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9|回复: 0

所有平行版本SPI都在给予你支持与帮助

[复制链接]

4789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197
发表于 2025-9-24 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从来不是孤单的,所有平行版本SPI都在给予你支持与帮助

既然一切都是同时性的,既然万物都存在于当下(此时此刻),既然时间只是一种幻觉,那么你们不可能“来自”某一个别的什么地方——你们其实是同时来自于各处。因此,当你询问“我究竟来自哪里”的时候,实际上你正在表达的是:“我的领悟已经到了一个关键阶段,我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存有、一个spirit、一个意识,我同时与其他维度相连,也在同步体验我的“超我”在其他面向中同时进行的转世经验。

不妨试着以这样的视角看待这一切,而不是继续沿用“轮回转世”那种线性的旧观念。正因为万物同时存在,你也就拥有存在于平行现实中的“同时性的平行转世”Simultaneous Parallel Incarnations,简称 SPI。你在所有同时存在的其他现实中都有着不同的 SPI,也就是“同时性的平行转世”。所有的平行版本都为你提供信息、可供你使用,并在你这一生中给予你支持和帮助,正如他们也可以调用你的经验去协助他们自己的人生一样。---Bashar

多多:我们来看这段话,这段话确实有点烧脑,因为它彻底颠覆了我们通常对“我是谁”和“我从哪里来”的线性理解。

在我们传统的线性思维中,我们认为“我来自过去”,我们有“前世”和“来生”,像珠子一样串在时间这根线上。但Bashar告诉我们,我们习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线性时间流,只是意识在物质层面的一种感知方式。在更广阔的实相中,所有时刻都同时存在。

也就是说,你并不是“从某个前世而来”,你其实是同时存在于多种状态、多种维度中的。当你开始思考“我到底来自哪里?”时,这其实代表你的意识正在扩展,你开始感知到自己不仅仅局限于眼前这一个身份、这一生——你是一个更宏大的存有,同时体验着多重现实。

传统的轮回观点,它告诉你,你有一个必须去偿还的“业力账单”。此生最大的任务就是去弥补和修正那些你甚至毫无记忆的错误。但事实,远比这更宏大、更仁慈。

真正的真相是:“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亦不可得,现在心亦不可得”。你所体验到的“当下”,并非一个坚固的存在,而是生生不息、刹那生灭的流动。宇宙在每一刻都在重新诞生,而你也是如此。你不是被钉在时间线上的,你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每一秒的水都是新的。所谓“过去的你”所做的选择,只是为了那个“过去的版本”服务,它并不定义“此刻全新的你”。

所谓的“业力”,并非一个追着你跑的惩罚性机制,它更接近于一种中性的能量惯性。就像骑自行车,你之前往左拐(造了所谓的“业”),车身就会有一个往左的惯性。你不需要为“曾经左拐”而忏悔一辈子,你只需要在当下这一刻,选择把车把往右调整——新的方向与路径就会展现。

换句话说:你的力量不在对过去的悔恨或对未来的担忧中,你的全部创造力只蕴藏于你当下这个崭新的意识焦点里。

Amanda:所以一切都在当下,就像赛斯说的“当下是威力之点”

多多:线性的思维认为:我们从一个点(出生)来,向一个点(死亡)去,有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事实上,时间只是一个幻觉,赛斯所说的“广阔的现在”(The Vast Present)的核心正是:一切可能性、所有事件、以及所有存在的状态,都同时存在于永恒的“当下”之中,我们始终在当下体验。出生和死亡只是意识焦点的转换,而非起点和终点。

你不用到别处去找源头,“源头”不在别处,源头就在当下,因为你存在于所有可能性的源头(即当下),所以你此刻的信念、情绪和焦点就在直接选择和塑造你要体验的现实。你不是在等待未来发生,你是在从无限的当下中“调用”某个可能性。万物的源头、所有智慧的连接点,就在你此刻存在的这个当下时刻。

你的焦点就是你的创造:你将注意力持续聚焦在何处(是匮乏还是丰盛,是恐惧还是爱),你就在从无限的潜能场中“调用”并强化那种现实体验。

Amanda:还是很难理解,你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多多:“一切万有”(即宇宙的终极源头)的创造能量,并不是存在于遥远的过去或未来,而是存在于每一“当下”,你,作为“一切万有”的一部分,此时此刻就在向外发射着频率(你的信念和情绪),并从宇宙无限的“可能性场”中调用与这个频率匹配的现实。
打个比方,如果你此刻的信念是觉得自己是富足的、被爱的、安全的,那么你就正在从无限的“未来可能性”中,把那些富足、被爱、安全的场景和事件“吸引”到你的现在,让它成为你的实相。反之,你此刻如果坚信自己是贫穷的、可怜的、倒霉的,并沉浸在焦虑和恐惧的情绪中,你同样是在高效地创造并调用一个符合这些信念的现实。

