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43|回复: 0

【胡因梦】摄心与修行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798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1709
发表于 2017-8-5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胡因梦】摄心与修行

我的年纪愈长愈能体认人生永远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挑战,因此我们只能放下那股不断想要改善和获取的企图,开放地顺应各种关系的互动,诚实面对自己的局限;从面对之中就能产生转化和自由。

古今中外各种的宗教派别和内在工作体系都在研究摄心的方法,现代心理学与超个人心理学也试图从科学的量化研究和仪器的辅佐,来认识摄心的禅定方法在心理治疗上的功效。然而人为什么要收摄心念?因为内在的心念及意识活动极为错综复杂,思想、情绪和身体的觉受之间有着环环相扣的链锁关系,如果缺乏对这些活动的认识和了解,势必陷入种种的冲突矛盾及无法消解的烦恼中,而这些意识活动又跟内脏及能量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摄心的方法不但与身心健康有关,也跟灵性层面的演化息息相关。

摄心的方法一向有两个步骤,一是定力的培养,亦即专注力的训练;二是慧力的发展,也就是觉知及全观能力的拓展。在定力的培养上,传统宗教通常采用的是持咒、念佛、数息、观想、祈祷等等摄心于一念的方法,其目的是要让纷乱的妄念集中在一个焦点上,因此可以说是一种对治法或强迫念头止息下来的方法。其优点在于容易上手,因为人类习惯于用意而不习惯无为,所以定力的训练比较适合一般大众及初阶的入门者。但如果把定力当成是禅修的终极目标,就本末倒置了,因为定力的训练只是一种心智上的体操锻炼,它跟智慧或自我认识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凡是有目的、有企图的修练方法,都容易停留在物化的层次。

不过定力的修持确实能引发许多神通现象,甚至会造成“假开悟”的幻境;修行人出现这些现象时,往往会认为自己已经解脱了,但套句创巴仁波切的说法,这其实是:“进入了无明的最深处。”不过也有部分的传统老师坚持入门者必须先建立不受外境干扰的定力,在心的四周筑起一道铜墙铁壁,等到身心发展到某个阶段时,自然会意识到这个方法的局限性,到那时再把这座防护墙打掉,比较能确保初学者的稳定度。无论如何,这样的定境仍然属于世间禅的范围。

慧力的修持则是要帮助人发展出超世间的觉醒智慧,譬如佛家的四念处内观禅修法,就是一种非常精密的内证科学,这种方法不需要借用任何外物的帮助,便能分析出色身和心识的微细变化,并能觉知其变化过程里的一切细节,进而领略这永无止息的生灭活动中并没有一个自我的存在。但这种修练方式必须在长期密集的禅修营活动中才能有真确的领悟,因此并不是一般世俗生活里容易上手的方法。

我在二十五年前开始观察到西方在意识研究上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向,这个方向试图结合东方的终极智慧传承与西方主流心理学,统合成适用于现实生活、更符合现代精神的修心方法。循着这个脉络,我陆续译介了其中几位重要精神导师的作品,包括二十世纪彻悟的智者克里希那穆提、超个人心理学者肯恩.威尔伯、修持藏密的美籍比丘尼佩玛.丘卓、存在禅的禅师艾兹拉.贝达以及创立钻石途径的心理学家阿玛斯的著作。

他们共通的主张都是不求特殊的悟境,不企图达成有别于当下真相的超常意识状态,不参公案或话头,不借数息、观息或观想来规避当下的情绪活动,不透过定力的修持来引发三昧境界。因为定境与日常的真实生活是区隔开来的两种状态,定境不论多么美好,只要一回到现实生活,修行者势必会迷失于尘劳之中。

