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25|回复: 0

【南怀瑾】真正的佛法是大心理学,任何人都有六种心病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810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5541
发表于 2022-12-6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怀瑾先生:真正的佛法是大心理学,任何人都有六种心病

佛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带来的个性都有六个要点,贪、嗔、痴、慢、疑、恶见。任何一个生命,不管多么伟大、有学问的人,都有这六个特点的。

贪,人有贪心,当母亲怀孕的时候,你这个灵魂一入胎,已经有贪心了,在娘胎里,吸收了母亲的营养变成自己的,要母亲提供一切东西让自己成长,这是基本的贪心。一个婴儿生来,你不给他吃,不给他奶喝,他会哭的,贪嘛,占有心,都要抓来给自己,因为天生有个“我”。这个“我”的毛病就包括了贪、瞋、痴、慢、疑、恶见的成分在内。佛说了这个大原则,这就是人自己心里头坏的一面。

瞋呢?我们心理上,凡是不喜欢的、讨厌的,就会想把它丢开。婴儿也一样,不喜欢看的人,看到就会哭。瞋恨、埋怨、讨厌,这都属于瞋的心理。

痴,没有智慧。譬如从小读书,老师教的功课看不懂,学也学不会,乃至听了课记不住,考试成绩差,没有记忆力,因为脑子不灵光、混乱又容易痴迷。中国这个“痴”字怎么写呢?是“疒”旁,是一种毛病,人脑筋不健全这个病,“疒”里头一个多疑的“疑”叫痴,这是繁体字古写。那么后来有了俗体字,“疒”里头一个知道的“知”,叫痴,就是无知,自己的智慧有了病态,不知道,心不专一,不冷静,就是痴迷。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头疼、牙痛、胃痛、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这些是肉体地水火风四大不调所引起有形的病,还有属于心理无形的病,诸如一切烦恼,一切希求,一切妄想,贪、嗔、痴、慢、疑……等等都是病。佛眼看世间,一切众生皆在病中。

——《圆觉经略说》

“贪欲者,谓于妙五欲,随逐净相,欲见,欲闻,乃至欲触。”贪色声香味触的是妙五欲,不妙的色你不愿意看,不喜欢看。那人对你发脾气是冤家,你看都不看他的,因为他不是“妙五欲”;你看到好看的,喜欢看的,为了戒律的关系不敢看,但站在那里多瞄它一下,那就是“妙五欲”了。声也是如此,好听的声音,一定想听,有的声音听不到,还干脆打坐,心静了好听见。所以“妙五欲”的“妙”,是没有标准的,没有定相的,你认为妙的,我可能认为是不妙的。

追随着五欲“净相”跑,那是你喜欢的那个。像一个艺术家,看到他喜欢画的好风景,“唉!好美呀”,然后手一放,与大自然融合了,那就是艺术家的“净相”。一个音乐家,听到好听的音乐,自然双脚就打起拍子来,手也拍起来了,那是声音的“净相”;听不喜欢的声音就不拍了,因为那不是他的“净相”。所以我们众生总在随逐“净相”,这个“净相”是唯心而定的,是随唯识而转,唯你心意识而转。色、声、香、味、触这“妙五欲”,众生于此“欲见,欲闻”,很想去多看一眼,多听一下,所以难以得定。

