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43|回复: 2

飞碟飞行原理探究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799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2221
发表于 2017-4-24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飞碟飞行原理探究

1947年6月24日,美国人肯内斯-阿穆尔特驾机搜寻一架失踪运输机时看到9个不明飞行物飞过华盛顿的雷诺山。事后他描述道:不明飞行物象个飞行着的碟子。从此就有了飞碟这个名字。飞碟的出现以及从世界各地目击者报告的大量报道引起了各国科学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根据目击报告,飞碟的飞行性能似乎已经超出了目前的物理法则,令现有的科学知识无法解释。不过各国的科学家还是给出了几种可能的飞行原理。总结起来不外以下几种:


  1、        推进能量理论

  近年来曾多次出现在大众媒体的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罗勃特?拉沙所公开的UFO推进理论极受大家重视。拉沙博士自称在内华达州第五十一区的美国海军秘密研究所任过职。他表示所参与的飞碟制作计划中,飞碟中心的反应炉中是放置以元素115(原子序115),利用此元素产生的能量飞行,而元素115在地球上尚未发现,很可能是取自撞毁在地球的UFO或是外星人所给予的。

  放置有元素115的反应炉中所释放的重力能量由顶部放出,经过机体的周围传至底部,进入三具重力增幅机,能量集中后进一步增幅再放出。此重力增幅机的方向可以自由调整移动,经由控制室的操作,UFO可以向任何方向自由自在的飞行。

  自然界中有许多元素存在,目前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元素是到原子序92为止的铀,而原子序更大、更重的元素也可由人工创造出。

  科学家现已能确认到原子序110的元素,110以后的元素可以人工法得到微量(但尚未命名),但这些元素很快就会分解,再回到安定元素状态,所以无法长期安定存在。拉沙氏所说的115号元素尚无法由人工做出,假设能得到的话也是极不安定,一瞬间就会分解。

  但是根据拉沙氏的解释,元素115事实上相当安定,是UFO推进的主要能源,对于这一点科学家都报着怀疑的态度,但是UFO研究人员却认为,现阶段无法解释的现象反而是值得研究的。

  2、        电磁力动力理论

  法国飞碟研究机构GEPAN曾以MHD(Magnetohydmdynamics)观点来解释飞碟飞行原理,称之为“MHD空气动力学”。

  先让飞碟机体上的超导线圈产生强大的磁场。机体上方装置有可以发生等离子现象的装备。若是在电极之间通以电流,飞碟周围会设置有等离子现象的装置,产生像覆盖一层表皮的想象,由阴极产生的电子通过等离子体到达阳极,而在等离子体上有垂直向上的磁场,于是导体内部便对电流及磁场两方,产生垂直的电界,即“空洞效应”

  此时等离子体内部,一边是带有正电荷的离子,另一边则是电子。也就是说在飞碟的上面会形成反时针方向的电位波,下面也是一样的情形。
  所以电流在飞碟的上方和下方产生了电位流向(电流的方向和电子流的方向相反)。

  在等离子体中,有离子和自由电子所形成的电流在磁界中受到“洛伦兹力”的影响。

  以左手来表示洛伦兹力法则,拇指、食指、中指相互垂直,食指代表的是磁场方向,中指则是电流方向,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洛伦兹力的方向。而飞碟上面力量向着边缘,下边的力量则是向飞碟中心。

  也就是说飞碟周围空气在顶部形成等离子体后,会传到底部汇合,一直向下推出,于是形成飞行动力。

  MHD空气动力会控制每个装配在周边的电极使电流改变,产生具有相当自由度的运动性能。而在超音速飞行时,洛伦兹力形成冲击波可以缓和及消除空气的压力,因此才可能使飞碟无声的飞行。以为窗户的部分属于阴极,所以飞碟的发光可解释为阴极辉光放电。另一种说法是,当飞碟周围的等离子体中的自由电子和离子再度结合时,会放出多余的能量,形成周边的光芒。

  但MHD飞行有两大缺点。第一,这种飞行方式无法消除惯性。在急速停止和转弯时,飞碟内部乘员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针对这一点,有学者主张在目视情况没有太大矛盾的时候,可以利用缓冲装置来弥补,因为即使是人类也可以承受30G的冲击。

