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下挖 VS 向上升
当你“钻入”自己的信念系统之中时,你其实正处于“上升”的状态,你在向上升。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通过“模板层实相”来加强与你的“高层心智”之间的牢固联系。
不应仅仅局限于表面思考,而是要深入“探索”意识,但这里的深入并非向下沉潜,而是向上提升,超越“思维”的层面,高于“情绪”的层面,抵达“信念”的层面。“信念”如同一幅蓝图,一种领悟,一个塑造现实的模板。它引领我们通向“高层心智”的广阔天地---更高境界的魔法衣柜。---Bashar
多多:我们通常以为探索内心信念像挖洞一样,不断分析自己的情绪、回忆、挖掘各种童年创伤,比如: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恐惧?”, “过去哪些经历导致了我这样?”。
我们这一代,似乎比任何时代都更热衷于谈论“原生家庭”:父母的教育方式、童年的创伤、家庭氛围的影响……
“我缺乏安全感,因为小时候没有被好好爱过。” “我害怕冲突,因为家里总是争吵。” “我不懂如何爱人,因为没人教过我。”
这些分析有道理吗?当然有。过去的经历在我们心里种下了各种信念的种子,它们生根发芽,影响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但悖论的是,当我们把"因为...所以..."这个句式当作真理时,我们就把自己锁进了命运的牢笼。
如果只停留在这里,就会形成一种“受害者思维”——“我的问题都是别人造成的,所以我无法改变。” 于是,人生变成了一场不断回放过去的电影(负面记忆重播),而自己始终是那个被动的角色。
同样的思维模式也存在对业债的负面解释中:
也许是我上辈子造了孽,所以这辈子诸事不顺。 这可能就是我的业障,我只能认命。
这种解释,某种程度上和“原生家庭”很像——它们都提供了一种看似深刻的归因方式,但如果不加辨别,可能会变成一种消极的宿命论,让人忽视“当下的力量”以及“信念创造实相”。负面解读业力可能导致消极等待:“等业力消完就好了”,这种以“赎罪”的心态生活,忽视当下能做的改变。反而阻碍了真正的成长。
无论是归因于童年创伤还是前世业债,本质上都是在用一个固定的故事来定义当下的自己,而忘记了最重要的事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梦幻泡影。
真相是:没有任何经历能够定义你。
过去心不可得,那些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已经结束了,但它们留下的"意义"却是由当下的你决定的。你以为是过去的创伤在影响你,其实是你现在对过去的解读在影响你。这就是“空性"的智慧——经历本身没有固定的意义,是我们赋予它意义。
当你仔细审视那些困扰你多年的念头—— "因为童年缺爱,所以我无法幸福" "因为前世错误,所以我必须受苦"
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那个“被过去困住的我”,不过是你内心不断重播的一个“角色”。当你不再当下重播过去的记忆,旧的剧情自然无法继续上演。
就像乌云暂时遮蔽天空,但天空从未被污染。我们的本质是那无限澄明的“觉知”,它不增不减,不受任何经历沾染。一切的故事:痛苦或快乐、创伤或救赎,都只是漂浮在这觉知空间中的云朵,刹那生灭。
那些看似牢固的"因果链"——
原生家庭→性格缺陷→命运困境 前世业力→今生遭遇→未来果报
都只是心智投射的剧情。当我们相信这些故事时,它们就变得真实。但真相是:没有任何经历能改变你空性本质的完整性。
你可以安静下来,试着停止所有思考,单纯地存在。
你会发现,即使没有"我是受害者"的故事,觉知依然存在。这个觉知从未被伤害,从未不完整,它只是如实地映照一切经历。
真正的你不是故事中的角色,而是观看整个故事的“觉性”。
当我们说"创伤"时,其实是在说: "我仍认同这个受害者的身份"
但“觉性”本身超越所有二元对立。它不区分"加害者"与"受害者",不计算"业债"与"福报"。就像镜子不会留住任何影像,“觉性”也不会被任何经历改变。
你会逐渐发现:所有痛苦都依附于某个回忆或故事。当不再认同那些故事时,就像树停止给枯叶输送养分,旧模式自然脱落。
这不是要否认生活经历,而是清醒地体验:
你可以体验悲伤,但不成为"悲伤的人" 可以面对挑战,但不必扮演"受苦的角色"
