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回复: 0

【南怀瑾】现在流行练气脉,小心莫要倒因为果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799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2512
发表于 2024-4-16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怀瑾先生:现在流行练气脉,小心莫要倒因为果

精气神三样是中国道家的分类,这三位是一体的。有一点要注意,唐宋以后的道家,偏重于修证经验,同密宗一样,所以气脉、明点确有其事。但后世学道学密犯一个毛病,就是倒因为果。为什么呢?因为奇经八脉、三脉七轮是禅定到了以后,自然的转化,他们把转化的经过记录下来,才变成丹经、道书,变成密法。可是后世人拿着这个当令箭,拼命在那里制造精气神,搞奇经八脉,那就完了。所以祖师爷们没有错,错在我们。如同禅宗讲明心见性,大家就在那里找心找性,都搞错了,也都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炼精气神是经验谈,人的生命究竟怎么来的?精气神是什么东西?拿现在名称来比方,就是光、热、力。精就是热,神就是光,气就是力,缺一不可。假如宇宙没有太阳能就完了,神等于太阳光,神能生“气”,太阳光照射到地球,地球有吸力,自然吸到地心,重新冲上来,化成云气,这些同炼神化气是一样的道理,气再化精。

——《如何修证佛法》

普通我们修道学佛的,现在很流行注重修气脉;气是气,但是要注意,不是修鼻子呼吸的气;鼻子呼吸的气是气的最初步。因为这个气没有什么可修的,大家拼命练气功的要特别注意,因为这个气是往来的,是生灭的,一下进来,一下出去。吸进来尽力地把它控制不呼出去,呼出去了又要停住不吸进来,那样也不过多停留一点点时间而已!你工夫再高,停留时间再久,它仍然是一来一去。

所以,认为呼吸之气就是生命的气,完全错了。因为这个气,有生有灭,有来有往,所以修息修气,就是一生一灭。其间那个生灭的本能,那个作用才叫做气。原理上是如此,也是事实,大家自己去体会。所以机发于踵所指的这个气,就是我们讲气脉的气。

至于修脉呢,比气又更进一步了。脉不是血管,也离不开每一个微血管的神经,那是它的初步。真正的脉还不是微血管神经,而是我们生命同宇宙之间的交流、交通的,看不到,是无形无象的,可是有这么一个作用;只有拿自己本身做试验,修养工夫到达的时候,自然会知道。所以修气修脉,修成功了,就是庄子所讲的这个机了,机关这个机,就有把握了。“而机发于踵”。气脉,都是从脚底心发动的;这一点我们常常强调,非常重要。所以《庄子》内七篇之中,在《齐物论》、《逍遥游》也都说过;普通人的呼吸只到肺部,或在喉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呼吸往来,所以普通人活到若干时间一定会死的。

但是至人,得道的人之息,每一呼吸都到达脚底心,这个就是机发于踵。所以我们这个脚后跟、脚底心非常重要。尤其是脚底心,古人讲的至理名言:“精从足底生”这个精,不是指精虫卵脏那个精,而是精神的精,就是生命的本来。精从足底生,是精神的生命,所以说机发于踵。

——《庄子諵譁》

《清静经》上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一个人能够常清静,天地的力量会回到你生命上来。所以一念清静有如此之重要,比佛家讲的功利一点。佛家讲了半天空啊,好像我们做生意一样,谁愿意抓空的!道家很会诱惑人,他不做蚀本的生意,“天地悉皆归”,一投资就一本万利,这还不干吗?!

注意哦,这个注解很重要,“以天心为主”,修心养性为主;“精气为用”,什么修气修脉,那不是道,只是助道品;“正犹人主之统御其臣下也,故曰御政”。所以这一篇题目叫“御政”。

——《我说参同契》

莲花生大师传统的藏密,对于色身(现有的身体)的修持方法,综合起来,便有“修气,修脉,修明点,修拙火(或称为灵热和灵能)”等的成就步骤。同时,对于修心的心法,综合起来,就有“加行瑜伽、专一瑜伽、离戏(戏论)瑜伽、无修无证”等的成就程序。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再回头说,原来密宗的修气、修脉、修明点、修拙火,都是安那般那出入息发展出来的一切一切。譬如密宗花教萨迦派有个瑜珈,古道最崇拜这个瑜珈。也是我—个学生,顺便拿一个法本给他。他常带在身上。我说这是萨迦派的,是修心瑜珈的四个要点。你们注意这个,值得参考。这个法门修行四个要点:第一专一瑜珈;第二离戏瑜珈;第三一味瑜珈;第四无修无证,同禅宗一样。

修行第一是专一瑜珈,心念专一,专一以后再打破专一。离戏,什么叫离戏呢?佛说都是戏论,是笑话。落在空是一边,落在有是一边,落在非空非有也是一边,落在即空即有也是一边,这四句都要离开,就是空啊、有啊、即空即有、非空非有都是笑话、空话。离戏瑜珈非空就是有嘛,非有就是空嘛,不是空话吗?即空就是有嘛,即有就是空嘛。这些戏论都离开了,证到空性,心念清净了才做到了第二步。

第三步一味瑜珈,走路、做事,入世、出世,都在这个境界里头,如如不动,所以禅宗叫—行三昧。唐朝不是有个一行禅师吗?《六祖坛经》叫一行三昧,就是一味瑜珈。最后无修无证,成功了,就是昨天洞山祖师悟道的最后一句话“方得契如如”。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转自:南怀瑾国学智慧

【觉醒家园】 www.awaker.inf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4-30 03:22 , Processed in 0.05646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