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尽管它还存在诸如传播过程、人种传续、本地化等方面的疑问,但它的诸多实证和完整逻辑性无疑是至今为止对夏朝最有说服力的一种解释。本书作者多年来一直孜孜不倦地为这一理论作出贡献,正是有像他这样人的坚持,相信会给华夏文明史补上厚重的一笔。

  • 董群峰,博士,兴禾实业董事长

类似地球大陆板块漂移学说这样彪炳史册的科学发现,往往起源于敏锐细致的观察和天马行空的猜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发现夏朝》在完美诠释前半句的同时,也通过文字、人物、历史事件等多维度的比较分析,在后半句上做出了令人击节赞叹的努力。以这本书为新的起点,期待不久的将来,考古发现能够更进一步地带领我们走进华夏民族魂牵梦绕数千年的上古家园。

  • 姚重远,济南外国语学校教师

作者经过艰苦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将卓越大胆的想象与科学严谨的论证相结合,缜密细致地梳理了古埃及考古成果与中国史籍的联系,以文字破译为突破口,合理而充分地实证了古埃及前2000年的历史就是中国典籍记载的夏朝历史的观点。这一石破天惊的震撼性结论,必将颠覆既有的中国古代史观,填补华夏上古史的研究空白,恢复伟大的华夏文明无与伦比的辉煌历史真相,必将对人类文明起源的解释产生新的挑战,华夏文明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必将重新定位。

  • 吴海江,深圳风标企业策划顾问有限公司项目总监

接触了埃夏论后,敬佩非考古历史专业的兵策儒剑(刘)非凡的象形文字、基因学等综合解析能力,他为埃夏论系统的抽丝剥茧提供了有力的论证。华夏古文明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波折得以延续传承,正是兵策儒剑的不懈努力,让更多人关注到那段尘封的上古文明,曾经的家谱和各类历史文献记载中鲜活的上古人物将不再是“神话”,此书必将成为考证华夏文明宝贵文化遗产的奠基石。

  • 谭小刚,北京大瑞集思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者通过多达近300古汉字与古埃及象形文字一致性对比、中国古籍记载与古埃及历史考古成果一致性对比,令人信服地实证了夏朝就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之前的历史。这不仅厘清了由于华夏族多批次、远距离播迁而湮没、遗忘、缺失或修改的夏朝王表和历史,解答了中国大陆挖不出辉煌夏朝考古文物的断代之惑,而且有力地考证了中国象形文字的祖源就是古埃及象形文字,为打通世界各大象形文字之间此前的隔绝提供了文明单一起源意义上的线索和证据。尼罗河边的夏朝无疑是石破天惊的,这本著作的出版对于华夏文明的溯源也是震古烁今的。作者是中国科大物理学专业的背景,思辨逻辑严密又具有非凡想象力,他通过互联网考证方式,实现了两大伟大古文明、古文字的连接,既意味着考古学在伟大的互联网时代步入了摧毁成见、消弭藩篱、跨越时空的新时代,也提供了单一个人因为兴趣爱好借由互联网的神奇力量重构宏大历史述事的经典范例。

  • 肖宇飞,职业经理人

《发现夏朝》作者从最有力的证据,即文字的象形加历史的对比这个角度对埃夏论进行了呕心沥血的研究。而文字是可以穿越时空的铁证。英国人可能看不懂几百年前的莎士比亚抄本,我们却可以解读几千年前的甲骨文,这就是汉字以及象形文字的奇妙和伟大。在此,我深深以作为一个华夏人感到骄傲,深深为汉字骄傲。

  • 张俊,贵州读者

广大华夏文明的寻根溯源者们艰辛的付出及《鹰蛇之夏》等系列成果的出版,必将让沉睡的华夏人听到自己童年的声音,开启华夏文明复兴之路,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发展自信,这是民族复兴、大国崛起前的先兆! 这是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自觉、文化责任、文化担当,虽然很平淡、很寂寞、很艰辛,但必将功德无量、彪炳青史!

  • 李姝晓,共命之鸟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

这是一本解码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的的巨著。一本中华文化必将复兴,东方雄狮必然觉醒的深刻推演。一本将历史与文字互为表里、相互印证,共命一体的完美呈现。这更是一本关乎每一个人文化自觉的饕餮盛宴。岂能错过!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此处购买正版:https://weidian.com/?userid=331041262&wfr=wx_profile

以下摘录几章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7

主题

934

回帖

381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8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兵策儒剑 
感谢:鹰蛇之夏  分享


巴勒莫石碑上的八代炎帝名字
The names of eight generation Yan Emperor ofChina on the Palermo stone
(兵策儒剑)
摘要:通过把巴勒莫石碑上的前王朝时期八位下埃及国王名字与中国记载的八代炎帝世系名字对比,发现两个列表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分析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
Abstract: Through the comparisonsbetween the names of eight kings of Lower Egypt during the predynastic period onthe Palermo stone and the names of eight generation Yan Emperor recorded inChina, the consistent relationship corresponding one by one between the twolists was discovered.. The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 were revealed and explained.
Keywords: Palermo stone, YanEmperor, Shennong, Lower Egypt, Predynastic period


一 神农氏

根据维基百科“神农”词条描述【6】,神农氏,又称烈山氏,或称连山氏,相传生存年代在夏朝以前,但现存文字记载多出现在在战国以后。相传“神农尝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中国人视之为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守护神,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
在战国至汉朝,神农氏传说出现在以下文字记录中:
  • 《易经·系辞》「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 《白虎通》「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至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 《太平御览》引《周书》「神农耕而作陶」。
  • 《史记·补三皇本纪》「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 《世本》「神农和药济人」。
  • 《淮南子》「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

相传神农氏有以下功绩
  • 教民耕种:相传神农氏发明耕种的方法,他命百姓把谷种收集,然后播在开垦过的田土上,以后百姓便照这方法耕植五谷了,神农氏之称一源为此。
  • 发明耒耜:神农氏首创木制的耒耜,被认为是农业发明之始。
  • 尝百草:相传神农氏为辨别各类草药,亲自尝试,最后试到一种含有剧毒的草药(传说为断肠草)(或是百足虫),无法可解,最终便牺牲了生命。神农氏有一条红色神鞭,名为赭鞭,用来鞭打各类花草,可令到花草的药、毒、寒、热等特性显露出来。
  • 发明陶器:神农氏还发明了陶器,陶器是与农耕同时出现的,被誉为继火的使用之后的又一大创举。



二 炎帝世系

黄帝以前的历史资料十分贫乏,不少学者和历史学家如韩非子、庄子、列子、管子、 孔子等都有过不少研究,但都没有获得较系统的研究成果,司马迁虽作了《五帝本纪》,但对黄帝以前的活动情况记载较少。唐代历史学家司马贞著《史记索隐》三十卷,世号“小司马”。他写了《三皇本纪》以补全《史记》,记载了伏羲、女娲、神农等诸位上古时期帝王的历史。其自序曰:“近代皇甫谧作帝王代纪,徐整作三五历,皆论三皇以来事。”三国时东吴的太常卿徐整所著《三五历纪》,内容皆论三皇已来之事,为最早记载盘古开天传说的一部著作,此书已佚,仅部分段落存于后来的类书如《太平御览》、《艺文类聚》之中。
三国西晋时期皇甫谧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第二个整理历代帝王世系的学者,其考证结果写进《帝王世纪》历史书典。他对三皇五帝至曹魏数千年间的帝王世系作了较为详尽的考证和整理,他把上古历史推到了“三皇时代”,突破了史前史的研究领域,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帝王世纪》之前的所有历史著作都没有对三皇五帝的世系作过系统研究和排列,司马迁《史记》也只将黄帝作为上古历史的开端,皇甫谧第一次对黄帝以前帝王世系进行了研究,排出了三皇时期的帝王世系。
根据维基百科“炎帝”词条描述【3】,炎帝,号神农氏、连山氏,是传说中中国上古时代的的天下共主。但对炎帝与神农氏是否为同一人存在争论。《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名女登;为少典妇,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得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徒鲁。又曰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可见炎帝部落是以牛为图腾崇拜。《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在位百二十年,凡八世: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哀、帝榆罔。”《外纪》、《通志》、《路史》注引《古今通系》云:八代炎帝为炎帝石年、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宜)、帝来(釐)、帝哀(里)、帝榆罔。石年即第一代炎帝,“母有娇氏,为少典妃”。《路史》为南宋罗泌撰,石年名字可能为后人所加。根据维基百科“Yan Emperor”词条【1】,下表是被皇甫谧([url=]Huangfu Mi[/url])、徐整([url=]Xu Zheng[/url])和司马贞([url=]Sima Zhen[/url])等人所考证的炎帝世系,共八世。百度百科、互动百科、中文百科在线等基本都是采用类似说法。
名字
注释
[url=]Shennong[/url] 神农
姜石年
Linkui 临魁