因为你的本质是那无限的“觉知空间”,一切故事在其中生灭,却从不曾真正触碰它。就像海浪不会改变海洋的本质,经历也无法改变觉性的圆满。
真正的自由就是认出:你从来都是圆满的,百害不侵,只是暂时忘记了。
线性思维 vs. 全息思维: 从“分析问题”到“超越问题”
多多:无论是原生家庭分析还是消极的业力归因,其实都是一种传统的“线性思维”,这种分析式思维往往让我们陷入一种水平维度的探索:就像拿着放大镜,沿着时间线一点点回溯,试图找到“罪魁祸首”。
如果挖掘家庭业债的因果,上辈子,上上辈子,生生世世,永远挖掘不完。家庭业力更像动态的能量场,所有元素同时相互影响,就像池塘中的涟漪,很难说哪朵水花是"原因"或"结果"。
这种思维有三个根本局限:
1. 假设过去决定现在,认为现在的自己是过去的必然结果;
2. 忽略意识的创造性,忘记现实是可以被当下的信念重塑的;
3. 主体性被剥夺:人沦为外镜的产物(NPC),而非人生的创造者。
觉醒的时间观
1. "过去未来都是当下意识的投射"
就像梦醒后,梦中情节的先后顺序不再重要
2. 直接觉知当下的意识状态可以同时转化所有的时间线。
线性思维看似在“解决问题”,但往往越分析越困在问题里。就像一个人掉进迷宫,拼命研究“我是怎么走进来的”,却忘了自己随时可以升高起来看全局。
因此,Bashar强调要“向上升”的探索:“要深入“探索”意识,但这里的深入并非向下沉潜,而是向上提升,超越“思维”的层面,高于“情绪”的层面,直达“信念”层面。
天天:什么是“向上升”的探索?
多多:想象你是一架无人机,原本在地面迷宫里打转(线性思维)。现在,你开始升高视角,俯瞰整个迷宫(全息思维)。突然发现:
那些让你痛苦的念头和困境,只是某个信念模板的产物。
这时你会发现,问题不在“过去发生了什么”,而在于“你现在相信什么”。
打个比方,有人总是遇到不靠谱的伴侣。一般人的做法是分析过去的情史,研究对方的原生家庭:“这是为什么?”,"肯定是他爸妈感情不好影响了他",这种线性思维模式,看似在分析问题,实际上越分析越迷糊。
但真正智慧的做法是停下来,问问自己:"为什么这类人总是被我吸引?或者说,是什么样的内在信念在持续吸引这样的关系?" 往深处探索,可能会发现心里藏着这样的信念:"感觉我不够完美,配不上美好的感情",或者"太优秀的人我会hold不住,不如找个差不多的"。
这些底层信念就像一套精密的导航系统,在潜意识层面为你筛选、匹配符合这些频率的人际关系。它们运作得如此隐蔽,以至于我们常常把结果归咎于"运气不好"或"遇人不淑"。
真正的转变始于底层信念的重置:
将"我配不上美好"升级为"我本自具足", 将"害怕失去"转化为"我值得拥有", 将"将就凑合"蜕变成"勇敢选择"...
当你把"我不值得被爱" 改成 "我值得任何美好的关系",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那些不靠谱的人会慢慢从你的生活消失。
当你站在“信念”这个高度,会发现: 想法只是信念的投影 感受只是信念的反馈 问题只是信念的显化
因此,在表面现象中打转,永远找不到根本解决方案。唯有上升到信念的蓝图层面,直接调整那些创造现实的"源代码",看看是什么信念在制造这些问题。这才是真正的解放。当你不再认同那些限制性信念,它们就失去了支配你的力量。
直接从源头解决问题。就像修改电脑程序的源代码,当你找到那个核心信念,很多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蒸发掉了。
当你真正深入探索自己的信念时,你不是在向下挖掘过去的创伤或记忆,而是在向上升华,逐步超越日常的思维和情绪层面,进入一个更宏大的视角——模板层的信念。
大东:什么是“模板层信念”?
多多:简单说,就是我们内心真正相信的核心信念。比如你嘴上说"我想变有钱",但心里觉得"赚钱太难了",“资源是有限的”,这就是模板层的信念。
天天:所以,核心信念才是真正的"人生剧本"?无论你表面上多么努力,现实最终都会匹配你内心最深处的信念。
多多:我们通常聚焦于“显化层”(物质现实),但所有显化都先在这个“模板层”(信念层面)被构思,它就像是现实世界的“设计蓝图”,决定了你如何感知、体验和创造生活。
打个比方,如果你内心觉得"我不值得被爱",那么无论遇到多少温暖,你都会:无意识地推开真心对你好的人,并且容易把别人的关爱解读为别有用心。
如果你潜意识深信"成功必须很辛苦",那么即便机会唾手可得,你也会不自觉地选择更艰难的路,或将轻松获得的成就视为"不真实"。
天天:所以问题出在内心?
