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9|回复: 1

伟大的限制大师

[复制链接]

4789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197
发表于 2025-6-24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伟大的限制大师

从根本上讲,宇宙间万物皆源自同一本质,即“一切万有”,亦可称为“一”。然而,这一本质能够在其内在意识中创造出不同频率、振动状态和波形,借此使自身得以形成、显现并体验为各种不同的事物。进而,这些不同的波态,独特振频又在万物造化内创造出了对应各种事物的体验。--Bashar

多多:这段话告诉我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看似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人、事、物,似乎各不相同,其实,万事万物的本质都是同一个“东西”——你可以称之为“一切万有”、 “本源”、“意识”、 “觉知”、 “梵”、“空性”或“一”等等。
(注:本源其实不可说,一切表述皆是方便说法)。

你看这杯水,静止时像镜子一样平静,晃动时又泛起各种波纹。其实宇宙万物就像这样——本质上都是同一种'存在',只是以不同频率振动着,显现出千差万别的形态。

大东:所以你的意思是,虽然我们看到的事物千差万别,但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

多多:是的,我们看到的树木、星星、人、动物,包括我们的思想情绪,本质上都是同一个'本源意识'在以不同频率的振动和显现。

本源(或者说觉知)就像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它本身没有任何固定的形状,但却能自然地显现出各种不同的“波浪”(意识振频)——也就是我们体验的不同事物(三千大千世界)。

大东:那为什么我们感觉一切都是分开的?

多多:就像你专注看某个波纹时,会暂时忽略其他波纹一样。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个振动频率上,就误以为它是独立存在的。实际上,所有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波动。

就像大海里的浪花,看起来一朵一朵分开的,其实都是海水变的。

大东:你是说,我们的人生其实是“意识”正在做的一场梦,是吗?

多多: 是的,人生就像一场特别真实的梦。在这个梦里,我们扮演着各种角色:体验各种经历,有时成功,有时失败;有时快乐,有时痛苦。梦里的一切都那么真实,让我们完全投入其中,忘记了自己其实是正在做梦的人。

就像晚上做梦时,梦里发生的事情让我们或喜或悲,但醒来后才发现那只是一场梦。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那些让我们难以割舍的情感、得失、成败,本质上都像梦中的情节一样虚幻。而真正永恒不变的,是能够产生所有体验的那个“觉知”本身——能做梦的那个意识才是真实的,而梦中的故事都是虚幻的。

大东:你是说,我们的本质是“觉知”吗?就像……我们其实不是这个‘人’,而是更根本的‘觉’?"

多多:嗯嗯,你可以这样理解。你看,——此刻的“你”看似是一个有思想、有情绪、有念头的独立个体,有名字、有身份、有过去和未来。但如果你退一步观察,就会发现:所有这些其实都只是被觉知的对象,而那个真正的"你",其实是背后那个纯粹的"观察者",在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发生。

大东:"所以……‘我’并不是这具身体,也不是这些念头和情绪?

多多:身体会衰老,念头会变化,情绪会起伏,但那个‘觉’却从未动摇。就像电影院的银幕,无论放映的是喜剧还是悲剧,银幕本身始终不变。你以为自己是电影里的角色,但其实你是整个荧幕——能容纳所有故事,却不被任何情节所困。

就像梦醒了,梦中角色消失,唯有‘觉知’常在。真正的你,是那无限的‘觉’,而非梦中那个看似有限的“我”。

(注:"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永嘉证道歌》,此句形象道出:迷时执着梦中万象,悟时方知唯一觉性。恰如对话中"梦醒唯觉常在"的禅机。)

大东:那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我实际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多多:这个领悟简直能改变你整个生命体验!首先,你会感到一种深深的安心——就像漂泊多年的游子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从未离开过家。你不再孤独,因为本质上,你和路边的梧桐、飞过的小鸟、甚至擦肩而过的陌生人,都是同一个生命的不同展现。

想想看,当你知道所有困境都像梦里的情节一样虚幻,还会那么焦虑吗就像玩游戏时,知道'game over'只是游戏屏幕上的提示,就不会害怕失败。你会更坦然地面对人生起伏。

失业?失恋?失去?有什么好难过的,不过是换了个游戏场景;连死亡都只是脱下现在的'角色皮肤'而已。因为真正的你——那个纯粹的觉知——就像天空,云来云去,它永远湛蓝如初。

大东:所以...我其实什么都不用怕?