你持续关注什么,你就是在吸引什么,你不是在“吸引”遥远的外部东西,你是在从所有已经存在的可能性中,“调用”与你内在焦点共振的那一个版本的现实。

吸引力”不是把未来的东西吸过来:而是你在当下,用自己的频率,从所有已经存在的可能性中,同步匹配并激活了与你频率共振的那一个版本的现实。

所以,创造从未发生在过去或未来。它只发生在此时此刻你如何相信、如何感受、如何聚焦。

Amanda:后面SPI(同时性的平行转世)是什么意思?

多多:接下来我会解释,我们接下来看这一句:

当你询问“我究竟来自哪里”的时候,实际上你正在表达的是:“我的领悟已经到了一个关键阶段,我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存有、一个spirit、一个意识,我同时与其他维度相连,也在同步体验我的“超我”在其他面向中同时进行的转世经验。-bashar

线性思维中,我们认为“我来自过去”(比如前世),它让我们相信有一个单一的“前世”,决定了今天这个“我”的境遇。然而,若时间本是幻象,真正的实相是永恒的“当下”,那么整个体系就需要被彻底颠覆。

你并非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如从前世到今生),而是你的大我意识(或“本源”)同时投射在多个维度、多个面向、多个“转世”中。所有这些体验都在同步进行

真正的你,是多元且同步的。 你的身份无法被任何一个单一的故事所定义。你不是只来自某个朝代或某个星系的“那一个”你。

想象你的“超级意识”(就是真正的、完整、永恒的你)是一个太阳。而你这个在地球上生活的“我”,只是太阳发射出的无数道光芒中的一道。其他平行的“转世”或人生,是其他的光芒。所有的光芒都同时从太阳发射出来。你们没有先后顺序,你们都是“现在”同步正在发生的。

我们来看这段话,他的意思是说,在无数个同时存在的平行现实里,其实都有不同版本的“你”在生活着。他把这些版本叫做“同时性的平行转世”(SPI)。

你可以把“超我”想象成一棵大树。你不是一根孤零零的树枝,而是整棵大树。你的每一个平行版本,就像是树上不同方向伸展的树枝——它们看起来是分开的,但本质上都连着同一个根,都共享同一个生命能量。

那些“同时性的平行转世”(SPI)并不是和你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恰恰相反,他们时时刻刻都在为你提供信息、智慧和能量上的支持。当你在这一生中感到困惑、需要力量或灵感时,你其实可以无意中接收到来自SPI的支持和帮助。 与此同时,你在这个现实里积累的独特经历、产生的深刻感悟,也会变成一份礼物,供其他平行版本的“你” 调取和使用。

我们来看这段话:

所有属于你超我本体的不同人生、种种投射与多元面向,始终在同步交织与互通。因此,你并非“源自”任何其他的人生——即便它们显化于别的星球、不同的维度,它们也都存在于此刻当下。你能够以任何一种对你有益的、并且恰当的方式(这是关键所在),调用所有这些“现在”的资源和智慧,来服务于当下这个你、这一个正体验地球生活的生命。---Bashar

Amanda:所以说,我从来不是孤单的,我拥有一个广阔的支持网络,是吗?

多多:是的,所有“平行版本的你”都和你是同一个“超我”(本体),你们本质上是一体的,所以你们可以共享信息、智慧和力量。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你并不孤独,你从来都不是一个孤零零的个体。你是一个广阔无比的“超级意识”在这个地球上体验生活的一个焦点。而这个“超级意识”的其他部分,也正在无数个其他维度、以无数种形式同时体验着生活。你们都是一体的,并且时时刻刻都在互相支持和连接。

当你在地球上遇到挑战时,你可以在潜意识中连接到那个在另一平行实相的‘你’的能量,获得疗愈的灵感。同样,你在地球上学到的关于“爱”的功课,也可能正在帮助另一个在体验“孤独”的平行版本的你。

你从未真正孤独地面对任何课题,真正的你,正在所有维度中,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既是疗愈者,也是被疗愈者。你们通过共享意识的网络,无时无刻不在相互赋能,共同走向更伟大的合一。

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在你感到最无助、快要被压力压垮的时候,心里会莫名涌起一股莫名的力量,仿佛被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托住。那可能正是另一个平行实相的“你”,正在向你传递他的支持。

Amanda:在软弱的时候,我可以祈求大我帮助吗?