Cheng 承

Ming 明
越南神话中,认为是传说中泾阳王([url=]Loc Tuc[/url] )的父亲
Zhi 直

Li釐
或被抄写成“来”、“氂(máo)”、“嫠(lí)”
Ai 哀
被认为是是越南文化之母[url=]妪[/url][url=]姬[/url][url=]Au Co[/url] )的父亲。
Yuwang 榆罔
阪泉之战中被黄帝击败。司马贞把克放在哀和榆罔之间
(炎帝世系表)
关于炎帝的称号是对某一个人还是对若干世代的部落首领的称呼这一点存在争论。这是关于炎帝的问题一。根据百度百科上被人锁定的“炎帝”词条,有人说“神农氏统治经历了七十个世代(一说十七个世代),到黄帝部落崛起的时候才衰落下去了。”这个说法应该是出自《尸子》。《尸子》:“神农氏七十世有天下,岂每世贤哉?”。《尸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道家尸佼所作。至于十七世之说,未知出于何处。司马贞作《三皇本纪》,“神农纳奔水氏之水曰听妃詙。为妃。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轩辕氏兴焉。”也有史家考证,裹生节茎,节茎生克、戏,戏生榆罔。《帝王世纪》把第一世炎帝叫神农,他的时代比黄帝的时代早530年,而和黄帝同一个时代的炎帝是第八世炎帝,他叫榆罔。但是无论神农氏是七十个世代还是十七个世代,又和炎帝的八个世代对不上号。因此,有人怀疑炎帝和神农并非同一人,这是关于炎帝的问题二。
三 神农时代考

约公元前4000年,涅伽达文化(Naqada culture)逐渐发展成尼罗河沿岸的文明。这是以上埃及涅伽达一个文化遗址命名的文化。英国考古学家皮特里(Petrie)于1894年始在此发掘,并把涅伽达文化分成三个阶段。然而其他的考古学家对涅伽达文化阶段划分以及年代还存在不同的做法。在弗朗西斯科·拉斐尔(Francesco Raffaele)个人考古网站里【2】,淡化涅伽达复杂阶段划分法,把古埃及前王朝划分为阿姆拉特、格尔津、前王朝晚期、原型王朝四个阶段,把阿姆拉特文化缩短到从公元前3900年开始,而不是维基百科上写的公元前4400年,或者英国“数字埃及”网站上标注的公元前4000年,并把前王朝时间下限拉长到那尔迈国王统治时期结束的公元前3000年,而不是维基百科标注的公元前3150年,或者英国“数字埃及”网站上标注的公元前3100年。并提出“第00王朝”的概念。拉斐尔网页中根据德国学者凯泽(Kaiser)的研究,又把涅伽达IIc-IId1-IId2-IIIa1-IIIa2这段时期称之为“第00王朝”(Naqada IIc-IIIa2 period,大约3500-3220 BC)。这个术语目前还没有得到埃及学家的广泛接受。最开始由德国学者Van Den Brink于1992年才开始使用,德国考古学家德雷尔(G.Dreyer)使用这个术语来表示在“第0王朝”之前的统治者。
根据《鹰蛇之夏》对古埃及夏朝历史证明【5】,确证古埃及第0王朝时期即对应司马迁《史记》记载的“五帝时代”。根据皇普谧《帝王世纪》对黄帝之前的历史考证,可以猜想部分埃及古物学家使用的“第00王朝”概念就可能对应“神农炎帝时代”。在从阿姆拉特晚期文化、格尔津文化到涅伽达III期早期文化这一跨度时期内,考古发现的调色板以鸟、鱼、羊、牛、狗、龟、鸭、鹅等家畜家禽的动物造型为显著特征,这些动物与农耕文化存在密切的关系。而从涅伽III文化中晚期调色板来看,家畜家禽动物造型的调色板基本不见了,反映狩猎场景以及强烈苏美尔风格的带有奇异怪兽的装饰性调色板大量出现,后期则主要是带有人物形象反映战争等叙事的装饰性调色板为主。所以古埃及从阿姆拉特晚期到涅伽达III文化早期这一跨度时期可以看作是尼罗河流域农业文明输入并大发展的时期。而从涅伽达III中晚期开始以后到第一王朝建立这段时间,则主要是以狩猎文化文主导的频繁战争时期,反映上下埃及统一进程。所以可以认为涅伽达文化可以简单地被分成这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就是神农时代,第二阶段就是五帝时代。结合中国记载,神农炎帝即已是天下共主,所以“第00王朝”概念是适用的。
目前考古学界对准确确定前王朝时期年代仍然有困难,存在大约有100~200年左右的误差。五帝时代大约有200年时间,根据维基百科把第一王朝创建时间标注为公元前3100年左右,推理神农时代下限大约在公元前3300年,结合中国记载神农时代有530年记载,推理神农时代上限大约在公元前3830年前后,这个时间与拉斐尔把阿姆拉特文化开始时间判断为公元前3900年非常接近。故笔者认为可以把“第00王朝”时间拉长到阿姆拉特文化开始时间,即在3900-3300BC之间。涅伽达II即格尔津文化阶段也在这个时间段内。在涅伽达IIc-d1时期发现有一个牛头调色板,也叫格尔津调色板,或“哈索尔”调色板(古埃及女神哈索尔就是一个牛头形象),注意在牛的双耳、双牛角尖和头顶都出现有连接的六芒星,这是“帝”字出现原型。因为牛又是农耕文化的象征,这个格尔津调色板或就是炎帝神农氏族部落的一个图腾。相传炎帝是牛头人身形象,可能是以牛为图腾的氏族首领。这个文物可以看作对炎帝“牛头人身”形象的一个考古物证。

(涅伽达IIc-d1时期的格尔津调色板或牛头调色板图案描绘,照片引自拉斐尔网站)
传说神农氏炎帝发明了耕种用的农具耒。耒[lěi]是古代的一种木制的翻土农具,金文“耒”字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和锄头的前身。古埃及从很早时候也有一种木制的锄头,从下图中可以看出甲骨文的“耒”字形与古埃及的锄头符号和实物形状完全一致,但甲骨文这种“耒”形状实物在中国本土考古找不到证据,在埃及却能找到。大蝎子王权杖头上描绘的大人物就手拿一个锄头,表明这种锄头在埃及前王朝时期就已出现。

(耒字原型)
根据拉斐尔个人网站信息,前王朝早期,国王的名字一般是放在“王宫门面”符号的旁边,直到第0王朝后期的Ka国王时,才确认从他开始把国王名字放在王宫门面扩展的庭院里面,且庭院上方站立有荷鲁斯鹰。这个时期一个带有王宫门面的符号在尼罗河三角洲、上埃及、下埃及,甚至在巴勒斯坦南部都被频繁发现。推断这个符号应该是早期神农时代下埃及的国王称号。这个符号与甲骨文或金文的“炎”字很相似,推测或就是当时炎帝的名号。鉴于涅伽达II时期的文化已经遍布全埃及,炎帝确曾为“天下”共主,只不过此时更多是松散的诸侯联盟,即此时的炎帝更可能类似于诸侯盟主的角色。这个符号可以看作是炎帝名号得到了考古实证。这个时期对应神农时代,神农氏可能是后人对炎帝的另外一个称号。


四 巴勒莫石碑
在维基百科古埃及法老列表上,一开始就列出了巴勒莫石碑上的前王朝时期下埃及国王的名字。巴勒莫石碑又叫《古埃及古王国王家编年史》石碑或《皇家纪事碑》【4】,一共有7个碎片,巴勒莫石碑是其中最大一块,通常又指代整个古王国编年石碑,包括开罗和伦敦的碎片。巴勒莫石碑提供了古埃及前王朝至第五王朝时代国王及其他们统治的每一年重大活动时间的记录。该碑现是被意大利巴勒莫的萨利纳斯地区考古博物馆收藏,“巴勒莫石碑”之名由此得来。王家编年史石碑另有碎片被开罗及伦敦的博物馆收藏,不在巴勒莫,同样性质的开罗石碑大部已损毁。原来的王家编年史石碑是刻在黑玄武岩上,一般认为是在大约前25世纪的第五王朝末期被刻成。巴勒莫石碑和其他碎片可能是幸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历史记录性质的文字,成为研究古王国时期历史的关键资料。

(巴勒莫石碑残片和伦敦残片)
最初的皇家纪事碑,可能有60厘米高,2.1米宽。巴勒莫石碑是不规则的盾牌形状的碎片,有43.5厘米高,25厘米宽,6.5厘米厚。下图是一个推测的七块残片在皇家纪事碑上的原来位置图,维基上传作者是PLstrom。其中P是巴勒莫石碑,L是伦敦残片,1-5是开罗收藏的残片。

(推测的巴勒莫石碑残片在皇家纪事碑原来位置)
巴勒莫石碑的正面由6行象形文字,从右向左读。第一行列出了前王朝时期下埃及的国王,这是通过名字下方的手拿连枷戴红冠国王形象而识别的。第二行和之后,按照时间顺序,列出了从第一王朝到第四王朝每位国王在位时每年的关键事件。巴勒莫石碑的背面,继续列出了第五王朝第三位国王内弗尔卡拉(Neferirkare Kakai)统治时期大事。巴勒莫石碑也包括了每年尼罗河泛滥时的水位、节日(例如塞德节)时的细节、税收、雕刻、建筑和战争情况。
石碑最初位置并不清楚,幸存的碎片无一有严格的考古出处。开罗的一块残片据说是在孟菲斯一处考古地点发现的,另外三块开罗残片据说是在中埃及被发现的。对巴勒莫石碑最初发现地则没有任何说法。该碑是在1859年被西西里岛的一个律师(Ferdinand Guidano)购买,1877年Guidano家族把该石碑赠送给巴勒莫考古博物馆。开罗埃及博物馆有皇家纪事碑的五块残片,其中四块是在1895到1914年获得,第五块是1963年在古物市场购得。伦敦大学学院皮特里博物馆收藏的小块残片是皮特里在1914年购得。
关于巴勒莫石碑的制造年代也有争议,另一种观点认为该碑并非古王国时期制造,其年代很晚,可能是在第二十五王朝时期制造的。另外一个争议是幸存的这些残片是否都是来自于同一块原始碑。如果有残片碑文是来自于晚期的一个复制品,而不是第五王朝时期的原件,在复制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文字错误。公元前三世纪的古希腊祭司曼涅托可能使用了类似完整的皇家纪事碑的信息来构建早期埃及王朝的年表,写成他的《埃及史》。