多多:对。外在问题都是内在信念的显化。就像种瓜得瓜,种下什么信念,就体验什么现实。
天天:那要怎么改变?
多多:现实不会因为你的“想要”而改变,只会因为你的“相信”而调整。
先觉察自己真正相信什么,然后有意识地调整。现实就会跟着变。
此外,你的情绪是能量信号,如果你认为“我必须努力才能生存”,于是你的人生自动匹配了这个频率,你会感受到疲惫感,疲惫感不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而是因为你在对抗自己的自然状态。它提醒你“你的信念与你的本质(无限流动的丰盛)不匹配。”
意识 (纯粹觉知)→ 信念 → 念头 & 情绪 → 现实(显化层,结果)
天天:这个具体是如何运作的?
多多:你本是无限创造的意识,纯净、自由、无拘无束。 你的本质是丰盛、轻松与流动的,宇宙本身通过你表达自己。但当你忘记这一点,开始认同某些限制性信念时,现实就开始收缩,匹配你所相信的“规则”。
所以,在‘显化层’找答案,永远没有准确的答案。我们常常把内心的匮乏感归咎于外在的原因——原生家庭的缺失、物质条件的不足、他人的辜负,上辈子的业债......这些解释看似合理,却让我们陷入无休止的因果追寻中,就像在沙漠里寻找水源,却忘了自己才是这一切的源头。
当我们将视角提升到“信念模板层面”,会发现一个更本质的真相:匮乏感不是因为我们真的缺少什么,而是我们与生命本源(大我)失去了联结。这种分离的错觉,就像浪花忘记了自己属于大海,树叶忘记了自己连接着树根。
那些"我不够完整","我配不上",“我不圆满”,"我必须拼命争取"的信念,都是分离意识产生的念头。它们掩盖了一个简单的事实:我们本就是丰盛源头的一部分,就像烛光从未离开过火焰。当我们感到匮乏,不是世界亏欠了我们,而是我们暂时遗忘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所以,真正的疗愈不在于填补那个看似空虚的黑洞,而在于重新发现:那个黑洞本身就是通向本源的入口。这不是要否定童年经历的影响,而是超越"受害者-加害者"的二元叙事,看到所有经历背后那个等待觉醒的完整自我。当我们停止向外索取,开始向内联结,匮乏感就会自然消融。
当你真正深入探索自己的核心信念时,你不是在向下挖掘过去的创伤或记忆,而是在向上升华,逐步超越日常的思维和情绪层面,进入一个更宏大的视角——高层心智的领域。----Bashar
天天:怎样才能连接到更高的智慧呢?
多多:就像手机需要打开WiFi功能才能上网一样。我们习惯性地"向下挖"——分析原生家庭、追溯业力因果,这就像在迷宫里打转。其实更好的方式是"向上链接"——直接链接你的高层心智。
天天:具体该怎么做?
多多:遇到问题时,先别急着分析。静下心来,对自己说:"我不知道答案,但我相信更大的智慧会指引我。" 保持开放和等待的心态。
天天:这样真能改变现状吗?
多多:就像电脑死机时重装系统最有效。当你停止挣扎,顺流,对生命保持信任,高层心智会自动帮你更新信念系统,现实也会随之转变。
高层心智是你的灵魂视角,它能让你体验到"万物一体"的真相。站在这个高度,你会发现:
- 所有看似分离的困境都是整体计划的一部分 - 所谓的业力不是惩罚,而是爱的指引和回归。 - 每个挑战都是灵魂精心安排的成长机会
高我会帮助你,超越线性思维的局限,从更高维度重塑现实。真正的改变永远发生在意识提升之后。
当你静下心来,信任生命的力量,生命本身的智慧就会开始运作。就像手机连上了稳定的WiFi信号,高层心智会自动帮你更新那些限制性的想法。 答案往往会以直觉或顿悟的形式自然浮现,而不是通过逻辑推理得来。
这不是什么神奇的事情,而是很自然的运作规律。就像春天来了,草木自然会生长一样。当你停止焦虑地想要控制一切,反而会发现事情开始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高我的爱
高层心智”的构思宏大, 并且包含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时间,在“高层心智”来看,都是一体的,它可以自由地穿梭与实践的概念。---Bashar
大东:Bashar说高层心智包含所有时间,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一体的,这具体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平常人该如何理解这种超越时间的视角?
