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17|回复: 0

科学发现:新冠病毒正在阻止全球变暖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810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6506
发表于 2020-4-11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球开启自救模式?科学发现:新冠正在阻止全球变暖!

据《每日邮报》4月3日报道,提供基准排放数据的科学家称,由于冠状病毒的爆发使各经济体几乎陷入停滞,因此今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下降最多的一年。


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可能同比下降5%,这是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下降(上下图为,今年一月和三月欧洲的二氧化氮排放)

负责全球碳计划的主席罗布·杰克逊(Rob Jackson)表示,其碳排放量可能同比下降5%以上,这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下降1.4%以来的首次下降。

加州斯坦福大学地球系统科学教授杰克逊对路透社说:“ 今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或更多,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从未见过的下降。”
他说,无论是苏联解体,还是过去50年的各种石油或储蓄和贷款危机,都可能不会像这场危机那样影响排放。

法国在封锁前后的二氧化氮排放量

另外气候科学家警告世界各国政府,全球排放量必须在2020年开始下降,以避免全球变暖。虽然现在碳排放量已经下降,但是,这种改善是用关闭工厂,停飞了航空公司,并迫使成千上万的人呆在家里换来的。

【25亿人被迫隔离后,地球开始恢复盎然生机!新冠或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戒】
随着全球疫情蔓延,世界多国多地处于“封城”的状态。平日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不见了,多数人被隔离在家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时,动物们却在人类远离后重回城市。

二次塑造世界的人类正在被病毒震慑,世界仿佛重回到大自然的手中。

别样的生机在人类避世后闪现,震惊了世人。

在意大利的威尼斯,由于游客骤减及疫情下交通流量大幅减少,城市的污染水平下降,甚至连威尼斯运河都变得清澈起来。

由于运河及港口内少了船只和游船,使得水的流动保持在最低水平,导致粘土颗粒和其他污染物落到河底,河水能见度提升。

各种鱼类、天鹅、鸬鹚回归,


甚至有人还拍到运河里惊现海豚的画面。

这番令人震惊的自然变化听起来不可思议,事实上该新闻的确有夸大的成分。

《国家地理》杂志指出天鹅和一些海鸟本身就是威尼斯运河的常客,而海豚是在数百英里外地中海撒丁岛的一个港口所拍摄的。

但在意大利其它地方,也出现了一些不同常态的风景。

在罗马,没了丢硬币的游客以后,居民注意到有鸭子在著名的特莱维喷泉里休息。

在意大利撒丁岛的第二大城镇萨萨里,野猪旁若无人的在街上游荡。

意大利的其他城镇的街道,还有马匹和羊群出现。

自意大利全面性封国后,一边是城市封锁居民隔离,一边却是动物们在城市里自由漫步。

全球人类被病毒侵扰的时候,动物们却从有限的人类活动中获益,得以畅快的呼吸。

在日本奈良,由于游客减少,公园里喂鹿的人也少了。

奈良市区街道上,习惯被投喂的鹿开始在空荡的街道上觅食,寻求自给自足。

有些觅不到食物的鹿,甚至啃食起道路上的绿化带。

在上周日,印度新德里的街区内,一只猴子被发现在一条满是商店的小巷里寻找食物。

虽然印度的新闻较少进入视野,但实际上新德里已经于3月23日起封城,只保留基础生活保障行业的运行。

而在泰国卢普布里的Prang Sam Yod寺庙附近,一群饥饿的猴子在广场上聚集,争抢所剩无几的食物,场面相当壮观。

在泰国南部某处市政厅大楼,一群猴子为了寻找食物攻占了那里。

猴子们把屋顶、电线、天花板设备都扯坏了,迫使工作人员逃离。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卫报》记者夏洛特·西蒙兹发推称,发现有野生火鸡出现在一所已空闲的校园操场。

连英国卢顿机场附近的田野里,据报道也发现了鹿的身影。

英国首相已宣布全国封锁三周,如不遵守警察有权力强制执行,“群体免疫”的策略不攻自破。

而在中国,近日南京一家幼儿园闯进一只小狐狸。园方在储物间发现它的时候还以为是标本,仔细看才发现竟是活物。

找来食物投喂小狐狸,它也不怕人。只顾着凑上前吃食,样子十分可爱。

前段时间,武大网红狐狸珞珞由于疫情期间学校没人,也现身珞珈山脚下觅食,被守值老师发现。

疫情之下,世界正同化成一个缩影。

虽然这些画面或缺乏真实考究、存在夸大成分,却也实实在在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潜移默化的关系。

这些野生动物在人类封城后,肆意在城市游荡。没有了人类活动的约束,它们获得相对自由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习惯被投喂的动物在饥饿的状态下本能被唤醒,而真正长期野生的动物则大胆涉猎从未踏足的人类领地。

那些昔日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多是假象。人类双手触及范围内,必然会破坏它们生存的净土。

人类诞生活动以来,就顺应了弱肉强食的法则,或猎杀或饲养动物,也侵占了它们原本的家园。

全球疫情肆虐之下,这些奇妙的画面既让人震惊,又使人心生敬畏。

人类在受苦,自然却悄然焕发出新生。这场疫情难道真是对人类的惩罚?