  第二缺点是,这种方式是使等离子体在下方运动,利用其反作用来飞行,因此在没有空气的地方无法飞行。在飞碟来自外太空的前提下,这个方法便显得有致命的缺点。

  然而研究人员却不认为这是个问题。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小型飞碟不是用来作为宇宙星间飞行的工具,而是专门用在登陆拥有大气的行星用的。

  的确,有许多目击事件都显示,小型飞碟是巨大的圆筒形母船中出入。但是阿波罗太空船曾在大气层外看到过小型飞碟,因此有人批评他们对无法解释的问题避而不谈。

  3、        重力推进理论

  飞碟推进原理中,最有可能,且最为研究者支持的,要算是重力推进。因为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充分解释飞碟的飞行,且在考虑到重力场问题时,可以克服其他方法所产生的惯性问题。

  回顾以往历史,在初期是以机械的方式消除重力,由此而研究出反重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美国人狄恩所发表的“狄恩控制器”也是其中之一。他利用机械方法使离心力(惯性力的一种)集中在一个方向,以分散或消除其反作用力。

  在1970年以后所发展成为的重力推进机械,可以和核反应相配合,也能够开发出适合太空飞行的反重力马达。

  其机械构造比狄恩控制器还要简单,在放着机械的箱子中,有一根靠电力驱动来回运转的圆柱形棒子,长约30公分。前端有一活动接头,连接2条15公分左右的支条,成一直线,且其前端还装有靠电力活动的陀螺仪。

  当电源一打开,圆轴就会旋转,连接陀螺仪的支管,因离心力的关系而上升,几乎成水平的状态。而当陀螺仪进行所谓的“研究棒运动”时,支管会继续抬高而超出水平范围,而在这个过程中,机械的重量会在5公斤到7.5公斤间剧烈的来回变动。

  美国人伯力奇利用重力推进理论设计了“超空间旋转器”,这是将装有陀螺仪的机械与狄恩控制器组合而成,将2根支管置于大圆盘上,旁边并有许多陀螺仪增加浮力。

  而为了得到更大的离心力,他想到利用电磁感应加速器(粒子加速器)来取代陀螺仪。利用电磁加速器的运动使静止质量为零的电子加速至接近光速时,质量会越来越大,在理论来说可达无限大而产生巨大的离心力。但是这些设备的直径大概只有30公分左右,所以也可以和陀螺仪一样,加装数个在飞碟上。

  当电磁感应加速器开始加速时,就会产生电晕放电和离子放电现象。而使飞碟边缘产生萤火轮,整个机体会发光,而离子放电也是形成栅效应的原因。

  4、        统一场推进理论

  此一理论认为飞碟之所以能够飞行,是因为飞碟所设定的人工重力场比

  地球重力场(向下力量)还要强的缘故。

  当飞碟上方形成重力场的同时,在其下方也形成反重力场。飞碟内部则形成较弱的补助重力场和补助反重力场。但在最高处是反重力场,在底部则是重力场,与外面刚好相反。

  在外部形成的重力场和反重力场,都具有强大的引力和排斥力,这两种力量的中心设定在以飞碟为中心的对称位置,就好像凸透镜有两个焦点一样。

  因此上方重力场的引力除一部分为飞碟的动力外,其余的则被反重力场的斥力所抵消。另外,在飞碟内部的重力场和反重力场的共同作用下,有助于乘员及内部物体的安定。

  在这种推进理论中,也有一些学者曾加以实验。美国有名的民间飞碟研究团体NICAP(全美空中现象委员会)的首任会长,物理学家普拉恩博士的实验更值得注意,他曾与研究人员共同发明了“毕费鲁?普拉恩效果”的理论。

  当对电容器通以高电压时,若阳极在上则电容器重量会减轻,若阴极在上则相反的会变重,其重量变化为物体本身重量的一个百分比。“毕费鲁?普拉恩效果”正意味着当电容器形成电界时,力量向着阴极方向运动,这也证明了电磁和重力间有某种相互作用存在。

  如果这是真实的,那么就是物理学史上的大发展。可作为大天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无法完成的统一场理论的旁证。

  普拉恩博士把它称为“电气重力学”,想更深入的加以研究。从1953年到1955年间,他陆续地在美国、英国、法国公开实验。1950年第一次飞碟热潮时,他就已经思考到自己的发明和飞碟的飞行原理有没有很深的关联。

