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不是“我可以做什么”,自由是“我可以什么都不做,依然完整”
经常会有人向我咨询,要不要辞职?要不要离婚?要不要考公?之类的问题。
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做过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决定。
我们只是在执行程序。
你以为是“你”在思考、权衡、选择?
不。
是恐惧在替你决定。
你选这份工作,不是因为热爱,而是怕没钱;
你结婚,不是因为想共度一生,而是怕被说“大龄剩男/剩女”;
你生孩子,不是因为准备好当父母,而是怕父母失望、怕老了没人照顾;
你维持一段死气沉沉的关系,不是因为还有爱,而是怕“重新开始太难”。
每一个“我选择了”的背后,都藏着一句不敢说出口的真话:“我只是不敢不选。”
从出生那一刻起,系统就开始编码你:
家庭告诉你:“要听话,别惹麻烦。”
学校训练你:“考高分,才有出路。”
社会洗脑你:“30岁前买房,才算成功。”
媒体诱惑你:“你不够美、不够有钱、不够特别,所以你需要买这个、换那个、追这个人。”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被反复敲打,直到你的“想要”和“应该”完全混淆。你甚至不再问:“这是我真的想要的吗?”你只问:“这样做,会被认可吗?安全吗?划算吗?”于是,你活成了一个社会反应机器:
输入刺激(压力、期待、恐惧),
输出行为(顺从、努力、伪装)。
这不叫人生,这叫自动导航模式。
为什么“觉醒”如此痛苦?
因为觉醒,就是终止自动运行,手动重启系统。你要做的,不是换个目标、换个伴侣、换个城市,而是杀死那个被编程的“你”。
而这个“你”,是你从小到大赖以生存的身份: “我是好孩子。” “我是负责任的人。” “我是被爱的人。” “我是成功者。” “我是修行人。”
这些标签,每一个都是牢笼。但你紧紧抱着它们,因为外面是虚无。
绝大多数人,之所以一辈子都没做过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决定。是因为绝大多数人,一生都在逃避“成为自己”的责任。
他们宁愿被推着走,也不愿主动迈出一步;宁愿痛苦地维持现状,也不敢面对未知的自由。
那么,一个“真正的决定”长什么样?
它有三个标志:
一、 它不来自恐惧或欲望,而是来自“看见”
你不是因为“怕孤独”而留下,也不是因为“想找新欢”而离开;
你是因为彻底看清了真相,然后行动。
就像一个人看见火会烧伤手,于是把手缩回——
这不是选择,是清醒的反应。
二、它没有“我”在背后操控
真正的决定,往往没有“我要……”的强烈意志。
它像水往低处流,树向光生长。
你只是让真相自然显现,让行动随之发生。
你结束一段关系,不是为了“报复”或“解脱”,
而是因为你知道:继续演戏,是对生命的亵渎。
三、它带来寂静,而非兴奋
普通人做“决定”后会激动:“我终于勇敢了!”“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而真正觉醒的决定之后,是深深的平静。
因为你明白:
这不是胜利,这是终于诚实了一次。
举个例子:两种“辞职”
沉睡者的辞职:
“我受不了这份工作了!老板是傻X,同事勾心斗角,工资还低!我要辞职去追求梦想!”
→ 被愤怒推动,被幻想牵引,下一个工作可能更糟。
觉醒者的辞职:
“我做了十年,一直以为我是在为理想奋斗。现在我看清了:我留在这,只是为了安全感和他人认可。我从未真正热爱它。所以,我不做了。我不知道下一步是什么,但我知道,不能再骗自己了。”
→ 没有情绪,没有口号,只有事实。
这个决定,不可逆转。
所以,问题不是“我该不该做这个决定”
而是:“我有没有看清?”
你有没有看清你行为背后的动机?
你有没有看清你所有“选择”背后的恐惧?
你有没有看清那个你以为是“你”的东西,其实只是一个反应模式?
你有没有看清,你一直在用“自由选择”的幻觉,来逃避真正的自由?
现在闭上眼,问自己:
“在我的人生中,有没有哪怕一件事,是我在完全不害怕、不期待、不寻求认可的情况下,单纯因为‘这是真的’,而做出的行动?”
如果你找不到,那就说明——你还在梦游。
但好消息是:
你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梦已经开始松动。
自由不是“我可以做什么”,自由是“我可以什么都不做,依然完整”。
真正的决定,只可能诞生于那种完整之中。
现在,
去面对你的恐惧,
去拆解你的欲望,
去识破你的幻觉。
然后,
当你终于一无所有时,
你才会第一次,
真正地,
做出一个决定
原创 此在之欢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