五 八代炎帝名字

巴勒莫石碑第一行残留有7个完好的由戴下埃及国王红冠标识的国王名字,第8个名字已基本毁坏。

(巴勒莫石碑第一行8位下埃及国王名字)
维基百科列出的巴勒莫石碑下埃及前王朝时期8位国王名字,很自然会想到与八代炎帝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如下表,表中在位时间为网传,不知出处。
巴勒莫石碑名字
可能对应炎帝称号?
传说在位年?
胡瑟库 Hsekiu或Seka
神农炎帝 或石年
140
卡胡 Khayu
临魁
80
调 Tiu
帝承
60
哲思 Thesh
帝明
49
尼赫布 Neheb
帝直
45
瓦泽奈 Wazner
帝釐(来)
48
马尔赫 Mekh
帝哀(裹)
42
毁坏
榆罔
55
根据汉字叔叔网站提供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等扫描的古汉字资料【7】,当比较第一位Seka名字时,赫然与“石”字甲骨文字形高度相似。

(Seka与石年名字比较)
这个名字由举双手卡和折叠布两个符号组成,从含义上来说似乎与“石”牛马不相及,然根据汉典解释,“石(shí)”又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当读dàn时,又表示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其如何演变为石头含义未知,从甲骨文字形看,也看不出与石头有啥关系。但是折叠布符号音标为s,可能是“石”发音来源,可以判断Seka对应石年可能性不能排除。
继续比较第二位名字,Khayu的名字由刚出生的小牛或小羊和一个硬贝壳或鱼鳞片两个符号组成。未找到“临”字的金文字形,但是“临”的金文字形又神奇地与Khayu名字高度相似,小牛或小羊的尾巴和耳朵特征在“临”金文中很清晰。只是鱼鳞片变成了三个,可能是卧着的两个羊腿被抄写误认成了另外两个鱼鳞片符号。汉典解释“临(lín)”含义为:“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人,左上角象人的眼睛,左下角象众多的器物。整个字形象人俯视器物的样子。本义:从高处往低处察看。”从发音上来说,“临”可能与“鳞”存在共同语音源头,就源于鱼鳞片符号。临还具有到来之意,可能表示刚出生的小牛或小羊来到这个世界。可以判断Khayu的名字符号正是汉字“临”字原型。至于“魁”字如何来,可以有另外解释,不在本文内给出。可以判断Khayu对应临魁成立。

(Khayu与临魁名字比较)
继续比较第三位名字,Tiu的名字由面包、棕榈或芦苇叶和鹌鹑鸡三个符号组成。对比炎帝世系第三位帝承(chéng),“承”字甲骨文和金字字形也是由三部分构成,虽然从形状看还有差距,但造字结构类似,仍然具有可比性。因此,可以判断Tiu对应帝承。

(Tiu与帝承名字比较)
继续比较第四位名字,Thesh的名字由水池和两端打结的拴动物的绳子符号组成。与“明(míng)”字的甲骨文字形又高度相似,其长方形的水池符号保留完好,而在金文“明”字中,似乎还可以看到绳子符号两端的结。“明”后来演变成日月明,Thesh的名字是否为“明”字原型,还是因为字形相似被后人误认为“明”,还难以确定。有一点可以分析,日和月是圆型,而不是方形,可以判断Thesh对应帝明。

(Thesh与帝明名字比较)
继续比较第五位名字,Neheb的名字由耕地的犁和水波纹两个符号组成。甲骨文的“直(zhí)”与犁符号形状很相似,其典型特征是直杆。水波纹符号通常用作介词,可以忽略,虽然甲骨文“直”漏掉了水波纹,但在金文“直”字形中,水波纹符号又加了上来,犁把顶端膨大的部分也表现了出来。可以准确判断Neheb的名字正是汉字“直”字原型,Neheb确实对应帝直。

(Neheb与帝直名字比较)
继续比较第六位名字,Wazner的名字由被称为“温内格之花”的一个花朵符号和尼罗河鲃鱼符号组成。“釐(lí)”的甲骨文字形未找到,但其金文字形确实与Wazner名字也很相似,左边部分可能对应花朵,右边部分可能对应鲃鱼。可以判断Wazner对应帝釐,他的名字又被写作“来”、“氂(máo)”、“嫠(lí)”,可能是因为字形相近,而抄写误认。釐古代又同“厘”;或者发xī,古同“僖”,用作谥号;或者发xǐ,古同“禧”,吉祥。

(Wazner与帝釐名字比较)
继续比较第七位名字,Mekh的名字由猫头鹰和有乳头尾巴的动物腹部符号组成。他对应的名字可能是哀或裹,这两个字下半部类似“衣”字形,源于动物腹部符号,在第一王朝瑟莫赫特(Semerkhet)即“褒”国王名字中也有同样动物腹部符号【5】。可以判断“衣”下部符号原型正是有乳头和尾巴的动物腹部符号。或许“哀”与“裹”都不是Mekh的原来名字,只是因为字形相似而抄写误认。但仍然可以较为明确判断Mekh对应帝哀。


(Mekh与帝哀名字比较)
第八位国王名字完整符号已被毁坏,只能看到下方还有一个鸟符号。按照八代炎帝顺序,他应该对应榆罔。从汉马王堆帛书中一个“罔(Wǎng)”字形中【8】,似乎仍然可以看到右下部分象只鸟。

(“罔”字可能原型出处)
下图是把巴勒莫石碑前王朝时期下埃及前七位国王名字与炎帝世系前七位名字放在一起对比,可以看到确实存在一一对应关系。笔者在去掉其他文字信息情况下,把两个象形文字序列顺序打乱,请多人做相似度最高的一一对应“连连看”,能够得到较好的原来顺序对应,在去掉最后一个相似度较差情况下,可以得到与文献记载顺序完全一致的对应。这种纯象形文字逆向比较得到的顺序与文献记载顺序的一致,形成两个维度的交叉验证。这说明文字相似度比较,并非是牵强附会,在文献记载验证情况下,可以得到准确的科学结果。这证明了维基百科列出的巴勒莫石碑上的前王朝下埃及8位国王与中国记载的八代炎帝世系确实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或者说中国记载的八代炎帝世系名字确实得到了巴勒莫石碑上铭文实证。

(巴勒莫石碑前王朝下埃及国王名字与炎帝世系名字对比)
宋朝时罗泌写的《路史后纪·炎帝上》说:“炎帝,神农氏,姓伊耆,名轨……其初国伊,继国耆,故氏伊耆。”这里伊耆又成了炎帝的姓,所谓姓就应是八代炎帝共有相同的部分,对照巴勒莫石碑,相同的部分就是头戴红冠的下埃及国王形象符号。虽然未找到“耆”字原型,但比较三个篆文字形的“耆”,确实与头戴红冠的下埃及国王形象符号存在相似性。

(耆字原型)
六 炎帝世系名字分析
非同时代象形符号
按照中国记载,仓和颉是黄帝的史官,仓颉造字是黄帝时期开始的。神农炎帝时代早于黄帝,文字还没有开始。这与古埃及“第0王朝”和“第00王朝”考古事实也相对应,第00王朝时期只有很简单一些调色板图案或个别如“炎”的符号,第0王朝到第一王朝时期才开始井喷出现许多象形符号。巴勒莫石碑上的符号基本都是古王国时期的标准圣书体符号,许多符号在神农炎帝时期并未出现。而且除了仅有巴勒莫石碑发现这几个国王名字外,维基百科也强调未发现任何前王朝同时期有这些国王名字的文物。因此推测巴勒莫石碑上的炎帝名字应该是后人们取的,或者根据口耳相传或者根据一些事迹给每代炎帝取名,比如帝直的名字,可能是因为他最先发明了犁,后人随用犁的象形符号作为他的名字。这也反映了八代炎帝共用炎帝称号是正确的。
古王国时期取名
关于巴勒莫石碑制造年代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是在古王国第五王朝时期,大约是在公元前2494年至公元前2345年左右,这时候离神农炎帝时期已有1000年左右的时间,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可能是在第二十五王朝时期,大约是公元前747年到公元前656年,这时候离神农时代已有近3000年时间。在《鹰蛇之夏》书中根据多个证据综合分析商族群离开埃及时间是在古王国末期,大约公元前2300年左右,鉴于八代炎帝中,已有“石”、“承”、“明”、“直”四代炎帝名字有甲骨文字形,接近巴勒莫石碑原型,因此可以做出判断,巴勒莫石碑应该是古王国末期制造的,支持埃及古物学家们的第一种观点。但是不排除在更晚时期,有复制巴勒莫石碑的可能,即现存的皇家纪事碑七块残片是有可能来自不同复制品的。
更多炎帝世系
然而仔细查看巴勒莫石碑,发现第一行被破坏的有下埃及国王标志的位置不止有8个,如果仅根据巴勒莫石碑形状,则看到或至少共有17个前王朝下埃及国王名字位置。

