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0|回复: 0

为什么冥想的力量如此强大?

[复制链接]

3940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034
发表于 2022-12-8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oyo13688 于 2022-12-8 06:43 编辑

徒步旅行是行走冥想
写日记是书写冥想
冲澡是意外冥想
静坐是直接冥想
冥想是屏蔽社会的噪声
倾听自己的声音


人体的周围神经系统由自主神经系统和随意神经系统两部分构成。两个系统有少数重合之处,呼吸就是其中之一。呼吸是无意识的动作,但也可以通过大脑自主控制。

很多冥想练习都强调呼吸,因为呼吸是进入自主神经系统的入口。医学文献和精神文献中的众多案例表明,有些人可以深度控制自己的身体,可以控制那些本来自主的活动。

人的思想力量非常强大。前脑向菱脑发送信号,然后由菱脑向整个身体调配和分发资源。那么,这一过程是如何调节的?又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

其实,你通过呼吸就可以完成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分发。放松的呼吸会告诉身体你现在处于安全状态。这样,前脑所需的资源不会像平常那么多。额外的能量可以被送到菱脑,而菱脑可以将这些资源重新分配给身体的其他部分。

这并不是说,仅靠激活菱脑就能战胜任何疾病,而是可以把大部分正常情况下关心外部环境所需的能量用在免疫系统上,以此提高你的身体机能。

冥想是思想意识的间歇性禁食。
太多糖会导致身体超重,太多干扰会导致大脑过载。
拿出时间独处,用来专注地自省、写日记、冥想,这可以解决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让超负荷的精神变得清明疏朗。

01
你在进行冥想练习吗?

我觉得冥想就像节食,大家似乎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每个人都说自己在节食,但实际上没有人真正在做这件事。同样,真正定期冥想的人也屈指可数。

对于冥想,我发掘并尝试了至少四种不同的形式——

我发现,对我最有效的一种冥想叫“无选择觉知”,或叫“无评判觉知”。

这种冥想方式就是在处理日常事务时(最好有跟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不跟任何人交谈,练习接受自己所处的当下时刻,不做任何评判。既不去想,“那边有个流浪汉,我最好到马路对面去”,也不要看着跑步的人暗想,“这人身材走样了,我的身材比他好”。

从前,每次看到发量很少的人,我的第一反应通常都是:“哈哈,这个人头发真少。”我为什么要通过嘲笑他人让自己感觉良好呢?我为什么需要感觉自己的发量还不错呢?

原因就是,我已经开始脱发了,我很担心自己的头发会掉光,所以才试图通过嘲笑发量不如我的人来获得心理安慰。我发现,我90%的想法都受到恐惧的驱动,剩下的10%可能受到欲望的驱动。

而在练习无选择觉知冥想的过程中,你不做任何决断,不评判任何事情,只是全盘接受。如果能在散步时这样做10到15分钟,你就能达到一种非常平静和感恩的状态。无选择觉知这种冥想法对我很有用。

第二种方法是超觉冥想。

就是通过反复唱诵,在头脑中制造一种白噪声来掩盖自己的想法。

第三种方法就是对自己的想法保持高度敏锐和警觉。

通过观察自己的想法,你会意识到很多想法都源于恐惧。在你识别出恐惧的那一刻,恐惧感自然就消失了。一段时间过后,你的思绪就会平静下来。

思绪一旦平静下来,你就会认识到周围的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你开始留意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你会想:“哇,原来我生活的地方这么美。我有衣服穿,这多好啊,我还可以随时去星巴克喝咖啡。你看看周围的人,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一个鲜活、丰富、完整的人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不停地跟自己对话,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故事中,而这种对周围事物的觉知会让我们从中跳脱出来。哪怕只有10分钟,你也能意识到我们已经处在马斯洛需求层次较高的阶段,生活其实非常美好。
图片
生活技巧:躺在床上的时候,可以尝试冥想。这样,你要么进入深度冥想,要么会入睡。不管结果是哪种都很好。

我学到的第四种冥想方法是,坐在那里闭上眼睛,每天至少一个小时。

此时,你以臣服的姿态接受发生的一切,不争取,不对抗。如果有想法在头脑中涌现,那就任其涌现。

人的一生会经历大大小小的事情,有好事,有坏事,其中大部分都会得到处理和解决,但还有一些会长久地伴随着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事情会越积越多,就像藤蔓一样将你层层缠住。

