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2|回复: 0

静心并非只是持续的自我觉察

[复制链接]

3367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969
发表于 2022-3-22 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静心并非只是持续的自我觉察,而是持续的放弃自我

《你就是世界》,2022
克里希那穆提90篇经典对话录

16、写下当下的念头

O说,他无法静心,他的念头非常凌乱、散漫,根本无法让心定下来。他觉得是该好好思考这件事的时候了,他是个十分活跃的人,总是在从事各式各样的活动。

缺乏深刻理解的活动,会使人对世界的当前状态产生困惑。缺乏自我认识,活动必然不可免地导致冲突。静心是在自我认识上有所发现的开端,这样的发现是带来自由的、有创造力的,但是无论是现在或未来,若只是专注于一种美德、致力于成为什么,那就不算是自我认识上的发现。如此培养出来的美德从不是带来自由的、有创造力的,它依然停留在欠缺思考的范围内。因此,全神贯注于某一件事,例如某个图案、形象、象征、概念等,并不算是静心。强迫自己的心停留在某件阻碍发现的事物上,徒然是将心塑造成某一种模式,无论它有多么高贵都一样,它无法释放你的心,无法让心自由。让心自由才是静心。

让他对自己的念头与感受保持觉察,紧紧跟随着每一个念头与感受,无论它们有多么微不足道、多么愚蠢。这些念头与感受之所以生起,是因为兴趣,或是怠惰,或是习惯。让他自己去发现它是什么。在深入思考、细细体会某一个念头或感受的时候,其他念头与感受将会投射出来,他也会因此而分心。当他发现自己分心了,他开始唤起兴趣与热情,而这自然会带来专注。当一个孩子对一件事感兴趣,他会全神贯注,但是若强迫他全神贯注,他反而会失去兴趣,开始心思涣散。要想如此觉察,需要的是持续运用它。

他说,要让自己如此觉察,对每一个念头、每一个感受尽其所能地深入思考、摸索与体会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他不习惯。这可以透过练习达成。

他必须对“练习”这一个大问题保持警醒,以免让它成为一种习惯。单是习惯本身就足以摧毁或阻碍接受、发现有关了解的发生。心的警觉来自持续的深入思考,而深入思考不是一种习惯。如果他发现自己难以保持觉察,那就让他将一整天里的每一个念头与感受写下来,让他将自己的话语、嫉妒、羡慕、虚荣、色欲等反应背后的意图写下来。

他回答,他无法将每一个念头与感受写下来,因为他还得谋生,他有很多人要见,他没时间。

那么,让他在早餐前花一些时间写,这表示他必须早一点就寝,放弃一些社交活动。如果他能在一有空的时候就写一些,那么晚上就寝前,他就能浏览自己在白天写下的内容。让他研究并检视这些内容,不带评断,在探究过程中,他会发现那些念头与感受、欲望与话语的根源。如果他能规律地这么做,他会注意到,每当他在白天因为忙于其他事情而无法书写时,他依然能在无意识之间将他的念头、感受与反应等默记下来,供他在稍晚方便时写下。

现在,这件事最重要的是,他应该要发挥自由的才智来检视、探究他写下的内容,在探究过程中,他会觉察到自己的状态。在自我觉察、自我认识的火光照耀下,问题的根源会被发现,进而消灭。他不是只要写个一、两次就好,而是要持续一段不短的期间,直到他能立即觉察到自己的念头、感受、反应与意图为止。因此,透过自我认识,正确的思维会出现,接着其他的一切也会随之出现。

静心并非只是持续的自我觉察,而是持续的放弃自我。

在正确的思维当中,会生起静心,智慧的安宁境界亦将随之出现。在那样的状态下,一个人将会领悟到最高境界的宁静。

写下一个人的思想与感受、欲望与反应,能为自己带来向内的觉察,以及无意识与表面意识的合作,继而带来整合与了解。这其中的努力方向在于深入思考,而非将思想专注于某件事物上,因为那只会阻碍一个人对整体的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6-2 18:16 , Processed in 0.03853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