  在公开实验时,把电容器做成直径1公尺的圆盘,让它能实际飞行。结果十分令人满意。圆盘在真空状态下通以10至20万伏特的高电压,圆盘可以以极高的速度来回飞行。

  然而这个理论和实验却完全不受其他学者的重视,始终无法实用化。

  5、        超相对性推进理论

  这是由日本飞碟研究人员清家新一提出的,他在日本四国宇和岛市创办了

  一所“重力研究所”,从事飞碟重力学研究,清新家一理论的要点是“超相对性理论”,而一般物理学只限于实数的世界,即是不以无实体存在的事物为研究对象。

  事实上超相对性理论并非排除相对性理论,而是包含了相对性理论。实际上这个理论适用于高速粒子存在的时候。

  超高速粒子拥有虚质量,当能量逐渐增加时,速度回加快以至达到光速的程度。它就是这种具有虚能量的不可思议的粒子。

  由清家新一的理论来看,用虚数来表示万有引力,正意味着m和m之间充满了超光速粒子,而他把以虚数表示的能量称为“反重力”。

  就是因为这种反重力和重力相反才能成为飞碟的飞行能量。

  飞碟机体上方三排线圈会和重力场的能量相互作用,而产生“重力电磁诱导”。而且这种电力会和球体起反应,于是在球体电容器的中心部位会发生清家新一所说的核电气共鸣现象,产生旋转电场。旋转电场会使中央的黑色强磁性体和球体电容器产生虚能量,形成与地球引力相反的作用的推进力。基于这个理论,他制造了一个实验机称为“G反应炉”。而经由开关的测定,可以知道约减少了本身重量的百分之一的重量,这可以证明其理论是正确的。

  这种用以证明超相对理论的推进装置,可说是复数重力场的装置。

  (以上五种理论摘抄自《世界UFO未解之谜全纪录》)

  法国科学家让-皮埃尔?珀蒂的研究课题是---磁流体动力学,也就是MHD。他认为“就人类目前的认识水平,如果想设计一种能在低空以超音速飞行的飞行器,就只能设计得向许多目击者看到的飞碟那样。当人们设计一种在大气层中以高超音速飞行的飞行器时,最大的障碍就是激波。当一架飞机的速度超过‘音障’时,就会产生一种猛烈的爆炸声,这是由于飞机前方的空气突然压缩引起的。”

  他研制了一种磁流体飞行器,这种飞行器的推进方式与目前的飞机完全不同,它是靠在其前方产生真空得以推进的。它‘吸’空气从而产生真空,真空使飞行器的前方与后方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差。他在自己的试验室里制造了一个小型的验证机,体积不超过1升,但能产生几兆瓦的电能和几千马力的动力。由于缺乏能够吸收释放出来的巨大热量的技术,这种发生器只能运行百万分之一秒。

  让-皮埃尔?珀蒂设计的这种“磁流体动力飞行器”与许多目击者目击的飞碟很可能属于同一种飞行器,它们的特性是:1、重几十吨;2、装有可以产生几百兆瓦电能(大约900兆瓦)的发电机;3、拥有可以在大气层中产生几万高斯磁场的超导体系统(地磁仅为0.4高斯,强磁铁也只能产生200高斯的磁场)。

  按照让-皮埃尔?珀蒂设计的这种飞行器,可以做如下推测:

  假设飞行器重100吨,直径为20米。飞行器的顶部装有尖端放电的电极,并与发电机的阴极相连,电极尖端与大气中的微量电荷产生了一定的放电现象,这部分放电在逐渐加强的电磁场的激化诱导下,逐渐覆盖整个飞行器的上表面,也就是产生了上述飞碟推进理论2中的‘电界’。飞行器产生绕中心轴的涡旋电场,‘电界’中的离子在涡旋电场的作用下将加速旋转,质量大的正离子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旋转轨道将不断抬高,即产生一定的真空。如果垂直于飞行器底面方向的磁场设计成中间较弱,越靠近边缘越强,因为旋转的离子达到一定密度的时候就自然形成闭合导体。根据物理学定律,闭合的导体将向磁场强的方向平动,即出现了让-皮埃尔?珀蒂所说的‘吸’空气现象,而使飞行器有了向上的推进力。

