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87|回复: 0

人格七宗罪,是什么禁锢了你的人生?

[复制链接]

3437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219
发表于 2021-2-13 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oyo13688 于 2021-2-13 03:09 编辑

01
一个普通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2019年5月10日,上饶市第五小学一位家长,当着全班师生的面,捅死欺负女儿的男同学。

这位父亲曾在班级群里警告男孩:你长期打骂我女儿,沟通了多次也没用,我会天天在校门口等着你。

老师曾建议双方家长面谈,但在接触女孩父亲以后,认为他难沟通,就取消了约见。

事发当天,女孩父亲去了老师办公室,不久就怒气冲冲出来,径直走向班级后门,惨案就此发生......

这是一起彻底的悲剧,爱女心切的爸爸,犯下后悔终身的罪行。这两个家庭都支离破碎,女孩没有了爸爸,另一个家庭痛失爱子。

一次意气用事的愤怒,就足以摧毁一个人。

虽然在事发前就有过激言语,但女孩妈妈只是说老公脾气有点臭,并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人性本身就是藏着很多恶的,冲动、偏执、贪婪......平时我们与恶并存,相安无事,一旦某一刻被恶吞噬,就会发生难以控制的事情。

那么人性中的恶从又何而来呢?

02
人格七宗罪,禁锢你的人生


每种“恶”背后,都藏着一种人格原罪,常见的有七种,我们称之为“人格七宗罪”。提到“七宗罪”,你会想起什么?

相信很多人脑海马上浮现出大卫·芬奇执导著名犯罪电影各种惊悚的片段。

其实,七宗罪最早来源于天主教教义。早在一千年前,天主教教义中将人类的恶行分为7种类型,从重到轻依次为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统称为七宗罪。傲慢的路西法,暴怒的撒旦、贪婪的玛门……七宗罪的神话形象早就被人熟知。

今天,我们再次翻开天主教对七宗罪的解释发现,心理学中也能找出相应对的人格。
傲慢——→自恋型人格
嫉妒——→偏执型人格
暴怒——→攻击型人格
懒惰——→回避型人格
贪婪——→反社会型人格
暴食——→边缘型人格
色欲——→表演型人格

这些由于人格的黑暗面表现出的人格特性,我们把它称为人格七宗罪。

03
人格七宗罪,你的心魔不在外面


也许你对以上的解释很疑惑,但是不知道你是否接触过,甚至你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总觉得自己很笨,没有吸引力也不如别人;
害怕批评、指责或拒绝,回避与人密切交往;
遇事喜欢做计划和预估,也容易因为害怕失去就主动放弃;
安全感几乎没有,不轻易相信他人,包括父母、朋友、恋人……

这就是典型的回避型人格的特征。

不自信、害怕和不安总是如影相随,让你不敢和陌生人社交,不敢在职场表现自己,甚至连走进亲密关系的勇气都没有。

曾经就有一名用户留言,回避型人格给她带来太多的困扰。工作中总是不敢麻烦同事,因为她认为求助伤自尊,会被他人看低。有次遇到紧急情况,因为害怕上司批评而独自硬抗,导致公司损失一大笔资金,最后被裁掉。

很多时候,看似一个习以为常的行为,却牵扯到你根深蒂固的劣根性,最终像蝴蝶效应一样引发巨大危机。

人格中的劣根性其实是你最黑暗的部分,也是你的心魔。禁锢着你的思维和处事方式,一旦没有控制好,它就冲出来吞噬你,毁掉你的一生。

04
当你接受了不完美的自己
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人天生是不完美的。心理学家荣格曾说:每个人都有“人格阴影”,阴影是邪恶的存在,与我们人类是积极的存在相仿。

很多人只能接受自己美好的一面,对黑暗、恶劣的一面视而不见。

在你奋力向前跑、想变得更优秀的同时,人格中的劣根性也在背后一步步拖后腿。长久以往,终有一日被虚假的表象蒙蔽,陷入危机而不自知。

认识自己的最终目的,是对自己有一个完整的看见。

只有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人格中的劣根性“原罪”,去层层剖析它是什么,为什么存在,知道它对你的职场、情感关系、社交方式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才能对症下药,遇见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很难走进亲密关系,维持一段长久的感情;
如果你经常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对此饱受困扰;
如果你经常害怕自己出丑、批评而不敢社交……

这其实是你人格中的的劣根性在影响你,傲慢、嫉妒、懒惰……早在暗中意图摧毁你。


转自:厚菩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6-12 16:40 , Processed in 0.06218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