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让你更靠近内在的自己
你有曾经尝试过冥想吗?或者你有尝试过观察自己的呼吸、观察自己身体上冷热、疼痛的变化吗?你觉得这些对你来说重要吗?
可能我们没有注意到过……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许多烦恼,心静不下来,觉得整个世界莫名其妙,对于人生的种种大问题也都找不到答案。
特别是不明白为什么有诸多苦痛充斥着整个世界,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也不知道自己对此可以做些什么。
01 答案就在你心中
不论是身边的人或是读到的书,讲的都是一些精心虚构的故事:
关于神和天堂的神话,关于祖国和历史使命的民族主义,关于爱情和冒险的浪漫神话,还有那套说着经济增长、消费能让我开心的资本神话。
虽然当时我们已经能够意识到这一切可能都是虚构的,但还是不知道怎样找出真相。
而当我们进入大学时期,原以为到了可以找出答案的好地方,但结局往往是失望的。
即使学术世界有各种强大的工具,可以解构人类过去创造的所有神话,但还是无法针对人生的重大问题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相反,它把我们的目光压缩的越来越窄。以至于后来,学术虽然能为智识带来无穷乐趣,却几乎无法提供任何真正的见解。
每一次的呼吸,都是重生,也是生命的提示,你知道你还活着,你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放下思考,思考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只会把问题放大,让你的心回到原点,答案就在那里。
我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工作的时候,总想在这期间寻得突破,却忘了,他们都只是表面的形式,而我们不能错过真实的自己。
在修习的时候,其实我们什么都别做,别去控制呼吸,也不要想用什么特殊的方式呼吸。
只要观察现在的状况,不管状况如何。
吸气的时候,只是意识到,这股气进来了;呼气的时候,只是意识到,这股气出去了。
而等你不再专注,思绪开始在回忆和幻想中游荡的时候,你会发现:现在我的思绪不在呼吸上了。
有人会问些人生大问题,他们并不想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吸气、什么时候呼气,而只是想知道人死之后会怎样。
“我死的时候,是完全消失吗,会去天堂吗,还是会在新的身体内重生”?
这些问题背后的假设,是认为有个“我”从生到死都不会改变,于是想知道“死后这个不变的我会如何”。
然而,真的有个“我”是从生到死都不会改变吗?
身体随时都在变化,大脑随时都在变化,心智也随时都在变化。
你观察自己观察得越仔细,就越会发现,就算只是从这一秒到下一秒,也没有什么是不变的。
这样说来,人的一生如何连续统一?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你就不懂得“生”,当然也就没有机会懂得“死”。
然而,人生真正的谜并不是发生在死后,而是在生前。想懂“死”,就得先懂“生”。
有人说:“人从出生到死亡,灵魂一直不变,所以算是完整的一生。”
但这只是个虚构的故事。你真的看到过灵魂吗?我们不用到死的那一刻,也知道这种说法是真是假。
我们除了要观察自己的呼吸,还要观察整个身体的感觉。
内观技巧背后的道理,是认为心智的流动与身体的感觉密切相关。
你和这个世界之间隔着的是身体的感觉。真正反应的对象不是外界事件,而是自己身体的感觉。
某种感觉不愉快,你的反应就是“厌恶”;某种感觉愉快,你的反应就是“想要更多”。
当你真正观察各种感觉一段时间,就会对自己和整个人类的了解可能要超过先前所学。
而且做到这点,无须接受任何故事、理论或神话,只要观察真正的现实就行了。
02 大脑与心智的奥秘
科学之所以很难解开心智的奥秘,很大程度是因为缺少有效的工具。许多人都把心智与大脑混为一谈,但两者其实非常不同。
大脑是由神经元、突触和生化物质组成的实体网络组织,心智则是痛苦、愉快、爱和愤怒等主观体验的流动。
依靠显微镜、脑部扫描仪和运算能力强大的计算机,大脑研究正突飞猛进。
然而,利用这些设备我们并不能看到心智。这些设备能让我们监测大脑中的生化和电子活动,但无法让我们碰触到与这些活动相关的主观体验。
当然,我们可以收集关于许多人的二手资料,再用统计方法找出重复出现的模式。