  假设产生的真空只达到了绝对真空的百分之五十,在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得知飞行器获得向上的推力为10*10*3.14*10/2 — 100=1570吨。飞行器获得的加速度为1570/100=15.7米每平方秒。比自由落体的加速度还大,由于没有阻力,飞行器在一定高度范围一直处于加速状态。

  假设产生几百兆瓦的发电机不是问题,那么还有一个难题就是能产生几万高斯的超导线圈。只有超导线圈才不会产生巨大的焦耳热。

  按照古典电磁理论,金属导体之所以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焦耳热的产生是因为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定向运动时撞击了导体的晶格。假如没有晶格,也就没有了焦耳热的产生。

  再假如,在飞行器内部缠绕的不是线圈,而是和线圈一样排列的预留管道(具体工艺比如用绝缘陶瓷,在烧制前在内部排好低熔点或易挥发的金属或非金属‘线圈’,在烧制后自然出现预留管道),管道抽真空,再用电子枪向内部注入电子达一定密度。如果‘线圈’排列可使电子不断循环,那么管道中的电子在垂直于飞行器底面的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将很快加速到高速状态。其实这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回旋加速器。电子受洛伦兹力的作用,如果洛伦兹力的大小设计合适,电子不会与管壁碰撞。而磁场强度的大小正与电荷的运动速度和电流密度的乘机成正比。一般导线中的电子定向运动只0.0001米每秒,而管道中的电子可轻易加速到几万米每秒,也就是说管道中的电子运动速度是一般导体的千万倍,如果普通导体线圈只能产生几十高斯的磁场,那么意味着管道中的电子能产生上亿高斯的磁场,远远高于我们所需要的几万高斯。

  而具有关资料,1950年12月7日在墨西哥北部沙漠中发生了一次飞碟坠毁事件,美国人威廉克哈姆上校在坠毁现场捡到了一块飞碟上的金属,金属厚度部分有两排蜂巢样孔,上下排列,这些孔与表面并行排成一条直线。上校以为,好像是用于高温处理的冷却水管道。其实很有可能是流动着某种带电粒子的通道。

  这种飞行器进入太空也不是没有了动力,因为如果电子一旦被加速接近光速的话,按照相对论理论,电子的质量将变得很大,质量很大的电子被定向喷出就会使飞行器获得很大的动能。当然管道中的电子可以用电子枪来补充。这里面有两个问题:1、由于电子的静态质量很小,即使加速到接近光速质量也未必增大到何种程度。2、在太空中不断的喷出电子,势必造成飞行器不断的积累正电荷。

  情况可能是这样的,某种容易被电离的物质在电离后,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被分离开,正电荷被注入飞行器的上部‘线圈’,电子被注入下部的‘线圈’。由于正电荷(比如一个质子)静止质量一般是电子上千倍,加速至接近光速时质量增加的更多。再有正负电荷分开而分别在飞行器的上下面各自运行,飞行器就变成一个大电容,而这正符合飞碟推进理论4——统一场推进理论,产生不产生反重力场也未可知。

  就是在大气层内飞行,这种飞行器也不会单独依靠磁流体动力,也必须依靠喷射粒子来调整飞行姿态。比如飞行器的旋转控制,因为周围是真空状态,飞行器无法借助外力,只能定向喷射高能粒子。只不过在大气层内以磁流体动力为主。而如果不用磁流体动力推进,飞行器在超高速飞行时阻力极大,且与大气摩擦产生高温,当然消耗的能量也是巨大的。同样在太空中以喷射粒子为动力,但也离不开电磁场,因为太空有很多高能射线等,电磁场能很好保护飞行器。

  这种在飞行器管道中运行的正负电荷并非燃料,只能称其为介质。真正的燃料是用来产生带动发电机运转的物质。比如飞碟推进理论1中115元素,115元素可能极不稳定,也正是不稳定才可用,因为自然界中一切可以称之为能源的物质都是相对不稳定的,从不稳态向稳态的变化正是物质释放能量的过程。

  其它还有飞行控制、人员如何消除惯性冲击、通信、飞行器内部电磁屏蔽、供氧、温度调节等等很多问题需解决。且听下回分解。

转自:http://bbs.tianya.cn/post-29-534940-1.shtml


【觉醒家园】 www.awaker.inf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回帖

1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3
发表于 2017-5-19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回帖

1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
发表于 2017-6-7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4-20 03:33 , Processed in 0.05327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