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会拥抱你的敏感情绪
01 高度敏感情绪的负面表现
你是否拥有高敏感情绪呢? 高度敏感的人经常会表现如下(以下表现有时也会与内在的低价值感有关):
忧心于人生大问题
从年轻时起,或许就已经体验到存在抑郁(existential depression),为生命的无意义、及孤独感到悲伤。或许常常郁郁寡欢,难以融入人群,对于其他人都不愿思考这些重大的问题而感到沮丧。
焦虑引发的内疚、失败感
这表现为一种难以名状的紧迫感,总感觉必须不断前进才行。总是“忧心忡忡”,感到时光飞逝,要来不及了,重要的事还没做,哪怕其实你并没有什么清晰的规划。或许你感到肩上有一副重担,想要负责那些你无须负责的事。这种压力会让你对自己非常不满,让你体验到焦虑、内疚以及失败感。
完美主义
常常看起来像完美主义者,“不整齐划一”的事物都会给他们带来心理或者身体上的压力。这种追求完美的趋势也可能表现为强迫倾向。
情绪强烈,外界刺激容易造成创伤
遭遇同一件引发伤心的事情,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悲伤一周,但对于他们来说,却可能长达一个月或者一年,进而引发心理PTSD。
02 高敏感的人其实天赋异禀
然而,高敏感人群除了以上的一些行为表现,其实他们还存在一些特质。
深切的同理心
总是深切地关注身边人,从小就这样。当他人受到虐待时,你总是感同身受。不仅对人有同理心,或许还感到与动物、大自然及灵界的元素有直接的联系。你有一种天生的本领,能感受到其他人的能量,“同理心”是他们的个性特征。
在社交情境中,他们能凭直觉知道其他人处于什么样的身体或精神状态,感到自己也“承受着”他们身体及精神上的不适感。也总能体察他人的痛苦,并为之神伤,因而你更希望与人建立一种精神上的、有意义的联结。一旦拥有一段关系,你会忠贞不渝、理想主义并且富于浪漫气息。
高度敏锐的知觉力
在知觉能力上具有天赋意味着你能感受到、觉知到其他人遗漏的东西。敏锐的觉察能力让你能看穿表象,你常常忙于掌控局势,建立联结。洞察力、直觉以及从多个层面理解现实的能力,使得你能快速对人或者情形做出判断。
在社交场合,你能觉知场上的人际互动,并且如此准确,非常令人震惊。你觉着自己好像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事,或者其他人心里怎么想。当有些事不合情理时,你能够感觉到某些人外表背后的目的、想法和感受。
丰富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感觉、幻想及智力上的可激发性
你内心世界丰富,充满了想象,你总在内心与自己对话,你的内省常常被词语、画面、隐喻、形象以及活灵活现的幻想与梦境占满。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一旦感到情绪混乱,你可能就会退隐到想象的避风港中。
在心智上,你勤学好问又善于反思。你对于了解事物、拓宽视野、获得知识以及分析自己的思想有着强烈的欲望。你能快速且深入地处理信息,所以你很快就能吸收消化掉它们。
03 高度敏感人群的保护模式:从防御到开放
敏感度高、同理心水平高的人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才能保护自己?”敏感意味着可能你比别人更善于接收信息,更能与周围环境同调;比周围人接收的信息更丰富,无论是在感觉层面还是在知觉层面。
作为一个“读心人”,可能会感到,自己比较容易吸收他人的负性能量和情绪,也比较容易吸引情感吸血鬼,经常被生命之重压倒。也可能会体验到感觉器官不堪重负、同理心耗竭,甚至“精神休克”。
通常的建议是,敏感的人可以想象一堵墙、一个“保护泡泡”,或者斩断联系,不再与那些让你虚弱的人交往。另外一些具体的建议包括:限制与外部世界的接触,避免被某些人或某些场景围困。
这些策略或许有用,尤其当你身处一段虐待性的、不健康的关系中时,但是这些方法本质上都是防御性的,而且并非可持续的。许多敏感之人还是没有找到长久的避难所:即便是有意识地避开有害的人,人际摩擦也会影响;即便是限制了社会交往,待在家里,情绪波动也依然会出现。
