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7|回复: 0

【南怀瑾】儒家学问的精华,圣人大智的境界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810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6506
发表于 2023-6-14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怀瑾先生:儒家学问的精华,圣人大智的境界

我们必须要回头反复慎思,明辨从上以来《中庸》的原文,由它开始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三句纲要,表示子思所得于父师之教的内明(圣)之学的精辟,然后说到个人学养的日用,是止于至善的中和常住的境界,这才是传统儒学孔门学问的精华。

由此一贯的发挥,说明人性和人伦的大机大用,便是智、仁、勇的三德。换言之,“天命之谓性”是智慧的根源;“率性之谓道”的善行,是仁德的行持;“修道之谓教”,是有勇的功用。由于智德而能证得天人合一的天命之性,由于仁德而能完成人伦大道的功勋,由于勇德而能决断一切行为,归于止于至善的果位。但从天性所发起作用智、仁、勇的三德,它在功用和行为的现象上,虽分为三个不同的名词和作用,事实上,最初的也便是最高最后的根本,统归于天性之知的智德。而这个天性之知的智德,它又不同于世俗所说的聪明,古人所谓的聪明,是指一般人的耳聪目明而说,天性之知的智德,它并非完全凭借后天生理机能的耳目感官而来,所以在上古的文字中,便有用神灵等字义来形容它的作用。……佛学称成佛之道,便是大智慧的成就。但为了辨别这种超越性的大智,并不属于世俗的聪明智慧,所以便区别世俗的聪明,叫作“世智辩聪”。把超越性的大智,沿用原始梵文发音,叫作“般若”,这也就同《中庸》开头所说“天命之谓性”的自性本自具有的知智之性,是一样的道理。……

尤其在《周易Ÿ系传》上说得更加明白,如“易,无(無)思也,无(無)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因此,我们可以做一结语说:性德之智,智而无智,无智之智,是为大智,用智不如人智两忘,这便是无上道谛,是大圣人的境界。

——南怀瑾先生《话说中庸》


【觉醒家园】 www.awaker.inf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11-22 05:34 , Processed in 0.51409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