多多:当你感到无力时,可以尝试这样做:静下心来,坦然承认自己的感受。诚实地对自己说:“我感受到了无力,但我允许自己求助。” 然后,有意识地向内在的大我发出请求。你可以在心中默念:“我此刻邀请所有平行现实中,拥有力量、智慧与平静的'我',请将你们的能量与我现在共享。”

最后,放下焦虑,全然信任——信任那个更大的自己已经收到请求,并会以最适合的方式为你做出最好的安排。

你不是一个人在承担,你正在调用整个“你”的宇宙。

跟随内在的自发性

晓梅:什么是“自发性”,如何跟随自发性?

多多:赛斯说的“自发性”,不是被欲望驱使的盲目行为。它是从你内在的、更宏大的“本体”(或“内在自我”)自然流露出的冲动、直觉和灵感。 这种冲动,是你与万物本源(All That Is)保持连接时,所产生的最自然、最富有创造力的生命流动。

当你 “跟随内在的自发性”,你就处于顺流的状态,生命之流自然会带你前往最适合你灵魂成长的方向。

我们通常活在一个强调“努力、控制、规划”的世界里。这本身没错,但赛斯指出,当我们过度依赖有意识的逻辑和规划,而切断了与内在自发性的连接时,就会陷入困境。

你真正适合的、感到满足的人生道路,不是靠小我绞尽脑汁“设计”出来的,而是通过”跟随内在冲动”自然显现的。

晓梅:我前几天看灵性资料,里面提到一句话“如果你觉得不好玩,就不要玩”,这个和自发性有什么关系?

多多:“如果你觉得不好玩,就不要玩”,这不是一句任性的、孩子气的话,它和“自发性”直接相关,它的意思是说:尊重自己的感受,就是尊重你内在的灵性动力。

“不好玩” 并不代表 “困难”或“挑战”。如果对于一件事情,真正让你热爱、哪怕再难也愿意尝试的事,本质上是“好玩的挑战”,这里的“不好玩”指的是:一种沉重的、压抑的、消耗的、让你感到厌倦和乏味的感觉。它是一种“能量卡住”的状态。你感到厌倦与乏味,内心深处涌不起任何热情,只剩下机械性的重复或义务性的坚持。

这种“不好玩”的感觉,就是你的内在自发性在对你亮起红灯:“注意!你现在所做的事情、所采取的方式,已经偏离了你生命自然的喜悦流动!这条路不再服务于你的最佳利益了!”

“如果你觉得不好玩,就不要玩”,它的真正含义是,停止用那种让你“不好玩”的、耗能的、旧有的方式继续下去。它是在邀请你:换一种玩法!是时候从“我必须苦苦坚持”的剧本中走出来,转而倾听内心更轻盈、更智慧的指引,找到那条属于你的、带着喜悦与流动感的道路

你身体的真实感受,是你与“本体”连接最直接的反馈系统。喜悦、好玩、有趣的感觉,意味着你正走在与你内在核心频率一致的轨道上。你的能量是充盈的、开放的、创造性的。

不好玩、沉重、压抑的感觉,意味着你已经偏离了轨道。你的能量是堵塞的、消耗的、防御性的。

生命本质上是来体验喜悦和创造的,受苦往往是背离自发性、违背内心感受的结果。

所以,“觉得不好玩就不要玩”是一个与高我对齐的机制。 它帮助你从“外部标准的驱动”——那些“我应该”或“我必须”的沉重包袱中拉回,回到“内部感受的引导”(我渴望/我享受)。

你可以把 “自发性” 想象成你身体内部的一个 “导航系统”。“觉得不好玩” 就是这个导航不断提醒你:“您已偏航!您已偏航!请你重新规划路线!”

你需要听从导航的指令,离开那条让你堵心、耗油的道路,然后允许导航为你规划一条虽然可能不熟悉、但更顺畅、风景更好的新路。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更高效、更喜悦、能量满满地体验生命。

追随你的喜悦与自发性的指引,其实就是与你那个更宏大、更智慧的内在自我保持连接。这不是任性,而是信任——信任生命本可以活得充满活力与自由。


原创 花蕾汀 会飞的比目丑鱼
摘自《闲聊悟语》     整理:木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5-11-5 07:04 , Processed in 0.12164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