(巴勒莫石碑第一行前王朝下埃及国王名字位置)
这17个名字位置,恰好与未知出处的17代炎帝世系传说巧合。而如果用推测的有2.1米宽的皇家纪事碑原来尺寸大小来做假设,则第一行足可以放下100多位国王名字。当然第一行也可能并非全部都是国王名字,这样《尸子》所说有70世神农就有了考证出处。根据孔子家谱,约2500年时间孔子后裔已传有80代,平均31年一代。如果根据530年8代炎帝算,每代炎帝有66年,这是不合常理的。如果根据530年17代炎帝算,每代炎帝平均恰好也是31年,这就是正常合理的。而如果按70代神农世系算,则至少有2170年时间,这已大大超过1000年左右尼罗河流域涅伽达文化时间。由于农业起源于苏美尔文明,或则更早的神农世系存在于苏美尔文明中,或则苏美尔人在公元前5500年前就已进入尼罗河流域,传播农业文化,那么尼罗河流域的神农时代就超过2000年,即下埃及早期的法尤姆、莫林达文化都可能属于神农时代。推测后一种可能性较大,因为红冠符号是下埃及国王象征。这也暗示了神农与炎帝称号还是有区别的,神农时代起源较早,而炎帝源于涅伽达文化的传播,当他们到达下埃及时候,延续了较早前的神农氏称号。神农氏称号很可能是源于后人的称呼。神农时代也是中草药和中医得到大发展时期。

(神农时代时间轴示意图)
炎帝世系名单在中国传播时间

根据巴勒莫石碑,显然石年也不是第一代炎帝,第八位假设对应的“榆罔”也不是对应的末代炎帝。但是中国记载的八代炎帝名字竟然恰好与巴勒莫石碑残留的八位前王朝下埃及国王名字对应。这暗示,抄写八代炎帝名字的时候,抄写员可能也是抄写了埃及皇家纪事碑,并且当时看到的巴勒莫石碑就已经是残破的,而且第八位名字当时还是好的,所以就抄录了这八位名字,并且知道巴勒莫石碑原来可能的大小,所以就有十七世或七十世传说留下来。八代炎帝名字最早出自三国西晋时期皇普谧的《帝王世纪》,石年名字出现时间更晚,这也是很多人否定炎黄存在的理由,认为炎黄故事是春秋战国之后才出现,因此是后人编造的。皇甫谧是如何考证炎帝名字不得而知,司马迁从黄帝开始写《史记》,未提八代炎帝名字。但是炎、黄、石、承、明、直,以及喾、挚、尧、舜等这些名字在甲骨文中全都有,说明在商朝时对炎黄时代帝王名字就有记载。但并不排除八代炎帝名字是在春秋战国之后重新传播到中国的可能性,即古埃及文明在中东落幕时,最后一批华夏人在离开埃及的时候,把能抄写的东西都抄写上带到中国,从而后世也能补上被毁失遗漏的历史,正如笔者所做的工作一样。如果曼涅托参考了完整的皇家纪事碑,那么说明该碑被毁坏时间或应在公元前三世纪之后,很可能是罗马基督教禁止使用圣书体文字时期而被人为故意破坏的。
文字为何会发展

有“拼音之父”美誉的周有光先生,曾经谈到在进行文字比较时,要有系统观和发展观这两个基石。文字是发展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然而我们看到古埃及圣书体文字从古王国时期制定以来,流行三千年而不变,直到古埃及文明落幕被遗忘。
笔者有两个假设,第一个假设:圣书体文字的目的就是为了保留文字原型。由于手写体很容易出现错误或被误认,这样经过早王朝时期发展之后,古王国时期人们可能就觉得有必要制定一套象形符号标准,这样精美的逼真象形圣书体就诞生了。圣书体就像是印刷体,保证文化原型不会随时间推移而变形。但手写僧侣体也同时保留,这样埃及的标准圣书体和手写僧侣体两套文字体系就并行发展传播下来。逼真象形的圣书体并不代表着“落后原始”,而是对文字创始法则和文字原型的一种坚持、保留和纪念。
笔者第二个假设:迁徙是造成文字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由于逼真象形圣书体文字主要是刻写在神庙和石碑上的,是带不走的。当有人群从埃及迁徙出去后,迁徙人群就再也见不到圣书体,而且他们迁徙到新地区时候,面临新环境、新人群的压力,首要任务是要生存,而不是建造神庙,只需要有一代人时间间隔,下一代人就根本不知道圣书体是什么样,只能根据手抄本或手刻本一代代传抄学习,在传抄学习过程中,就会不断出现误解以及抄写错误,这样从甲骨文开始就会不断发生变化。比如我们看到的石、临、明、直等甲骨文与对应的古埃及原型实际很相似了,但是如果没有见过原型,仅根据抄录的甲骨文字形,后人还是可以有很多想象空间。或误解,或为了写字方便,文字发展就开始了。目前我们看到甲骨文、金文、篆文都是直接或间接基于圣书体而变化的,僧侣体文字自身也在不断变化,后期发展的僧侣体文字似乎与后期发展的汉字关系不大。韩国人和越南人抛弃汉字后,只一代人间隔时间就彻底不认识汉字了,这还是在他们能接触到大量汉字情况下,他们已读不懂用汉字写成的自己历史。
由于华夏祖先的英明,历5000年,让后人仍然可以精准知道汉字的原型,这就是文化的根!也是古老圣书体象形文字的魅力!
参考资料:
1.        List of pharaohs -Wikipedia  [url=]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haraohs[/url]
2.        "Dynasty 00"  [url=]http://xoomer.virgilio.it/francescoraf/hesyra/dynasty00.htm[/url]
3.        Yan Emperor - Wikipedia  [url=]https://en.wikipedia.org/wiki/Yan_Emperor[/url]
4.        Palermo Stone - Wikipedia  [url=]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lermo_Stone[/url]
5.        Liu, Guang Bao, The Origin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History of China in Ancient Egypt (July 8, 2016). Available at SSRN: [url=]https://ssrn.com/abstract=2851675[/url]
6.        Shennong - Wikipedia  [url=]https://en.wikipedia.org/wiki/Shennong[/url]
7.        Uncle Hanzi (汉字叔叔) [url=]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url]
8.        罔的解释 | 罔的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写法| 汉语字典| 书法字典| 中华博物 [url=]http://www.iguci.cn/dictionary/dcontent.php[/url]

https://mp.weixin.qq.com/s/hsERnSi-vsmJ_STuc4bC-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7

主题

934

回帖

381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8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兵策儒剑 


西奈半岛发现的5000年前象形文字见证夏朝建立历史
5,000-Year-Old HieroglyphsDiscovered in Sinai Desert Revealeda Period of History of the Establishmentof the Xia Dynasty

摘要:西奈半岛发现的5000年前左右象形文字显示尧、禹、娇人名,以及亳都等最古老的类甲骨文名字,揭示夏朝建立前后一段时间的历史。
Abstract: Analysis of the inscriptions of5,000-year-old hieroglyphs discovered in Sinai showed the oldest archaic peoplenames of “Yao”、“Yu”、“Jiao” and the capital cityname of “Bo” similarly with Chinese oracle inscriptions , revealed a period ofhistory before and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Xia dynasty.
Keywords: Wadi Ameyra, Iry-Hor, Narmer, Neithhotep,Memphis
一 尧和最古老的船
在2012年,考古学家在埃及的西奈半岛沙漠一处叫Wadi Ameyra的地方,发现了5200年前到4800年前这一段时间的60个左右的画图和铭文,这被认为是早期埃及法老派出的采矿队留下的岩石雕刻。这些发现报告写于2015年的一本书中。2016年1月19日,生活科学网站(livescience.com)发表了Owen Jarus的新闻文章,介绍了考古学家对这些铭文的一些分析【6,7】。

古代起源网站(ancient-origins.net)则使用了标题“5000年前古老象形文字的发现改变了一个皇后、一个法老和一个古城市的故事”【8】。

(图1 Iry-Hor法老派出的挖矿队在西奈留下的雕刻)

5200年前的铭文显示,古埃及前王朝时期法老埃瑞-荷(Iry-Hor)曾派出采矿队到西奈半岛采矿。Iry-Hor的象形文字名是上面一个鹰、下面一个口【2】。这个国王是否真实存在曾经被长期争论,主要原因是一直未发现他的名字与代表国王的塞拉赫(Serekh)符号关联。在图1西奈铭文上,可以看到有两条埃及船,这被认为是发现的最古老风格的古埃及船模型,比在金字塔发现的那些船还要古老。左边大一点船中间有Iry-Hor的名字,在船的右侧,有隼鹰站立在王宫门面上的空白Serekh符号标记,从而证实了Iry-Hor真的是一位国王【5】。
《跨越三千年的因缘》一书根据国王顺序和小篆字形对比,把前王朝时期法老Iry-Hor对应尧、Ka对应舜【16】。笔者把甲骨文尧字与Iry-Hor法老名字对比,发现都是一个鹰和一个口,因而能准确判断Iry-Hor法老名字就是“尧”【9,10,11,12,13】。埃及古物学家皮特里(Flinders Petrie)曾从未知渠道获得这个法老名字读音为Ro,这个发音与“尧(yáo)字发音很接近。这也证实了商博良当时的一个判断,即由于许多元音的遗失,他们对象形符号发音的判断并不是完全准确的。