防御性方法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强化了受限制的、以恐惧为底色的自体感。如果陷入一种固定的视角看自己,认为自己已经坏掉了,无能,需要仰赖别人的庇护和保护,就不得不把自己的人生路设计得倾向于回避而不是成长与扩张。结果就是,你可能变得越来越强迫,越来越想要保护自己。
最后,再也看不见自己无限的潜能,眼光仅限于一个缩小版本的自己。其实你可以不再试图对抗生活不可避免且无法预测的本质,不再借由这种对抗保护自己,而是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不再把自己缩进一个小泡泡中,而是舒展开来,允许自己越来越强大,从而适应:从恼怒到深深的喜悦与爱,这样我们就能充分享受作为一个人的体验。
04 调试你的情绪弹性,合理运用敏感特质
在我们内心深处,住着一个对生活之美、对世上美好的事物,有着深刻鉴赏力的人,一个充满热情的人。然而,作为一个敏感之人,要和其他人安全地、真心实意地相处,需要学会区分什么是真正的同理心,什么是不受控制的情绪传染。 情绪传染指的是我们理解并感受到他人的感受,这通常是一个自动发生的潜意识过程。如果体验到太多不受控制的情绪传染,那么从别人那里吸收来的东西就时常会淹没自己。与不受控制的情绪传染不一样,同理心是一种技能。拥有这种技能,会让自己和他人都受益,同理心不仅仅指我们有能力感他人所感,还需要心理上的成熟。这种技能可以通过练习掌握。
作为一个情绪强烈的人,你可能抑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很快就会明白,自己没办法做到“跳出”情绪,唯一的出路就是穿越情绪风暴。实际上,最关键的是要拥抱你的情绪敏感。获得情绪弹性的第一步就是拥抱内心升起的痛苦情绪。最后,你可以把这一策略用于外部事件、压力源、人,以及更广阔的世界,哪怕你使出浑身解数保护自己,然而这世界终归喧闹嘈杂、不完美。
人们不会总是和颜悦色,世上的事也不总是公平。生活中的伤痛与困难不是问题,但如果应对方式是回避、自我谴责及批评,那么你可能要一生都忙于抵御生活的潮起潮落,从而迷失自己。采取“成长型思维模式”,就是要利用情绪强烈这一优势。我们可以选择在每一次情绪挑战来临时锻炼自己,把每一次都看作你成长的助力跳板。
培养情绪弹性就像训练肌肉,有很长一段时期,人们都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中神经元的连接会固定下来,不再改变。但近些年有了一些变化,先前的观念(成年人的大脑几乎是一个静止的生理器官,一个人过了童年时的关键发育期后,大脑基本不再改变)已经被取代,人们相信大脑是不断变化的。神经可塑性,或者大脑可塑性,指的就是一个人终其一生,大脑都是可改变的。
人类大脑具有令人惊异的重组能力,可以在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连接,研究表明,大脑实际上从未停止改变与学习。
成为一个健康的、整合的人,意味着你要学会维持一个核心的自我统一感,不要被时刻变化的感受破坏。其目标不是要完全控制情绪,另外,完全与情绪隔离,隔离到我们感觉自己内心空虚,也不可取。相反,你要学会处理各种各样的感受,而不是被感受完全支配。
真正拥有同理心,意味着我们不但能够感受到不愉快的情绪,还能够忍受它,有信心不被它摧毁。由于我们从别人那里感受到的不总是愉快的东西,所以真正的同理心需要勇气与悲悯之心。
对于我们在别人身上看到的事情,即使不赞成,也可以磨炼自己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保持清醒,不要关闭我们的敏感性。只要练习足够多次,就能够在心里开辟一个空间,既能容纳我们之温柔,也能容纳他人之痛。
不抵抗,不要变得强硬,我们可以把温柔的慈悲带入意识;不要把感受和他人推远,可以抱持他们。渐渐地,不只是体验会改变,对体验的体验也会改变。我们能的弹性会让自己感觉更有活力,而不是把自己局限于安全舒适区内。
如果能在最困难的时刻训练自己去培育敏感性和悲悯心,那么作为一个有情绪天赋的人,我们会慢慢找到一种全新的自我感。也会让自己充满力量而富于爱。
一切生命痛苦的根源都来自于我们对于生命的迷惑。因此我们需要一次学习,去看清自己过往生命模式的局限与烦恼痛苦的成因。学会放下曾经的浮躁与尘劳,获得身心的平静。赢回生命本具的六种力量,给生活带来真实的改变。
转自:觉醒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