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30|回复: 0

【尼尔】一次灵性意义的信念放手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799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3095
发表于 2019-2-18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尼尔】一次灵性意义的信念放手

由 Neale Donald Walsch 著文
译者  U2 心无为


Hello,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在《与神对话》中,神说,“每一次行动都是一次自我定义的行为。”。里面还说到,“生命并不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所以,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去“发现”自己,发现我们是谁,而是我们在“创造”着我们自己,以及我们是谁的这个身份。

然而,如果我们已经是了。。。又如何创造我们应是的那个身份呢?如果我们已经就是神圣的,如何能够说作为本身已是的神圣,我们又去有意的创造我们自己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早已存在于一个根本的真相之内:并无可能,真的去创造任何事物

《与神对话》告诉我们:每件曾经已是,今天存在,以及将会出现的事物 ,都早已处在此刻的当下!

如果这是精确的(它当然是),那么我们就不可能真的去“创造”任何事物,我们仅仅只能留意或是注意到,针对早已存在的事物,有哪些是我们希望去经验/体验的。

那么,我们所做的就变成一个显化的过程,而并非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字典里对显化(manifestation)的定义是:一个事件,行为或物件,它清晰的展现或体现为某件事物。

这个解释里并没有提及创造。便是说,显化,它并不是一次创造。它是一个事件,一个行为或物件,以清晰的方式展示出或体现为某件你意愿的东西,它已经“是”,它早已存在。

所以,不是因为受到你的召唤才让它得以出现并存在,而是因为你的召唤让它从原本的存在状态进入到你的可觉察范围,接着以你希望体验的方式最终呈现。这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和不同。

因此,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也牵引出更深入的探究过程 - 作为本是神圣的存在,我们并不可能创造出自己。

那么也有了一个问题,我们要如何做才能显化出我们已有的神性呢?

怎样才能让“显化”得以发生?

以上的文字可能让很多人产生同一个询问:这个显化过程它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它如何实际呈现?

我们并不是因为“想要”某件事物而让它得以“显化”,我们对事物的显化是通过 - 已留意到它。这便是说,我们注意到那个已经存在的事物,我们的精神焦点与它建立了对齐,从而让它此刻以某种物理形态实际体现出来,或者,通过我们的一种行为与行动,让它在此刻得以发生。

有一句非常非常奇妙的肯定句,我曾是很享受的把它与人们分享,帮助他们改善他们的经济状况,它是:

所有我需要的金钱,此刻正降临于我

它并不是对某件“我希望,我想要”事物的陈述,它是我们对此刻正在发生事情的肯定表达!

这两者间的实际含义有着天壤之别。

启动/点燃这个开始过程的两个单词

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有两个单词它们所具有的力量极其强大,尤其是对于显化的过程。这两个单词是:我是(I AM)。

这两个单词便是一次意图上的聚焦或留意,它并非请求或要求。它是对一种已存在且真实事物的留意,而非基于我们所身处的实相,对我们将要创造事物的一种声明,或是对我们希望拥有事物的一次实现。

显化,它并不出自一种想要的态度,而是出自一种知晓的态度,一种纯粹的知晓。所以,它并不关乎于信念,而是一种确然的觉知

当你夜间走入你黑暗的卧房,在你打开房间灯的开关的时候,你并不需要“信念”来支撑你。你按下开关,灯光就自然出现,对此你很确信且拥有一份肯定的知晓 - 当你按下开关的同一时刻,有什么事情必然会发生。

你以一种确然的觉知在做出行为,但也是你必须要做的动作,这样才能让灯光充满你的卧房。信念并不在这个等式当中。你并不需要“信念”来做这件事,你知道这肯定发生,因为你知晓这一切的过程原理。

这对于我们的生活也同样如此。当你知道你的生活可以以一种肯定的方式运作,你就永远不再需要信念来支撑你。在你个人的灵性成长道路上,你用全然的知晓替换了信念的必要!

当耶稣对着已死去的拉撒路说,“站起来,走一走!”,耶稣他并不需要信念的支撑让拉撒路从死亡复活,他知道拉萨勒定会如此。那么,耶稣为何能这样认为?

理由非常简单,他早已看清了拉撒路的真正本质。他懂得,接纳,拥抱,并展示出了他(拉撒路)早已拥有的神性。

当我们同样这样去做得时候,我们的生活,我们所身处的世界也必然改变。

爱和拥抱

尼尔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pNNgVsY9ySqoGzJHg-UPXg


【觉醒家园】 www.awaker.inf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6-9 19:31 , Processed in 0.03689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