这些不曾解决的痛苦、错误、恐惧和欲望已经成为你的一部分,像藤蔓一样附着在你的周身,让你失去童年时的好奇心,失去活在当下、乐在其中的能力,失去内心的快乐。

那怎样才能把这些藤蔓从身上扯下来呢?
答案就是冥想。


当冥想的时候,你只是坐在那里,不去对抗自己的思想。此时,这些事情开始在你头脑中翻滚。你就像面对一个充满了未回复邮件的巨大收件箱,这些邮件可以一直追溯到你的童年。问题一个接一个冒出头来,你不得不一一处理。

你别无选择,必须去解决这些问题,而解决问题不需要你付出任何努力——只要静静观察就好。现在,你已经是成年人了,以往的事件已经与你拉开了距离,你可以隔着时间和空间,以更客观的态度看待这些问题,进而直面、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一来,你就会慢慢解决掉脑海中许多根深蒂固但尚未解决的问题。总有一天,全部问题都会得到解决,而到那个时候你再坐下来冥想,大脑就会进入“收件箱为零”的状态。当你打开大脑的“电子邮箱”,里面没有任何邮件时,那种感觉会特别奇妙。

那是一种快乐、幸福、平静的状态。一旦拥有了这种状态,你就不想再放手。如果每天早上只是闭上眼睛坐着就可以获得一个小时的幸福,那是多么弥足珍贵,它会改变你的人生。

我建议每天早上冥想一小时,因为少于一小时无法真正进入深度冥想。如果真的想尝试冥想,我建议以60天为周期,每天一小时,早上起来先冥想。大约60天后,你会厌倦倾听自己的心声。你应该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或者你已经听够了自己的心声,看穿了那些恐惧和问题。

冥想并不难。你要做的就是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做。只是坐下来,闭上眼睛告诉自己:“我只想让自己休息一小时。这是我远离喧嚣生活的一小时,在这一小时里,我什么都不会做。”

如果有想法喷涌而出,那就任其喷涌吧。我不会与之对抗,也不会进一步思考,既不接受,也不拒绝。我就在那里闭着眼睛坐一小时,什么都不做。”这样做能有多难呢?你怎么就不能在一小时内什么都不做呢?给自己一小时的休息时间有那么难吗?

02
自由自主地理解并应对

我觉得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控制对一件事的理解和应对方式。

我觉得其实大家是知道的,在一定程度上,毒品的吸引力是精神层面的。人们摄入毒品(酒精、迷幻药、大麻等等),是因为他们试图控制自己的精神状态和反应。

有些人喝酒,是因为喝酒可以让他们变得麻木;有些人吸毒,是因为吸毒可以让他们浑然无觉;还有些人使用迷幻药,让自己感受与当下和现实的强烈连接以及与大自然的联结。所以,毒品的吸引力是精神层面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整个社会都有沉迷和上瘾的症状。人们追求刺激的行为、心流状态或性高潮,其目的就是摆脱自己的思维,摆脱脑海中的声音,摆脱过分强烈的自我意识。

我的最低目标是,不让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继续发展并被强化。我希望自我意识减弱、变柔和,这样我就可以更好地融入当下的现实生活,接受大自然和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像孩子一样随心所欲、天真烂漫地欣赏一切。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先要认识到你是可以观察自己的精神状态的。

冥想并不会瞬间赋予你控制内在状态的超能力,但会让你觉察到你的思想意识是多么失控。

思想意识就像一只猴子,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大喊大叫,摔盆砸碗,投掷粪便,制造麻烦。思想意识是完全不受控的,就像一个失控的疯子。

你必须先看到这个疯子在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你感到不胜其扰。只有感到不胜其扰,你才会对其感到厌倦;只有感到厌倦,你才会与之分开,而这种分开就是解脱。你会意识到:“我不想成为那个人,我怎么会如此失控?”拥有这种觉知能让你平静下来。

洞察冥想是在“调试模式”下运行大脑,最终你会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大程序的子程序。

我有意识地密切关注自己的内心独白,不过有时也做不到。如果用计算机编程做类比,那就是我会尽可能地在“调试模式”下运行我的大脑。在跟他人交流或者参加团体活动时,想要运行“调试模式”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大脑有太多事情需要处理,但在独处的时候我可以做到。