因此这些老师要帮助修行者达到的,只是平平常常地过生活,全心全意地活在每个当下,随时维持着感官的开放度,留意每个当下的身心反应及变化,逐渐增强对身心活动的觉知,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心底的焦虑和紧缩倾向,并看透在早期养成过程中所种下的种种自我否定、自我怀疑、不安全、恐惧、自卑、防卫、抗拒、批判、论断等等的心理制约,然后逐渐突破这些根深柢固的习气,学会面对、接纳和体受这些令人不安的思绪。如果对负面的情绪能量不再抗拒或排斥,心量就会因此而拓宽,心性本自俱足的空寂就会延长,进而发展出超越智力的般若智慧。

克里希那穆提曾经直接了当地指出,任何一种刻意模塑心智的修练方法,都会阻碍我们探索及发现内心活动的真相──包括显意识及潜意识里所储存的传统及种族经验。如果不能了透这些内心的软件纪录,势必会受制于错综复杂的妄念,陷入冲突矛盾的二元对立中。

他强调禅定跟“成就”没有任何关系;禅定不是眼观鼻、鼻观心之类的小把戏,如果日常生活里的食衣住行、健康、工作、人际关系、金钱等等的问题都处理不好,便开始去练习静坐或各种修持的活动,就是在逃避现实和自欺,而这是很容易走上邪路的,因为里面仍然有太多的欲望、无明和野心。他说:“修行不是跟现实活动分开来的另一个东西。如果你正在开车或坐在公交车里,如果你正在跟别人闲聊、独自在树林里漫步或看着蝴蝶在风中舞动,这时若能毫不拣择地觉知内心与外境的真相,就是在进行真正的实修了。”他表示人必须认清所有意识活动的真相,心才会平静下来,但这种不仰赖外力的摄心方式是非常艰苦的任务,而人的惰性太重,所以总想依赖别人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或是去依循一些所谓禅修的小把戏。

真正的修行只是透过自我认识而空掉心智所累积的一切纪录,但又不带着任何欲求或企图心。只要有欲求和企图心,即使是出现迷人的悟境,仍然是妄念的投射,因此还是局限在自我中心的范围之内。其实心只要无求,就能彻底安静下来,但这无求是何其困难的一件事?谈到这里就必须探究欲求是怎么产生的。

根据《钻石途径》的“坑洞理论”或克氏的观察,人类的欲求除了生物自保本能之外,多半是源自于童年的不当教育;孩子从小就不断接受“应该变得更好的”的理想暗示,因而造成了总想变得更好的欲望、期许和自我否定的低价值感,进而延伸出更复杂的逃避、压抑、谴责、找借口、罪咎感等等的复杂心态,于是就形成了所谓的心理坑洞。为了补洞,长大之后我们会不断地向外追求成就、名利、地位、情感、精神上的解脱等等的目标,于是就越来越远离自己的“本来面目”或“空寂本体”。

这个永无止境、本末倒置的恶性循环,便是因果轮回的根本原因,若想从这种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必须彻底而完整地看到其中的真相。因此从智慧的角度来看摄心这件事,是必须下极深的自我探索功夫才行的,否则只会流于表浅的静心而无法彻底解除潜意识里的深层心结。

另一个跟摄心有关的障碍,就是我们的执着倾向或心理学所谓的认同作用。如果我们的心仍然执着于房子、汽车、金钱、权力、名望,我们就仍然卡在最肤浅的意识活动中。若是执着于身材、美貌、个人风格、高矮、胖瘦等等的身体形象,我们所认同的便是第二层的幻象。

这两层初浅的幻象如果被看透了,并且放松了那股想要抓取和执着的倾向,就会进入第三层的对身体内部知觉的认同,譬如冷或热、通畅或阻塞、紧张或放松、愉悦或痛苦等等的身体觉受。这种种觉受会带给我们更私密、更不容易穿透的的自我形象感,到达这个阶段我们会遭遇到严重的瓶颈,因为身体的感觉太具体、太真实了,因此很难不把这些感觉当真。只要一把这些感觉当真,我们就会产生紧缩或焦虑的自保反应,进而延伸出一些无法控制的妄念。因此人在面临生理病痛时,就等于在接受修心上最严重的考验。