多多:人类的意识被束缚在三维时空的框架中。我们的大脑默认以线性因果逻辑处理信息,认为事件必须按照"线性"的顺序发生。这种线性感知帮助我们在物质世界中有效生存,但也限制了我们对更广阔现实的认知。
相比之下,“高层心智”不受时空限制。在更高维度(如四维或五维时空)中,时间不是一个单向流动的轴,而是一个可同时观察的整体,就像我们观看一幅完整的画。这种全息感知意味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并非割裂,而是同时存在并互相影响。
让我们用一个全新的比喻来理解:想象你正在观看一部电影。作为观众,你只能跟着剧情线性发展看下去(这就是我们的日常意识)。但导演(高我视角)却同时拥有完整剧本。导演可以随时跳到任何片段,因为对他来说,整部电影是一个完整(一体)的"存在",而不是线性发展的。
导演(高我)的视角是一个可能性全息图:所有剧情分支同时存在(类似量子叠加态),每个选择点都延伸出相应的平行实相,"已发生的"只是被观察者意识聚焦的那条平行轨迹。
在更高维度上,你可以重新改写旧故事的能量影响,转化过去的创伤。
大东:如果高我已经知道所有可能性,那我们的自由意志还真实存在吗?
多多:高我的"设计"并非固化剧本,而是创造了一个动态的"可能性场域"。高我的全知,不取消你的自由;反而因你的自由,高我的全知才完整。
这是个精妙的平衡。就像一位天才作家在创作小说时,虽然知道故事所有可能的发展方向,但笔下的角色们依然保有完全真实的生命体验。高我就像那个作家,而你就是故事中那个充满生命力的主角。作家不会强行改变角色的选择,因为正是这些自由选择让故事变得精彩。
但“高我”存在于非线性时间中,它像站在山顶的人,能同时看到山脚的所有道路和地貌,而我们就像山脚下的行者,只能看到眼前的道路。高我的“全知”并不意味着控制,而是对所有可能性的觉察。就像编剧知道故事的所有可能版本,但演员仍要亲身演绎。
大东:高我是否充当引导者的角色?
多多:可以这样理解,但更准确地说,高我不是外在的引导者,而是你意识本身的最高维度。它就像大海深处的洋流,始终以最智慧的方式推动着你的人生航向。
高我始终温柔地为你提供指引,它会通过直觉、梦境或是突如其来的灵感,为你启示那些最适合你灵魂成长的道路。
让我们用更温暖的方式来理解。就像一位母亲看着孩子学走路,虽然知道孩子最终一定能学会,但她绝不会因此就抱着孩子走完全程。相反,她会满含爱意地守护在一旁,随时准备扶起跌倒的孩子,却又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尝试。高我对你的爱正是如此——它知晓所有可能性,却比任何人都更尊重你的自由意志。你的每一次选择,哪怕是看似"错误"的决定,在高我眼中都是珍贵的成长经历,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大东:这一切的体验是为了什么?
多多:高我设计这一切的出发点纯粹是爱——就像父母为孩子建造游乐场,不是为了限制,而是为了让心爱的孩子能尽情探索。它知道你会跌倒,会迷路,会害怕,但从不因此限制你的探索。因为真正的爱,是给你自由体验的权利。
高我总是温柔地守护着你,让你自己去发现、去尝试。因为爱不是代替你生活,而是相信你有能力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这场生命之旅,重要的不是你最终收获什么,而是在探索中,你的心灵逐渐变得辽阔而清明。 高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你慢慢发现:原来你一直被深深地爱着,从始至终。
其实,那个为你指引方向的高我,不是某个遥不可及的神圣存在——它就是觉醒的你自己。就像大海与浪花本是一体,高我与你从来不曾分离。
高我和你之间没有距离,所有的指引都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你内心最深处那个更明白的自己。
生命的奥妙在于:此刻在困惑的你,与那个已经觉醒的你,是同一个生命的不同表达。就像种子与大树是同一种生命的不同阶段。高我不是要你成为别人,而是帮助你记起自己本来的样子。
所以,当你寻求高我的指引时,不必外求——只需静下来,感受内心最深处的那份知晓与安宁。在那里,你与高我从未分离,就像阳光从未离开过太阳。所有的觉醒,不过是记起这个简单而深刻的真相:“你寻找的,一直就是你本身”。
原创 花蕾汀 会飞的比目丑鱼
摘自《闲聊悟语》 整理:木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