二 帝喾建亳都
在图1埃瑞-荷法老名字的上方还有两个符号,一个是城墙符号,一个是权杖符号,这两个符号组合是孟菲斯最早的名字Aneb-Hetch,也叫“白城”(The White Walls),这也是下埃及的第一个诺姆名字。这表明孟菲斯城在埃瑞-荷统治时期就已存在,孟菲斯城当在埃瑞-荷或在更早前就已建成。后来希腊人把这座城市叫孟菲斯(Memphis)。公元前三世纪时的希腊祭司曼涅托在其埃及史中声称孟菲斯城是一位神秘国王美尼斯建造的,今天埃及古物学家普遍认为美尼斯就是古埃及第一王朝建立者那尔迈。

(图2 最古老的“尧”和“亳”名字)
如图2,根据孟菲斯城的最古老象形文字,这应是“亳”字最古老的原型。即“亳”的甲骨文字形的上面部分对应权杖,下面部分对应城墙。笔者在《夏朝地图》一文中把孟菲斯几个象形符号对应甲骨文“亳”,虽也存在相似性,或可能是出现了一次误判【10】。

(图3 孟非斯就是亳都)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帝喾始于亳:“帝(喾)即位,居亳。”传说帝喾迁都于亳,能使得人民免于洪水之患,一旦洪水暴发,人民可以快速转移到山上;建都于亳,还便于将军队迅速投放到前线战场。笔者判断双隼鹰(Double Falcon)就是帝喾【9,11】,他被埃及古物学家们认为是涅伽达III时期的下埃及的一位统治者【12】。古埃及的最早统一可能在蝎子王时期就已经完成。蝎子王就是黄帝【9,11】,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又是商人和周人的最近共同祖先。
从埃及地形上看,孟菲斯城两边地势相对较高,两山呈锁钥之势,可以减缓上游洪水,同时下埃及三角洲地形开阔便于泄洪,一旦尼罗河水爆发,可以让人民有更多时间可以快速转移到附近山上。此地面向开阔的尼罗河三角洲,确实也便于投放军队到迦南和利比亚战场,以及用来镇压下埃及的反叛者。这些理由与帝喾迁都于亳的理由可以完全一致。
双隼鹰就是帝喾,孟非斯城就是亳。尧为帝喾之子。中国记载与西奈半岛铭文相互佐证,可以证实孟菲斯也就是亳确实是在帝喾时期建的。此时埃及国王拥有强大的统治力,考古发现的许多陶器和墓葬物品表面上刻有国王的名字。地中海东部的迦南地区可能也已成为前王朝时期的一个殖民定居点或贸易集散地,因为在这里也发现了很多前王朝时期的考古证据。

三 挚尧舜禹
尧舜禹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上古国王。他们三人正是古埃及前王朝时期的三位国王,分别是Iry-Hor、Ka和Narmer。在维基百科埃及法老列表网页中,在Iry-Hor法老之下,列出的是鳄鱼(Crocodile)【1】。在英国的“数字埃及”网站则把鳄鱼列在了埃瑞-荷之前【14】,他也是该网站列出的古埃及最早的一位国王名字。根据文字对比,可以确认鳄鱼就是挚,他是帝喾的长子。

(图4 最古老的“挚”名字)

《史记》记载:“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jū zī)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崩),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帝挚当政9年,建都地仍为亳。帝挚在位时,十五岁的弟弟放勋辅佐帝挚。帝挚封放勋尧于唐,称唐尧。后挚为政不善,诸侯或废之,而推尊其弟唐尧为天子。
德国考古学家德雷尔(Gunter Dreyer)认为下埃及塔尔汗414墓出土的印章证明鳄鱼是一个真正的国王,德雷尔认为他应该与埃瑞-荷(Iry-Hor)、卡( Ka)和那尔迈(Narmer)这几位国王同时代,并且在他们之前不久。但是鳄鱼的墓在阿拜多斯没有被发现,因此他也可能是这些国王的对手。根据德雷尔观点,可以看出鳄鱼的地位与挚曾经的地位是非常的相似。首先他是接他父亲帝喾之位,仍然定都于亳,也就是孟菲斯,所以他的名字与他父亲名字一样多在下埃及被发现,其次他确实因为治理不善,而“禅让”于他的弟弟尧,也可以说“尧”是他的对手。尧就是Iry-Hor,他继位后可能重新把政治中心迁回上埃及,他的墓在上埃及阿拜多斯墓区被发现。
埃及古物学家们判断Iry-Hor的继任者可能是Ka,他被认为是第一个把名字放进塞拉赫(Serekh)里面的国王。他在王宫门面上面又增加了一个庭院方框,名字就放在庭院里。他的名字就是一个双手。根据中国记载,尧禅位于舜。而舜的甲骨文字形正是一个鹰和一个双手。埃及古物学家们又认为Ka的真正读音可能是Sekhen,这个读音与“舜(shùn)”读音就颇为相似了。维基百科法老列表上,在Ka之后列出的是蝎子王二世【1】,这个“国王”是埃及古物学家们根据蝎子王权杖头上的蝎子铭文判断,有些学者认为他实际上是与那尔迈为同一人。笔者则认为这是埃及古物学家们的误判,实际并不存在蝎子王二世。蝎子王权杖头上的铭文实际上是“帝黄”二字。蝎子就是“黄”字原型,花瓣加一竖棍就是“帝”字。蝎子王权杖头是那尔迈制作纪念黄帝的遗物。

(图5 最古老的“黄帝”名字)
维基百科上法老列表在“蝎子王二世”之后就是第一王朝建立者那尔迈,他的名字是由鲶鱼和凿子两个符号组成,当这两个符号平行放置时,就是“鲧”字,当这两个符号垂直交叉放置时就是禹字。鲧为禹之父,埃及古物学家们可能还没有把鲧的名字从那尔迈名字中分开。在第一王朝同时期的王表上,那尔迈的名字放在第一位,他就是建立夏朝的大禹【9,11】。“大禹”的发音则源于“大鱼”。

(图6 最古老的“尧舜禹”文字)
在西奈半岛Wadi Ameyra,也发现那尔迈的荷鲁斯名字。在一处岩壁上,刻画有好几条船,其中一条船的中间是那尔迈的荷鲁斯名字,他荷鲁斯名字中代表王宫门面的塞拉赫部分与船舱结合在一起。

(图7 大禹派出的挖矿队在西奈留下的雕刻)

四 涂山之会与女娇摄政
在西奈半岛Wadi Ameyra发现的铭文中,还有嫘斯霍特普和哲尔的名字。哲尔是第一王朝第三位国王,是那尔迈即大禹的孙子。对嫘斯霍特普的身份,学者们则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她是那尔迈的妻子,一种认为她可能是那尔迈的女儿【3,4】。认为嫘斯霍特普是那尔迈妻子的人又认为,嫘斯霍特普是建立第一王朝和统一埃及的一位重要人物。
(图8 西奈半岛有嫘斯霍特普和哲尔名字的岩石铭文)
西奈半岛新的铭文显示,在哲尔名字的左后方有嫘斯霍特普的名字。学者认为这个铭文显示:嫘斯霍特普是一位摄政皇后,她在哲尔年幼时统治埃及,是最古老的女性君主。WadiAmeyra考古队长Pierre Tallet告诉记者说:“这个铭文显示她(嫘斯霍特普)不是那尔迈的妻子,而是哲尔刚开始统治时期的摄政女王。”【8】
根据中国记载,大禹娶涂山氏女娇为妻。《吴越春秋》载:“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相关传说还有女娇化石故事。嫘斯霍特普的名字是由两个符号组成,一个符号是献祭用的台面,表示使满意,另一个符号是系在一起的盾和两支箭,这是古埃及纺织和战争女神嫘斯的符号。这两个符号组合的意思是让嫘斯满意。对比“娇”的小篆字形与嫘斯霍特普名字特征相似,可以判断嫘斯霍特普正是中国记载的大禹妻子女娇。因此,根据中国记载,可以终结埃及古物学家们的争论,可以确认嫘斯霍特普(女娇)果真就是那尔迈(大禹)的妻子。

(图9 最古老的女“娇”名字)
埃及古物学家们认为嫘斯霍特普来自于涅伽达所在的省,那尔迈娶她的原因,是因为她是古代涅伽达皇室后裔成员。大禹三十才娶女娇,已被作为古今剩男励志偶像,也许大禹确实是在苦苦等待这位古代皇室后裔之女而成了剩男。埃及古物学家们认为,嫘斯霍特普与那尔迈的王朝婚姻,可能代表了早王朝时代的开启,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200-前3150年左右。中国学者认为涂山之会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夏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当时涂山氏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各方国中势力最强。皋陶为涂山氏首领,禹任命皋陶为刑官,两族结成了牢固的政治联盟,对大禹治水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据《尚书舜典》记载:帝舜之时,禹为司空,皋陶作士,伯益为虞。禹即帝位后,皋陶、伯益迭为首辅,涂山氏成了夏后氏最倚重的力量。为了进一步获得妻族的支持,大禹便携同女娇,在涂山召开了军事会议,史书谓之涂山之会。据《左传》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史记》云:“夏之兴也以涂山”。正是涂山之会,确立了禹的天下共主地位。不久,大禹又指挥了对三苗(努比亚方向)的最后战争,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力征伐,通过这些征伐活动,夏禹的王权得到了加强。