在这个层次上的研究,无论是东西方的老师,都忽略掉了一个重要面向或者基于某些理由而不详加说明,这个面向便是朱慧慈老师的灵体治疗所涵盖的范畴。我发现生理的病痛若是单纯起源于器官的病变或经络的阻塞,患者还可以透过种种的治疗方法来改变或减缓这些病征,但如果同时还有外灵的干扰或附身现象,那种能量体被卡住的焦虑和恐慌甚至会导致支撑不下去的绝望感;这类的问题就不是一般的治疗能轻易解决的了。

处在如此严重的灵障中,患者往往想要放弃生命,这时任何摄心的方法都无效了。根据我的经验,这时如果有幸能接受朱老师的灵体治疗,或是用十字真言、二十字真言做忏悔回向的跪拜修持,就能在短时间内让神经系统的乱流平息下来,进而改善焦虑、惊恐、失眠等等恼人的困扰。

一旦能突破对肉身种种痛苦觉受的执着,就会产生更大的空间感和自由度,钻石途径称之为“死亡空无”,也就是摄心的程度已经进入了死亡与再生的阶段──这里指的是自我的死亡而非肉体的死亡。其实当肉体死亡时,我执不一定会消解,但如果在活着的时候就能透过一层又一层的破执而彻底放下各种认同作用,便能达到真正的身心脱落,然后才可能进入更深、更无限量的宇宙意识──或称为神圣临在、证入实相。

此外根据我的观察,人所以会产生摄心的欲望,有一大部分是由于人际关系起了冲突或磨擦、一时无法厘清自身或对方的真相,所以急于找到一些方法来解除内心的混乱和矛盾。其实内心会生起这些反应,代表我们的自我认识还不够完整,这时如果立刻想把问题解决,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趋乐避苦的自保倾向,而趋乐避苦正是轮回的原由。在这种饱受煎熬的时刻,若是能怀着探索真相的好奇心来研究自己及对方的身心状态,便可能在色彩缤纷的“关系花园”里,体会“荆棘丛中下足”的禅宗精神。

若想探索和研究关系的奥秘,必须深入地了解关系所涉及的错综复杂的心理症结;这些心理症结就是东方修行体系所谓的因果业力。《EQ》的作者丹尼尔.高曼曾经说过:精神分析学派对“业力”所进行的思考,比起任何一个东方心理学派都要复杂得多。弗洛伊德就是观察到孩子与父母所形成的种种互动模式,而发展出了潜意识的理论。

这些科学家并不俱足宿命通,因此无法了知孩子或父母的业力因缘,但是透过对潜意识活动的研究,也能从现世的角度帮助求助者认清原生家庭对一个成年人的亲密关系的重大影响。我认为身为一个现代人如果没有一点心理学上的知识﹙特别是客体关系心理学﹚,恐怕很难洞察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里的深层真相。克氏曾经说过:“人际关系如果不够深刻,彼此如果无法充分了解、相互扶持,你的修行也不可能有多大进展。缺少了这个基础而只是一味地追求开悟,修行就成了一种逃避关系的方式。”

其实关系便是一面镜子,当我们与重要关系人互动、交谈、一起工作或共同生活时,几乎每个当下都会产生各种的念头、情绪和感受,这时如果能单纯地觉知这些内心的反应,而不企图美化自己、逃避自己,也不产生道德上的苛求,就能如实见到心底的真相──自我怀疑、不安全感、自卑、抗拒、排斥、找借口、依赖、掌控、好胜等等。

看到自己的真相而不产生后续的反应,就能在那一刻体会到真相背后的空寂,而空寂便是解脱。因此最自然、最容易跟生活结合的摄心方法,就是在当下的互动关系中洞察心中最深的真相。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3sO9AVue62PfMtdF45zYQ


【觉醒家园】 www.awaker.inf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3-28 20:34 , Processed in 0.03069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