利用这些方法,心理学家和脑科学家不仅比过去更了解心智,而且改善甚至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我们既然没有直接观察心智的现代方法,不妨尝试一下前现代化文化发展出的一些工具。
有些古代文化对于心智研究早有关注,而且依靠的不是二手数据,而是有系统地训练如何观察自己的心智。
过去发展出的这些方法,现在都归在“冥想”这一大类。
虽然现在讲到冥想,常常是与宗教和神秘主义有关,但原则上,冥想就是直接观察自己心智的另一种方法。
几千年来,人类已经发展出几百种冥想技巧,原则和效果也各不相同。和许多其他冥想技巧一样,内观据说也是由佛陀在古印度发现的。
观察心智的时候,必须抛开所有二手信息、宗教教条和哲学猜想,一心专注于自己的体验和真正遇到的各种现实。
所谓实际修行,就是要运用系统、持续及客观的方式,观察身体的感觉以及心智对这些感觉的反应,据此找出心智的基本模式。
有些人会用冥想来追求幸福和狂喜之类的特殊体验。
但事实上,意识是宇宙最大的谜团,就算是冷热或痒麻之类最一般的感觉,也和心醉神迷或宇宙合一之类的感觉同样神秘。
内观禅修者都会被告诫,千万不要想追求什么特殊的体验,而是要专注于了解自己心智的真实状况,不论这个状况为何。
近年来,研究心智和大脑的学者对于冥想技巧越来越感兴趣,但多半只是间接使用这种工具。
一般来说,科学家做研究的时候并不是自己冥想,而是请有经验的冥想者来到实验室,在他们的头上接上电极感应,再请他们开始冥想,科学家来观察冥想所产生的大脑活动。
虽然这也能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大脑的有趣信息,但如果实验目标是要了解心智,就抓错了重点。
这种做法,就像是想要通过观察石头来了解物质结构,一个人本来是用放大镜来观察,而你给他一台显微镜,并告诉他说:“试试这个,可以让你看得更清楚。”
他接过显微镜之后,拿起自己信赖已久的放大镜,开始仔细观察这台显微镜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冥想就是一种工具,让你直接观察自己的心智,如果不是自己去冥想,而是观察别人冥想时的脑电活动,其实并没有真正发挥冥想的潜力。
当然,我绝不是在建议放弃现有的大脑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冥想并不能代替这些工具,而是可以当作辅助工具。
这有点像是工程师打算挖隧道打通一座大山,为什么只从一边挖呢?如果能同时从两边开挖,不是更好?
如果大脑和心智确实同为一体,这两条隧道迟早都会连通。如果大脑和心智并非一体,那么我们更应该深入研究心智,而不是一心只研究大脑。
03 了解真正的心智
显微镜失焦的时候,只要转动调节手柄,就能调整焦距。就算是调节手柄有问题,也能找技师来修理。
但如果心智失焦,就没有这么简单的解决办法了。我们通常需要大量的训练,才能冷静下来,让心智集中,接着才能开始系统客观地观察自己。
或许在未来,只要服用一颗药丸,我们就能立刻达到专注。然而,如果冥想的目的是探索心智,而不只是集中心智,选用这种快捷方式就可能适得其反。
虽然药物可能让我们极为警醒和专注,却也会妨碍我们观察到心智完整的层面。
即使现在没有技术工具可以依赖,也不代表我们就该放弃研究心智。
航天员也得花费好几年来接受艰苦的训练,好为危险的太空探索做好准备。那么我们为了了解心智,也该付出同等的心力。
观察自己从来不是件简单的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难度还可能越来越大。
历史上,人类为自己创造了种种复杂的故事,我们认识真正的自己变得越来越难。这些故事的本意,是让许多人团结起来、集合力量、维持社会和谐。
人类观察自己的时候,常常发现的就是这些现成的故事。过去会认为开放式、不预设答案的探寻实在过于危险,有可能让整个社会秩序崩塌。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发生了两件事。
第一,过去的燧石刀已经发展成现在的核武器,社会秩序崩塌的可能性更高。
第二,过去洞穴里的壁画已经发展成现在的电视广播,要迷惑大众也变得更容易。
在不远的未来,算法就可能为这一切发展画下句点,人类将再也无法观察到真正的自己,而是由算法为人类决定我们是谁、该知道关于自己的哪些事。
在未来几年或几十年内,我们还有选择。只要努力,我们还是能了解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模样。但如果真要把握这个机会,最好从现在开始。
转自:觉醒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