多多:有什么好害怕的,就像海浪不需要害怕破碎,因为它本来就是大海,也终将会回归大海,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记住真正的自己是谁。

当你明白连 "我"这个概念都是觉知(意识)暂时扮演的角色,就像演员知道自己在演戏,就不会再为戏中的得失荣辱而焦虑。死亡不再是终结,而是角色的谢幕;失去不再是剥夺,只是体验的转换。因为真正的你——那个纯粹的觉知——从来不会增加或减少什么。

大东:常常听说"外面没有别人","所有人都是我",这是不是说所有人的觉知其实是同一个觉知?

多多:让我们这样理解:就像这杯水,倒进不同形状的杯子里,会呈现不同的样子,但本质上都是H₂O。觉知也是如此——它以"你"、"我"、"他"的形式出现,但本质上是同一个觉知在不同视角的体验。
大东:那为什么我感觉不到这种一体性呢?

多多:就像每个水分子都真实地体验着自己所在的位置,我们每个人也都在真切地体验着自己的生活。这是觉知最精妙的设置——它既是一体的,又允许每个灵魂(视角)拥有完整的个体体验。(注:不一不异)

整个世界都是“同一觉”的化现,就像一场宏大梦境中的无数角色,本质上都是“做梦者”自己的化现,  从“觉知”的角度看:  你的意识、我的意识、他的意识,本质上是“同一觉知”在不同视角下的体验。  就像大海涌起无数波浪,每朵浪花都以为自己是独立的,但其实都是海水。

大东:所以实际上并没有"别人"?

多多:在相对层面,你我的确是不同的个体,就像电影院里的每个座位都在观看同一部电影,但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观影体验。我们既要尊重这种个体性,又要明白在更深层面,我们都是同一部"生命电影"的参与者和观看者。

大东:这会不会让人变得疏离,毕竟每个人的想法和感受都不一样?

多多:恰恰相反!所有的存在都源自同一个生命,当你知道伤害他人就是伤害自己,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时,自然会生起真正的慈悲就像你的左手从来不会嫉妒右手,因为它们同属一个身体。

大东: 既然真实的我是无限的,为什么我现在连飞都飞不起来?感觉处处受限啊。

多多:你看,当我们在玩角色扮演游戏时,明明知道自己是玩家,却会自愿接受游戏规则的限制。为什么?因为完全开挂的游戏反而不好玩啊!

大东:为什么完全开挂的游戏不好玩?

多多:就像玩拼图游戏,如果一开始就看到完整画面,还会有拼图的乐趣吗?正是因为有未知、有挑战、有逐步探索的过程,游戏才值得玩啊!

大东:既然我们的觉知是无限的,怎么能体验分离有限的事物呢?

多多:觉知本身是无限的,它无法体验“有限”,“脆弱”,“分离”这些概念,就像富翁无法体验贫穷,除非他遗忘自己是丰盛的,暂时伪装成穷人的样子。

觉知”从未真正受限,只是“看似”受限,这就需要引入“遗忘机制”,暂时忘记自己是“无限”的,完全代入角色,以为自己是一个有限的“人”,有生老病死,悲欢离合, 但是觉知始终知道这是一场游戏。

大东:我还是难以理解,你能给我解释一下吗?

多多:我给你打个比方吧,你看,这张白纸本身是空白的、无限的,但当我在上面画一个小人,它看起来就变成了有限的个体。觉知就像这张白纸,通过"聚焦"在某个特定体验上,暂时"忘记"了自己的“无限”本质。

大东: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多多:觉知要体验"有限",就必须先"聚焦"在局部——这不是迷失,而是创造丰富体验的必要过程。

大东:那这种体验真实吗?

多多:既真实又不真实——故事是临时的、虚幻的,但你作为"角色"的感受是真实的,因为你全情投入角色的喜怒哀乐,但那个知道你正在体验的觉知,始终保持着它的无限本性。

Bashar说我们都是伟大的“限制大师”,是我们自己创造了这个“遗忘”的游戏,我们来看一段Bashar的原文:

作为强大的存有(powerful beings),你们在决定进入这个地球实相之时,已明白其意义所在。尽管目前的你们已遗忘了投生前的规划,但内心深处仍然知道存在于地球的真正意义。为了重拾这份记忆,你们选择了“共同创造”的途径,其中一项方式便是与我们的交流,它赋予你们一个契机,唤醒对自身力量的深刻记忆。----Bashar