五 大禹早期世系

西奈半岛Wadi Ameyra嫘斯霍特普铭文的右边是哲尔(Djer)的荷鲁斯名字,拟人化的荷鲁斯鹰正举着权杖棒打俘虏,这个造型与那尔迈调色板上的造型非常相似【17】。哲尔是第一王朝第三位国王,是第二位国王荷尔-阿哈的把儿子,他统治时间大约有41年【5】。根据Wadi Ameyra最新铭文,考古学家认为哲尔统治初期,嫘斯霍特普摄政,由此推论嫘斯霍特普是哲尔的母亲,是那尔迈的女儿。然而这种推理方式并不全是对的。比如汉朝刘彻十六岁继位的时候,是他的奶奶窦太后在掌握实权,也就是摄政,直到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才真正开始掌握权力。嫘斯霍特普也就是女娇,是大禹的妻子,因此,嫘斯霍特普实际上就是哲尔的奶奶。
夏启结束了政权交接的禅让制,开父子相传之先河。《国语·楚语上》 士宜曰: “启有五观。”韦昭注云: “启, 禹子。五观, 启子,太康昆弟也”。《竹书纪年》称“武观即五观也”。根据文字比较,可以判断哲尔的荷鲁斯名字是“五”,“五”这个符号在古埃及存在一个演变过程【10】。哲尔实际上就是启的儿子“五观”,或者叫“武观”。因此是武观继承了启的王位,而不是太康【9】。

图10 最古老的“五”名字



(图11 那尔迈调色板局部浮雕)
根据文字比较考古法,判断荷尔-阿哈的荷鲁斯名字正是“启”,他是那尔迈即大禹的儿子。启的夫人叫眷,荷尔-阿哈的皇后Benerib名字正是“眷”字。继承哲尔王位的是他的儿子杰特(Djet),他的荷鲁斯名字是“杞”。杰特皇后是美丽奈茨(Merneith),她的名字是“缯”。

《国语·周语》称:“有夏虽衰,杞、缯犹在”,这里杞和缯正是古埃及第一王朝的杰特和美丽奈茨【15】。从古埃及考古还原的大禹早期四代世系看,显然《史记》记载的夏朝国王世系和历史存在重大错误和遗漏【9】。根据文字比较考古法,把中国记载与埃及考古证据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避免埃及古物学家猜想性质分析,一方面可以纠正中国历史记载错误。

(图12 大禹早期世系)
参考资料:
1.        List of pharaohs -Wikipedia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haraohs[/url]
2.        Iry-Hor - Wikipedia  [url=]https://en.wikipedia.org/wiki/Iry-Hor[/url]
3.        Narmer - Wikipedia  [url=]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rmer[/url]
4.        Neithhotep - Wikipedia  [url=]https://en.wikipedia.org/wiki/Neithhotep[/url]
5.        Djer - Wikipedia  [url=]https://en.wikipedia.org/wiki/Djer[/url]
6.        Early Egyptian Queen Revealedin 5,000-Year-Old Hieroglyphs  [url=]http://www.livescience.com/53406-early-egyptian-queen-revealed-in-hieroglyphs.html[/url]
7.        Photos: 5,000-Year-OldHieroglyphs Discovered in Sinai Desert   [url=]http://www.livescience.com/53405-wadi-ameyra-photos.html[/url]
8.        Discovery of 5,000-year-oldHieroglyphs Change the Story of a Queen, a Pharaoh, and an Ancient City |Ancient Origins  [url=]http://www.ancient-origins.net/news-history-archaeology/discovery-5000-year-old-hieroglyphs-change-story-queen-pharaoh-and-ancient-020707[/url]
9.        Liu,Guang Bao, The Origin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History of China inAncient Egypt (July 8, 2016). Available at SSRN: [url=]https://ssrn.com/abstract=2851675[/url]
10.    Liu,Guang Bao, 夏朝地图(The Map of Chinese Xia Dynasty) (February 7, 2017). Available at SSRN: [url=]https://ssrn.com/abstract=2913322[/url]
11.    Liu,Guang Bao, 基于古埃及象形符号的汉文字形成研究 (Study on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Based on the Hieroglyphs of Ancient Egypt) (December 25, 2016). Available atSSRN:[url=]https://ssrn.com/abstract=2871190[/url]or [url=]http://dx.doi.org/10.2139/ssrn.2871190[/url]
12.    Double Falcon - Wikipedia  [url=]https://en.wikipedia.org/wiki/Double_Falcon[/url]
13.    Uncle Hanzi (汉字叔叔) [url=]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url]
14.    kings of archaic egypt  [url=]http://www.ucl.ac.uk/museums-static/digitalegypt/chronology/archaic.egypt.kings.html[/url]
15.    有夏虽衰,杞、缯犹在!_兵策儒剑_新浪博客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4e1c6f0102vubo.html[/url]
16.    Luo Lingjie(罗灵杰),Karma over Three Thousand Tears, 2012.
17.    Narmer Palette - Wikipedia  [url=]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rmer_Palette[/url]

https://mp.weixin.qq.com/s/Pu9_10b1bufizk_DY57TL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7

主题

934

回帖

381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8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埃及夏史连载1】古埃及史和古埃及文字
原创: 兵策儒剑
感谢:鹰蛇之夏 分享

如果喜欢这本书,欢迎购买原书阅读,谢谢!


1 古埃及历史朝代划分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的一段时间跨度近3000年的古代文明。尼罗河地区大约在公元前5千年出现新石器文化,在约前3100年埃及成为统一的国家,由国王统治,之后的埃及也称为法老埃及。公元前332年时埃及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后被托勒密王朝(也自称法老)统治,古埃及时代结束。
现在埃及学家通常把古埃及历史划分为前王朝时期、早王朝时期、古王国时期、第一中间期、中王国时期、第二中间期、新王国时期、第三中间期和古埃及后期等9个时期,其中前王朝时期是埃及统一之前的文明初期,早王朝时期是古埃及法老统治逐渐形成的时期,古、中、新王国时期则是国家统一,法老中央集权的文明繁荣时期,而第一、二、三中间期则是国家分裂,或被外族侵略,法老权利没落的时期,最后的古埃及后期是埃及受到外族侵略和统治,逐渐被其他民族征服的时期。古埃及历史阶段的划分是后来埃及学家根据古埃及国家统一、繁荣以及中央政府权力等情况进行的划分,而不是古埃及人自己的划分标准。古埃及人对于历史编年的划分,并没有朝代与特定纪年标准的概念。相较之下,古埃及早期的埃及人似乎并不划分历史时期,例如巴勒莫石碑(Palermo Stone),刻有古埃及最初到第五王朝中期的国王列表,但列举国王时并不进行任何划分。后来埃及人则根据国王的出身地进行划分,如都林王名表(Turin Kinglist),至少记录至第二十王朝,但残缺不全。现代通用的30或31个埃及王朝则是由曼涅托在《埃及史》一书中提出的。曼涅托是生活在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王朝早期的希腊人,他成为讲古埃及语的祭司,对埃及史做了大量工作。他用希腊文写成《埃及史》一书,该书还有一些片段被教会历史学家保存下来,成为今人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史料。曼涅托把埃及历史划分为30个王朝和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三个时期,这种分期法有一定的准确性,至今仍为学术界所沿用。由于《埃及史》原书已经遗失,现在的资料多来自于别人的引用,其划分王朝的标准现在不清楚。例如埃及第十八王朝第一任法老雅赫摩斯一世被认为是埃及第十七王朝最后一任法老卡摩斯的弟弟,按说应该划为同一个王朝中,而之后的图特摩斯一世则不是雅赫摩斯一世的后代,却被同归入第十八王朝。埃及学家推测曼涅托的划分标准是部分根据神话传说、部分根据历史事实、部分根据已有的划分进行的,并不完全根据法老家族进行。例如上面的例子可以解释为雅赫摩斯一世统一埃及,驱逐了外族侵略者,因此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王朝)。在第一王朝和第二王朝的划分上,曼涅托可能根据神话和宗教标准,使两个王朝都有9个法老,因为9这一数字在古埃及是神圣的。一些埃及学家试图抛弃曼涅托的划分,而重新进行更合理的划分,但由于约定俗成的因素,大多数著作和学者都还一直沿用这一划分。
古埃及年代由于资料残缺和年代的久远,多数存在争议,学术界没有统一的意见,新王朝时期的差异可能在十年范围以内,到古王国时期则可达几百年。本书采用第十王朝结束作为第一中间期结束年代,十三王朝结束作为中王国结束年代,第二十五王朝结束作为第三中间期结束年代。按照埃及学的划分,埃及史时期和王朝划分如下表。(注意,这里年代存在一些误差,尤其是前王朝、王朝时期的年代最大误差可能有100-300年左右。)

(埃及史划分表)