以后你们出去弘法要这样讲,而且不能这个、那个,口头、口尾的说话习气和声音,都要注意。

“或随忆念,先所领受,寻伺追恋。”真正的佛法,是大心理学,我们有时候打起坐来,在接近静定的时候,就会恍恍惚惚的,好像做梦一样,看到山呀,水呀,浮起了影像,这是过去生的种子起现行,都是“妙五欲”境。“随忆念”,不是有意去回忆它,是阿赖耶识的种子所呈现。所以有许多人打坐,坐到好的时候,不管是外道还是学佛的,看到光,看到菩萨,自己认为有了神通,实际上是自己阿赖耶识中种子起的现行。如果自以为是眼通境界,那就是入魔了,是魔通,与鬼打交道。这是阿赖耶识中的五欲盖,过去生到现在生的种性,形成习气的影像,这也就是唯识的道理。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每一个人内在都有瞋恚心。脾气好的人就不发脾气吗?他生闷气,闷在心里面;脾气坏的人,面孔上每一个细胞都讨人厌。有许多人在笑的时候,都是一脸横肉,苦恼相。换句话说,他细胞里都是瞋恚,没有转化过来。如果转过来的话,哪怕你金刚怒目的时候,看起来都是慈祥的,那才是转了习气。“瞋”是外表,是粗的;“恚”是内在,是细的。瞋恚是脾气大,你们里头脾气大的太多了,一个比一个大,将来都成了气大佛,八十八佛以外的。瞋恚是怎么来的呢?你们检查自己,看下面的许多原因就知道了。

“谓或因同梵行等,举其所犯。”一群人在一起修行,就是同梵行,别人的错误你看不惯,脾气就大了。你们有没有这个经验?(同学答:有。)不止有,而且太多了,看人家的错误,看得透彻得很,自己的错误都忘了,这就是瞋恚。然后气得呀,自己打坐都坐不好,对不对?这就是障碍,就把自己盖住了。你们检查看看,你们不只要脸红,要红得发紫才是。

“或因忆念昔所曾经不饶益事,瞋恚之相,心生恚怒。”或者想起过去受了人家一句话的气,现在打坐想起来了,越想越气,有没有?(同学答:有。)看!修行多难啊。

“或欲当作不饶益事,于当所为瞋恚之相,多随寻伺,心生恚怒。”或者在打坐的时候,就像某教授当年一样,二十几岁跟我学打坐,腿子痛得受不了,看到满堂都是有地位的老头子,他越看越气,想找一颗炸弹,把大家都炸死。这就是“欲当作不饶益事”,当场的瞋恚脾气越来越大,然后联想更多愈加火大的事。寻伺就是现在心理学所谓的联想,今天害得我腿子痛,前天叫我念佛,刚刚还叫我跑香……越想越气,这叫“多随寻伺”。接着多方面的联想都起来了,“心生恚怒”,心里头更气,这是广义的瞋恚相。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疑者,谓于师,于法,于学,于诲,及于证中,生惑生疑。”五盖中第五是疑盖,对老师,对所学的法,对所学的教理,对老师的训诲,乃至对于自己修证到的境界,认不清,而生出疑惑。有很多人修行,已经达到了某个程度,因智慧不够,就有怀疑,以致修证的境界反而变坏了,像这样的人有很多。

“由心如是怀疑惑故,不能趣入勇猛方便正断寂静。”由于这种种的怀疑,就不能得到勇猛方便,由正道断除烦恼,而得到寂静。譬如下午你们听《参禅日记》的那位老太太的日记,她一个人在那里摸索、进步,很多地方是她自己修到那个境界的。虽然她写日记报告来问我,但问答来回要二十天。答复未收到,她自己都能信得过,又进一步了,因为她没有疑惑。即使有疑时,她自己都能够解答,她的难能可贵就在这里。

又譬如你们在这里学的,天天围着我,老师长、老师短的,可是都没有用,因为我告诉大家的,大家口头上说是,事实上听都没有听进去,都是在自说自话。然后今天来问的也是这个问题,明天来问的也是这个问题,出去三四年以后又来问的,还是这个问题,毫无智慧。尤其大家同学当中,尽管学佛很多年,包括出家的,对于教理的研究,一点影子都没有。大概只把五蕴、六根、六尘、十二因缘、十八界等名词记住而已,其他一无是处,因为无智,没有智慧。

这是讲到疑盖,像大家现在初学打坐,问题包括腿麻、坐多少时间,等等,但对于生理心理的变化,根本茫然不知。换句话说,对于佛学佛法的教理一无所知,真叫做盲修瞎炼,浪费自己的生命时间,这都属于疑盖之中。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转自:南怀瑾国学智慧


【觉醒家园】 www.awaker.inf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10-6 07:14 , Processed in 0.10186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