这段话告诉我们,我们既是游戏的参与者,更是游戏的设计师。通过自愿选择遗忘自己伟大的自性本质,我们得以在有限的体验中,重新发现内在的无限

此刻,当你们读到这些文字时,正是你们预设的觉醒信号在发挥作用。正在唤醒那个更深层的知晓:所有的遗忘都是为了更完整的忆起,所有的分离都是为了更深刻的合一。

大东:所以当我知晓自己是‘无限的觉知“,我依然可以享受游戏,体验角色的喜怒哀乐,但是我不再当真,不再被痛苦绑架。

多多:痛苦是暂时的,本质上是觉知在体验“限制感”,当心灵厌倦了分离感,就会开始寻找“回家之路”。 所有角色终将忆起:“啊,原来我从来都是那无限的觉知!”

请记住,这场游戏的终极彩蛋始终都在——当你真正准备好时,所有限制都会在瞬间转化为觉醒的助力,就像冰融化成水的那一刻,才发现束缚本就是自由的另一种形式。

大东:如果世界是个梦,那是不是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梦?这样不就有无数个梦了?

多多:你玩过万花筒吗?万花筒里看似有无数图案,但实际都源自同一组镜片。觉知就像这组镜片,虽然折射出万千世界,但本质上只有一个源头。

从觉知的角度看,只有一个无限之梦。觉知是"一",它显现的梦也是"一",只是这个梦中包含无数视角(个体意识)。就像你晚上做梦,梦里可能有多个角色,有张三、李四、路人甲、路人乙........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整个梦其实是你一个人的意识投射。宇宙也是如此——它是觉知内显现的一场"大梦",而每个人、动物、星辰,都是梦中的"子视角"。  

但从个体意识的角度看,每个生命都在做自己的"子梦"。你的世界由你的信念、情绪、频率所塑造的,乐观者看到希望,悲观者看到绝望。因此,可以说"一梦中有无量梦",就像《盗梦空间》的层层嵌套。但这些"小梦"并非完全独立,它们共享同一个“底层觉知”,如同千万条河流终将汇入大海。  

大东:为什么无限者一定要体验限制和分离?

多多:我们来看一段Bashar的原文:

你们为自己施加了深重的限制,经历了极端的遗忘,以及与‘无限源头’深刻的‘分离之旅’。正是这样的设定,构筑了一场独一无二的体验——学会在厚重的黑暗中寻求光明。这是一项你们所选择的非凡壮举。

你们是自己伟大的老师,引领自己从受限的境遇中挣脱,迈向觉醒的彼岸。我们满怀敬意与感激,因为你们甘愿踏上这条道路,为自己开辟出一条自我探索与觉醒的独特展现之路。-----Bashar

正如Bashar所言,我们自愿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灵性体验——将无限的本源意识施加了深重的限制,为自己设置了精密的"遗忘帷幕"。这场神圣游戏的本质在于:让永恒体验短暂,让无限品尝有限,让合一感受分离。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全知、全能、无限丰盛的“觉知”(或“本源”),它已经知晓了一切可能:它知道自己是光,它知道自己是爱,它知道自己是无限的力量,唯独有一种体验,它从未体验过,那就是“不知道自己是无限”是什么感觉,“脆弱、有限、分离”是什么滋味?

无限者本质是“圆满”,但圆满若不能体验“不圆满”,就永远不知道“圆满”有多珍贵。 就像健康的人只有生病时,才真正懂得健康的可贵。

于是,它决定玩一场史无前例的游戏:将自己分散成无数个"我",赋予每个片段暂时的遗忘,让它们以为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在有限的时空中摸索、挣扎、欢笑与哭泣。就像一位导演亲自扮演自己电影中的每个角色,体验不同的人生,如国王,农民、工人、家庭妇女、环卫工人、路人甲等等。  

无限者选择遗忘,正是对其无限可能性的最彻底证明——它甚至能自由地暂时放弃自由。

在这场神圣的遗忘游戏中:全知者体验到了"无知"的困惑,全能者尝到了"无力"的挣扎,无限丰盛者经历了"匮乏"的恐惧,永恒者感受着"死亡"的阴影。

你此刻的人生,就是这场游戏的精彩片段。当你为生活奔波时,当你感到孤独时,当你感觉没有人懂你时,当你经历失去时——那都是本源在通过你,品尝"有限"的滋味。就像演员完全入戏时,会暂时忘记自己是谁,全情投入角色的悲欢