比如,今天早上我一边刷牙,一边在脑子里想象一期播客。我开始想象沙恩问我一些问题,也想象自己如何回答。然后,我突然意识到,我在天马行空地想象。于是我把大脑调整为“调试模式”,就这样看着指令一条条闪过。

这时,我就想:“我为什么要幻想未来的规划?我为什么就不能站在这里,集中精力刷牙?”我觉察到自己的大脑已经奔向未来,觉察到因为自我的存在,我开始幻想未来的一些场景。

我就想:“我真的在乎自己会不会出丑吗?谁在乎呢?无论如何我都会死的。一切都会归零,我什么都不会记得,所以这一切毫无意义。”

然后,我停止大脑的运转,继续刷牙。我开始注意到牙刷有多好,自己的感觉有多好。下一刻,我又开始想别的事情了。我不得不再次审视自己的大脑,自问:“我真的需要现在就解决这个问题吗?”

03
"集中"与"放松"的美妙平衡

大脑中95%的所思所想都是不需要即刻就处理的。

大脑就像肌肉,最好让它多多休息,保持平静,只有在特定问题出现时才调动大脑,全身心地解决问题。

在我们聊天的当下,我就不能让大脑在“调试模式”下运行。这时,我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我们的谈话,让自己百分之百专注,而不是想着“我早上刷牙的方式对不对”。

高度集中注意力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与放松自我、活在当下、保持快乐的能力有关,当然,也与提高效能的能力有关。

注意力高度集中就像把自己从一个特定的框架中抽离出来,虽然你还保持着自己的思维,但你看问题的角度已经变了,是这样吗?

佛教徒会探讨觉知与自我。我喜欢用计算机和极客的语言来比喻佛教的这种理念。其实他们真正讨论的是,可以把大脑和意识视为一个多层次的机制。这个机制以一个内核级的操作系统作为核心基础,其上又运行着一些应用程序。

我实际上是回到了大脑操作系统的觉知层面。在觉知层面,我是宁静的、平和的、快乐的、满足的。我试图保持觉知模式,而不是激活自己的心猿(浮躁不安之心),因为它总是提心吊胆、焦虑不已。心猿当然有它的重要价值,但我希望只在需要的时候才激活它。

当需要调动它的时候,我希望可以专注其中。如果思维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那就是对精力的浪费,也会让心猿主宰我的全部状态。但我不能只有心猿这一种状态,还要有其他状态。

我还想补充一点,无论是灵性、宗教(包括佛教),还是其他任何你所追随的东西,最终都会让你意识到,你不仅仅是自己的思维,你不仅仅是自己的习惯,你不仅仅是自己的偏好,你是一种觉知水平,你还是一具肉身。

现代人对自己的身体感知太少,觉知水平也远远不够。我们过多地活在存在于大脑的内心独白里。而这些是我们年轻时由社会和环境塑造形成的。

04
冥想有助于破除习惯性反应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组合。小时候,你的基因组合会对外部环境做出反应,同时你的大脑会记录下所有经历,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此后,你会利用这些记忆预判未来的所有事件,不断尝试预测和改变未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积累海量的偏好。

这些习惯性反应最终会变成失控的货运列车,控制你的情绪。但情绪不应该被下意识的反应控制,而应该由我们的意识主动控制。

我们应该研究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一个人能按照意志调整状态,那就非常有掌控感。你只需要想“现在我想处于好奇的状态”,就可以真的进入好奇的状态。

或者你可以想:“我现在想陷入哀伤的状态,我在哀悼一个我爱的人,向他献上我浓浓的哀思。我真的想有这种感觉。我不想为明天必须解决的计算机编程问题分心。”

大脑本身就是一块肌肉,可以被训练,可以被调节。但由于社会的随意破坏、随机塑造,大脑已经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外了。

如果带着觉知和意图审视自己的大脑(这种审视应该是一个时时刻刻都要进行的长期练习),你就可以分析自己的思想、情绪、想法和反应。

在自我剖析、自我了解的基础上,你就可以重新配置自己的系统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重写程序。


转自:厚菩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11-22 06:14 , Processed in 0.02511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