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8|回复: 0

冥想入门的六种心态

[复制链接]

3462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306
发表于 2022-9-25 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oyo13688 于 2022-9-25 03:16 编辑

冥想入门的六种心态,在此刻心行,已是真正的冥想 | 空谈 · 曼谛精选内容

在刚接触冥想的时候,人可能会感到迷茫,一种不得要领的感觉。
在初期的探索中,须培养以下六种心态,这些心态本身就是冥想的精髓,当我们在这一刻、这一念,去践行这些心态,便是真正的冥想。

一念愚,即智慧绝;
一念智,即智慧生。
《坛经》

随着你对禅/正念/冥想的了解越来越多,便会发现,这六种心态是多么重要,它们分别是:

1. 承认和接受正在经历的心理煎熬

2. 心态开放、不判断

3. 放下对冥想的任何期待

4. 禅/正念/冥想是用来修复心灵的,看似不实用,实则最实用

5. 禅/正念/冥想,不是去寻找新的权威

6. 冥想36计,做为上计

详情如下——

——   1   ——

1-承认和接受当下的心理挑战

Joyce:很多人在接触冥想之后,发现这也是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在TA的面前是浓雾一片,迷茫一片,看不清门道。

Cico:没错。对于刚入门的冥想朋友来说,如何上道、上轨,这个路程是比较艰辛的,有很多“坑”。这些坑来自我们的心态,有各种问题给我们带来各种挑战。

换句话说, 即使在这样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对于每个人来说,TA也需要用一些智慧才能上道。

不是简单地说,了解一些冥想的技术,就算冥想了,技术只是冥想的一个部分;你还需要调整心态,来帮助你进入这样一个状态。

J:好,这里梳理了在冥想入门阶段,大家很容易出现的六种心态,我们一一来说一下。

C:第一种就是说,对于所有想接触正念的朋友,大家都要承认和接受,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某些心理煎熬,就是说每个人都有痛苦。
这种痛苦不是说一种物理性疼痛,而是说我们有很多精神上的痛苦。


每个人都有,我们需要承认它,接受它,同时我们也想去改变它,这是大家应该具有的一种心态。


假如说你没有任何痛苦,或者你无法意识到你有什么痛苦的话,你就缺乏足够的动力来走上禅/正念/冥想这条道路。


因为冥想的最终目的,如果有的话,就是大家过一种快乐的、没有任何痛苦的生活状态,能够真正知道我们的内心是如何运作的。


J:当你真正承认和接受一个问题存在的时候,那也是一个顿悟的时刻。

C:比如说,你就接受和承认你在焦虑,但你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个心态已经足矣了,足以让你开始你的冥想之旅了。

你要接受你有某种精神挑战,每个人都有。

很多时候,刻意回避、不承认是很多人的策略,比如说“我没有、我很正常”。在那种情况下,你就很难去开启这样一个精神世界之旅。

J:当一个人真正去承认和接受一件事情的时候,这件事情对TA的影响顿时就减弱了好多。

比如说,一个人就承认和接受在恐惧一些事情,这个时候,恐惧顿时就削弱很多。

C:是,因为你开始意识到这种情绪的存在,但是让它消解,那是另外一说。

J:好,这就是在刚接触冥想时,就要培养的第一种心态——承认和接受,你正在经历某些心理煎熬。

2-开放、不判断地去做冥想

J:第二种心态是什么呢?

C:第二种心态是一定要抱着一种非常开放、不做任何判断的心态来接触和练习冥想。

第一是要开放,第二是不做判断,它们意思很相近,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态。

因为冥想跟大家想象的,或是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东西不一样。我们往往想先去理解它,先做一个判断,这东西是好是坏呀,然后才来冥想。

但是你不冥想,你永远无法意识到它是好是坏,而且我们做了过多判断之后,它会阻碍我们去练习冥想,去感受冥想。

J:就是说,不判断是禅/正念冥想当中非常核心的理念之一。当我们在刚开始冥想的时候,我们就要在心理上践行这种态度,才是在做真正的冥想。

C: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比喻,

它就像一个卫星一样,它有个轨道,

要么在轨道上,要么不在轨道上,

你没法在不同的轨道之间交叉。

如果说,不做判断是一个轨道的话,

你需要先进入轨道,

不判断之后,你才能够不判断;

如果你判断了不判断,那你还是判断。

J:很有哲学里诡辩的意味。

C:点都在这里。

如果你判断了不判断,那还是判断。

在日常生活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觉得很难的事情,其实它未必难,只是你觉得难,但做起来是另外一番感觉。

少判断,因为我们很多想法实际上都是一些判断,没有用的判断,没有根据的判断,它会阻碍我们进一步的行动。

在这里一样适用,不做判断,开放心态,去试试。

J:就是说在冥想之初,我们就要从判断的轨道跳入到不判断的轨道,即便是在冥想刚入门的时候,即便你可能还不知道为什么不判断是禅/正念冥想的核心理念的时候。

C:你不需要这个时候知道,你只需要先不判断。

J:好,这是第二种心态,抱着开放不判断的心态去做冥想。

3-对正念冥想没有期待

J:接下来第三种心态是什么?