但这场游戏有个温柔的设定:无论角色多么迷失,“觉知”始终在幕后静静守护。就像做梦的人终究会醒来,你内在的神性记忆终将被唤醒。

当那一刻来临,你会恍然大悟:原来所有的黑暗都是为了让你更深刻地看见光;所有的‘分离’都是为了让你更真切地体会‘合一’;所有的"不圆满"都是为了让你最终发现——圆满从未离开。

这就是宇宙最神圣的幽默:你拼命寻找的,正是寻找着的你自己;你渴望回归的,正是从未离开过的家园。而这段看似艰难的旅程,不过是无限觉知给自己准备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通过体验"非我",才能真正认识"我";通过成为有限,才能彻底领悟无限。

大东:这个游戏主要的局限是什么?

多多:在这场自我设计的游戏中,灵魂设置了三重“限制性信念”:

第一重限制是物质密度的枷锁,意识聚焦于这个有限的物质身体,认同自己就是这个人格,通过有限的眼耳鼻舌身意来感知世界。这具会饥饿、会疲惫、会疼痛的身体,成为我们体验限制性的完美容器。

第二重限制是时间线性锁链。我们把永恒的存在之流,切割成‘过去’,‘现在’和‘未来’。让永不间断的"现在" 变成了生老病死的线性故事。

第三重限制是分离认知的牢笼。我们让本是一体的宇宙心智,产生了"我"与"非我"的幻觉。就像让阳光忘记自己来自太阳,每道光束都以为自己是孤独的个体。这种分离感带来的孤独、竞争、匮乏和恐惧,这成为了我们体验课程中最具挑战性的章节。

大东:如果这三重限制是我们自己设定的,那游戏的通关条件是什么?如何打破幻象?

多多:问得好!限制是一种信念,而非实有,既然限制是“幻象” ,你为何要想打破它。通关不是要打破限制,而是在限制的幻象中认出自由,就像你眼前的这个杯子,它‘非’杯子,而是‘名为’杯子,通关不在于追逐或抗拒任何相,而是透过所有相,看见那始终如如不动的圆满本性。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记住,最伟大的通关不是离开游戏,而是发现:连'通关'这个概念,也是游戏的一部分。就像海浪不必追求成为海洋,因为它本来就是。

当我们看破这场人生大梦时,会发现所有的体验——无论是喜悦还是痛苦,成功还是失败——都只是觉知在无限可能中探索自己的不同方式。就像阳光通过棱镜折射出七彩,觉知通过意识的"频率"变化,显现出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整个游戏场早就在你圆满自性中完整具足。 我们的人生就像这样——酸甜苦辣各种体验,其实都是同一个"觉知"在尝不同的味道。

觉醒不是要否定这场梦,而是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它:既全情投入,又了知本质。意识永远不会停止做梦(否则宇宙就寂灭了),但你可以选择“清醒地梦”,你知道游戏是假的,但依然可以玩得投入——这就是“无有恐怖”的自由。  这就是经典上说的,“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照常生活,却不被生活所困。  

大东:当我烦恼时,如何超越个人视角,感知更宏大的画面?

多多:你知道吗,这就像我们看电影太入戏的时候,突然想起来自己其实坐在电影院里。这时候,再紧张的剧情也不会让你真的害怕了。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大东: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多多:可以试试这个简单却深刻的觉察练习:

当烦恼升起时,保持觉察,
温和地问自己:
"此刻,是谁正在体验这个感受?"

像摄影师调整焦距那样,把注意力从"剧情内容"转向"正在观看的觉知"。

你会发现一个奇妙的双重视角:
表层是"角色"在经历故事
底层是"觉知"在平静观察这一切。

当你认出自己是"觉知"而非"角色"时,你的恐怖感会减弱,幽默感会增强,你可以试一试。

所有的恐惧,都源于对梦境的执着。当我们相信"我"只是这具身体,"世界"是坚固不变的,"生死"是绝对的,恐惧便随之而来——怕失去、怕痛苦、怕死亡、怕匮乏。但《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让我们看清:身体、思想、情绪、感受、认知,都只是觉知空间中显现的临时现象,如云聚云散,并无实质。  

"五蕴皆空",就是邀请你:做那个如如不动的天空,笑看心中来来去去的晴天雨天。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摘自《闲聊悟语》         
整理:木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回帖

22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20
发表于 2025-6-24 05: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5-11-5 04:25 , Processed in 0.12561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