回望如今的全球疫情。

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推出的全球疫情跟踪浏览网站统计,截止到今天,

全球确诊新冠肺炎已超过100万例,

美国确诊超过27万例,确诊人数超越中国和意大利,全球第一。

疫情发展到这一幕,是谁也不曾料想到的。

我们总说人类命运共同体,到了生死攸关的这一刻,也终于意识到此话不假。

除了美国,意大利的疫情也相当紧张。

截至目前,意大利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已超11.5万例,死亡病例累计约1.4万例。

粗略计算,死亡率超过10%!

要知道,意大利只有六千多万人口,而湖北的新冠肺炎病死率不足5%,这样一对比,意大利无论是感染率还是病死率都相当可怕了。

其他欧洲国家和北美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其实,我们明明是有前车之鉴的,还是用血淋淋的生命换来的经验教训,无奈却被一些人“无视”了。

黑格尔曾说,“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吸取历史教训。”

曾经的澳洲山火才过去多久呢?

这场持续五个月的山火,有5亿动物在这场大火中丧生...

不久前东非蝗灾肆虐,不知有多少人面临温饱危机...

青藏高原发现的28种新病毒还记得吗?

.........

“善忘”或许是人的本性,

但反思近一年内发生的这些系列灾难,灾难本身,它或许还有其它的意义?

山火、病毒、蝗灾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接连发生,有网友甚至戏称,仿佛“末日”要来了。

所谓的“末日”何时降临谁也无法预料,但所发生的这一切,或许是大自然向我们发出的警告。

如果我们不重视,这样的事情只会不断重演,甚至情况变得越来越糟。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千百万年来,这句流传的名言表示出人类盲目的高傲和目无一切。

而事实上呢?

大自然并不需要人类,人类却需要大自然。

在一部纪录片《大自然在说话》中,有些话特别让人触动:

“我已经度过了四十五亿年,是你们人类存在时间的两万两千五百倍,
我并不需要人类,人类却离不开我。

越来越多的人类啊,你们想怎样度过每一天,在意我,或者忽略我,我并不在乎,你们的行为决定你们的命运,不是我的。

我是大自然,我将继续存在

我随时都在进化

而你们呢?”

我们呢?
大自然的存在亘古绵长,人类不过是后来物种进化的结果。

表面看来,人与自然似乎此消彼长,实际上,人与大自然密不可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疫情发生以来,全球各国都相继采取了严厉的抗疫措施,其中包括建议疫情期间居家不出门,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连向来自由奔放惯了的意大利民众也因为疫情害怕了,纷纷自觉居家隔离。

结果,短短的时间内,整个意大利的空气污染都减少了。

欧洲环境署(EEA)发布的关于意大利在疫情期间空气质量变化的数据中可以发现,

自从意大利封国以来,国内二氧化氮的排放量大幅降低。

意大利北部地区的变化最明显,它也是这次疫情的重灾区。

通过分析卫星监测图,2月到3月短短一个月,意大利空气质量有了明显的好转。

中国的空气污染状况也明显好转。

根据NASA和ESA的污染检测卫星收集到的数据,从1月20日全民抗疫以来,中国上空的二氧化氮也大大减少。

武汉上空的二氧化氮浓度变化更是清晰可观: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工厂关闭、交通量减少,全球一氧化碳和类似污染物的排放量与去年对比,同比下降了53%。

见多识广的NASA研究员也对此表示惊讶:

“这是我头一次看到在如此广阔的范围内发生的戏剧性下降。”

这段时间人类只是减少了出门的频率,就让大气上空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让人不得不感叹。

还记得疫情初期传出的病毒源头——华南海鲜市场吗?

虽然已有最新研究证明那里并非病毒的发源地,但无法推卸的事实是,种种迹象都表明此次疫情或跟野生动物有极大关联。

曾经在餐桌上的“美味”早已被证实能悄然传播病毒,要人的命。

2003年令人闻风丧胆的SARS传染源历经多年被证实正是菊头蝠,而果子狸是中间宿主。

17年过去了,却仍然有人在不知好歹地食用野生动物。

或许这场疫情,真的是人类在自食恶果,但在自然界看来,这也只是一场人类的优胜劣汰。

人类虽然高度聚居,却未曾真正站在自然链的顶端。

这场疫情给人类的重创,是物种长期试错总结的教训。虽然物种优胜劣汰,却也应该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不只是人类,这也是地球上其它物种都应该遵循的规律。而野心勃勃的人类却总在妄图打破自然的规律,付出违背自然的代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觉醒家园】 www.awaker.inf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11-21 20:03 , Processed in 0.09355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