2 埃及地理环境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的移民融合形成。古埃及在第十八王朝时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领域包括现在的苏丹到埃塞俄比亚一带,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现在的埃及和部分利比亚以外,其东部边界越过西奈半岛直达迦南平原。迦南是巴勒斯坦的古地名,在今天约旦河与死海的西岸一带。古埃及的国土紧密分布在尼罗河周围的狭长地带。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同尼罗河密不可分,古埃及时,尼罗河几乎每年都泛滥,淹没农田,但同时也使被淹没的土地成为肥沃的耕地。尼罗河还为古埃及人提供了交通的便利,使人们比较容易的来往于河畔的各个城市之间。古埃及文明之所以可以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相对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地理环境,古埃及北面和东面分别是地中海和红海,而西面则是沙漠,南面是一系列大瀑布,只有东北部有一个通道通过西奈半岛通往西亚。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外族不容易进入埃及,从而保证了古埃及文明的延续。


(埃及地形图)
习惯上把北方的尼罗河三角洲称为下埃及,把尼罗河河谷地带一直向上游到尼罗河第一瀑布之间的狭长地带称为上埃及。习惯上是以现代城市开罗南方不远处代赫舒尔(Dahshur)为界划分上下埃及。法老时代,上埃及称为“芦苇的土地”(Land ofreeds),被分成22个诺姆(Nome,州);下埃及称为“纸莎草的土地”(Land of papyrus),有20个诺姆。在现代研究中,有时又把上埃及的北方部分称为中埃及。

(古埃及地图)



(上下埃及分界)

3 古埃及文字


尼罗河流域文化发展最重要的本质事实是书写系统的发明。这使得知识传给下一代成为可能。象形符号的起源仍然是神秘的。语法系统在第一王朝时已经完成,没有任何发展阶段的痕迹。一种理论认为埃及文字是从外部输入的,虽然有大量证据把古埃及象形文字起源与苏美尔早期的象形文字做关联,但在学术界没有得到确认。迄今已有1200个古埃及象形符号被收集确认,在其中800个核心字符中,又有100多个符号是被频繁使用的。古埃及人依靠自己的文字,建立起完善的政治体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
对古埃及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为“埃及学”。由于长达两千多年的外族统治,现代埃及完全失去了原有的古埃及文明,古埃及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历史记录、政府和风俗等都被彻底遗弃了,在罗马统治后期,人们已难以识别象形符号文字,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在看到古埃及文明遗迹(如金字塔)时不知道当时的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建造,现代人也读不懂用古埃及文字写成的碑文。崴峨的建筑在流传千年后人去楼空,此景象可以说古埃及文明成为了被遗忘的文明。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人们希望了解失落的古代埃及文明和历史,于是一门专门研究古埃及的学科逐渐形成了,这就是“埃及学”。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对于古埃及的研究就已经开始了,例如在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中就多次提及古埃及。埃及学是研究古埃及文化的学科,包括日常生活、语言、文学、历史、宗教、文化、艺术、经济、法律、道德和精神文明等众多方面。它的研究内容从史前(约前5千年)开始一直到罗马帝国统治结束(约4世纪)。欧洲最早重新开始研究古埃及文化和语言是在文艺复兴时期。阿塔纳斯·珂雪研究过古埃及遗留下来的石碑。拿破仑·波拿巴在他的埃及战争时命令手下的学者复制碑文和图案。19世纪欧洲高层阶级对古埃及尤其感兴趣,推动了埃及学的发展。当时许多有钱人赞助发掘或者甚至亲自赴埃及发掘,许多人至少赴埃及旅游,然后带纪念品回到欧洲。许多人还携带木乃伊回到欧洲。在英国在社交活动中打开木乃伊的缠布往往是活动的高潮。许多非常著名的发现(比如图坦卡蒙的墓的发现)是通过这样的赞助获得的。但是大多数这些发掘过程都非常不专业,而当时进行专业发掘的人却很少,当时也没有专门的发掘的培训和教育,大多数进行发掘的人往往是业余爱好者。少数例外,如英国考古学家弗林德斯·皮特里(Flinders Petrie),他不但发掘了多座神庙,而且还详细地记录了他不认识的圣书体。此外他还在1898年使用当时刚刚被发现的X射线来研究木乃伊。通过这些研究他奠定了一个新的学科的基础:考古病理学。此外他还在实践中培训出了一些知名的考古学家如霍华德·卡特,发展了与埃及学相关的学科有欧洲古代历史、近东考古学、圣经考古学、经典考古学等等。有时基督教神学也与埃及学相关。
但埃及学真正的大发展是从1822年法国人商博良对于古埃及文字破译开始的。1798年,拿破仑带领法国军队打败埃及的英国殖民者并占领埃及,除了军队,他还带来了500名学者,包括历史学家、天文学家、地质学家、工程师、画家、矿物学家等等,并成立了“埃及协会”专门研究古埃及文明。他们开挖探沟,制作地图,记录庙宇、木乃伊、墓葬和所有他们发现的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注意到几乎所有东西上都有装饰图画雕刻,图画有鸟、花、人、青蛙等许多东西,图画按照横或竖排列。拿破仑是个有远见的指挥官,这是第一次有组织的试图把古埃及文化传递给欧洲,当时他29岁,几年后他在欧洲变得很著名。在进驻埃及期间,法国学者对古埃及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搜集了许多文物带回法国,其中包括于1799年8月被发现的刻有三种文字的罗塞塔石碑,这块石碑成为破译古埃及文字的直接线索。圣书体翻译的成功对于埃及学来说是一个突破。学者终于找到了一个理解埃及文化的钥匙。不久之后,英国打败了法国,重新夺回了对埃及的占领,但法国研究者得以保留古埃及文物的记录,并一直在埃及学方面保持主导地位。中国人中流传着据说是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其实他后面还有一句话:“但愿它永远不要醒来”。或许法国学者对古埃及文化的挖掘已经让这位有远见的指挥官意识到古埃及与中国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非常有意思的是,现代分子人类学测试结果表明拿破仑父系Y染色体类型是属于E1b1b1c1*(E-M34)的单倍群类型,这个类型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和中东约旦等地有集中发现,原论文作者写道:“拿破仑可能知道他的父系是遥远的非洲起源”。

1799年,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Pierre-François Xavier Bouchard)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港口城市罗塞塔(Rosetta,今日称为el-Rashid)发现了“罗塞塔石碑”。罗塞塔石碑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托勒密五世颁布的一条政令,由于当时是外族(马其顿王国)统治埃及,官方文字是希腊文,而当地埃及人则习惯使用埃及文字(包括圣书体和世俗体),于是这块石碑就使用两种埃及文字和希腊文共三种文字记录同样的内容。历史学家一直不明白石刻上“圣书体”的意思,直至1822年,法国学者尚-佛罕索瓦·商博良第一个理解到,一直被认为是用形表义的埃及象形文,原来也是具有表音作用的,这重大发现之后成为解读所有埃及象形文的关键线索。法国学者商博良就利用这种对照关系,通过希腊文的含义将古埃及的文字成功破译出来,他于1822年9月29日写成通信报告,宣布古埃及文字破译成功。自此,古埃及的文字和文明被现代人重新理解,埃及学进入大发展时期。

(罗塞塔石碑)

圣书体(或称碑铭体,正规体),英语Hieroglyph,俗称埃及象形文字,由图形文字、音节文字和字母构成。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其母书写系统或继承自苏美尔象形文字基础上发展的,使用时间一直延续到公元4世纪。“圣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神圣的雕刻”,这种文字一般刻写在神庙,以及纪念碑、金字塔铭文等各种庄重的纪念性建筑物上,而且只有少数祭司通晓,埃及人自己也称之为“神的文字”圣书体。在早期,圣书体用于书写各种文献,出现在各种书写材料上,如纸草纸、石碑、陶片等等。随着新的书写体的出现,它的使用范围才逐渐局限于神庙和纪念性的建筑物上,成为装饰性很强的一种字体。这种字体刻画精致,有时还被涂上亮丽的色彩。相比之下,写在纸草纸上的圣书体文字要相对简单粗犷一些。在波斯人统治期间(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其中有间断)、在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之后、在马其顿和罗马统治时期,圣书体继续被使用。晚期埃及象形文字的地位有点复杂。由于埃及象形文字是神圣的,那个时代的作家门把它想象成寓言式的,甚至是魔术式的,秘传的,神秘的知识。虽然这种文字系统尽管复杂但却合理。

埃及象形文字之所以衰落的原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公元4世纪左右,只有很少的埃及人还能够读出这些埃及象形文字,此后逐渐就真的成了一个“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在公元391年发布敕令,关闭了所有非基督教的神殿,从此就再也没有建造过刻有埃及象形文字的纪念碑或者神殿。最后写下的埃及象形文字是在391年不久后,在遥远南方的一座神殿里发现的。公元4世纪出现了Horapollo的《象形文字集》,对将近200个象形文字作了解释。到底谁是作者至今还不清楚,这部著作长期以来成为解读埃及象形文字的障碍物。早期研究者认为它源出于希腊文,近期的研究则倾向于它含有真正的知识的残片,把它定性为埃及知识阶层试图挽救濒于失传的文化的一次“绝望”的尝试。《象形文字集》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符号主义起了主要的影响。几百年来,有许多近代学者对解读这些象形文字进行了尝试,然而这些尝试不是失败,就是漫无边际的想象力的虚幻。对解读埃及象形文字最有成就的是托马斯·扬和让-弗朗索瓦·商博良。通过“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商博良借助自己丰富的语言知识,从国王托勒密的名字入手,在1830年代“几乎完全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这对当时诞生不久的埃及学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进展。