C:第三种就是,对正念冥想没有任何的期待。

你进入冥想的状态,只是为了去冥想,你没有任何判断,你也没有任何的期待。

而不是说我要进入冥想,“我要让我脱胎换骨”,“我要让我及其放松”,“我要让我能有更好的睡眠”,不要有这种期待。

你想冥想,OK,不做任何判断,做吧,没有任何期待。

J:有人可能会说,若对冥想没有期待,我为什么要去做它呢?

C:大家都是在遇到心理和精神挑战之后,才考虑接触正念冥想。

这个时候我们最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说把冥想看作是一剂汤药,你要吃药来治病,是很大的问题。

正念本身它不是药,

它是一种状态,是一种灵魂上的状态,

可以说是一种不同的灵魂。

当你处在正念状态的时候,

它体现在你所有的神经回路上,

你的举止、你的思维、

你的世界观、你的价值观,

那些常人的问题你都没有了。

当你正念的时候,你没有那些困扰。

你平静,快乐,充满了创造力,

当你还没有达到正念的时候,

各种问题都在等着你,焦虑、担心、各种精神挑战。

我们可以说,正念是人的一种风格,一种性格。

J:你刚才说,正念像是一个人的风格或者是性格,就好像是一个画家在画画的时候,他也有他自己的风格。

比如说,徐悲鸿画马,他的马里有一种风格,无论画这匹马、那匹马,无论画什么都有那种气质在。

如果一个人有了正念,就像是一个画家也有了一种风格一样?

C:当你具有这种正念的风格之后,它会改变你整个的人生状态,所以这些禅/正念/内心,不能说是一汤药,药你可以停,但它你停不下来。

J:这里还有一个很微妙的地方是——当我们真正获得那种正念的状态之后,你会感受到平静、快乐、富有创造力。

但问题是,如果你去期待这些东西,你努着想去达到这样的状态,反而会背道而驰,离这些状态越来越远。  

但如果你不去期待,就是去做冥想的时候,自然就在那种状态里了。

C:这是非常反直觉的,也非常富有智慧的。

总结一下,就说没有期待,拥抱正念,就变得正念。

J:好,这就是在冥想入门的阶段,最好具有的第三种心态,对正念冥想没有期待。

4-正念修复心灵 看似不实用

J:第四种心态是什么呢?

C:要意识到,正念是来修复心灵的,它不是来帮你解决实际问题的,这比解决实际问题,更加实际。

大家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人生问题。

比如说,年轻人可能有很多生活压力,经济压力,从“我”出发,在这种前提下,当然大家都希望能够过得更好,能解决这个问题。但实际上禅/正念/冥想帮你解决不了这种经济问题。

J:那“我”去做正念冥想,投入这个时间和精力,能获得什么呢?

C:因为正念作用的是你整个的精神状态。

当你的精神状态在另外一个轨道里面,比如说一种无我状态,比如说尝试去理解内心是如何运作的时候,你会发现,当心灵得到一次深层次的洗涤,你不再为这些事情烦恼,无论做什么事情,你都快乐平静。

你快乐平静的时候,

你依然可以做你的事情,赚钱,工作,

但是你的快乐完全来自你的内心,

跟你所做事情没有关系。

这时候,是一种非常强的正念状态。

它比你解决任何一个你所谓的实际问题,更加实际。

J:在正念状态下,人做事情的效能会有提升,比在焦虑烦躁的状态下,去做事情效能会更高一点。

C:而且那时候你也知道你的人生意义什么,这个比赚钱更重要。

有时候你赚钱工作,你不知道你的人生意义何在。

但如果你真正明心见性,你更容易意识到你的人生价值在哪里,你的人生方向在哪里。

J:就是说,当你看清楚了哪一条路是你下定决心要走的那条路,(Cico:你不纠结),然后你一往无前往前走的时候。

你不会再担心这个路上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你就是要走这条路,那么,遇到什么困难就去解决什么困难,需要学习什么就去学习什么生活。

Cico:生活是一场体验。

你会感受得如此深刻。

当你整个的世界观变化的时候,

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J:好,这就是冥想必备的第四种心态——正念是来修复你的灵魂的。

虽然不是解决你的实际问题,但是这比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更加实际。

5-正念不是让你去寻找新的权威

J:接下来,第五种心态是什么呢?