按照埃及学现在的研究,埃及象形文字包含3种字符:音符,包含单音素文字,还有许多单音节文字和多音节文字;意符,表示一个单词;限定符,加在单词的最后以限定语意的范围。圣书体文字有固定的缩写词组,其中还有一些拼合文字。为达到美观、匀称或表示对神与国王的尊敬,词语位置有时会发生变化,如“国王”、“神”等词通常都在短语词组的最前面。埃及象形文字有30个单音字,80个双音字,和50个三音字,也有直接能够表示意义的图形字符。真正的表形文字不多,多数是借数个表形文字的读音来表示其它的概念。类似于汉语的借音用法。限定符则类似于汉语中的偏旁部首的作用。埃及象形文字中表形、表意和表音相结合,其意符和声符都来源于象形的图形。“与汉语所不同的则是它们依然保持单独的图形字符。”有趣的是,这种文字书写方向非常自由,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可以向右写也可以向左写,到底是什么方向则看动物字符头部的指向来判断;至于在单词单元上则怎么匀称美观怎么写,只要不影响意思,上下左右天地自由。这可以说是埃及象形文字的书法特征之一。

(埃及象形符号对应字母表,来源http://discoveringegypt.com/
当文字在埃及发展并得到普及时,对文字的简化也就发展了。这就导致出现了僧侣体和世俗体字体。这些字体适合于在纸草上书写。但是圣书体并没有因此而衰落,而是与这些字体共存。罗塞塔石碑就包含了圣书体和世俗体。僧侣体(hieratic)是书吏用来快速记录的手写体,与同一时期发展的圣书体有密切的关系。“僧侣体”词源来于希腊文,意思是“僧侣的文字”,这是由于僧侣体是数千年来都只用作宗教文字。僧侣体在埃及早期王朝(Protodynastic Period)开始使用,但不是由圣书体演变而成,因为没有圣书体字形的证据。圣书体用于石碑铭刻最早在埃及第一王朝,那时候书吏已经使用僧侣体,可见两种文字在同一时期发展而成。但这种说法目前还有相当的争议。公元前660年世俗体(Demotic)取代僧侣体,用来纪录非宗教事务。僧侣体一直在古埃及时期和罗马统治时期使用。直至公元3世纪,僧侣仍然使用僧侣体。僧侣体跟一般手写体不同,阅读方向从右到左。起初僧侣体可以直书和横书,但在埃及第十二王朝后直书成为标准书写方法,除了可避免书写时弄糟纸上其他文字和增加书写速度,也使阅读书卷更方便。僧侣体有潦草和合字的特征,文字较圣书体规范化。僧侣体有时使用附加符号以识别相似字形,一些复杂的符号可以在一划中完成。僧侣体对数个其他文字有影响,最明显的是其演化而成的世俗体,还有麦罗埃文、科普特字母(Coptic alphabet)和古努比亚字母(Old Nubian alphabet)。早期希伯来字母使用僧侣体数字。僧侣体多用于在纸草上书写,固定下来的僧侣体的直书和从右到左书写方法与古汉字书写方法一致。
公元前660年,从祭司体文字中又演变出一种更为简化的草体,称为“世俗体文字”。世俗体(Demotic)指僧侣体演变而成的古埃及文字,由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命名,用来与僧侣体和圣书体区别。这个术语来源于古希腊文“民间”一词,该词最早也译为“本土文字”,因古希腊文此词也意为“土著”。世俗体(Demotic)取代僧侣体,用来纪录非宗教事务。从埃及第二十王朝中期至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早期,底比斯地区使用由上埃及行政文件衍生的“僧侣异体”(Abnormal Hieratic)。早期世俗体在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后期的下埃及开始发展,位于萨卡拉的石柱上的文字可追溯至公元前650年至公元前400年。在普萨美提克一世重新统一埃及后,下埃及书史使用世俗体取代“僧侣异体”(Abnormal Hieratic),这时期的世俗体只用作行政、法律和商业文字,其他文字采用圣书体和僧侣体。中期世俗体在托勒密王朝约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0年时使用。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世俗体的地位提高,在文学和宗教文字中的使用率增加。公元前3世纪末期,希腊语成为国家的行政语言,除非附有已经在当局登记的希腊文注明,否则世俗体写成的契约失去法律效力。在罗马人统治埃及后,公众使用世俗体的情况逐渐减少。后期世俗体从约公元前30年开始在文学上出现,数量在公元2世纪急速减少,其后世俗体只用在陶器碎片、木乃伊标签和涂鸦上,最后已知的世俗体文字刻在菲莱神殿墙壁上,可追溯至公元452年12月11日。1799年发现的罗塞塔石碑刻有古典希腊文、世俗体和圣书体文字,世俗体文字由Silvestre de Sacy 带头努力下终被解读,较破解圣书体来得早。世俗体发展时期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发展同步。在罗塞塔石碑上,从上到下三段文字分别是圣书体象形文字、世俗体、古典希腊文。
以上对埃及三种文字介绍都是埃及学的研究成果。目前世界上表音和表意相结合的文字主要有埃及圣书体、汉字和玛雅文字三种。埃及文的一些表形文字和汉语的象形文字相同。这些字可以单独使用,不需要添加任何表音文字。除此之外,其他表形文字类似于汉字的部首。因为没有元音符号,埃及文字不能完全表现古埃及文的所有语音对立,所以发生许多歧义。为了消除歧义,只好用不同的表形文字来补充。

3 汉字的古埃及起源


实际上汉字正是基于古埃及圣书体基础上的演化发展形成的。《鹰蛇之夏》从法老名字入手,在西方人破译古埃及圣书体文字基础上,重新解读法老的名字,继续探索西方人未发现的秘密,还原圣书体文字的真相,进而还原王表,也从而彻底破解论证夏朝之谜,还原夏朝真正的历史。
帮助埃及学家建立埃及早期国王世系和统治时间的资料非常稀少,其中一个原因是在埃及之外没有记录文档存在。因为当时文字出于初始状态,同时期只有古埃及人和苏美尔人达到文字记录状态。所以今天埃及国王世系基本上是埃及古物学家根据大量考古证据加上若干有限的埃及历史王表资料,经过长期争论后建立起来的。但即使如此,仍然存在许多错误也难以避免。下表是关于埃及历史王表的一些记录资料:
埃及历史王表记录资料
记录朝代
大约年代(前)
巴勒莫石碑
The Palermo stone (carving)
第5王朝
2400 BC
开罗石碑
The Cairo stone (carving)
第5王朝
2400 BC
卡尔纳克王表
The Karnak list (on stone)
第18王朝
1500 BC
阿拜多斯王表
The Abydos list (on stone)
第19王朝
1300 BC
萨卡拉王表
The Sakkara list (on stone)
第19王朝
1300 BC
都灵经书(莎草纸记录)
The Turin canon (on papyrus)
第19王朝
1300 BC
曼涅托王表(莎草纸/石碑)
Manetho's list (payrus/stone)
希腊时期
200 BC

这些资料中,只有曼涅托王表是站在外人角度来客观观察记录整个埃及历史,并被考古学家证明许多情况都是正确的。其他王表,基于朝代政治原因或其他原因都不是完整记录。《古埃及古王国王家编年史》石碑一共有7个碎片,巴勒莫石碑是其中最大一块,通常又指代整个古王国编年石碑。巴勒莫石碑提供了古埃及前王朝至第五王朝时代国王及其他们统治的每一年重大活动时间的记录。该碑现是被意大利巴勒莫的萨利纳斯地区考古博物馆收藏,“巴勒莫石碑”之名由此得来。王家编年史石碑另有碎片被开罗及伦敦的博物馆收藏,不在巴勒莫。原来的王家编年史石碑是刻在黑玄武岩上,在大约前25世纪的第五王朝末期被刻成,大约是在公元前2494年至公元前2345年左右。巴勒莫石碑是第五王朝时期按年记录的早期国王每年重大事件,同样性质的开罗石碑大部已损毁。卡尔纳克王表和阿拜多斯王表都是官方庙宇装饰中的一部分。萨卡拉王表来自于一个墓葬,属于私人性质记录。通过这些记录,埃及古物学家得到一个相当好国王顺序图像,但是对于早王朝时期一些统治者的顺序仍然是个讨论话题。《鹰蛇之夏》书把中国记载与埃及学研究的这些成果结合起来,基于文字破译和完全科学归纳法,证明中国记载的夏朝历史就是古埃及早期的历史。同时根据中国记载分析,可以纠正埃及学研究中的一些误区。这注定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

https://mp.weixin.qq.com/s/5wGx-WBPkZazDRH3si4y-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主题

799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2722
发表于 2019-1-18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你的分享!

好长啊,留着慢慢阅读。

感恩!
【觉醒家园】 www.awaker.inf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493

回帖

2445

积分

版主

积分
2445
发表于 2019-1-18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ki2017 于 2019-1-18 15:47 编辑

这本书确实不错啊~赞
夏商和古蜀的神秘三星堆文明几乎处于同一时代,彼此之间也有渊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5-9 11:04 , Processed in 0.05320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