C:做正念冥想,我们会接触到不同的信息或培训,但要明确的是,我们不是去寻求新的权威。

大家听我们的节目,不是说我们是冥想的权威,大家来跟我们去学习冥想,不是这样子的。

我们并不是冥想的权威,只有你自己,才是你自己的人生导师。所以一定要去放掉寻求权威的心态来做冥想。

冥想本身不是你一个信奉的权威,但如果你变得正念之后,你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完美的解决方案。

J:当“我”在迷茫的时候,“我”很想让一个人告诉我,到底该走哪条路。

C:但如果你迷茫的时候,我要告诉你,你确实存在一个权威,那就是你的内心。

所以,你需要冷静下来去观察它,理解它。这样,你的权威才能告诉你该往哪走。

你的权威是你的内心。

J:“追随你的心”,这句话多少年来就存在,似乎成了一个陈词滥调。正念冥想之后,心就会给“我”一个答案吗?

C: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现在的问题是,TA看不清自己的内心,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何谈跟随自己的内心呢?

J:“我”怎么是听不到呢,“我”现在脑子里各种声音在叫。

Cico:那是你的各种判断,是你的各种神经元在打架,那不是你的声音。

在这样一个信息轰炸的时代,

各种信息、各种自相矛盾的观点,

在不断地轰击着我们,

你的大脑变得异常活跃,

它在不断的反射和重新的播放你接收到信息,

你自己的声音完全听不到。

J:如何才能听到?

C:要静下来,一定要静下来去观察你的内心,这是冥想能够给大家是提供的一种方式。

J:当有一天听到了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的时候,“我”能够确定吗?就是“我”想做的事情?“我”能确定吗?

C:你看,现在这种提问的状态,实际上还是在一种质问的状态,不判断,先冥想,之后你就有答案了。

J:哦, 这又是刚才我们说的一个轨道的一个问题。

当你又在去判断、去质疑、去期待的时候,那你还是在“想”的轨道里错,你还没进入到“做”的轨道里。

C:大家要意识到,这些习惯是多么多么地强。这种判断、期待的习惯非常非常强,我们在不经意之间又这么做了。

所以在接触冥想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先冥想,先坐下来。

J:好。这就是我们在冥想入门阶段要最好具有的第五种心态——探索禅/正念/冥想,不是去寻找到新的权威。

C:你的内心是你的权威——如果是你非得说有权威的话——观察它,认识它。

6-冥想36计 做为上计

J:好,那接下来第六种心态是什么呢?

C:咱用一句话说吧——

冥想36计,做为上计。

放下所有的想法、判断,去观察,去聆听自己的内心。就在这个时刻,活在当下,这是对于所有冥想入门者需要去做的事情。

冥想,需要的是你的体验和感受,不是在这里想、在判断、在期待。

像咱俩在不同的岸边,我说我这边有多好,无论我说多好,你感受到只是你的想象,你得自己过来看看,所以冥想体验也是这样嘛。

每个人的体验都不一样,每个人感受到这种内心规律却是一致的。

你的体验是非常主观的,每个人有不同的感觉,但是这种规律是一致的,你感受到这种人的内心的规律,跟我感受是一样的,我们却无法言传。

但是我们可以各自体验,只能通过体验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共鸣。

冥想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东西。

我们通过言语交流,满满的误解,

但如果大家彼此坐下来,

花了足够的努力和时间去观察每个人内心,

大家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

这时候我们再开口说话,

无论我们使用什么语言,

我们都能够非常容易地理解对方。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把冥想纳入到每天的生活中:

首先,一定要调整好你的优先级。

如果你要做冥想,在最初阶段,你要在意识上认为,它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调整你的生活优先级。

你可能有很多事情,开会、约会、吃饭之类的,但如果你要做冥想,你要去进入冥想这条道路,你一定要让自己意识到,冥想是最重要的事情。

在初期的时候尤其如此,因为你需要调整你的优先级。如果你觉得冥想不重要,那很快它又被其他事情都挤占了,你没有时间做冥想。

第二,每天都做做,无论你状态好还不好,就像你吃饭一样,就像你睡觉一样,你每天都做的事情。

如果你只在状态不好的做,在这个时候,其实你对冥想充满了期待,那就不是冥想了。

J:好,据我了解,你每天起床之后、早饭之前,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冥想,没有任何事情来冲击冥想的优先级。

C:因为Cico会在一天的最开始做他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因为那时候他的精力是最好的,所以他我把这个优先级让给了冥想。

这是Cico的一种策略,但每个人的策略是不一样的,大家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确保禅/正念/冥想的优先级是最高的。

J:好,那这就是本次谈话的内容了,感谢大家的收听,也感谢Cico的分享。
C:希望我们这种对话,能够帮大家更好地了解冥想的一些状态,希望在大家冥想的道路上,提供一些微不足道的帮助。


原创 Mindiverse  Mindivers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6-19 02:58 , Processed in 0.04658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